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史前当野人
作者:庄申晨 | 分类:科幻 | 字数:86.1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章 啊!桃源!
众人连赶好几天的路,此时又受到惊吓,早已身心俱疲,张天没再布置额外的任务,今夜且好好休息,明早就要开始干重体力活了。
“枭,鱼钩是你在保管吧?”
“是!”
“都拿来给我吧,还剩下多少线绳?”
“多着呢!自从有了纺轮之后,绳子多到用不完!”
枭从背篓里取出鱼钩和线绳,笑嘻嘻问:“要做钓竿了吗?”
他一下精神了。
张天却摇摇头:“不做钓竿。”
“那你这是在做什么?”
“制作钓绳,长钓绳。”
枭看见天接连不断地将一条条绳子打结,早已超过寻常钓绳的长度,但他却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直到绳子延长至二三十米,张天将骨制钓钩以间隔两米的距离分别系在长钓绳上,一条绳子系上七八个钓竿,像是一根藤上结了七个瓜的葫芦藤。
枭惊奇不已:“这种绳子也可以钓鱼吗?要怎么钓?”
张天笑道:“这种钓鱼方法叫延绳钓,使用的时候挂上鱼饵,将钓绳一端系在堤坝上,另一端系上石头沉到水底。和用钓竿钓鱼的原理是一样的,鱼儿只要吃了饵就会被钩住,好处在于不需要人盯守,隔一阵子起绳查看就行。”
延绳钓的效率相比垂钓肯定要差些,但可以节省下大量的人力和制作钓竿的时间成本,鱼钩和绳子都是现成的,他只是物尽其用罢了,能多捕一条鱼是一条。
制作简单,枭看一遍就会了。
剩下的鱼钩还可以做两条钓绳,两人各负责一条,做完后才睡觉。
等到天亮之后,众人才看清巫师大人的“杰作”。
相当大一块焦土,远比他们想象中的大!几乎看不到尽头!
众人心惊肉跳,有谷部落的族人倒是司空见惯,甚至觉得还不够大,按照以往的产量,想靠种植谷物养活近四百号人,应该再多开拓些耕地才是。
张天朗声道:“荒芜只是暂时,等冷天过去,我们将用我们的双手让大地恢复生机,在以后的每一个冷天来临之前,这片土地会给我们带来丰盛的食物!”
天空祭司之言必不会错。
众人定了定心神,吃过早饭,便兵分两路,女人跟着林郁去附近的山林里熟悉环境,顺便采集食物,张天带男人们去湖边捕捞水产。
留在营地里的人也有任务。
“还记得陶器是用什么做的吗?”张天问这群半大的小孩。
“我知道!我知道!”
“用的是黏土!”
孩子们争相抢答。
“很好,你们的任务是把黏土挖回来,越多越好!注意安全!”
张天倒是不担心,这附近即便有四足捕食者,也已被昨晚的大火吓跑了,营地里只留守十来个年龄较大的猎人,足够了。
众人沿小南河溯游而上,抵达那片他们平生仅见的大湖,也都如前几天的谷一般惊得大呼小叫。
如今的谷是见过世面的人了,很淡定地告诉其他人:“这叫水镜湖!”
自然也是林郁给命的名。
枭二话不说,立刻撒网捕鱼,虎头等箭术高超的弓箭手迫不及待地张弓搭箭,射杀数量惊人的鸟群,其他猎人沿着湿软的滩岸上“赶湖”,捡拾虾蟹蚌螺。
张天先布置好延绳钓,然后叫来众人,带他们到另一处河道。
这处河道位于水镜湖西部,林郁称之为“湖西河”。
相比小南河,湖西河要浅得多,湖水从散落的孤丘间漫过,水深堪堪没过小腿。
枭向河畔人学习使用渔网的技巧时,其他人也没有闲着,他们学会了如何长矛捕鱼。
那时候张天正跟猴群厮混,无缘亲眼见识他们的本领,水平怎么样不好说。
猎人们倒是个个都声称“矛无虚发”,鬼知道有多少吹嘘的成分!
是骡子是马,是时候拉出来遛遛了。
张天指了指脚边的石头说,吩咐说:“弄一些石头过来,和这块差不多大就行。”
众人找来石头,跟随天空祭司进入河中。
“把石头垒起来,像这样,石头之间留出缝隙,让河水通过,但不要留得太大,确保鱼儿无法通过。”
张天一边说一边演示。
众人有样学样,不多时,便用石头拦河筑起一道石堰。
无需解释,这道石堰的功能一目了然,河水自石头缝里溜走,顺流而下的鱼儿却被拦截下来,既无法通过,又难以逆流游回去,于是困在此处,进退维谷,任人宰割。
张天显然低估了水镜湖的资源丰度。
这条河流淌至今,从未有人用这种方法捕过鱼,石堰搭起来没多会儿,便拦截下数不清的大小鱼儿,密密麻麻,后到的鱼不知此路不通,使劲往前挤,先到的鱼想逆流回溯,却被同伴堵死了退路,连转身都困难。
鱼儿们挤作一团,已经不知所措,银白色的鳞片不断翻腾着。
一些具备强壮尾鳍的大鱼尚可以奋力跃过石堰,逃出生天,那些相对弱小的鱼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第4章 啊!桃源!
猎人们见状,顿时大笑不止,纷纷扔掉手中的矛,这么多的鱼哪里还用得着长矛!直接掏出鱼篓收割,一舀一鱼篓,简直不要太轻松!
鱼儿源源不断涌来,收割了一茬,又来一茬,仿佛无穷无尽……成群的鱼儿同样引来贪食的鸥鹭,猎人们守鱼待鸟,只等不知死活的鸥鹭靠近,立刻挽弓射杀。
仅一上午的时间,他们带来的鱼篓便已装得满满当当!
众人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这么简单就获得了这么多食物!
谷望着壮丽的水镜湖,抱着沉甸甸的鱼篓,感受着鱼儿奋力挣扎的力道,只觉得无比畅快,胸中涌上一股想要大声呼喊、抒发情感的冲动,于是便喊了出来:“啊!桃源!”
放在以往,男人们一定捧腹大笑,但此时此刻,所有人都感同身受。
这一刻,他们终于见识到几分巫师大人口中桃源的模样。
鱼篓已经装满,只能先回去卸货,且让鱼儿缓口气,一会儿再来割韭菜。
张天回到水镜湖,在湖边撒网捕鱼的枭和虎爪同样收获颇丰,鱼篓早已装满,岸上还扔着许多。
张天查看延绳钓的效果,三条钓绳,二十二个鱼钩,一上午钓到十六条鱼,尽管都只是些巴掌大的小鱼,也非常不错了。
他挂上鱼饵,重新下绳。
……
日落时分,外出渔猎和采集的劳动者乘着晚霞满载而归。
男人们欢快地清点鱼获,除了水产品,还有不少鸥鹭,今天一天收获的肉食,起码可以满足所有人十天的需求!
天空祭司说,这里的冷天不像北方那样寒冷和漫长,他们储备一到两个月的食物就足够了。
按照今天的趋势,只需再忙活个六七天!
这可比狩猎猛犸象轻松多了!
营地里响起阵阵喜庆的歌声,经过一个冬天的熏陶,男人们的歌声终于不再是鬼哭狼嚎,虽然绝对算不上好听,但至少有一点调子了。
男人们如此兴奋,除了因为大丰收,还因为女人们的收获远不如他们。去年此时,他们进山狩猎几乎颗粒无收,害得族人忍饥挨饿,很羞愧也很没面子,如今可算是扬眉吐气了!
想到这,众人不禁庆幸自己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踏上了这条迁徙之路,尽管旅途十分艰辛,一些族人因此而丧命,但结果无疑是好的。
假使现在还留在曾经的洞穴里,一定也会像去年那般食不果腹,不,只会比去年更糟!
女人们今天是集体行动,主要在熟悉附近的环境,收获不如男人们多很正常。
紫烟和狼孩都是头一回干这种事,前者是大祭司,自幼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食物操心,后者被狼群养大,平时以捕猎为生,几乎没吃过肉以外的东西,采集什么的跟她沾不上边。
但主人们都倾巢而出了,就连一把年纪的阿巴也跟着男人们捕鱼去了,紫烟岂坐得住?
于是她拉上狼孩同往,两人已经掌握一些北方语,基本的沟通无碍,今天跟着林郁学了不少知识,她对植物的了解就连从小长在森林里的狼孩也自愧不如,深感敬服。
饭后,女人们开始制作过冬的干粮,男人们开始打磨建屋的工具。
建造房屋最重要的两种工具:用于砍伐竹子的斧头和用来挖地的铲子。
他们从湖边归来时,也顺便带回来一些合适的石料,女人们也从山里捡回来不少石头,不管现在用不用得上,屯着总没错。
虎爪捡回来一块砺石,拿来磨他的砍刀,过几天进山里砍竹子,这把砍刀无疑是主力输出。
这不是他第一次磨刀,由于频繁使用,刀刃损耗得很快。
损耗更严重的是锉刀,三把锉刀表面的刀齿和条纹几乎都快磨平了,握把的胶皮早已秃噜,距离报废指日可待。
剪刀和两把菜刀也不遑多让,只有工兵铲的状况稍微好些,但是几天后也将迎来一场硬仗。
“天哥!快来看我们运回来的黏土!”
孩子们争相向张天邀功。
看得出来,孩子们花了很大的力气,弄回来的黏土堆得像小山一样高。
张天抚摸着孩子们的头发,不吝表扬之词。
“我们要制作陶器吗?”
“没错!”
出发时只携带了小型的陶器,路上送出去不少,又耗损掉一些,所剩已经不多。
陶器迟早要烧,既然如此,不如尽早烧出来,早用早享受。
等安顿下来后,他打算把陶窑升级成竖穴窑,更大的窑室,更好的密闭条件,更高的炉温,以后不管是烧制陶器还是烧砖瓦盖新房,都方便。
但现在,还是用老方法造简易的升焰窑,图个简单。
一回生二回熟,有上次的经验,这次更加熟练。张天指挥一群童子军,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搭起六座陶窑,每个部落一座,每座陶窑的容积都在一立方米左右。
第四天白天开烧第一炉,之后的几天,锅碗瓢盆、罐壶瓮鼎等陶器相继出炉。
看着精美的陶器被批量生产出来,短短几天的时间便完成了山上部落的石匠一辈子都难以完成的任务,乌鸦、紫烟等几人都看傻眼了,这堪称神迹的一幕令他们充满敬畏。
狼孩尤其震惊,餐具、厨具之类的概念她刚接触不久,这些东西用起来很方便,她已经习惯使用它们,只是制造的过程完全超乎她的认知。
火焰和泥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石头!这群人竟然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智慧的力量往往比超自然力量更令人折服。
狼孩头一回生出“人类可真是厉害”的念头,尽管不愿承认,但她心里清楚,狼群永远不可能做到这种事。
事实证明,湖里的水产固然丰富,却并非无穷无尽,接连两天的大丰收后,鱼获逐日减少,猎人们最终花了十天的时间才捕齐足够过冬的肉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尽管储备食物比预计的多花了些时间,但在这期间男人们也都打磨好了各自的工具,干起活来必定事半功倍。
这时,山里的林木开始大面积变黄,带着些许寒意的秋风拂过,片片叶落,满地黄花。
最近温度降得厉害,特别是夜里,还好在河畔部落时补充了大量兽皮,可以抵御一阵子。
顶多再过一个月就不够看了。
想在这么短时间内建造出既舒适又美观的房屋,纯属天方夜谭。
张天的想法,怎么简单怎么来,功能性不作考虑,只保留庇护所最基本的功能:遮风、挡雨、保暖。
房屋应尽可能建得大一些,因为体积越大,体表面积之比越小,换句话说,盖一座五十平的房屋消耗的竹子,远比盖五座十平的房屋消耗的竹子少。
这可以有效减少砍伐和运输竹子的工作量。
但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大,要考虑到房屋的结构和承重。
他思索再三,决定折中一下,盖到二十平左右,每座竹屋住十个人,也就是说,一共要盖三十八座。
大致算了下需要多少竹子,粗细长短都要考虑,留出余量,宁多勿少。
第十一天早上,张天率领摩拳擦掌的男人们奔山上竹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