小寒资料集
作者:心随梦寒 | 分类:科幻 | 字数:387.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斋醮
斋醮是道教对其崇拜仪式的传统称呼,俗称“道场”。msD]TW8rXVbgsXh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称,“烧香行道,忏罪谢愆,则谓之斋;延真降圣,乞恩请福,则谓之醮。斋醮仪轨不得而同”。而“行住坐卧,举念运心,惟道是修,惟德是务,持斋礼拜,诵经烧香,奉戒修身,然灯忏悔,布施愿念,讲说大乘,教导众生,发大道心,造诸功德,普为一切,后己先人,不杂尘劳,惟行道业。故得天上地下,六道四生,礼拜皈敬,最为尊胜。不朝天子,不揖诸侯,作人天福田,为三界依怙”,⑵是道士修道行道的重要内容。VB72m的4的R[Ybm
斋(齋),《说文》称“戒洁也,从示”,⑶是斋戒、洁净之意,指的是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饭酒茹荤、不行房事,以示祭祀人的诚敬。《礼记》说到将祭时,“君子乃齐(斋)”,“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故记曰齐(斋)者不乐,言不敢散其志也。心不苟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苟动,必依于礼。是故君子之齐(斋)也,专致其精明之德也”。⑷醮,《说文》中有二义,一作冠娶之礼解,一作祭仪解,而“祭,从示,以手持肉”,意思是献肉以祭。宋玉《高唐赋》称“有方之士,羡门高溪,上成郁林,公乐巨谷,进纯牲,祷旋宫,醮诸神,礼太一”。⑸醮神意即祭神。中国古代宗教有众多的斋戒仪礼以及等级森严的祭仪规定。《礼记#83;曲礼下》称“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只有王有祭天地的权利,而大夫以下的庶人只有祭祀其祖先的权利。并称“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⑺“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⑻对于祭献之物,不同等级也有明确的区别规定。的0dqO[piQ8VS7\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封建统治、社会动乱之际,一开始它就以与统治阶级相对抗的姿态出现,因此,它构造了自己的天地神灵系统,并且创造了自己的祭祀“天、地、水”三官的仪式。但是道教仪式仍然同古代祭祀仪式有密切关系。韩混成在《道门通教必用集#83;序》中称,“天师因经立教,而易祭祀为斋醮之科。法天象地,备物表诚,行道诵经,飞章达款,亦将有以举洪仪、修清祀也”,⑼指出道教斋醮仪式是古代宗教祭祀仪的改易。早期道教多用“斋”名。北魏寇谦之的《老君音诵戒经》称“斋功不达,无有感彻之理”,⑽“诸欲修学长生之人,好共寻诸诵诫,建功香火,斋练功成,感彻之后长生可剋”。⑾南朝宋时的《三天内解经》也称,“夫为学道,莫先乎斋,外则不尘垢,内则五藏清虚,降真致神,与道合居,能修长斋者,则合道真,不犯禁戒也。故天师遗教为学,不修斋直,冥冥如夜行不持火烛,此斋直应是学道之首”。⑿另外,《正一威仪经》在“正一奉斋威仪”外,又有“正一醮请威仪。醮者,祈天地神灵之享也。亦有多种,所有饼果,并须清洁,不得肉脯荤秽,三官不佑”。⒀“斋”和“醮”仍是分别使用。约成书于两晋之际的《太上洞渊神咒经》则将“斋”和“醮”对举,称“修斋设醮,不依科仪之考”。⒁大约到了唐代才普遍流行“斋醮”连称。4O\s2b9SObFX7l
道教创立斋醮仪范,其目的有三。一是为修道。《海琼白真君语录》引用白玉蟾的话说“古之圣人以道学难入,世欲易迷,设科戒仪范之文,以一齐其外;著注念凝神之法,以正其心。复以炼气胎元之方,制其食味。又以祈真朝谢之品,涤其过尤。然后趋于学。无学之徒,臻乎冥寂,栖于损又损之府,契乎无为,则邪谲之关键不开,镇静之淳和可致。”⒂二是为通神。《金箓大斋启盟仪》称“道家所先,莫近于斋。斋者甚多,大同小异,功德甚重,实能贯通乎上下,以归于最上一乘也。其威仪节度总二百四十条,秘于三元宫中,造端举要,以诏后学。由此观之,则所谓动天地、感鬼神,福邦家,济幽显,舍此道,则何以哉”。⒃三是为供养。早期道教在行仪后,收取五斗米,就是供养。明代的《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六回,有西门庆为李瓶儿亡后五七建“水火炼度荐扬斋坛”的细节,在斋功圆满后,西门庆酬谢黄真人“一匹天青云鹤金缎,一匹色缎,十两白银”,酬谢吴道官“一匹金缎,伍两白银,又是十两经资”。⒄十两经资,当是给参加仪式道士们的供养。qhOZhmb`h_o8
道教斋醮仪式具有复杂的结构。它由各种独立的科仪组成,每个科仪又都具有特定的神学意义和作用。例如,《先天斛食济炼幽科》,就是由“炼度”、“济幽”和“斛食”三仪组成的大型仪式,每次演习时间长达四小时。演习此仪就是运道士一己之神气,合二象之生津,炼化亡灵之枯骸,使之超度入圣。每个科仪又由具有独立意义的仪式元组成,例如升坛、发炉、署职、唱方等等,而许多种科仪组合在一起,形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仪式群,即斋醮法会。例如仪式过程需历时九天的九皇金箓大斋、三天的下元黄箓大斋等等。据《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建度亡醮的三天安排,第一天包括“发直符、扬幡、安监斋、敷座演经、灵前召请、立寒林所”等,第二天包括“发直符、礼忏、灵前咒食”等,第三天有“发直符、济孤、设醮有的独立科仪组合在一起,以达到某时某处举行大型斋醮法会的神学要求
据统计,现存《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中的科仪经籍共有一百七十二种,其中包括各种斋醮仪、授度仪、灯仪、坛仪、格式等著作。⒆就其威仪内容和功能分析,已经覆盖了明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了明代道教徒多方面的信仰需要,例如悼亡、追荐、延寿、解厄、解过、祈福、祈嗣、净宅、醮墓、祈雨雪、止雨雪、断瘟、灭蝗,等等。但在道教一千余年历史中,仪式有个由简趋繁,再由繁趋简的演变过程。宋代的《道门定制》称,“古仪尚简而实,今也好奇而烦”。LB其演变的复杂过程,就是后世道士按照教徒需要、仿照人间礼仪而增设的。吕元素的《道门定制序》指出“道门斋醮简牍之设,古者,止符篆朱章而已,其他表状文移之属,皆后世以人间礼,兼考合经教而增益者,所在无定式。或得之详备而失简易之旨,使力所不逮者,不可跂及;或失之卤莽而使尽敬事天者,无所考定,不惬其意。”L明太祖在《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文序》中批评“今之教僧教道,非理妄为,广设科仪,于理且不通,人情不近。其愚民无知者,妄从科仪,是有三、五、七日夜讽诵经文”,“糜费家资”,“精神疲倦”。LD因此,由礼部会同道门中人,去繁就简,立成定规。明代以后,这一由简趋繁和由繁趋简的演变过程仍在继续之中
在道教史上,天师道派由于教派传统和历史蓄积的原因,比较注重斋醮仪式。一般认为金元时创立的全真道派,注重内修,不重斋醮,其实这是误解。全真教派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仪式。王重阳在《重阳全真集》中多有醮仪的诗篇,称“抵良辰集众仙,将玉篆遂同编。丝不断依从古,口相传各取阗。字金书谁敢悟,田丹诀我惟先。然水木火金土,一灵符便奏天”。又称“谈心应遇佳时,下修成大醮仪”,“怀道德洪禧助,拔先宗胜广施。谢圣贤多拥护,人名姓已天知”。Le王重阳的弟子中,刘处玄、王玉阳和邱处机等都比较重视科仪,并对全真科仪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金莲正宗记》记载王玉阳于泰和二年(202)在亳州太清宫主行普天醮事,“万鹤翱翔,太上现于云中”,记载邱处机“既住持长春宫,而教化大行。`0prmha234m`rjD
全真之道,翕然而兴。主持醮坛,祈风祷雨,刻期不差,如影响焉”。LF王玉阳的《云光集》中,多有《赞黄箓精严》《黄箓醮抄亡灵》等诗篇,称“递相随处广抄灵,正直无私绝爱憎。孝子顺孙同荐福,拔亡解苦尽超升”。LG邱处机的《磻溪集》中,也有不少醮仪的诗篇,“华灯羽服”,“绛节霓旌”,“传符受戒”,“心开地府”,“力动天关”,“法事升坛千众集,香云结盖万神集全真教派的仪式在吸收传统仪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简洁、朴素、以诵念为主的特点。明清以后的全真道派对于仪范愈加重视,并作为入道人必修的内容。mW7FIY]dmBeX7U
《全真清规》中规定“有志之人,亲奉明师,朝参暮礼,听而从之,习学经典,遵守清规,日至黄昏。烧香上灯,礼谢天地,朝拜圣贤,侍奉师尊。”LI今存于四川青城山古常道观的《广成仪制》,汇集了全真教派的仪范有二百七十余种。其斋醮规模之大和种类之多并不亚于正一教派。Ub2f[JHhe3Q[aZ。2
道教在斋醮仪式的演变过程中,对于仪式演习也形成了一系列规定。例如建醮的六斋和八节。规定“六斋月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也。又有三长斋月,即正月、七月、十月是也。十直者,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是也。八节,所谓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他还有“本命、百日、千日等斋”。LJ建醮与天气。白玉蟾称“若曰拔亡度魂,必须阴雨而后可;若曰禳灾度厄,必须晴明而后可,故凡醮祭准此也”。L建醮必须至诚。《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引用杜光庭语称;“常情所见,皆以露坛为宜。殊不知诚之所感,则九天非遥,志所不通,则跬步为隔。若丹襟动于真圣,注念合于神明,岂屋宇之能蔽乎?”mB要求建醮的道士心无杂念,身无杂务,至诚守一,方能感天。5]Hr的F的WmbIhYXm
斋法精严。《道门通教必用集》引用唐代道士张万福语称g5b7YfmBiF40Xs
“夫斋法精严,诸天上圣并垂降鉴,每事须合法度,不得迟留稽废法仪。”m要求登坛前以洁为先,香汤洗垢,香水盥漱;演仪中,以诚为先,兢兢业业,诚惶诚恐,斋仪毕,递相致贺,互相交礼。l2pTS3mQ2的4
注释XmQ[aT,ahlmafX85
⒀⒃⒅LDLeLGLHLILJmB《道藏》第9册478页,第8册257页,第9册72页,第9册2页,第9册页,第25册99、700页,第25册57、59页,第25册84页,第32册5页,第24册739页,第9册3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988年mGVWXFG3SoGfteW
щшш тt kǎn CΟ
⑵⑼⑽⑾⑿⒁LBLLFm《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375页,第8册323页,第8册380页,第8册38页,第8册388页,第8册73页,第8册54页,第8册3页,第册55、53页,第8册37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989年h3790GlpbJY0[
⑶《说文解字》第8页,中华书局,93年qOeI9`2pt的jj
⑷⑺⑻《十三经注疏》03页,28页,28页,28页,中华书局,980年dH8asior8X[TfO
⑸宋玉《高唐赋
⒂L《道藏辑要》娄集第7册22页a,娄集第7册2页b,巴蜀书社,98年b,aV9VO3]2mtes
⒄《金瓶梅词话》9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985年28\He^4FgY5oUTr
⒆引自朱越利《道教答问》97页,华文出版社,989年tSBSlWbjWRebmr
三箓七品ib_df]_的,V0sshXZ4
三箓七品是斋醮仪式的使用范围和不同功能的传统分类。三箓指金箓斋、玉箓斋、黄箓斋,七品指三皇斋、自然斋、上清斋、指教斋、涂炭斋、明真斋、三元斋。am,i,a\mj9]2adm
据宋代道士白玉蟾《海琼白真人语录》称“三箓者,一者金箓斋,上消天灾,保镇国王,惟帝王用之;二者玉箓斋,救度人民,请福谢过,惟后妃臣寮用之;三者黄箓斋,济生度死,下拔地狱九幽之苦,士庶通用之。七品者,一者三皇斋,求仙保国;二者自然斋,修真学道;三者上清斋,升虚入妙;四者指教斋,禳灾救疾;五者涂炭斋,悔过请命六者明真斋,拔九幽之魂;七者三元斋,谢三官之罪。此等诸斋,或一日一夜,或三日三夜,或七日七夜,具如仪范,要之皆有所本也。”中国古代宗教对于祭祀仪式有严格等级规定和种种不同的名称。据《周礼》称大祝掌六祈和九祭。六祈指类、造、禬、萗、攻、说,皆是祈祷之事。其中类祭于上帝,造祭于先祖,萗为日月星辰山川之祭,禬是除去灾变之祭,攻、说则是以辞责之。九祭指命祭、衍祭、炮祭、周祭、振祭、擩祭、绝祭、缭祭、共祭。据贾公彦疏周祭以上,皆是祭鬼神之事,振祭以下,皆是生人祭食之礼。⑵另外,祈和祭又区分为大、中、小三种,祈祭对象和规格等也有明确不同。天子祭祀天帝的仪式称为郊祭、庙祭和封禅。郊祭是每年按季例祭,殷时“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⑶早期道教的仪式十分简单,魏晋南北朝时期,日趋繁冗,并且创立了各种斋名。《上清灵宝》称“斋法起于中古。晋宋之间简寂先生始分三洞之目,别四辅之源,疏列科条,校迁斋法。又唐时张清都经理之余,尚未大备。至广成先生荐加编集,于是黄箓之科仪典格灿然详密矣。”⑷陆修静在收集和清理道教斋醮之法的基础上,将仪式区分为九斋十二法,《洞玄灵宝五感文》称“一曰洞真上清之斋,有二法其一法,绝群离偶,无为无业,寂胃虚申,眠神静气,遗形忘体,无与道合;其二法,孤影夷豁。二曰洞玄灵宝之斋,有九法其一法,金箓斋,调和阴阳,救度国正;其二法,黄箓斋,为同法,拔九祖罪根;其三法,明真斋,学士自拔亿曾万祖九幽之魂;其四法,三元斋,学士一年三过,自谢涉学犯戒之罪;其五法,八节斋,学士一年八过,谢七玄及己身宿世今生之罪;其六法,自然斋,普济之法,内以修身,外以救物,消灾祈福,适意所宜;其七法,洞神三皇之斋,以精简为上,单己为偶,绝尘期灵,沐浴玄云之水,烧皇上之香,燃玄液之烛,服上元香丸;其八法,太一之斋,以恭肃为首;其九法,指教之斋,以清素为贵”,另外又有“三元涂炭之斋,以苦节为功,上解亿曾道祖无数劫来宗亲门族及己身家门无鞅数罪,拯拔忧苦,济人危厄,其功至重,不可称量。”⑸其中对于各种斋法的形式和功能,都已有较为详尽的说明。但其区分标准,首要的是不同教派的不同斋法,而斋法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则被认为是次要的。经过唐及五代的铺陈整理,又出现两种分类,即《云笈七签》卷三十七引用《玄门大论》的“十二斋”和《道门大论》的六种斋。所谓十二种斋指的是金箓斋、玉箓斋、黄箓斋、上清斋、明真斋、指教斋、涂炭斋、三元斋、八节斋、三皇子午斋、靖斋、自然斋。其斋法区分仅以不同功能和范围作为标准,而把灵宝和上清的不同略为其中的一种。所谓六种斋指的是上清斋、灵宝斋、洞神斋、太一斋、指教斋、涂炭斋,不过灵宝斋内又包括金箓、黄箓、明真、三元、八节、自然等六斋的内容。其斋法区分仍是以不同教派的不同斋法为主,与《洞玄灵宝五感文》不同的,只是将后者的灵宝九法中的三法,即洞神斋、太一斋、指教斋,单独列出与“灵宝斋”相并列而已。这可能表明此三种斋法已为上清、灵宝各派共同采用而失去了原属的某些特点。随着灵宝、上清等派同天师道派逐渐融合的进程,各派斋法也相互吸收和渗透,并列“十二种斋”的区分方法遂成为主导。到宋末时,在“十二种斋”中,前三种是从使用范围的角度区分的,独立出来,即成为“三箓”。后九种斋法中,“八节斋,学士谢过求仙”之用,“靖斋,如千日、百日、三日、七日修真之用”。⑺因此,均系个人修持之斋,同“三箓七品”大多用于为他人消灾祈福、济生度死之功能不同,当另立。南宋道士吕元素编集的《道门定制#83;斋品》称“广成先生曰斋有二十七等,备在三洞经中。”但《斋品》所录仅“三箓七品”共十种,吕元素指出“右十品斋法皆有科仪,其余一十七品,详在广成黄箓序事仪中,或虽有名题,科仪不备”。⑻科仪是一种仪式行为,既无行备,当名存实亡。元代以降,“三箓七品”之说遂成为流行的斋醮仪式分类,一直流行至今。虽然华南及港台地区道教常以“醮”代斋,但就整体而言,道教仍以三箓之斋作为大型的道教法会名称。素来被视为正一道之斋法全书的《灵宝玉鉴》称“大斋之格,其品有三,一曰上元金箓,可以清宁两仪,参赞天地,祈天永命,致国休征,衍百世之本支,培万年之社稷,皆天子事,非有朝旨不可为也。二曰中元玉箓,诸王公侯为之,可以固本宁邦。藩屏王室、大臣将相为之,可以敛福锡民,安镇寰宇。或资以调和鼎鼐,或藉以燮理阴阳,非庶人所可为也。三曰下元黄箓,星宿错度,日月失昏,雨旸愆期,寒燠失序,兵戈不息,疫疠盛行,饥馑荐臻,死亡无告,孤魂流落,新鬼烦冤,若能依式修崇,即可消弭灾变,生灵蒙福,幽壤沾恩,自天子至于庶人皆可建也。其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报亲追远,锡类推恩,倘竭一诚,如谷答响,故申之以三日正斋,九时朝奏。”⑼三箓七品各斋。其坛场设置,行仪次序因功能和使用范围之不同而有所不同。据陆修静《洞玄灵宝五感文》载称eBX9IgV7l_[\d57
金箓斋。于露天设玄坛,广三丈。坛立重坛,广二丈,围栏,上下设十门。重坛中央安一长灯,长九尺,上安九灯。围坛四面安色灯,共三十六灯。坛外可燃千百灯。以五案放五方金龙五枚,枚重一两,盛五方天文,文用五色,纹缯随方,匹数合三十六之数。士结众行道,春则九日,夏则三日,秋则七日,冬则五日。四季之月十二日、一日、六日。事竟,焚天文,散龙缯,为功德也。r2j_Sb]lmfafUg
黄箓斋。设坛与重坛,广狭门户同于金箓,但围坛四面安十灯、十门、三香火。十方纹缯之信,庶人一百三十六尺,诸侯丈数,天子匹数。金龙十枚,枚重一两。行道礼谢二十方,日数如金箓,随四时之制,事竟,投龙于水,又埋于山,余纹缯散为功德。YeGe^mepl]i`o`
明真斋。于露地燃一长灯,上有九火,如金箓灯法,但不立坛和门户之式。绕香灯行道,一日一夜,六时礼谢十方。i的qDH2r3YI5_o
三元斋。以正月、七月、十月,皆用月半,一日三时沐浴,三时行道,于斋堂中礼谢二十一方。Xt4l8baD\Z
八节斋。以八节日,于斋堂内,六时行道,礼谢十方。d,GfQm`i[3e,]
自然斋。可以由众徒或由一人,礼谢十方。可以一日、三日,也可百日、千日。可三时,也可六时。rSXdToD2tHWL7Ul
三皇斋。先合众名香,炼为香珠,和作香丸,又香汤沐浴。燃三十六油灯,又安三十六香炉,以相开次。侍灯侍香,昼夜不辍,或百日四十日,注心密念烛灯行香咒、愿清妙真辞,凡三十二言。欲召神祇,尽皇文召之,所召所问,求仙求生,在意所欲。ieZ3l2[0oe9aHm
太一斋。契同洁己,励志施为,不杂异学。跪拜揖让同法,磬折尽节。iadLlqre,g8jqG
指教斋。祭酒箓生共应用,随巨细,无苦时,遭饥食,唯菜蔬。向王之菜则不得噉。中食之后,水不过齿,思经念道,不替须臾。2jU。f,siRaeReI
涂炭斋。露地立坛,斋人皆以黄土泥额披发,系著栏杆,反手自缚,口中啣璧,覆卧于地,开两脚,相去三尺,叩头忏谢。昼三时,向西;夜三时,向北。斋有上中下三元相连,一元十二日,合三十六日。⑽玉箓斋是隋唐以后才有的,其法略同于黄箓,则是在数量上略有差异的ae
注释ga[bs3I0aQgiSm
⑷⑸⑽《道藏》第33册22页,第3册08页,第32册20页,2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988年,sfirfg`0DYhte
⑵⑶《十三经注疏》第808页、80页,0页,中华书局,980年W8p,ib5i3mla7[p]的
⑺⑻⑼《道藏要籍选刊》第册20、2页,2页,第8册2页,55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