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小龙崽,全王朝被我带飞
作者:月半圆 | 分类: | 字数:58.2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24章 贪嗔痴,怨憎恨
太上皇的大明宫内哭嚎声一片。
随着太医到来,个个直言若治不好,提头来见。
唯有新帝宽慰两句,毕竟他知父皇这并非凡人可治之病,能维持如今状况,已然是太医们花费十二万分心思的结果。
自然也有元珤留下的那些红绳有关。
想着,新帝上前握住太上皇的手,想让其快些转醒。
许是苍天听到新帝祈祷,在一众皇子吵作一团时,太上皇悠悠转醒,听着互相指责的对骂,怒气上涌。
“父皇,莫要……”
“一群逆子!”
听到太上皇有气无力的呵斥,声虽轻,但他们时刻留意加之新帝之言,个个跪到太上皇身边,口言长命百岁,他们尚未尽孝心云云。
这话换做平日太上皇只有开心儿子懂事,年老多疑又病重的太上皇只觉一个个儿子居心不良。
呵斥两句后,气力越发不足。
不知是不是今儿受了打击,又接连挪动,脸上一片死气。
听着新帝半趴在他怀里喊父皇,太上皇一时想到元后生子那年,朝野清明,满心期待。
“阿成。”
“阿成,要守好江山,善待你这些兄弟。”
随着新帝应下,还欲再说些什么的太上皇眼皮越发沉重,随后缓缓闭合。
太上皇驾崩。
举国哀悼。
因此,新帝的登基大典随之延后,不过每日朝政却并未有半分拖延。
随着太上皇驾崩,一众皇子被封亲王,心有不轨的直被安上一个孝顺的名头让其守皇陵。
帝王出孝,已入腊月。
看着心腹抱来装着骨灰的瓷坛站的离自己八丈远,满脸不赞同为何陛下要他去装一个殉葬贵太妃宫女的骨灰。
见小内侍如此,新帝也不强求上前。
虽忌讳死者,可有谁知,好些人还不如鬼。
挥手写下一个地址。
“送去这个地方好好安葬,也让他们过个团圆年。”
若非家里穷苦,或实在活不下去的孤儿,谁愿意送孩子入宫。
他们本就亲缘淡薄,听闻此举,刚还觉得晦气的小内侍当即跪地,欢喜道:“陛下当真仁慈,小的替这小宫女谢过陛下。”
片片雪花落下,无数人称赞来年定是丰年。
炮竹声中,大周旧年号称为历史,新帝改年号为元庆。
过完十五,大朝会上,胡广文通过侍卫首领渠道送出的奏折被点出。
不止粗盐矿与盐石,便连海盐都可靠此法子提纯,一同来的更有胡家试验成功的细盐。
为何两淮盐商富可敌国,不就是因盐提炼太难。
而今若这法子可行,那大周便有源源不断的细盐,其中利益……能上朝参政的有哪个能看不透其中破天的富贵。
因折子是胡广文上的,想到自家或联姻曾因元珤一条红绳便将痴傻多年的孩童与常人无异。
再多的金银哪里比的上命重要。
一时,满朝文武竟一致夸胡广文,言其所奏之法可行,功在千秋万代,必须厚赏。
连元庆帝乃真龙天子,福佑大周等言也被说出了花。
便是心中有些不服的几位亲王听闻此事,也都偃旗息鼓,他们虽有野心,可有什么还能比盐价便宜,让百姓吃得起盐更大的功绩。
灰心之余,不少亲王难免想到胡家,想到元珤。
那红绳,莫非当真如此管用?
有此想法的何止亲王,满朝文武一边羡慕胡家养的孩子好,有天大的福气,一边又恨自家孩子不服管教。
想到当初沈丞相两个孩子的事情,不少偷派心腹管家带着小公子或女眷以回娘家等名义,无数马车奔向洼里。
有人欢喜有人愁。
再度遭到拒绝的招弟看着自家公爹眉头皱的更紧,满府更是都在暗处说着福星元珤,更言此次那什么制盐改革。
招弟挥散丫鬟仆妇,迫不及待询问:“主人,您不是说定会让胡……”
一句话未说完,感受到久违窒息感的招弟乖觉闭嘴。
心中却格外不满与不屑。
说什么能让她心愿得偿,还不是种种不如意。
凭什么胡家名声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郑家投靠的六皇子只配做个亲王。
招弟不止怨恨当年比邻而居的胡家,更恨自己同父同母的两个妹妹,明明她现在是郑家大少奶奶,满京都有名的富商。
为何她们依旧甘愿为奴为婢,说什么李家表小姐待她们很好,她们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
再好也不过是个下人。
直接把送来书信撕毁的招弟半点不信上面的所言,有哪一家主子会善待下人,真拿奴才当人看的。
人家不过口头上说一句,便感恩戴德,怎也不为她这个郑家大奶奶多想想,若人知道她有两个在小户人家做奴才的妹妹会怎么看她。
满心怨恨的招弟丝毫不知她这些心思全部落入半空黑影的感知中,毕竟招弟的大半灵魂已被黑影吞噬。
瞧着招弟被嫉妒与怨恨吞噬,黑影放出的力道又加重一分,无从分辨身形与面容的雾气,无端给人一种嗜血与兴奋。
愤怒吧!
怨恨吧!
这样少见能彻底沦为黑暗情绪奴隶乃至黑化成戾的,可谓万中无一。
若当真满足,只有贪欲,他又如何吸取力量。
只是那皇宫与胡家元珤……
无形的黑影中凝出一股杀气,只一眼便让人吓破胆。
郑宅伺候的仆妇只觉一股寒风贴着头皮吹过,或聚在一块跺脚取暖或早早做完活计回房。
暗自嘀咕,怎立春之后的天反而更冷了。
周遭几户商人家皆有同感,一时针线与买炭的激增。
有冉冉新生龙气庇护的京都普通百姓只觉今年倒春寒来的又早又急,并未如郑家等感触那么深。
若元珤在此便能发现,富商云集的住宅上空黑气缭绕,若非有龙气镇压,怕是早已成了气候。
春雨落下。
已将大臣尽数收归己用的元庆帝因群臣数次上奏言陛下膝下空虚,应广开后宫,好在先帝驾崩时日尚短,元庆帝言他该以身作则,守满三年。
群臣哪里能答应,各退一步之下,元庆帝守孝一年,将各位臣子推荐的一众秀女命其国孝后各自嫁娶。
当日午时,元庆帝入梦。
祥云缭绕,周遭数道恭贺声传来。
听着熟悉的帝君二字,元庆帝只觉脑海宛若惊雷炸响,随即涌来无数记忆。
见紫薇帝君平安渡劫,当日早知元珤身份尚有犹豫的诸位仙家赶忙动身,将其座下已压制不住的弟子全部一人绑一根由元珤毛发所编红绳,让其下凡。
一时,诸位仙家走了大半。
元庆帝正欲开口说贵太妃一事,刚一张嘴,眼前落下一道惊雷。
“陛下!”
被猛然唤醒的元庆帝双眼迷蒙,只觉面前一片漆黑,股股冷风刺骨,有一股说不出道不明的不适。
这种感觉转瞬即逝。
“陛下,天气陡变,您在此处歇晌恐风寒入体。观其天恐有大雨,您未时初说与沈相国等在军机处议政的时辰可要改?”
睡意退散,脑海中所记录大半皆已忘记,元庆帝抬眼看去。
半空阴云密布,狂风大作下,黑压压的云一波波涌来,恍若下一瞬便将皇宫吞下。
其中伴随着一两道惊雷。
如此天气,必有大雨。
沉吟片刻,元庆帝吩咐下去令改时辰,由小内侍搀扶着回乾清宫处理折子。
无人留意到,元庆帝明黄衣裳掩映的手绳上,金光黯淡下去。
未时一过,阴云尽散,阳光撒遍大地,再无刚风雨欲来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