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1836
作者:舟至九天 | 分类:历史 | 字数:193.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堂争斗(一)
计划赶不上变化。
刘锡命虽然迫于无奈要对浙党忍让,但是现在有楚党这么一个后台在面前,杨嗣昌马上就要成为崇祯最倚重的剿匪规划师,他瞬间又察觉到了一丝机会。
刘锡命脸上浮起一丝神秘的笑容,看向杨嗣昌道:“五省剿贼,事关重大,若是杨公不能入阁,只凭兵部尚书的身份,恐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若是到时因为这种情况连累剿匪之时前功尽弃,只怕陛下不会去怪其他的,反而可能全部加罪与杨公您啊,此事还请杨公慎重考虑。”
书房众人仿佛被刘锡命点醒了一般,李文涣有些急切地接话道:“新安伯这话说的没错,依我看不只要入阁,最好能做首辅才是。”
“哈哈哈,则之这话说的有些过了,我还未入阁,如何更做得首辅”,杨嗣昌被李文涣这话逗乐了。
刘锡命抿嘴一笑,“杨公,此事并非不可能啊。”
“若说往日里以资历而论,那杨公自然还差一招,但是如今多事之秋,非任事之臣不能救,岂能还以资历而论,现在的关键是先将温长卿从那个位置上扳倒下来,到时才有讨论的余地。”
“温体仁任首辅多年,恐怕不是那么好扳倒的。”
杨嗣昌喟然而叹。
刘锡命笑着摇了摇头,“非也,以刘某观之,温体仁外强中干,已然是离去职不远了。”
姚明恭等楚党中人全是大惊之色,李文涣当先问道:“这是如何说法?”
“诸公试想,温体仁任首辅这么多年,可有做过什么于天下有利的大事?其人只会逞口舌之利,想必陛下也有所发觉。”
“此外,温体仁所以窃据相位数年,所依赖者,不过是让陛下误以为其不结党而已,但是如今朝中谁人不知,吏部、户部、都察院等关键部门遍布其党羽,若是让陛下得知,试问他如何能逃得掉。”
“哈哈哈,妙哉”,姚明恭拊掌大笑,“若非新安伯,我等只怕还想不到这些。”
刘锡命暗中瞥了杨嗣昌一眼,发现他眼中同样有热切之色,知道楚党中人应当都被自己说动了。
他想了想建议道:“诸公久在朝中,想必对温党动向熟知,当今之际,一方面请诸公搜集温氏结党的罪证,一方面还要联络其他诸人。”
他毫不讳言道:“刘某与复社张溥等人有旧,东林复社一直想要让温体仁下台,我们未必不能合作。”
“可是东林中人一直想要让周延儒复相,到时恐怕又是一通龙争虎斗啊”,姚明恭一脸忧虑。
有些话杨嗣昌不好说,姚明恭便替他说了出来。
刘锡命心中摇头,这还没见着影子呢,你们就开始考虑怎么分肉了。
“东林复社如何考虑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如果不把温体仁拉下马来,咱们也就不用讨论下一步如何处理了。”
姚明恭讪讪一笑,“那倒也是。”
楚党中人对于刘锡命的这个提议都什么眼热,对于他们而言,如果楚党真的能出一个首辅,那己方的声势可就不是壮大这么简单了。
更多的是直接看得见的利益。
刘锡命当然对此更加上心,一方面是因为温党已然对自己下手了。
另一方面则是经过谢升被弹劾一事后,他赫然发现,张溥的声威又壮了一些。
对于急需出名的刘锡命来说,弹劾温体仁似乎是一个不错的路子。
这老家伙在朝野内外的名声都很不好,用他来刷声望正合适。
果然,第二天刘锡命抽空又专程拜访了张溥一趟,对于刘锡命提议罢免温体仁一事,张溥也显得很感兴趣。
尤其是听说杨嗣昌等人也参与此事,张溥等人更是觉得成功的把握又大了几分。
两方商量好尽快搜罗温体仁结党的罪证,到时一同揭发其人。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刘锡命等人还没能发动,温体仁一方却率先开火了。
倒不是浙党察觉了什么,而是温体仁等人事先的安排都已经落到了实处。
五月初三,刘锡命照常早早地准备上朝。
这才不过当官几天,他已经吐槽了明朝的许多制度了。
这其中最让人无语的就属朝会制度了,大明的朝议分为大朝会、常朝和朔望朝。
每日早朝定在卯时,而大臣们却得寅时就到午门外等候,这会儿连鸡都没叫呢。
最为关键的是,在刘锡命看来,这种朝会既无必要又浪费时间。
不同于鞑清,洪武帝将参加朝会的人数定的极广,一次便有数百号在京官员一起上朝,人头汹涌颇为壮观。
当然了,除了各部四品以上要员,都察院御史和翰林院侍讲学士以上人员外,其他四品以下的官员都只能站在殿外列班,真正能在皇极殿内有位置的却是不多。
按理说刘锡命也应该属于站在殿外的行列,不过谁叫他还有勋爵在身呢,因此也得以列为殿内。
就在今天,本来刘锡命还以为朝会又要如同之前几天一样冗长无聊,没想到御史张汉儒率先站了出来,说出来的话也让殿内精神一振。
“臣启陛下,方今超纲不振,皆因大臣徇私枉法、结党营私之故,臣身为国家大臣,今日便要检举东林诸人。”
“臣已获得证据,东林诸人以已罢官的钱谦益为首,阴私勾连,谋图大政,此诚大逆不道之罪,还请陛下明察。”
御座之上,崇祯接过张汉儒的奏报登时大怒。
“混账,朕早已晓谕众臣,当此国家危难之时,严禁结党徇私,如今竟然还有此等恶徒,锦衣卫何在,着令将钱谦益锁拿进京,交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会审。”
“陛下,臣史范也有事禀奏。”
浙党的攻击一波连着一波,崇祯方才暴怒完毕,御史史范跟着出列。
“岂止东林诸人弄权,江南士子以翰林院编修张溥等人为首,发起成立复社,素来以攻讦朝政、勾连官绅为业,其人与钱谦益等人牵连日广,其祸较之东林更甚。”
御座之上,崇祯已然到了暴怒的边缘,他咬牙切齿看向史范:
“可有凭证?”
史范傲然挺身,一脸嘲讽地瞥了李邦华等东林大佬一眼,正色朝崇祯躬身下拜:
“臣自然有证据,张溥同乡陆文声素知张溥等人之事,今次便是由他出告,否则臣还如陛下一般被蒙在鼓里呢。”
听到这两人都是钱谦益和张溥各自的同乡,崇祯心中已然有些笃信了。
只因这年头大多以乡党来连接,如今同乡愿意出首,一般都说明证据确凿,否则往后这人便要被乡党唾弃。
崇祯噔地一下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看向朝臣的目光充满猜忌,“着令将这张溥一并拿下,交由三司审讯,若果有结党之事,一样严惩不贷。”
“陛下,臣冤枉!”
张溥大声呼喊的声音从殿外传来,听得李邦华等一众东林大佬心有戚戚。
然而眼见此时崇祯已是怒极,一众人等竟然没人敢上前劝谏。
刘锡命在人群之中看见这一幕,顿时觉得温体仁政争手段高超。
不止时机把握的好,连攻击方向也是如此贴切。
他抬头看了看杨嗣昌的方向,见他还是一脸淡定,这才放下心来。
崇祯在御座之上来回踱步,不停怒道:“朕继位以来,深觉皇兄之时党争混乱,以至朝政不宁,朕深以为忌,如今还有这么多人公然结党,这是要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吗!”
“陛下息怒,臣等死罪。”
殿中众臣全都跪地请罪,崇祯心头的气愤稍微消散了一些。
他满脸不耐地摆了摆手,“平身吧,三司下去以后细加审问,绝不可轻纵一人。”
等到皇极殿内再次恢复平静,崇祯指了指杨嗣昌道:
“近日来,朕与诸阁臣、兵部侍郎杨嗣昌等人多番商议平贼之策,如今已然定下方略,曹大伴,宣旨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升任兵部侍郎杨嗣昌为兵部尚书,总理剿贼诸事,洪承畴为五省总督,熊文灿为五省总理,河南、陕西、山西、湖广、四川五省巡抚各剿其贼……”
崇祯一脸激动地看向众位大臣,“此次剿贼,务必尽到全功,诸臣皆需同心并力,共助剿贼大业。”
“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