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重生想消遥,扣个军婚被锁死
作者:曲玲珑 | 分类: | 字数:183.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1章 阶段性的胜利
第051章
几个人握过手,无非是强烈邀请两人去他们大队看看,争取成为下一个试点。
两人一一答应,说好一会儿才又和大家道别,进大队部去。
大队部里,本大队的人在收拾会场,留下的一些知青还在和谷满仓热烈的讨论,旁边还有一些没舍得离开的附近大队的人。
看到陆明峥这一群人进来,谷满仓立刻站起来招呼,抱歉的说:“没想到今天来这么多人,没有尽到地主之谊,抱歉抱歉。”
赵、孟两人急忙客气几句,把话题带去刚刚看过的盐碱地上。
这一下,原来没走的人更走不动了,纷纷询问,听两人谈到养殖业的可行性,更是心痒痒,恨不得把这两人抢回去,也去他们大队看看。
直到看着夕阳渐沉,别的大队的人才依依不舍的离开,谷满仓才招呼两人进屋去坐,详细问查看场地的事情。
听到水泥的问题,也不自禁的皱了眉,拿出烟锅装了烟丝,吧嗒吧嗒抽几口,才摇头说:“我们这片山里,石灰石和石膏倒是都有,粘土少一些,只是在别的公社。”
“哪个公社?”祝晓敏问。
谷满仓说:“石灰石在我们公社第七大队的东庄和后沟之间,石膏是在大津公社南坪后边的山里。”
也就是说,要开采石灰石和石膏,就要和这几个地方交涉。第七大队还好,是自己公社的,可是南坪属于大津公社,恐怕要困难一些。
陆明峥仔细想想,点头说:“这件事,我们再做个详细的规划,洋灰确定能做出来我们再去和他们谈。”
“怎么谈?”谢承志问,“买他们的石膏?那可是要不少成本。”
陆明峥微笑:“都是林场的公社,他们的情况和我们相似,如果我们的规划给他们免费分享呢?再用石灰石换石膏。”
“还有七大队呢。”苗诗文提醒。
“我们是第一试点,第二试点还没定呢。”陆明峥答。
是啊,如果说好,第二试点是七大队,他们巴不得他们的养殖基地早一点建成。
大家一听,顿时都来了精神,立刻七嘴八舌的议论。
只是之后的几天,各自把详细的计划做出来,先不说挖崛石灰石和石膏,然后寻找粘土,制作水泥的流程,单止陈旭东所说的制作煅烧窑就是一个不小的工程,要等养殖基地建成,恐怕得一年多的时间。
他们耗不起。
经过几轮讨论,最后决定,先用泥坯把鸡舍和羊圈建成,把副业做起来,增加人手看护,等到腾出手再慢慢修建石头外墙。
事情决定,接下来就是养殖基地的规划。
留下以后修建围墙的地方,规划出鸡舍、羊圈要用的地方,第一步,是先在山岩间打桩,架出一道水路,把山涧的水引过来。
这是源于祝晓敏的想法。
开渠的话,是要从山岩上开出一道渠来,工程浩大。可是在山岩上选地方打进木桩,然后架起一条水管却要容易得多。
于是,趁着秋收还没有开始,大队拨出三个生产小队,一部分打桩引水,一部分清理盐碱地上的杂石。
看着工程步入正轨,陆明峥和赵、孟两人趁这个时间回去县里,去完成别的工作任务,知青生产小队因为从一开始就参与了整个计划,男知青的四个生活小组,轮着去监督工程。
女知青小组虽然没有监督这项任务,可是工程进度需要记录,祝晓敏每天都要去一趟,记录工程进展。
第一天,在知青小队选定的地点,就打下十七根木桩。
第二天,又打下二十三根。
第三天,遇到一段比较艰难的断崖,只打进五根木桩。
第四天,木桩终于打到山涧边。
第五天,从县里买来的水管管道一段段接了起来,渐渐向山涧边延伸。
第六天,一段活动的弧形管搭通了山涧和水管管道,十几分钟后,水流从另一端流了出来,通过刚刚挖出的导水渠流向下边的山坡。
水流出来的一瞬间,基地上下一片欢腾。
而经过这六天的时间,划定修建养殖基地的地方已经清理出来,一片地方还堆起大量的黄土,大家立刻挑水和泥,开始制作泥坯。
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祝晓敏立刻写了汇报材料,交给谷满仓送去了县里。
陆明峥得到消息,三天后和赵、孟两人就又赶了回来,看到持续不断流出来的山涧水,也不得不佩服,向祝晓敏看去一眼,微微点头。
孟子浩就没有他这么内敛,一挑大拇指,由衷的说:“不是你这个方法,这养殖基地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开始。”
短短六天,相隔几百米的距离,又是各种岩石,如果是开渠,不知道要用多长的时间。
祝晓敏急忙客气:“这是偷懒的办法,打进去的是木桩子,还要定期维修更换。”
孟子浩摇头:“只要基地顺利建起来,可以建外墙的时候,也可以把木桩改成石桩。”
这是个办法!
祝晓敏立刻点头,却又说:“这些鸡舍、羊圈建成,至少也要一个月,我们前期有了详细的图纸,你们不用这么来回奔波。”
赵政旁边笑:“这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虽然建设不是我们的专业,可也想每一步都看到。”
孟子浩忙点头:“是啊是啊!”
看过养殖基地的进度,几个人仍然从坡上往回走,过了那片山坡,就见对面也是一派热烈的劳动场面,孟子浩问:“那边是在种树?”
祝晓敏点头:“今年我们的任务是两万亩,现在还差几千亩呢,要赶在秋收前把那边山坡上都种好。”
“都是什么树?我们方便去看看吗?”孟子浩问。
“当然。”祝晓敏立刻点头,换条路,带着几人往那边走。
陆明峥跟在后边,向两人解释:“这里到十一月中旬就会上冻,要到明年三月底才解冻,足足五个月没有办法干活儿,加上还有粮田要春耕秋收,这两万亩的任务就比较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