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锦里
作者:百柏桦 | 分类:穿越 | 字数:133.1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84章 你看出什么来了吗?
“姑娘,不知道找老朽,所为何事?”张老板笑着看坐在他对面的姑娘,他从不后悔元宵节那晚贸然出声,如今他名下的产业都稳如泰山,就算是给了三成股眼前这个可以做他孙女辈的姑娘,他也不后悔。
只要家里后生晚辈不作死,有五皇子在,可保家中基业几十年,区区三成股就换来一位皇子的庇护,这笔账非常划算。
舒嫣华给张老板倒了一杯茶,礼貌的道:“张老爷子,请恕华娘冒昧,不知是否可以查看米行新近五年的账本?”
张老爷子微微一笑,“当然可以,请姑娘稍后片刻,我这就吩咐人回去将账本拿来给你。”
张老板招招手,站在角落里的仆从就上前几步,吩咐道:“回去跟大爷说,将米行和一品坊新近五年的账本给我送来。”
仆从应诺一声,退了出去。
舒嫣华要看账本,张老爷子一口就应了,并没有推辞或者询问为何,在他看来,舒嫣华有三成的股,于情于理都有这个权利查看账本。
在等待的时间里,舒嫣华言笑晏晏的跟张老爷子说笑,说起一品坊的点心,言行中满是赞叹,一品坊能引得群狼觊觎,自然是有其独特的过人之处,就是她小厨房里的厨娘,做同一样的点心,始终是不够一品坊的好吃。
张大爷来的很快,亲自带着人抬着两箱子账本而来,将账本抬进包间之后,张老爷子挥挥手,张大爷又带着人下了一楼等候着。
“姑娘,这一个箱子是一品坊的账本,这个是米行的,你想先看哪一个?”张老爷子指着箱子,问道。
“先看米行的好了。”舒嫣华毫不犹豫的说道,跟着她出来葡萄和樱桃两人,就将米行的账本全都拿了出来。
舒嫣华首先拿起的是五年之前账本。
翻开第一页,扫了一眼,又翻开第二页,扫了一眼,速度之快,让张老爷子很怀疑这位未来五皇子妃是否有在看账本。
查看账本不是应该准备好笔墨,随时记录其中的账目吗?
张老爷子一杯茶还没有喝完,就见舒嫣华已经翻完了一本账本。
短短半个时辰之后,舒嫣华将手中最后一本账本放下,眉心微敛,似是有难以解决之事。
张老板忍不住了,他狐疑的问道:“姑娘,这些账本你都看完了?”
舒嫣华微微一怔,末了笑了笑,“看完了。”
面对张老板似是不信的表情,舒嫣华没有解释什么,一目十行对他们兄妹来说都不是难事。
“张老爷子,华娘想问您几个问题。”舒嫣华很客气的问道。
张老爷子摆摆手,“姑娘有问题尽管问,只要是老朽知道的,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老爷子,您米行里的大米,是从乡下各地收购的吗?”舒嫣华问出了第一个问题。
张老爷子微微颔首,“是的,大部分是从乡下各地收购的,我们做米行的,总不可能自己种这么多的大米,一般都是收购回来再在铺子里卖。”
“老爷子,依你看,我朝这几年的收成如何?”舒嫣华的第二个问题,风马牛不相及。
张老板好整以暇的回答:“这些年都是我家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去乡下收购的大米,据他所看所言,我朝的收成这些年来都很好。”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收成又怎会不好?
“可是一年比一年好?”舒嫣华继续追问道。
张老板疑惑她为何揪着收成这个问题来问,还是答道:“不错,的确是一年比一年好,这几年收上来的大米,一年比一年多。”
听到张老板的话,舒嫣华的眉心不仅没有舒展,反而越发皱得更紧,“老爷子,既然收上来的大米一年比一年多,为何米行卖出去米价却是一年比一年贵?”
张老板一愣,在舒嫣华问出这个问题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米行的价钱不是他自己一个人调的,在上京的米铺子里,几乎都是这样的米价,粮食铺子的价钱都不会相差多少。
张老板正在怔楞间,就听到舒嫣华继续说道:“我看账本,五年之前,一斗米只需要十八铜钱,也就是说一石米只需要一百八十铜钱,一两银子可以买五石米又多五斗。
两年之前,一斗米要二十铜钱,一石米就需要二百铜钱,一两银子可以买五石米。
到了今年年初,一斗米要二十五铜钱,一石米就需要二百五十铜钱,一两银子只能买四石米。”
顿了顿,舒嫣华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老爷子,这样的账目,你看出什么来了吗?”
张老板已经顾不上舒嫣华刚才在短短的半个时辰里究竟是如何记住这些账目的,他顺着舒嫣华说出来的账目想了想,有些惊骇的看着舒嫣华,低声道:“市面上的米,供给不足!”
当供小于求的时候,价钱自然就上涨了。
舒嫣华赞同的点点头,“是呀,市面上的大米,竟然供给不足了!
从十八铜钱一斗米到二十铜钱一斗米,用了三年的时间,从二十铜钱一斗米到二十五铜钱一斗米,仅仅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我知道,在上京的米铺子里,普通百姓吃用的大米都是同样的价格,老爷子,一年多的时间,米价就上涨了这么多,你就没有觉得不妥?”
张老板满心都是苦涩,他不是蠢笨之人,他隐隐约约知道自己好像一不小心就撞破了一个骇人听闻的事情里,如今听到舒嫣华的问话,他叹息一声,“收上来的米价比往年高了不少,卖出去的米价自然也就要高上不少。”
怪只怪米价几铜钱的上涨,实在很难入他这等大商贾眼里,以至于一直到今天舒嫣华提出来,他才恍悟。
米行里的米,都是在乡下收上来的,如今收上来的米贵了不少,自然是乡下的米已经供不应求,才会导致价钱上涨的。
如果是收成不好,收上来的米价上涨是应有之义,可这几年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市面上竟然供不应求,这背后代表的含义,让张老板四肢百骸都泛起了一股彻骨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