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作者:见月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386.8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182.第181章 把裤子脱了再说话
第181章 把裤子脱了再说话
蓝玉向来是雷厉风行,那天退朝之后,回家就让人找来理发师,给自己弄成了寸头。
这可把他的那些姬妾给吓坏了,生怕他想不开出家当和尚。
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才将心放回肚子。
然后,自然是非常的支持。
她们可都等着陈景恪回京之后,再给蓝玉开点秘药呢。
说起来也怪了,自从那两个姬妾怀孕,到现在就再没有别的姬妾怀过。
放在前世,这并非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蓝玉那是年龄大了,小蝌蚪的量和活性都有点欠佳,自然不易让女子受孕。
连吃一个多月的生蚝,再加上禁欲,稍微提高了小蝌蚪的活性。
后来停了药,生蚝也不经常吃了,又慢慢的恢复成常态。
但这个年代的人并不明白这些。
她们只看到,蓝玉吃了一个月药就怀了俩,不吃药一个都怀不上。
可不就是秘药起作用吗。
陈景恪啥都没做,神医招牌的含金量增加了好几成。
那些还没怀上的姬妾,可不就是天天盼着他回来,再给开点秘药。
自然不愿意因为一些‘小事’,得罪陈景恪。
别说是家中男丁剃发,身上毛全剃光她们都没意见,只要能让她们怀孩子。
所以,很快永昌侯府所有男丁,都成了寸头。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和尚窝子。
而且蓝玉还号召所有部下,是他蓝玉的兵,就都剃成短发。
于是,十几位勋贵一夜间全成了短发。
正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剃了短发的人,就想把别人也拖下水。
然后越来越多的人或是自愿,或是被迫,都剃了短发。
不知不觉间,京城短发的人越来越多,平时走在大街上都能看到几位。
尤其是上朝的时候,几十个短发官吏往那一站,很是显眼。
这可深深刺激到了某些文官脆弱的心。
立即就有人弹劾他们,衣冠不整上朝,是对陛下的大不敬。
蓝玉等人自然不服,俺们冠冕衣物穿戴的整整齐齐,哪里衣冠不整了?
然后反过来参了一本,说这些人污蔑忠良,让皇帝为他们伸张正义。
朱元璋多鸡贼了,自然是和稀泥,双方各批评两句就让他们退下了。
下朝后,那些文官终于忍不住了,纷纷将自己写的文章拿出来。
还号召自己的学生,一起写文章批斗。
不过他们也吸取了教训,不敢再将头发和孝道联系在一起。
而是抓住礼法、传统来说事。
发型事小,礼法事大。
若不能防微杜渐,终将礼乐崩坏……
一夜之间,应天府的舆论就转变了。
从原来的讨论要不要剃发,变成了清一色的批判。
儒生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这只是表面,准确说这只是在士林。
最底层百姓心中的那杆秤,依然在摇摆不定。
他们认为儒生说的有道理,几千年传下来的老规矩,岂能说改就改?
可他们心中也清楚,短发真的能减少疾病和痛苦,是在救自己的命。
在礼法和自己的健康之间,百姓自然知道孰轻孰重。
之所以没人敢剃,还是畏惧礼法。
这些儒生的文章,被徐达打包送给了陈景恪。
陈景恪看过之后,笑了:“这群腐儒还没蠢到家,知道避重就轻。”
方孝孺不屑的道:“也够蠢的,不将头发和孝道绑定在一起,仅靠礼法他们输定了。”
一旁的李祺看着谈笑风生的两人,有些无法理解。
大半个士林都在骂,可他们不但不以为意,还像是打了胜仗一般。
难道礼法二字还不够严重吗?
不过他什么都没说,李善长给他写了一封信,对他的奏疏表示了赞扬。
并告诉他,继续保持这样的节奏。
维护好和陈景恪的关系,但不参与礼法之争。
这本来就是他的打算,得到父亲的支持,做起来就更加没有心理负担了。
陈景恪和方孝孺可不是无脑乐观,而是真的很高兴。
在古代,孝道才是最无解的。
你就算是有一万个理由,在孝道面前都不值一提。
如果儒生始终抓住孝道不放,那这事儿还真不好办。
现在儒生自己放弃将孝道和头发绑定,等于失去了最有利的武器。
当然,他们也不是自愿放弃的,而是被抓住了痛脚,不得不放弃。
现在他们只能用传统和礼法来压人。
礼法和传统,在王朝中后期,确实能压死人。
可现在大明初创,朱元璋还活着呢。
对他来说,礼法这玩意儿就是擦屁股纸。
他需要的礼法,那才是礼法,他不需要的还不如擦屁股纸。
只要他不发话,士林喊的再响都没用。
朱元璋会支持士林,还是支持自己?
陈景恪心中很清楚,他两者都不支持。
但他会支持对大明最有利的。
现在谁的倡议对大明最有利?还用问吗,自然是短发。
只是剃个短发,就能减少那么多疾病风险。
这样的法子,老朱只会嫌少。
至于什么礼法……长发和短发影响大明统治吗?影响老朱家的皇权稳固吗?
不影响?
那你这害人的礼法有多远就滚多远。
现在他没有发话,只是在等,等时机成熟。
随手将那些文章丢在桌子上,陈景恪说道:
“方兄,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方孝孺自信的道:“放心,别的我不敢保证,论写文章,为兄不输任何人。”
陈景恪随口问道:“方兄准备怎么反驳他们?”
方孝孺说道:“他们不是想讨论礼法吗,那我就好好的和他们辩一辩。”
陈景恪斟酌了一下,说道:“这样很容易掉入他们的节奏,辩到最后吃亏的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方孝孺眼睛一亮,说道:“景恪莫非还懂辩论之道?”
陈景恪摇摇头:“不是很懂,但我知道,辩论切不可落入对手的节奏,我们要主动掌握节奏。”
“打个比方,如果对方喜欢狗,还因此指责我们吃狗肉。”
“说狗多么温柔,多么善解人意,是人最好的朋友,怎么能吃狗肉呢?”
“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和他辩论到底能不能吃狗肉,而是从别的地方打击他。”
“要是这个人喜欢逛青楼,我们就可以从这一点进行指责。”
“青楼女子多是被逼卖身,她们已经够凄惨的了,竟然还去欺凌她们,还有没有一点同情心?”
“然后得出一个结论,他就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竟然不关心人,而是讨论能不能吃狗肉。”
“这样的伪君子,不配和伱讨论任何问题。”
方孝孺抚掌大笑:“哈哈……好好好,景恪太谦虚了。”
“你这哪是不懂辩论之道,而是掌握了辩论的精髓啊。”
“我知道该怎么反驳那些腐儒了,就等着瞧好吧。”
李祺则是目瞪口呆,辩论竟然是这么玩的吗?
他已经开始为那些儒生们默哀了。
同时也做出一个决定,以后绝对不能得罪这俩人。 陈景恪又说道:“我们的文章不只是给儒生们看的,更是给普通百姓看的。”
“所以尽量写的浅显易懂一些,最好是河边洗菜的大娘都能听懂,并唠上几句。”
方孝孺想了想,说道:“我懂了,这就动笔。”
于是就钻进房间开始创作。
第二天就拿出了一篇千余字的文章。
陈景恪看后,也是赞不绝口。
这篇文章用笔非常朴实无华,几乎没有使用生僻的字眼,也没有使用一些谁都看不懂的典故。
而且还是半白话风格。
内容也写的非常生动有趣。
腐儒们不是讲礼法和传统吗?不是说传统不能破吗?
那咱们就来讲一讲衣冠。
方孝孺从先秦时期的衣冠,讲到两汉,再讲到唐宋。
每个时期的衣服都是不一样的,你们不是要遵守传统吗?
那请问应该穿哪个时期的?
先秦时期更古早,你们就恢复先秦衣冠吧?
但根据我的考证,先秦时期的裤子叫胫衣。
也就是只有两条裤腿,没有裆部也没有裤腰。
有裆和腰的裤子,那是汉朝以后才出现的。
所以,你们在和我讲礼法之前,先把裤子脱了。
看到这里,陈景恪一个没忍住大笑起来。
先把裤子脱了,再和我讲礼法。
方孝孺果然不愧是第一大喷子,损人都不带一个脏字的。
不过他并没有忘记本意,文章最后笔锋一转,又回到了剃发这件事情上。
你们这群腐儒连衣冠都不愿意恢复,又有什么脸面谈礼法?
明知道剃短发百利而无一害,却还拿礼法来阻止,你们就是草菅人命。
然后又分析了,这些人为何会反对剃发。
因为他们都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享受国家俸禄和万民供养,不需要辛勤劳作。
他们有的是时间打理自己的头发,不用担心有污垢,也不用担心生虱子什么的。
就算生病了,也有最好的郎中救治。
而且维护礼法,就是维护他们自身的荣华富贵。
所以他们才会反对剃发。
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万民的生死,还打着维护礼法的幌子。
实则一群伪君子。
陈景恪赞道:“方兄大才也,小弟佩服佩服。”
方孝孺笑道:“多赖景恪提点,你说的辩论之法确实好用啊。”
这篇文章,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入应天。
朱元璋看过之后也是笑个不停,还当成笑话讲给马皇后听。
马皇后也莞尔不已:“这肯定是景恪的主意。”
“一个鬼点子多,一个文章写的好,他们两个这是臭味相投了。”
朱雄英则羡慕不已,这么热闹的事情,竟然不能参与。
失望,生气。
这篇文章很快就出现在徐达手里,他也失笑道:
“方孝孺损起人来,那真是要命啊,这下有好戏看了。”
徐允恭说道:“方孝孺文章辛辣,又有疯名在外,翰林院无不闻之色变。”
“总是有人不服,想要试上一试。此文一出,怕是有些人要声名扫地了。”
会不会有人声名扫地不知道,倒是有很多人被气的七窍生烟。
经过一番宣扬,方孝孺这篇文章在极短的时间,就传遍了应天。
而且不只是士林知道,普通百姓也知道。
这时候文笔浅显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大多数人都能听得懂。
而且将各种道理讲的也非常清楚。
顺便还给百姓科普了一下衣冠的变迁史。
以前老百姓哪懂这个,大家都这么穿,他们也就跟着穿了。
现在才知道,原来衣冠是经过这么多次变迁的。
尤其是裤子的变迁,更是让大家记忆深刻。
没办法,实在是方孝孺那一句,脱了裤子再说传统礼法,太有趣了。
这句话,也成功获得了百姓的认可。
很简单,比起那听不懂的之乎者也,百姓自然更喜欢浅显直白的话。
百姓也正是通过,这个鲜活的例子才知道。
原来那些口口声声喊着传统,喊着祖宗之法的人,竟然也不遵守礼法。
原来这些人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根本就不管百姓的死活。
果然都是一群伪君子啊。
虽然百姓们依然不敢反抗权威,但心中那杆摇摆不定的秤,已经开始往一个方向倾斜。
至于士林,态度就截然相反了。
看到这篇文章之后,那些儒生们气的直跳脚。
这算是将他们的底裤都给扯下来了。
嗯……各种意义上的扯下来。
更关键的是,蓝玉那群武将,直接将‘把裤子脱了再说话’给挂在了嘴边。
动不动就用这句话来攻击文官。
而且这句话正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很快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善于活学活用的百姓,将这句话应用在各种场合。
但凡是有分歧,谁都说不服谁的时候,都会演变成互喷:
你把裤子脱了再说话。
以至于很多儒生听到这句话,心中就发憷。
世人终于见识到了,方孝孺的战斗力。
然后儒生们就分化了。
有些人忌惮方孝孺,打起了退堂鼓。
这种人可不好惹,还是别惹为妙。
还有些人则更加疯狂的针对,在各种场合宣扬其是儒家叛徒。
到了这会儿,礼法和剃头都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消灭叛徒才是最重要的。
然后就有一部分人,开始翻看方孝孺的文章,准备寻找他的漏洞。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然而这个世界有相当多的人,研究谁就会下意识的亲近谁。
比如有些基督徒,讨厌伊教就去研究,想要寻找对方的弱点攻击。
结果研究着研究着,就改信了。
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有些魔怔人,研究着研究着就成了殖人。
对正常人来说,其实怎样都无所谓。
但在外交圈子,这个特质是绝对要不得的。
外交,研究别人是为了对付人家。
如果研究过别人,就开始亲近别人,那将是灾难性的。
有些儒生,本来是为了寻找方孝孺的弱点,才去研究他的文章。
结果越研究,就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反而变成了他的支持者。
不得不说,这又是一个意外之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