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国
作者: | 分类:穿越 | 字数:236.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卷 第231章 吴郡大军
严伯虎终于出兵了。
严伯虎为严舆大办丧事。吴郡全城的人都知道。既然如此,相邻的枫桥县里的孙策也一定知道。丧事共耗时七日,第七日出殡。假如在出殡之后出兵,那就完全让敌人知道了,没有一点突然性了。因此,严伯虎改为第六日出兵。
严伯虎这边,士兵共有一万一千多名,号称一万名。一般号称的时候都往多里说,严伯虎不,他往少里说。严伯虎这个人,无论是史志还是演义,都没怎么细说。因而在本故事里也没有办法细说。不过呢,我们还是可以按照常理进行一些推论。
以往史志和演义里,就严伯虎的名字,别的没有多说。在三国系列游戏里,将严伯虎定义为武将,武力大约八十多,智力就不行了。严伯虎真是这样的人吗?
绝对不是。吴郡所在地,现为吴江市。旁边的枫桥县,现为苏州市。这是什么样的地方?江南粮仓、鱼米之乡。如此美丽富饶的地方长官,会是一名智力不高的武将?当然不。按常理推论。严伯虎应该是一名文官。
严伯虎这样的文官是治理方向的官吏,不是军事方面的人才。也就是说,严伯虎不通军事,与郭嘉、郭图是两码事,跟张昭、张纮倒差不多。地方官吏的首要素质,并不是武艺,而是治理。
严伯虎属于治理方面的文官,那么严舆也就应该差不多了。文官的素质,加上胞弟的身份,出使孙策,是非常合适的。严伯虎怎么也没有想到孙策会动粗,所以才派了严舆。严伯虎这样的治理文官,通常应该是投降派的,通常都是有点优柔寡断的。
严舆被杀,严伯虎痛心了。孙策的这种行为,在严伯虎看来,只有用“疯子”二字才能够解释。既然孙策铁定了不让自己好过,自己还犹豫什么呢?因而,这位优柔寡断的治理文官终于出兵了。
严伯虎这方面当然也是有武将的。也许是因为历史上主帅不力的原因,严伯虎的这股武装力量很快就失败了,从而导致了该武装力量里面的所有武将都没有留下名字。
拿建业城的薛正礼来说,此人也并不怎么样吧?不仅个人武艺不高,而且督兵不力。单挑败给陈武不算,还被陈武冲到自己的军阵里面杀了五十几个人。此人的留名,其实就因为闭城防守,把那位没有打下一座城池的鼎鼎大名的孙策难住了。
闭城防守是很高明的战术吗?不是。当然,也不是说闭城防守这个方法就很笨。而是说。闭城防守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而且是很容易想到的办法。薛正礼想到了,严伯虎这方面的武将不可能人人都想不到。但是,他们在得到进攻的命令之后,就全部都想不到了。
这个时代的将与兵,在数量上没有必然的关系。并不是说,每一百二十个人就会有一名连长。将与兵实际上是分离的两条线。士兵里面,倒是有百人长。但这些百人长却不是真正的校官,他们只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家仆人。只有千夫长,才有带兵作战的权利,才算是校官。
但千夫长跟将领还是不同的。千夫长,顾名思义,是一千名士兵的长官。这个职务与现代军事职务有些相像。但千夫长这个长官的权利却不大。很大一部分事情,还是公家仆人的性质。将领要安排士兵做事的时候,就吩咐千夫长,然后千夫长就把将领的指示贯彻下去。
将领是走的另一条线。将领的人数跟士兵是全然无关的。来一名将才,就可以聘一位将领;来十名,就可以聘十位。给将领一个头衔,许以一定的俸禄,就算完事。到时候如果俸禄没有按期如数发放,将领们通常是会理解的。
士兵总数一万。如果只有一名将领,那就带一万;有一百名将领,平均就只能带一百士兵。在平时没有发兵的情况下,有一些将领是要带兵的,另一些将领则不带兵。不带兵的将领,又叫做中军散将。演义中的高顺,本故事中的吕布就是中军散将。
严伯虎有兵一万一千人,将领五人。此战,严伯虎留守三千士兵和一名将领;出动八千人和四名将领。由校尉那勇负责全盘指挥。
出动的四名将领并不是平均带兵两千人。而是三二二一。主攻将领率兵三千,负责配合的两名将领各率兵两千,全盘指挥的那勇则只率兵一千。这里,并不是职务越高,带兵人数越多。一切都取决于战事的需要。那勇职务最高,带兵数量反而最少,这本来就是那勇自己的主意。
由于两城相距太近,百姓往来走动,不需要派人侦察,也能够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严伯虎了解到孙策的情况是,城门没有关闭,但已经派了重兵防守,夜间城墙上面的巡逻也比较频繁。也就是说,孙策那边已经处于一种战备的状态。
这不奇怪。孙策杀了严舆,孙策自己不可能不知道。吴郡这边给严舆大办丧事,并且在操办的时候,时不时地就会控诉一下孙策的罪恶,孙策也不会不知道。也就是说,孙策一定知道,吴郡会在近期内出兵枫桥县。因而,孙策就有了防备。
这个时候。往往会有一种情况。就是派出士兵,化妆成百姓,混入对方城中。然后在攻城的时候,突然杀出,打开城门。针对这种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孙策把枫桥县四座城门附近的房屋都拆了。即使吴郡士兵混进去,也不可能突然杀出了。城门附近的一大片空地,以及空地上面的拒马鹿角,将成为内应的障碍。
此外,孙策还将拆毁房屋所得的砖石全部运到了南门城墙上面。枫桥县的南门,正对吴郡,这是吴郡的主攻方向。砖石运上去,当然是为了防守。
严伯虎本人并不会打仗。擅长治理的文官,本来就应该如此。因此,吴郡这边的军事计划,就由校尉那勇制定。当然,那勇制定计划的时候,是请示了严伯虎的。
那勇的计划很简单,就是强攻。那勇说,我众敌寡,宜用强。无论敌军有何诡计,在绝对强大的实力面前,都不堪一击。孙军的人马。不过三千。自己以八千攻之,近三倍于敌。为此,那勇也没有派士兵混到枫桥县当内应。进攻的手段,就是正面强攻。
进攻的日子是严伯虎确定的。选个日子而已,与具体的军事无关。严舆丧事即将办完。就在这种将完而未完的时候,吴郡的士兵出动了。
由于两城相距较近,出北门十里之后,吴郡先头部队就停止了前进。进行整队。强攻军队在中间,配合进攻的军队位于东西两头。总指挥那勇在最南面。这里,吴郡的军队明显省略了一个环节,那就是辎重部队。这当然是因为距离很近的原因。
吴郡士兵的整队。时间当然是比较长的。可以说,这时代除了田兰的军队,其它所有的军队整队时间都很长。这样长的时间里,有没有百姓路过看见呢?
从吴郡方向是不会有百姓过来的了。这是因为士兵由吴郡而出,吴郡的百姓已经知道了。知道前面要打仗,当然就要躲开了。从枫桥县过来的百姓却不知道。于是乎,百姓远远地,就看见了。百姓看见之后,通常有两个选择。一是往旁边躲开,一是原路退回。这两个选择都不怎么好。因为对面的大军人数够多,占地极广,左右绵延了将近两里。往旁躲,必须在最短的时候内跑出这两里的范围,否则大军前进,一旦发现自己,定然被射成刺猬。原路退回从短期目光看,是最佳的选择。但自己退回去的原路,原本就是大军进攻的方向。转眼之间,大军就会赶过来,因而最终效果也一定不好。
没有第三种选择了。于是,遇见吴郡大军的百姓,有的往旁边躲了,有的回了枫桥县。同时,他们给枫桥县的守军、也就是孙策的士兵,带去了消息。
由此可知,在这样一个年代,想要让自己的进攻具备突然的性质是多么的困难。当吴郡大军整队完毕,真正兵临枫桥南门的时候,孙策的士兵得到消息已经有一会儿时间了。
那么,孙策的士兵又采取了什么样的防御措施呢?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几乎没有。
孙策总共三千人,防守四道城门。由于西门行人较少,平时就两百人左右。北门和东门,各有五百军士。孙策的防御重点,原本就是南门。一千八百人,都在南门。
战斗还没打起来,那些士兵在什么地方?并没有全部在城墙上面。就拿南门这边来说,城门口。检查过往行人这儿,就八十个人;城楼上门,就二十个人。总共只有一百人。其余的一千七百人,只是住在南门附近,而并没有真正在南门。
南门的士兵得知吴郡大军来攻的消息之后,那是肯定要去通知那一千七百人的。但是,事有不巧,偏偏这日北门那边发生了大火。大火蔓延了几十栋民房。那一千七百人全部调去救火去了。
当跑去通知的士兵带回一千七百人不在的消息的时候,城门口的八十名士兵都慌了神色。然后,就在这个时候,吴郡的大军开过来了。八十名士兵一见,掉头就往城里跑。就连城门都没有关闭。
吴郡主攻部队接近南门,远远地看见城门的孙军士兵逃走了。前面的士兵接近城墙两百步,也就是在城墙上面弓箭射不到的地方,停下了脚步,等待命令。负责主攻的将领驱马上前,听了士兵的汇报,感觉有点不可思议。略一沉吟,将领就派出了两百士兵进城。并且命令,这两百士兵进城之后,要尽快抓几个百姓问话,想办法弄清孙军士兵逃走的真相。
这么一耽搁,城墙上面的二十名孙军士兵就开始发箭了。不过,二十人的弓箭,实在是稀疏。吴郡两百士兵冒着箭雨就冲进了城内。进城之后,一个百人队分成两个五十,自两道石阶上了城墙,杀死了二十名孙军士兵。另一个百人队沿街抓捕百姓,很快就抓了三十多人。然后两队会合,又退出南门。
吴郡主攻将领命令,把那三十几个百姓分开,由士兵们分头询问。很快就问完了。士兵们一一过来报告。将领这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北门火起,孙军士兵都去救火去了。
“天助我也!”吴郡主攻将领不由得在心中赞叹了一声。然后一声令下,大军就开进了枫桥,直扑北门浓烟滚滚的火场。
吴郡负责协同进攻的另外两支队伍,事前没有确定其进攻目标。他们有可能跟着主攻队伍进攻南门,也有可能绕道去攻打东西两门。这时,他们见到主攻部队长驱进入县城,于是,也紧随其后,开进了枫桥县。
主攻部队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逼近了枫桥城北的火场。远远地,就瞧见了滚滚的浓烟。稍近,就见到了乱窜的火苗以及无数救火的人影。再近一点,救火的孙军士兵发现了敌情。此时,孙军士兵手里拿的不是兵器,而是救火的东西。再加上孙军士兵原本人数要少些。于是,有人喊了一声,两千多孙军士兵不再救火了,而是往北门逃跑。吴郡大军当即发足猛追。
城门当然是比较宽大的。但是,孙军两千多人在北门这儿,还是被堵了一下。这样一来,尾部的少数人,就被吴郡士兵追上了。吴郡士兵挥起了屠刀,像砍瓜切菜一样开始杀人。而孙军士兵这一边,一则因为没拿兵器,二则因为救火的时候消耗了体力,缺乏抵抗的力量。
杀了约两百人之后,追与逃的距离就又拉开了。孙军士兵已经全部逃出了北门。吴郡士兵也随后追了出去。方向都是正北。正北的前方有什么,孙军士兵不知道,吴郡士兵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