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科技无垠

作者:辰小序 | 分类:科幻 | 字数:44.4万

第149章 也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书名:科技无垠 作者:辰小序 字数:4320 更新时间:2025-05-07 09:33:29

第149章 也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当程旭跟向林聊起相关情况的时候,向林也是一针见血的提出了两个观点:“一个是,觉得创新是一件费钱的事情,二就是,骨子里占便宜占习惯了,觉得没占着便宜就好像吃了点什么大亏。”

向林从腾训出来,对这方面的感受应该有一部分是他的亲身经历,不过程旭并没有去细问。

他一说程旭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科研曾经确实是一件非常消耗资金和人力物力的事情,而成果却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而显然,这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事情。

“而我们的企业是怎么搞研发呢?”向林举起了例子:

“比如腾训,就盯着阿狸,这个新的架构设计理念好像有点儿强,我们也尽快搞上一波。然后阿狸呢,可能在盯着千寻,这个智慧智能算法不错,咱们也搞一搞。

“而千寻虽然市值较低,但实际却是国内互联网行业比较有技术的企业了。他们的所谓创新,就是前沿,就是机会——是万万不敢冒一点儿风险的。

“除此之外,就是盯紧初创公司了,就比如典型的【悄悄说话】,一家初创企业,被阿狸收到了门下。几家巨头,这么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一方面自己不思进取,另一方面又都想在自己的领域内保持垄断,还要不断的盯着后来者,以防别人把自己干掉,不行就投资,或者干脆一点儿直接收购,现在还收敛一些了,早些年的时候更过分。

“就拿腾训来说,它的发家史、以及后续每一步的前进史,无数次都是靠仿死竞品实现的。那个时候知识产品保护还不完善,这种行为要搁现在,早玩不转了。”

程旭点头,腾训的历史是个人都知道,包括阿狸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早年不还是卖假货起家的吗,过去的事情不是关键,关键是未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向林说的情况程旭也发现了,包括天崩系统、智慧能力带来的海量创业者,一旦做出规模,面临的第一个诱惑就是就是巨头收购。

而巨头的收购可是不挑不拣呐,甚至都是整赛道收购的——有的甚至都不是为了发展,而是为了压制。比如啊里,所有冒头的电商企业,它都会想办法往里插一脚,心思昭然若揭。

但,创业者看到资金的时候,那也是趋之若鹜的啊,这个时候往往会丧失思考能力,再加上巨头专业而强势的团队,往往不消一轮两轮就完全沦陷了。

“这个现状是必须要改变的。”程旭点了点头:“否则我们干的事儿,全被这些人给搅和了。就不会干点儿正事儿,一说科研,那就是需要巨额投入,挥舞着支票收购来收购去的时候倒是没见他们这么喊。

“这样尸位素餐的企业想办法让他们该让位让位吧,除了给我们捣乱,也起不到什么别的作用。”

向林一听心里直接一个咯噔——程旭讨厌一家企业还不打紧,一旦他认为你是在捣乱,那可真就危险了!

别说国内的几家巨头了,微软怎么样,谷歌怎么样?现在伴随着天崩系统及相关智慧能力服务的全世界铺开,脖子也都缩到老家里去了。

而国内的这几家,只要2041动动手指,想必直接就会跪了的。

“把郝维山叫上,十五分钟后,高层和技术人员开个碰头会。”程旭立即做出安排。

……

“长话短说,我们的扶持计划需要做出一些变更。”程旭的开会,从来都是简练而直接的,它一上来就直接了当:

“给个人开发者和初创企业的创意一个两年保护期,保护期内核心理念受绝对保护,其他任何仿造的,尤其是巨头要仿造的APP绝不上架。这是我们的规则。

“如果初创企业的产品被巨头收购,则保护起取消,相关知识产权、着作权、专利权等以我国现有法律来处理。”

会议开始之前,向林已经专门给郝维山介绍了相关情况,所以他对程旭的这个决定非常理解,而且,他甚至觉得还不够,他也是建议道:

“我觉得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给几家巨头多找点儿事儿,让他们忙起来,也省的天天天的盯着这些小的初创企业。

“比如,我们可以模拟现实中的购物体验,开发一个沉浸式购物网站,由于我们智慧能力的不断的提升,对外开放的能力也在增强。

“VR的实现效果也已经非常出类拔萃了,有一家企业做了一个换装的小游戏,做的真的是惟妙惟肖,你们想想。

“如果使用我们的私域人工智能的设备,扫描个人肢体和姿态信息,进而实现线上试衣、线上逛街等功能,对电商领域不也是一个颠覆吗?相信,阿狸一定闲不住的。

“腾训也一样,时代变了,游戏的开发成本飙降,是个人都能搞一搞游戏,而且有的还搞得风生水起呢,相信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开始焦头烂额了。”

“我们自己做电商平台?”程旭摇了摇头:“太费事儿了,不管是监管还是售后,一旦我们直面消费者,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不可避免的出现。

第149章 也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还按照以前的策略,你这边出技术方案,先建设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就相当于是一栋大楼,然后租给各个平台吧。

“优先扶持初创企业。伱说的没错,是该给他们找点儿事儿做,省的没事儿就盯着我们的初创企业嚯嚯。”

早好几年,就有人预言人工智能一定是下一个时代起飞的风口,事实果不其然,在2041集团的带领下,至少互联网软件这一块儿已经显露出起飞之势了。

所谓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云计算也已经进入了飞速上升的跨越轨道,自2041智慧能力开放这一年的时间,这些东西的发展甚至超过从它自己被提出到2041智慧能力开放之前的总和。

“那就搞一个天街商城吧。”郝维山其实不是第一次冒出这个想法,他甚至已经考虑好了具体的设计:

“就以整条318国道川藏线为整个背景篮板,融合一些特色元素,到时候一定会非常有意思的。悬崖峭壁建商城,想想就很美啊!”

“我觉得你倒不如去火星上去建商城。”程旭调侃道:“逛着商城,还能感受这火星上的日出日落,时不时的再有一个小行星带的陨石砸在地上,想来也一定非常惬意是吧?”

“可以考虑啊,这回头就电商和游戏结合起来了。”

郝维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很多奇思妙想藏在心里呢:“老大不是有生之年游历游历火星吗?在那之前,先游历游历VR版的火星也不错。

“只可惜,现在要做这些还不够,数据倒是大差不差,而且这玩意儿数据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体验感,现在的VR设备还是有点儿太粗糙,没有那种人一进去就有一种虚幻现实的美感。”

“你想的还真多。”程旭也是感慨道:“人有无感,现在的VR设备其主要还其中在视听两方面,而且就算视听,也还差得远。”

现在的VR设备程旭也不是没有体验过,只能说聊胜于无——你说试衣吧,这东西是需要提前利用传感器测量身体数据和衣物数据的,其内核是数据,而并不是内容。

真要说内容展现,还真的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研究脑机接口,利用脑机接口直接和大脑进行交互,老大认为这个前景怎么样?”郝维山突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如果真的可以实现,你愿意在你身体安装这么一个玩意儿吗?”程旭反问道。

“我觉得还好吧,如果是2041的产品,那就更加没有问题了。”郝维山理所当然的说道。

“嗯?”程旭转头看向向林,那意思是你怎么看?

“我可能会犯嘀咕吧。”

向林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甚至很多人可能都会是如此的考虑,除非不得已,谁愿意在自己的身体里安装一个这玩意儿啊,万一再被控制了什么的。

“被控制什么的倒是不可能。”程旭摇了摇头:“这一点在我们研究类记忆存储芯片的时候,我就给实验室的几个伙伴无数次的强调过了。

“你们可能是从某些乱七八糟的小说上看到过这类似的情节吧,甚至芯片有个漏洞什么的,然后所有人都被控制了,事实上,这完全就是纯粹扯犊子。

“记忆与存储最显着的区别就是记忆是信息的综合化处理方案的集合,它结合思考,形成的是大脑对于外界事物的意识、逻辑和判断。

“而每一个人,对信息的处理方式都是不同的。比如说,如果未来真的医术发达到了可以移植记忆,那么我的记忆移植给你,你也先得转化为自己的综合化处理方案集合再结合你自己的思考,它才会属于你。

“而不是说我灌输给你了,他就是你的了,没有那么简单。至于控制,道理也是一样的,顶多也就是信息灌输的方式。”

“对啊!”郝维山听得好似更兴奋了:“信息灌输就更不用说了,都说现在是信息化、信息大爆炸时代。

“在古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是非常有限的,穷其一生也接受不了多少的信息。后来有了纸媒、有了互联网、现在网络上还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贴吧论坛社媒自媒体。

“人们接收到的信息早就五花八门了,根本也不缺这撒核桃俩枣的,更为关键的是还是要有自己的筛选和判断。”

郝维山越说还越兴奋了,甚至有些打不住。

程旭也是立即制止了它继续发散下去的想法:“脑机接口这个暂时还处在闹着玩儿的阶段,倒是有一个方向,你如果感兴趣的话,回头可以跟跟。

“有几家致力于偏瘫研究的医疗研究院,给我们的实验室提交了合作申请,我一直压着呢。为什么呢,现在智慧能力做这个还不够,需要等一等类记忆处理核心和类思考处理器。

“另一方面,一旦我们跨出这一步,那就真正走向了从物理到生物的跨越了。我相信,如果能够在脊髓中安装一个类似中继器,串联人体的信号与器官或肢体功能,能够让长期卧床不起的人站起来,这个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

“万事一步一步来,我其实始终认为,除非治病的情况下,有创植入一个东西到体内,总感觉有点儿不太好。”

程旭没事儿的时候也考虑这个问题,哪怕在安全性和可靠性都能够解决的情况下,他想了许久,也依然认为有创不是一个什么好的方案。

或许以后会有什么新的突破吧。

“这个我有兴趣啊!”郝维山脑子转的飞快,程旭一说,他就意识到这个所谓中继器,就至少包含了多种信号转换的过程。

中继器本身肯定处理的是物理信号(电信号),而中继器两端肯定是入路神经和出路神经信号,这其中就肯定涉及到物理电信号与生物信号之间的转换。

生电信号转换肯定不是一个新概念,甚至早在十年前就有很多医疗研究机构、医疗器械企业在研究,甚至也有一些面向商用的产品。

比如仿生手臂,利用监测手段监测手臂的神经信号,并识别其中代表的各个动作,使用者经过长期训练。

就能够让仿生手臂不仅仅只有美容手的功能,能实现的简单的握、抓、拿,甚至是动动手指等比较精细的动作。

只不过那个时候实现的还比较粗糙,信号的监测和转移也是单向的——只能从手臂将信号传递至机械手,识别出来做出动作。

而握感这个东西是不存在,至于需要用多大的力度拿一个东西,那就得凭长期训练得来的感觉了。

而如今,十年过去了,这方面的研究当然也在进步,简单的交互已经不成问题,但真要说无缝衔接当然还差的很远。

但2041,这么想着,郝维山看了看程旭,心底充满信心,别说一个生电转换,脑机接口要想做,肯定也完全不在话下。

不过,看起来老大对脑机接口不太有兴致的样子,也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