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生活之学子情深
作者:沉默1958 | 分类:都市 | 字数:17.1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1章 乌镇品读古文化(上)
23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中国江南古文化最具代表地之一的浙江乌镇。
走近乌镇,我们随着如织的人流,沿着宽约2-3米东市河岸青石板铺就的道路走着,眼前十多米宽的河流泛着蓝色,绵绵悠悠地流淌,青瓦白墙倒映水中。乌黑色的房屋和阁楼都是临水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一座座美丽的小水阁,架空河流之上,宛如建在水中,远看像漂在水上的小船,河水轻轻流过,仿佛小水阁也在缓缓飘动。
深入古镇就会发现,时间仿佛在乌镇停止了,它奇迹般保留着清代江南水乡的建筑格局,河流两岸房屋林立,长廊蔽日,小桥相邻,风景一般活着的古镇,令人惊讶!难怪乌镇从2014年11月19日开始,就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
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考证,大约在6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乌镇至今保存有20多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众多的深宅大院,是旧时商贾巨富和官员隐世之处。
乌镇不仅有故事,还有底子,在世界友人齐聚一堂的时候,能够欣赏一下江南水乡、感受一下中国传统古典美与传统文化是最合宜不过了。难怪一代文豪茅盾先生一生作出那么多创世佳作。
乌镇像一首抒情诗,情深深,意浓浓,激越心胸;是一部长篇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诗的情意,小说的情节,造就了文学巨匠一矛盾。
东市河上一艘艘乌蓬船缓慢地行驶,衣着朴素的船夫站在船尾眼望前方。船桨在手中悠悠地摇着,水面扩散出道道微波,坐在船上,让人感到闲自在。
有河就有桥,乌镇的桥主要以石板桥为主,都是拱形的,在半圆形桥洞上往往都写着桥的名字,但由于年代久远和饱经风霜,桥上雕刻的名字和花纹已模糊不清。走上石桥,迎面吹来了阵阵微风,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乌镇的弄堂遍布街市.而且特别的窄,只有两米左右的宽度,两边那一幢幢陈久的民宅和阁楼并排地通向弄堂的尽头。走在弄堂的石板路上,抬起头望望蓝天,天变得又细又长,一朵朵白云好像害羞似的,只露出一点点。我们跟着导游,品读着乌镇久远的故事:
在江南百床馆,陈列着从江浙一带收集过来的各式各样精雕细琢的古床。有一张年代最久的明代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至今有400多年历史,据说该床都是用黄榉木做的,简洁大方,用料讲究;还有一张是馆中的镇馆之宝一百步千工床。该床很大,而且做工精细,如果让一个工匠来打制的话,要三年时间。
普通的床有新婚夫妇床、小姐床、公子床、老年夫妻床,青年夫妻床等等,真是应有尽有。青年夫妻的床最有趣:床梁上悬着两只小鸟,而且鸟儿的翅膀是活动的。据说老人们晚上听声音,如果鸟儿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大,就说明快要抱孙子了。
在江南民俗馆,展出的是乌镇当地的民俗民风。衣俗厅,有民国三四十年代江南一带的人物穿着,从衣着服饰可判断其身份。节俗厅,展示了江浙一带过节的风俗:有贺岁拜年、元宵走桥、清明踏青、立夏称人、端午粽子、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九登高、冬至祭祖、腊月小更等等。
在传统作坊区,人流最多的是蓝印花布坊,陈列了不少明清时的衣服、布料、蚊帐、头巾等物品和一些现代工艺的制品如“清明上河图”、“世纪上海”等。还能目睹到许多明清时,和更早的制作蓝印花布的工具。很多人都背依或手扶高悬的蓝花布料留影。
在江南木雕馆,陈列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木雕精品器件。有“八仙过海”、“郭子仪祝寿”等民间传说;有“打渔”、“斗蟋蟀”、“敲锣打鼓”等生活场景;也有“龙凤呈祥”、“松鼠吃葡萄”、“梅兰竹菊”等传统图样,刻画出了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