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娇瘾,难思卿

作者:山有清平 | 分类: | 字数:39.9万

第163章 明州1

书名:娇瘾,难思卿 作者:山有清平 字数:2248 更新时间:2025-02-13 04:37:34

明州府青檀镇。

梅家近日出了件喜事,府上老夫人的那位才学出众、数十年前就被召入京却传参与逆王谋反的亲弟,一朝沉冤得雪。

皇帝拨了旨意回乡,苦寻其亲属,欲加赏赐和抚恤。

黎家一脉单传,到了黎三让这一代,虽然有一位姐姐,却无兄弟。

绝嗣之后,祖宅就被同村之人占了,直到今日,才有朝廷的人前来宣布旨意,岂料寻了半日,寻不到一个近亲。

族老查了家谱,查到他家往上四五辈,才有一位同宗的兄弟,但早就搬离了明州,去向无从知晓。

黎三让的姐姐,则嫁到了县中一位姓梅的富商人家。

官府的人前去梅家宣旨,浩浩荡荡敲开了锣鼓开路。

梅家众人一时之间,都还不知晓是怎么回事,当家的是梅老夫人的儿子梅孝衡,一听是官府来人,生怕是纠察税务,连忙命管家备了几百两银子,准备打点上下。

岂料红袍县官却喜笑颜开,大腹便便迈着步子,领宣旨的太监踏入梅宅,俯首贴近:“公公请,这就是梅家了。”

梅孝衡多年行商,自然是认得县官的,见他都在那太监面前卑躬屈膝,心里不由得七上八下,自家到底干了什么事,怎么劳动如此大的人物前来。

林太监打量了他一眼:“你就是梅家家主?”

他连忙上前俯首作揖,不敢耽误分毫:“正是正是,不知大人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你家老夫人,娘家可是姓黎?是溪水村黎家的人?”

梅孝衡暗道不好,他老母娘家的事他也有耳闻,说是在京城做官时参与谋反,阖家下狱论斩,不过因他母亲是外嫁女,又在原籍不曾交往,念及皇恩浩荡,才没株连。

但梅家也因此案,颓然了许久,直到近些年战事平定,生意好做了,才恢复从前的昌荣。

难不成,这么多年了,官府这是来问罪了?

梅孝衡一颗心都凉透了,只恨自己怎么有那么可恨的舅舅,好好的京官不做,非要学人家谋反,他们梅家远在明州也躲不过罪责。

“梅孝衡,你家交好运了,这是来宣旨的林公公,就是为了黎家翻案一事前来,还不快让你家老母出来接旨!”县官三言两语就打消了他的忧愁,催促他接旨。

梅孝衡闻言,一时之间居然没反应过,过了几瞬,老泪纵横,脚步趔趄领着来宣旨的人进了宅院中。

“快请老夫人出来,有大喜事!”

梅孝衡大声招呼出来的梅夫人以及一众儿女,他们都是听了门前有官府的人前来,怕出什么事才从各院赶过来。

“老爷,是什么大喜事?”梅夫人问道。

“唉,说来话长,你别问了,快让母亲出来接旨。”

那位七十多岁的梅老夫人,在两个丫环的搀扶下,慢慢拄着拐杖出来,林太监见了正主,才打开圣旨宣读。

“诏曰,先画院正五品待诏黎三让,被指参与罪人赢奭谋反一案,经查实为罪臣林彪故意栽赃陷害,承皇令恩准,现赦免其罪,复其名号,着立传书,多加抚恤其亲属,奉还黎家宅院及收缴财物。”

“老夫人,起身接旨吧。”

林太监说完,梅老夫人已经是呆若木鸡,随即眼泪止不住流下,颤颤巍巍起身接过了明黄的圣旨:“老身谢陛下隆恩......”

“三十多年了,我终于等到这一天,若清,你终于是恢复了清白,可是......”

可是黎家覆灭绝嗣,就算归还了宅院,赔偿了银子,又有什么意义呢?

“老夫人,这可是喜事,万不可口出无状。”林太监出言道。

他身后,一直未曾发言的年轻女子上前扶起了她,温声细语:“虽然迟了些,可终究是还了他清白,自此后,可立碑墓,留人瞻仰,让世人知晓他一身清明。”

梅老夫人起了身,认真看着眼前扶自己的人,她的眼睛不大好,眯着眼睛也未太看得清眼前人的长相,只觉得女子身形之间,隐隐有熟悉之感:“姑娘是?”

“小女姓何,家中曾与黎先生有渊源,母亲是他收留的义女,老夫人只当作我是他孙女罢。”

“原来如此,蒙此大难,过了三十年,难为你家里还记得他。”老夫人抚着她的手,感慨道,“你们家想必也是念旧情的人,不知姑娘家中长辈在何处?是何门户?我好登门拜谢。”

越苏淡然一笑:“老夫人不必客气,我家在京城,长辈事务繁忙,托了我来拜见黎家亲眷,却不想黎家已无旁系,只好寻了您来接旨,此次前来,是为黎家立碑一事。”

念及此,乃是伤心事。

当初黎家众人的尸首,由崔家收殓了,明州路途遥远,且都不是近亲,也没人想到要迁移回乡,过了这许多年,就算迁至明州,怕也是无人祭拜,越苏想着,只在明州祖坟之中,立一个衣冠冢即可。

“难为你家有心了。”老夫人道,“既然你母亲是黎家的义女,便按辈分唤我一声姑祖母罢。”

接着,她又问了这件事打算如何安排,越苏告诉她,已经请了当地的风水师,选定吉日,只要工匠到位,就可着手完善。

这吉日定在下月初七,所以这段日子,越苏还是会留在明州。

本来她的原意是拜访黎家亲友,修缮故居,收集黎三让遗物。

黎家故居荒废多年,且多有乞丐等人进出,若是要修缮,也要几月。

“那姑娘打算这段时间住在哪里?”梅老夫人问道,“不如就住进梅家,我这儿虽然不及京城之中,但也够宽敞,有处空院子,还望姑娘不要嫌弃。”

“正是,姑娘既然是为了黎家的事情奔波,我们岂可让姑娘在外居住,岂不是不懂礼仪。”梅孝衡感怀她恩情,此时也劝说道。

梅家有一处院落,是别处开门的单独的小院子,原先是僻了打算分房,但是后来二房另外发了家,就搬走了,所以一直空在那里。

他们如此盛情,越苏也不好拒绝。

此次她来,随身带了环青,还有飞霜、落雪二婢,其他护卫并不曾露面。

四人收拾了东西,就住进梅家院子中。

梅家还有两个未出嫁的女儿,分别是三姑娘宜兰和四姑娘宜妡,宜兰十六岁,刚刚许了人家,宜妡十五岁,前月过了及笄礼,梅夫人也择了几家商户人家的儿子准备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