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科技无垠

作者:辰小序 | 分类:科幻 | 字数:44.4万

第144章 这会是一种怎样的光景

书名:科技无垠 作者:辰小序 字数:2478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3:32

第144章 这会是一种怎样的光景

“围绕人工智能开展工作?然后‘统治’各行各业?”

向林一语中的,这倒不是他多么的有眼光,而是这种苗头早已经显现出来许久了,【排山】系统暂且不说,芯片设计制造这算老本行。

但是,光刻机的制造呢?光源系统,尤其是透镜的改进呢?这些都是通过强大人工智能的不断学习与改进的。

这个时候,沪上微电子、科学院几大所以及国内几家比较向上的光科技研发企业、上下游供应商企业已经拧成一股绳,利用2041集团提供的强大智慧能力支撑,在攻关EUV的光刻机了。

各个系统部分分别攻关,结合人工智能,这个进程也不会慢,乐观估计,今年样机就能出来。

如果光刻机还算跟2041的既往研究有所关联的话,那制药呢?

从第一家配合2041做私域实验室做分子层面的相关运算之外,现在,国内但凡叫得上名号的制药企业都已经加入进来了。

尤其是上次的专访播出之后,在“我想要我五百岁”的冲击下,又有一批研究基因科学的科研就够加入,而2041已经事实上以一己之力在改变药物研发和生命科学的进程了。

制药和生命科学都可以,其他行业难道不可以?

肯定也是可以的,而且,程旭也早就提过,工业模型这个概念。

“说什么‘统治’呢,”程旭一笑:“我们提供的智慧服务,就是一个工具,真正的研究还是靠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工具再强大,也是需要人来使用的。

“但,这个思路没错哈,芯片设计制造领域我们拿在手里了,但拿在手里不是目的,更不是结束。怎么把它用好,怎么利用它推进科技更快的向前发展,就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

程旭接着说道:“我说,我想上火星转转,但是仅仅有人工智能肯定是完不成这个目标的,那需要航空航天的翻天覆地的进步。”

一众人纷纷点头,按照航天产业现在的水准,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几十年送宇航员去火星或许有可能。

但送宇航员去太空和送普通人随随便便往返太空那肯定是两个概念,这其中的差距不说云壤之别,却也是完全不同的。

从航天器到宇航服,甚至航空餐太空的生活方式等等都必须要有非常大的跨越式进步——毕竟普通人可没有宇航员的身体素质,也没有经历过他们那种堪称严苛的训练。

“推动各行各业的向前进,这不是一句话的事儿。”程旭伸了伸身子,开始说具体的事情了:“最起码,以我们现在的人工智能水准还远远不够。

“我们现在的人工智能的推理也好,模拟也好,那都是针对具体事务、甚至是针对具体过程的。哪怕是【排山】系统也是如此,芯片设计自身本身是有固有逻辑和规则的。

“哪怕没有排山系统,很多芯片设计企业也能做到只流片一次,甚至两次,最多三次就能解决问题。当然,这里边有一些成本因素在里边,一般差距不大的话,就不会再更改设计进行下一次流片了。

“但其根本,也是因为芯片设计本身是有逻辑和规则的,你们应该都清楚,你要推理一件事儿的结果,越具体它推理起来就越简单。

“纯运算就是一种典型的极度具体,你一算最终结果就出来了。越混沌就越复杂,最简单的例子,天气预报,预报的明天的可能就很准,伱让气象部门预测预测三个月之后的某一天是啥天气试试?”

几个人都笑了,其实他们很想说,明天的也不一定准。

但道理他们还是明白的——变量太多,你预测明天的可能差一点点,但差的这一点点,就会对后天的预报产生叠加的影响,时间越长当然就越不准了。

“你们可能认为,这是推理误差的叠加造成的,明天差一点点,后天差一点点,最终就差以毫厘谬以千里了。”程旭接着说道:“但是这只是表象。”

“子书,你说说,本质是什么?”程旭看子书晓涵一直点头,也是顺口问道。

“啊?”子书晓涵懵了,她正听得津津有味呢,咋还提问起来了?不是在开会吗?

“没事儿,大胆说,说错了也没关系。”程旭鼓励道。

子书晓涵简直无语,这会儿看你笑呵呵的,我真要说不到点子上,肯定又是一顿训。

不过,她也没有妄自菲薄,既然旭哥问了,那就是旭哥认为她能答得出来,答不出来挨训也是因为如此——本来该懂的不懂,不训你训谁?

这么一想,子书晓涵的脑子瞬间清晰了,立即就想到前一段时间设计【类记忆存储芯片】以及研究【类思考处理核心处理器】的问题,脑子里也是马上有了答案。

“本质是变量的不定型吧?”子书晓涵试探性的问道。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吧’是什么?”程旭皱眉。

“是。”子书晓涵这次笃定了。

“那你说说你的想法和思路。”程旭点了点头,也笑了。

“我其实没有想法和思路,”子书晓涵也是讪讪的笑了笑:“我只是想起了之前我们的记忆和思考芯片,它的处理能力相对于珠穆朗玛芯片来说提升可以说是并不明显。

“其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在设计理念上,是更加注重变化、尤其是多点多重变化的,所以我就想到了这一点了。”

程旭点头表示认可:“子书说的没错,我们现在啊,对事物后续变化的预测是靠模型的,通过模型,利用现在的各种参数来计算,推测未来可能的状态。

“模型的本质,其实是数字化的,是精简了的事物本身,也就是是控制变量的。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我们预报华州明天的天气,绝对不会去考虑北美洲昨天刮了一场大风。

“这场大风会对华州的天气有影响吗?或许有,也或许没有,但是我们就直接不考虑了。为什么?一方面是它的影响确实比较小,另一方面,一个模型是不可能考虑所有变量的,模型承受不住。

“如果真的把地球上每一点风吹草动,甚至是每一次蝴蝶煽动翅膀都考虑进去,全世界所有的计算机加一起都无法运算这样庞大的数据。

“那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来了。”程旭接着说道:“如何提升模型的精准度,在模型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2041下一阶段的计划是什么了——给各行各业都搞一个系统,就像芯片行业的排山系统一样。

到时候,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东西还没出来呢,甚至只有一个设计稿,它的性质、性能、各种参数都通过模拟计算出来了。

可以想见,这会是一种怎样的光景?

发烧好很多了,所以脑子还算清晰,一会儿应该还会发一章。

不过嗓子疼又严重了,吃东西都吃不下,今天一天就靠喝AD钙奶活着了,真难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