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女尊之锦鲤遇喜

作者:玉雪冰魂 | 分类: | 字数:36.3万

第107章 交际

书名:女尊之锦鲤遇喜 作者:玉雪冰魂 字数:2180 更新时间:2025-04-28 01:56:50

在林锦鲤和苏婉英俩人的殷殷期盼下,蚕卵孵化了。

就是那么一点点的黑色小虫子也太能吃。

每两天就要去外面买桑叶,好在现在桑叶不贵。

家里桑树多的,五六文钱一个月,随便她们摘。

就这价,苏婉英她们还觉得给高了,桑叶不值钱。

林锦鲤冷静的同她们分析。

“多给两文,让人知道桑叶能卖钱,百姓们就会自觉的跟着种,以后都不用咱们开口劝说。”

如今苏婉英和刘红花对这些蚕很上心,听她这么一说,也觉得有道理。

她们现在是真想要弄出个名堂的,那以后桑叶就不能缺。

自从几家的夫郎开始来往,她又和林锦鲤去附近村子巡看后。

就对林锦鲤说蚕吐的丝能做成丝绸深信不疑。

无它,一则,她已经知道林锦鲤娶的二夫郎是姜大人家的人。

可惜林锦鲤夫郎们说的模糊,具体是哪个她倒不得而知。

但是姜家藏书多,想来比她们懂的更多。

二来,村子农田里的作物长势实在是太喜人。

一眼望去,绿油油的,比以前最好年头都长的好。

种的早的,都在结苞,准备开花了。

可见林锦鲤说的那些法子都有用。

而且府城这么快就活了起来,让她们对本人也更是信服。

特别是林锦鲤说过,以后若能把这里变成丝绸之府,她们或许还能名留青史也说不定。

当时林锦鲤说的时候两人挺不明觉厉的,后面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青史留名啊!哪个人不想呢。

人死后,久了就会被遗忘,可青史留名,那是后世人都能知道她们名字的。

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总要试试,只是费些心思的事。

就算不能名留青史,一个这么穷的府城,一跃成为富有的地方。

又有林锦鲤在这里,定然能被上面的人看到,以后怎么着也是一条青云路啊!

自此,她们更是把这些蚕当成宝贝一样。

连桑叶都得两人看着洗晾,自己洗完手摸着干了才会让人拿去喂。

苏婉英每天没有别的事就去看这些蚕,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刘红花更是晚上都要派自己信任的人守着这些小东西。

几天后,好些蚕突然不吃东西了。

吓得苏婉英从林锦鲤让人做的蚕匾中拿起一条就往前面去。

“林大人,你快看看,它怎么突然不吃了?”苏婉英声音里满是焦急,这可都是希望。

林锦鲤看着眼前的紫红色小蚕,把头往后面仰了仰,在心里算时间。

“估摸着是进入休眠期了,过个两天左右它就会继续吃的。

趁这两日时间去多买点桑叶回来吧。

后面大概四五天还会休眠,持续两天左右就好了,也可能时间更短。”

她以前高一,科学老师就布置过养蚕的作业,还要写蚕的生长情况。

她对软体动物挺怕的,加上舍不得掏钱买蚕和桑叶。

为了应付老师,尾随买书的大人去书店白嫖了不少资料。

虽然没有实践经验,但是理论知识还算丰富,在苏婉英她们面前,一点不在怕的。

听林锦鲤这么说,苏婉英放下了心。

自从蚕孵出来后,林锦鲤是能不往后面去就不去的。

但是蚕有什么不对,她总能准确的解决,说出原因。

之前茧上面突然出现青色的小点。

她们还以为坏了,结果林锦鲤拿黑色的布遮起来,第三天寅时揭开后,让人点上油灯照着,没多久就敷出来了。

林锦鲤看她小心的把蚕送回去,又开始看母亲让人带来的信。

之前护送她们来这里的官兵回去,林锦鲤也请她们带了报平安的信回京。

林母的信挺厚的,前面几页基本都是以三个爹爹的语气写的。

说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事,起码有两页。

后面就是让她们在外面好好照顾自己,不要担心他们,要吃热的,别忙的顾不上自己云云。

林母只说了一句,家里人在京都等她们回家。

里面还有一封林家村姨母的信。

上面写着,知道她没死,考中进士她们都很高兴,族长都乐晕过去了,好在并无大事。

祭祖也一切顺利,族人们还凑银子请了村里人吃流水席。

红石的知县和监镇都去了,对她们很客气,还说要给她立进士碑。

大哥家里已经分出来了,置办了三亩好地,村里人都很照顾他们。

二哥家里又开了两家豆腐坊,请了不少人,日子也很红火。

让林母她们不用担心老家的事,还有她们在,不会让两个孩子受欺负。

林锦鲤看完把信收好,长出一口气。

这下二爹爹和三爹爹该放心了,之前在京都他们就总怕大哥和二哥因为家里举家上京会受欺负。

虽然她觉得她中进士后两个哥哥不会在妻家受委屈。

但是听爹爹们说多了,弄的她也不自觉的挂心。

如今收到了京都的来信,林锦鲤也准备再写一封回信,把这里的情况和她同苏婉英她们的解决方法都给林母说一说。

一个是让家里人安心,在一个,这是宝贵的经验。

以前不能明说,如今有机会,当然要给母亲灌输一下,对她以后科举很有帮助。

写完信也到了下衙的时候。

她一回去就把信给了张管家,让她找人把信送去东新府城,给要去京都的镖行送走。

到家的时候夫郎们还没回来。

这些日子,苏夏和巫羽他们不止邀请了各个官眷们办了赏花宴。

也接了其他官眷的邀请。

东平府虽然穷,但是大小官员也有好几个。

一人三个夫郎,能坐一大桌子。

关键还不能不办,当官了,后宅交际就是必要的,不然,消息怎么流通。

你不打听人家的消息,人家也得来打听你的消息不是,总不能把人拒之门外。

现在东平府的官员们都没什么大背景,给苏夏他们练手正好。

以后要是回京都了,后宅交际省不了,那些人的心都有好几窍,现在不学不行。

而且连着去了几次,他们也把人家家里的事打听出来不少。

特别是常跟在林锦鲤身边的府丞和长史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