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工程人生

作者:常务副监理员 | 分类:都市 | 字数:68.4万

第七十三章 江南园林

书名:工程人生 作者:常务副监理员 字数:3823 更新时间:2024-11-25 22:22:22

工程人生

第一卷

第七十三章 江南园林

每个人的三观不一样,所以思想也会千差万别。

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去看,着眼点不一样,所以结果也会不一样。

-------------------------------------

一节课还没上完,大约还有半小时的样子,林云就跑了。

老师再美,还是酒店里那个重要,理智的男人都懂得抉择,况且这再美的老师讲课都是枯燥的。

教室里那么济济一堂绝大部分都是男人,这些老货,沉迷于美色的心思说不得比听课的心思还浓厚一些。

回到酒店,才九点半。

这最难消受美人恩,坐了一天车,又折腾了半晚上的某人是千呼万唤始起来呀。

女人醒了,自然是要穿衣打扮,换一套装扮,化个精致的妆再出门。

漂亮美丽的女人们大多都细致。

常年梳妆打扮,就慢慢的养成了良好的耐心。

一般会化妆的,妆画的好的女人都很有耐心,而有耐心的女人自然就细致。

当然了,那种连化妆都要请人的明星不算。

“婧儿,你这面条就吃了两口,太浪费了,你不饿的吗?”

“不饿,吃不下!”

感觉需要大量进食来补充能量的林云端起已经凉掉和软掉的面条,大快朵颐,风卷残云。

吃完还有点意犹未尽,还喝了一口面汤,正好被门廊处化完妆的某人看到。

“你还挺能吃嘛,这刚吃早餐上一节课就饿了?”

“能吃才能干!”

“……”

李婧已经习惯了这二杆子的套路,都懒得跟他计较了。

这货说不上三句话,就容易把人带歪,让人无言以对。

其实林云也不是天生就这样的,而是工地上的工人最喜欢这样的聊天节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林云不但出师了,还青出于蓝了。

五站公交,就来到了这个天下闻名的湖。

天下闻名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它就在城市之中。

本国的,外国的,都爱来这个地方看看,而且这沿湖的公路上时常还能看到外国女人慢跑。

这附近房价高,还有别墅和私家宅院,能在这里跑步的外国女人自然是非富即贵。

平常这个地方人就不少,逢年过节的人就更多,国人好像都喜欢扎堆出游。

逢年过节各大景区,人山人海,然后有人要说了,为什么非要在人多的时候去?

其实不然,因为我们的假期灵活性问题,谁不想安安静静的看风景,但是看不了呀,平常大家都忙,都在为生活奔波,实在是没有办法错开时间出游。

而且很多人去看风景,就是奔人多去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可以是风景,对单身的异性来说,人也可以是风景。

游湖是免费的,但坐船呀,坐电梯爬塔什么的都是要收费的。

林云是很高兴的,因为别人是来看风景的,而他呢,是把风景带在身边的。

有人说人生的道路一路上都是惊奇,但无论什么样的惊奇绝没有和风景一起上路来得舒坦。

某人穿着碎花的长纱裙,披散的长发,一双人字凉拖,简单细致的妆容,依然是美的,而且是越来越美。

这湖边不知何时下起细雨来,这绝对是运气了。

蒙蒙的雨雾中,两人牵着手在三三两两的游人中穿梭,没有雨伞,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没有雨伞。

江南烟雨中,雨伞还真的是个累赘。

湖区三面环山,一面和市区相接。

各种各样的堤岸,各种各样的柳树,把湖区分割成了几大块。

柳树垂落下来的枝条也在风中轻舞,连那小松鼠都成了精一样的从树上爬下来,接受游人馈赠的食物。

堤岸上隔不了几步就有石凳,但是已经被雨水浸湿,是没有办法坐的。

湖里有那种能最多坐四人的小舟,顶部有雨棚。

有情侣,有家人,带着零食,泛舟湖上,看着雨蒙蒙,雾蒙蒙的湖面烟波和江南烟雨中的山峦。

这地方还真有让人内心平静的力量。

“哇,我要坐船!”

“好,我也想坐!”

林云带着李婧随意的找了一艘小船。

撑船的中年大叔,用竹竿插到湖底的淤泥中,稳住船,林云甚至看到有气泡顺着竹竿插下去的位置往上翻腾。

这湖底的淤泥是最好的养料,千年万年积攒下来,成了这湖中生灵赖以生存的资源,那荷花荷叶,那水草,那鱼虾蟹鳖,都靠着这淤泥直接和间接的繁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淤泥三尺,也是万万年之功了。

大叔稳着船,林云从堤岸台阶延伸出去的小码头处跨上船。

船身有点轻微的摇晃,稳住身体,回头小心翼翼的把李婧牵上来。

小船是全木结构的,除了座椅头顶的篷布。

等两人上了小船上,慢慢的坐下。

大叔一句坐好了,竹竿点到码头的石阶上,然后小船就从湖面上破开水面飘了出去。

等小船飘出去十几米,大叔就顺着小船的边缘放下竹竿,开始慢慢的摇动双桨。

这划船也是技术活,大叔两只手不同的力度和方向节奏,船身就慢慢的掉过头来。

因为小船太小,林云有点担心平衡不好,所以并没有和李婧坐到一起,而是相对而坐。

到了湖中,自然有湖中的景色,视野开始变得开阔,堤岸上的柳树就变成了一串一串,堤岸上的人在一串一串的柳树中时隐时现。

“咔嚓”

岸上一个早已经看不清面目的仅能从穿着和身形去区分性别的男人,举起手中的相机在记录美景。

“早知道我也带相机来了。”

连带这船一起成为美景的李婧在嘟哝。

“世界上那么多美景,只带相机也不能完全记下来。”

“为什么不能!”

抬杠辩论不但是喷子之间的日常,情侣间也一样。

“因为任何东西都无法去描绘真实,就好像你,无论我怎么样去描述,没见到你的人始终无法知道你的美!”

林二杆子的马屁对李婧来说很受用,但在撑船的大叔耳中就是另一番味道了,他内心已经认定了林二杆子舔狗的事实。

“小伙子,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有故事听,自然是好的,每个人都是爱听故事的,但有一个前提,这个故事一定要精彩。

故事很俗套,乾隆皇帝下江南泛舟湖上遇见美女,并最终得偿所愿的故事,大叔也许是想借这个故事给两人一个良好的开端。

林二杆子心怀感激,但却不在意这些,他对大叔提到的湖边的行宫很好奇。

看风景嘛,热门风景自然有热门风景的文化底蕴,很多时候不一定就是看热闹,也可以看门道,因为每个人的关注点都不一样。

说江南,必有乾隆,乾隆爱江山,也爱美人,爱美景,也爱写画赋诗,更爱泛舟湖上,传说七次乾隆七次南巡有五次都到了此地。

七次南巡的乾隆,在这湖边还有行宫。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为解天京(今南京)之围,于1860年、1861年率太平军两次攻占此城。

在战火中,行宫于1861年被毁。

后来的晚清政.府由于内困外患再也无力修复行宫,直到辛亥革命被推翻。

1927年,为了纪念孙中山,部分遗址被辟为中山公园。

虽说园中没有孙中山的只字片语,也没有孙中山的塑像,但是清帝行宫的废墟却象征了孙中山摧毁清朝统治的丰功伟绩。

“大哥,这行宫在哪儿?”

林二杆子很好奇,

“这行宫遗址你们已经走过了,下午回去的时候在去看吧,就在那边的孤山上。”

“遗址?”

“对呀,当年被太平军毁掉了!”

“那这太平军为什么要毁了它呢?”

“听老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太平军说这行宫是满清的象征,是清朝插在江南的钉子,必须要毁了去。”

“可惜了呀!”

“谁说不是呢!”

“……”

再不济的朝代都会留下好东西的,可惜了呀,这腐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留下的东西太少了。

圆明园,颐和园,包括这湖边的清行宫都没能在时代更替的战火中得以幸免。

落后就要挨打,不但有强盗要进家门来毒打你、抢走你的财宝,自己人都会在家里打起来。

这江南园林建筑始于南宋,从明代风靡,到清朝达到巅峰,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创作技巧。

江南园林以水为美,闹中取静,又崇尚奇花异草,园中有山,有水,也有花草树木。

建筑风格采取多样化的临水亲水的亭台楼阁,穿行水中的栈道,看似胡乱堆叠又充满意境的叠石,叠水。

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

宋徽宗的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至今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

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

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

今存者,扬州片石山、房假山,相传出自石涛之手。

戈裕良所叠山,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为代表,今尚完好。常熟燕园黄石湖石假山经修理已失旧观。

可惜今日这湖边,全是现代仿古建筑,虽然形似,但早就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那湖边影影绰绰的亭台楼阁以及栈道,看似古色古香,却没有一处是砖木结构的,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边刷上油漆。

结实耐用,但不得要领。

林云是搞工程的,自然是对木结构建筑有相当的了解,我国的古代建筑史是把木结构发挥到了极致的。

踩石为基,以木为柱,横木为梁,切木为檩,再加上青砖大瓦,几进几出的院子,气派轻巧,比那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住着舒服一百倍。

嗯,再来三妻四妾,几个貌美如花的丫鬟,就更好了。

阿弥陀佛,封建残余思想害死人呀。

带着李婧走了一天,这美人儿逛景区比逛街还有兴致,依然还是在不时的停抱怨自己为什么没带相机。

讲究的人从来都是讲究的,林云很好奇,手机也拍了那么多,哪点比不上照相机了。

照相机干掉画家和画师,数码相机干掉胶卷相机,手机再干掉数码相机,就和钢筋混凝土干掉砖木结构的建筑一样。

这是发展的需要,这是时代的特征。

累,腿疼,逛景区除了开始那两三个小时新鲜感,累就成了林二杆子的全部感受了,那电动的观光车它坐着不舒服吗,偏偏某人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