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作者:名剑山庄 | 分类:历史 | 字数:654.8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
不管他们三人怎么造反。但是在他们心中皇帝,大明皇帝还是有光环的。
哪怕是李自成这样的心结还是有的。
其他的不说,李自成在攻进北京之前,还有与崇祯谈判之举,在山西也有檄书,提道崇祯,说道:“君非甚暗。”
即便是拿下京师之后,对崇祯留下的皇子,也很是优待。
毕竟皇帝是星宿下凡的传说,在民间也是广为流传。
所以三人面对隆武如此放低姿态说话,一时间也感动不已,连连避座,说道:“陛下何止于此。”
隆武说道:“天下沦落到如此地步,朕深思太祖创业艰辛,又追思神宗,熹宗,毅宗之失。夜不能枕,我朱家愧对天下百姓。闯---王。”隆武再怎么谅解,提起李自成心中还是有不忿之意,被他硬生生的忍住了,强行改口,继续说道:“亦为英雄,但是而今世道比当初是更好了,还是更坏了?”
“这----”三人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
不管怎么说,也不敢昧着良心说现在的世道,比崇祯年间更好了。
崇祯十四年后,天下战事就越发激烈,也越发扩大化了。在此之前,天下决定性的大战,也不过松山之战,明军十三万大军,清军十几万,加起来也不过三十多万。汝宁之战,人数还比这个少。
而崇祯十七年间,一片石之战,规模就不下于松山之战,与汝宁之战。而真正确定闯营失败的一战,也就是潼关之战。
双方两个方面,延安,潼关动用人数几乎有百万之众。地域调度之大。几乎是明末清初战事的最高峰了。
在真实的历史之中,接下来战事虽然有过几次大战,但是动则几十大战,也只有郑芝龙江南之役,出动十几万大军,还有清军三路入云贵之战。但是哪个时候,已经是结束了。
纵然清军自己也承认,李自成从来是他们入关之后最强悍的对手没有之一。
而现在历史有所不同,江南地带出现了大夏政权,成为了清军最强悍的对手。
襄阳之战,成为一场在规模之上不逊色于潼关之战大战。
大明政权坍塌式覆灭,闯营与清军的来回争夺,几方势力持续暴兵,再加上清军几乎惨无人道的手段。都给民间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单单以民生而论。
崇祯年间并不是最低点。现在的情况只会比崇祯年间更糟糕,甚至不知道这种情况,能不能挽回。
三人无言以对,隆武继续说道:“朕不敢说,朕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但朕尽朕今生之力,让天下重回盛世,如有不能,宁可死于刀剑之下。”
“来人。”隆武说道。
随即有三个太监,每人捧着一柄长剑出来。隆武亲手接过。
隆武说道:“朕念三位将军将来,也想不到赏赐什么,名人书画之类,想来三位将军也不感兴趣。金银珠宝之类,三位将军也见多识广,不大在乎。而朕也没有,朕内库之中,只有千里左右,其余都在国库之中。也没有多少。就特地召集名工巧将打造了三柄长剑。当楚地名匠比不了两京名匠。品质并不过如此。不过,朕起了三个名字。”
“其一曰:‘保民。’”隆武说道:“孟子:‘保民为王。’赐为襄阳侯,如果有一天朕食言,残害百姓,襄阳侯可以此剑诛朕。亦可‘保民为王。’”
高一功听了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几乎是下意思双膝跪地,接过保民剑。
隆武继续走到李过身边,再次接过一柄剑,递给李过,说道:“此剑为诛贼。孟子云:‘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如果有一天将军决断,朕已经为残民之贼。请以此剑诛之。”
李过也跪地地面之上,一时间恍恍惚惚的。似乎反应不过来。
隆武已经离开了李过身边,来到了党守素身前。说道:“此剑名----”
党守素说道:“陛下无须如此,臣不敢有这大逆不道之心,请陛下收回此剑,臣万万不敢受。”
隆武说道:“此剑名为仁心,仁乃天下之德,望将军常念此心,其他的朕就不说了。”
“谢陛下,”党守素双手接过,带着几分感激涕零说道:“臣定然谨守此心,洗心革面。为陛下竭尽全力,死而后已。”
比起高一功,李过来说,党守素的心思最少。
党守素虽然是李自成的一员大将,但是并没有介入到义军的核心之中,所望的不过为一朝显贵而已。
对当大顺的勋臣,还是当大明的勋臣,其实并没有区别。见隆武如此,自然感动无比。
隆武说道:“党将军无须如此,只需实心用事,就可以了。”
党守素说道:“臣请陛下赐名。”
党守素在长沙之后,也了解隆武的一些爱好。比如给人赐名。历史上郑成功的国姓爷的名号,就是来自隆武帝。
党守素这一句话,正是挠到了隆武的痒处。
隆武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党将军,‘守’不错,不过素有些太过寻常。朕意改为‘义’。”
党守素听了之后,沉吟片刻反复低声念了几声,抬头说道:“臣党守义谢过陛下。”
隆武随即说道:“无须如此。”
隆武似乎起名的心思起来了,顺便也为高一功,与李过赐了名字。
高一功,赐名高必正,李过赐名为李赤心。
随即将三人留下来宴饮。
而且是曾皇后亲自下厨。
酒菜并不是太丰盛,但是意义非凡。三人酒足饭饱之后,被送回驿站之中,三个人似乎都醉意朦胧。三人似乎闹着不回房间,而是在客厅之中。
等外人都退下之后,党守素猛地睁开眼睛,说道:“大明有君如此,是国运不绝。”
李过也睁开眼睛,微微一叹,说道:“大概就是天意如此。”
高一功没有说话,说道:“现在说还太早,看看吧。”
三人虽然都是战场上的猛将,但是他们的文化水平其实并不太高,说他们是文盲,有些太过,但是实际上,他们对天下局势,王朝兴衰的了解很是浅薄,仅仅停留在明军在上,贤臣辅佐,猛将效命而已。
隆武见事之明,简直推赤心入腹中。任谁也不可能是昏君。
而三人又自居为猛将,想来朝廷之上没有掣肘。自觉自己的能力不在罗玉龙,张轩等人之上。
自然觉得能力辅佐隆武建立一番事业。
三人来到长沙之后,也不会仅仅见隆武一个人,他们三人在长沙待了好几日,隆武数次召见,恩宠不断,他们三人也分别拜见了何腾蛟,马士英。
至于文安之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虽然文安之没有在长沙,但是已经确定了文臣序列之后第三人的地位。
不过,很快他们就在长沙都待不住了。因为夏军这边的动静就传来了。
大队军队调度根本瞒不过人。虽然大明败退到这种地步,但是在大明在南京还有很多同情者,机密消息,或许没有。但是这寻常消息却很容易弄到的。
长沙这边也大为震动。隆武召集大臣商议之后,决定提前北伐。但是大明动员能力,即便是他想临时改变计划,也不是立即就能调整好的。
而三将立即回到大军驻地,而文安之早已在洞庭湖北部安乡县建立好大军的营地。并建立恢复了各地最基础的文官治理体系。
争取做到粮食自己。不过他的计划都被夏军突然调动而打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