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作者:见月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386.8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8章 混乱的计官体系
第78章 混乱的计官体系
陈景恪没有多呆,将要说的话说完,就告辞离开了。
接下来就看方孝孺自己去悟。
估摸着最迟《华夏简史》编完,他应该就会有所得。
到时候再根据他的情况,决定下一步怎么走。
而且这就是一步闲棋,成了收获巨大,不成就是浪费点口水的事情。
他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这就是穿越者先知先觉的好处。
从酒楼离开,发现时间已经临近中午,等他赶到国子监正是开饭的时候。
饭点去视察工作有点说不过去,于是他就转弯回到了家中。
冯氏也已经准备好午饭,见陈景恪回来,她又特意炒了一盘肥肉。
那肥肉厚厚一层,几乎看不到多少瘦的。
在前世这种肉很少有人碰,在古代这是最受欢迎的。
原因很简单,肚子里缺少油水,吃起来自然就香。
陈景恪也不能例外,前世看到就没胃口,这一世吃起来那叫一个香。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吃过午饭,陈景恪歇了一会儿就起身前往国子监。
现在他时不时就能找机会回来一趟,陈远和冯氏都习惯了,不再和最初那样生离死别。
大街上的读书人明显少了许多,估计是科举临近,都在做最后的冲刺。
陈景恪不由得庆幸,还好自己走了另外一条路出仕,否则光科举就能将他逼疯了。
想到这里,再看向步履匆匆的士子们,他心情就更愉悦了。
来到国子监,就发现这里的学生,和外面的学子差不多,都在抓紧每一分时间学习。
偌大的院子里见不到几个人,偶尔碰到一个人,也是步履匆匆。
虽然他们可以靠恩荫出仕,但科举才是正途,恩荫出仕在提拔的时候是受到歧视的。
越往高处爬,这种歧视就越严重。
洪武年间这种歧视还不严重,可依然存在。
很多顶着前元进士头衔的官员,说话都硬气几分。
江浙派凭什么敢和淮西派争斗?
还不是仗着文化底蕴更深厚,很多都是前元官吏,拥有进士出身。
他们骨子里看不起靠功勋起家的淮西派,认为这群人不过是泥腿子,只懂得厮杀的货。
当然,也有朱元璋玩平衡的原因。
只是可惜,朱标和朱雄英的过早死亡,导致朱元璋大开屠刀,将淮西派杀了个干干净净。
顺带着以淮西为首的北方官员,也跟着一蹶不振。
江浙派为首的江南系独霸朝堂,最后弄出了南北榜案。
这估计也是朱元璋自己没想到的。
直到朱棣起兵靖难,推翻了朱允炆重塑朝堂,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善。
总之,科举选官为正途,这种思维在宋朝就已经形成,几百年下来更是深入人心。
今年科举重启,国子监这群官二代们的压力,比一般人还要大。
之前废除科举,他们在国子监学习几年,就可以靠恩荫直接出仕。
也没人会嘲笑他们。
现在科举恢复,他们再走恩荫,就要永远低进士一头。
还有就是,在国子监他们接受的是最好的教育,要是科举还考不过地方来的读书人。
那这个人就丢大了。
不光学生自己丢人,国子监也跟着丢脸。
所以,压力来到了国子监这一边。
新任国子监祭酒龚敩,吃住都在学校,每天都在督促师生努力学习。
恨不得一天有二十四个时辰。
在这种情况下,陈景恪预想中的,国子监儒生为难算经编撰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就连之前排挤算学的儒生,也消停了许多。
这让陈景恪放心了许多。
一路来到位于算学班的《洪武算经》编纂办公,这里聚了上百人,大家都在忙碌着。
算学班几乎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进来。
编写算书的过程,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且能直接学到第一手的知识,比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更多。
所以也不存在耽误学业的说法。
陈景恪也不是第一次来算学班了,大家都认识他。
也都知道他的算学水平高超,洪武算经就是依照他的算学书为蓝本编写。
所以对他很是尊敬。
马上就有人带他找到了程一民。
见到他,程一民大笑着迎上来:“哈哈,陈伴读你来了。”
陈景恪还礼道:“程博士,没有打扰到你们吧?”
“没有没有,你不来我也要找伱呢。”
“哦?可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咱们里面说。”
两人来到位于里面的办公室,各自坐好。
程一民才说道:“陛下让我参与算科考卷编写,我在想……”
陈景恪惊讶的道:“等等,陛下让你出算科考卷?你是国子监算学班博士,这……”
就不怕作弊吗?
就算程一民道德高尚,不会私下泄露考题给学生,可瓜田李下总是会惹人闲言碎语的。
出试卷,怎么也要找不相干的人来啊。
程一民不无得意的道:“编写考卷之人,不只是要求算学高明,为人还要可靠。”
“符合身份的人,大都参与了《洪武算经》编撰。”
“一时半会儿,陛下恐怕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出卷人选了。”
当然,还有个原因是,算科是突然加进来的,准备时间不足。
“邱侍郎告诉我,朝廷对计官的缺口很大。”
“为了多招一些人,陛下同意降低录用的标准。”
“我估摸着今年参考的人,只要不是太差都能被选中。”
陈景恪皱眉道:“这样的人能胜任工作吗?”
程一民说道:“能来参考的,都是有一定算学基础的,稍加培养就能胜任。”
“也就这两届会如此,往后就会恢复正常。”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邱广安没有告诉他。
那就是,朱元璋这么做也是迫于无奈。
这几年他大开屠刀,查办的官吏数以万计。
一个官员贪腐,他手底下的计官十有八九也逃不了干系。
再加上前几年的空印案,杀的很大一部分也是计官。
所以,真正懂算学的计官,已经被杀的十不存一。
加上科举被废有十来年了,缺少正规的补充途径。
空缺的位置,基本都是普通读书人在担任。
之前朱元璋没有关注过这一块,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最近朱标在搞货币改革,每天和钱粮打交道,终于了解了当前计官体系的真实情况。
就俩字,混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