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觉醒时代:从少年闰土开始

作者:陶歌破 | 分类: | 字数:84.1万

第一百二十三章 禁止

书名:觉醒时代:从少年闰土开始 作者:陶歌破 字数:2222 更新时间:2025-02-25 01:58:35

闰土直接去找了二狗,“二狗,村民们现在有种大烟的。你回一趟,去说一下,叫他们别再种了。”

回到了家里,用空间技能雕刻了好几件玉器,还有木雕。

然后到了绍兴去。

一条文玩街。

“爷,您来看看我的,这可是唐寅的画。”

“我的这是乾隆爷用过的瓷碗。”

纷纷给闰土做着介绍。

觉着闰土年龄小,穿着又好,是个富家公子。

摆手,把他们都给打发走。

“爷,您看看我的,不买也没关系,就给我的东西掌掌眼,看看是不是好玩意。”

闰土都表态了,还有人过来找他。

使了个眼神,“我已经说过了,别来找我,听不懂吗?”

用了些气势。很有压迫感。

那人立马就离开了,知道闰土不好惹。

那个眼神太吓人了。

他在这儿做了这么些年,会察言观色,知道是碰着个狠角色。

可惜了,没在闰土这儿赚钱。

闰土在街上走着。

人很多。

不止是卖各种文玩的。

甚至一些植物,花花草草的,还有些动物,鸟类。在售卖的种类太多了。

找了一家大的店铺走了进去。

立马就有人过来招呼。

“需要点什么。我们这儿,各样的都有。”

给闰土招呼着。

他看了下店里头的东西,好几排的货架。

虽然不能分辨,但他能清楚的知道,这里头的玩意起码有着一半会是假的。

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

要是搁现代,一百件中能有一件珍品就了不得。

这时候清亡了还没多久,本就是好东西。

不过有着很多都是仿造的。

清仿明,明仿宋。民制的仿官制的。

“我不买,是来卖货的。你们收吗?”

“当然收。”

卖家他们也欢迎。

本就是做这行的,低买高卖。

甚至一些不好出的货,偷来的骗来的地里的,别人卖到了这儿,经过店铺的一经手,就会洗白了。

“您想要卖的是什么,能瞧瞧吗?”

闰土从空间中取出来了两个雕刻的玩意。

两个物件看上去非常的灵动栩栩如生。

这个人看不出好歹来,只能去叫人。

“您等等,我看看找人来估个价。”

要在合适的价格买下来,太低了,人不会卖。可要是高了,就没得卖了。

这个报价是个很难的差事。

并且他也不太懂这个雕刻,只觉得很好看,具体的价值看不太明白。

不过那个材料倒是还行。

木雕和玉石都不是太差。

闰土还是特意挑的比较差一点的。

很快过来了一个老头。

店员介绍了下,这老头也是会雕刻的。

慢工出细活,这个雕刻最费时间。

小件的稍微好点。

要是那种超大件的,雕个一年,甚至数年都是有可能。

老头仔细的端详了下闰土的两样东西。

“玉牌形状,雕工细腻,层次丰富,盘龙在白玉上都有了生命力。大师级作品。”

看了下另一个木雕,也是给了极高的评价。

听到这话,闰土放心下来。这个玉雕木雕比竹筐看来要赚钱多了。

闰土直奔主题,“能开价多少?”

“看着雕工,估计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小伙子,你师傅是谁?这样,一样东西,十五块银元。”

十五块银元,出价挺高的了。

但还是觉得少了。

大师级作品就只值十五块银元。

他都在怀疑这个老头的功力是不是不到家。

那块玉石都值好几个银元。

知道能赚钱就行。

玉雕木雕换了三十个银元。

物以稀为贵,数量一多估计就不值钱了。

“小兄弟,还有的话我们也一并收了,都是这个价钱。”

闰土离开了去。

“这个玉雕能值多少钱?”

“至少三十块,就是这个玉太劣质了些,不然还能涨。”

闰土回到了家里。

二狗他妈找了找了过来。

“张婶子。”

“闰土,不,老爷。二狗昨儿个回家了,让我们不要种大烟了,这是你的意思?”

闰土:“对,是我说的。”

村里有着一百多亩地在闰土的名下,几十户人。

他们交给闰土的钱不多,本来闰土都不想收,想了下,还是需要意思下。

“老爷,种大烟更加赚钱一些。不止咱们好些人都种了。”

“婶子,你叫我闰土就成。别的都可以,大烟万万不能。回去吧,这个事情没得商量。”

种大烟比种粮食至少高10倍的利润。而闰土这儿没有税收,更多。

一亩地产两三石粮食。能有五六斤的大烟。

一斤大烟八两银子。

三石粮食大概也是八两到十两银子。

尝到了甜头后,自然种植的人就更多了。

大烟很贵。

但是种植的多,产量也就增加了,价格是一降再降。普通的老百姓也能抽上几口。

工业革命后,老外一心想要把自己廉价的工业货打入华夏的市场。无奈,中国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压根不吃老外工业品的那一套。相反,丝绸、瓷器和茶叶恰恰是外国人喜欢的东西。结果,这就导致了西方列强的贸易逆差。

老外当然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家的银子流向华夏,想个法子把华夏人口袋里的钱都给赚走。于是乎,大烟这种东西就被老外拿来用了。没想到,这一试还挺好用,白花花的银子又回到了西方人的口袋里。

朝廷也知道这个情况。

销烟行不通。

银钱外流。

强行销毁老外的大烟很容易引起列强的报复。可是不禁大烟贸易,每年又会有大量的白银外流,这对于朝廷来说,是很大的损失。

华夏人自己也种植了起来。

硬的不成,干脆来软的。既然我不能禁止卖大烟,那自己生产大烟。这样钱还能回到朝廷的手里。朝廷对大烟的态度由反对到鼓励。很快遍地种满了大烟。

大烟的质量也有差异,更纯,气息也更加香甜,价格自然也就更贵一点。这种大烟,只有达官贵人们才抽得起。而老百姓抽的大烟,质量都比较差,颜色为焦黑色,抽的时候还伴有浓浓的氨味,自然也就更便宜。张婶他们种的就是质量差的。

要是还敢再种,直接就安排人把大烟的苗都给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