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港岛家族的诞生

作者:任猪飞 | 分类:都市 | 字数:279.2万

第535章 【置地危机】

书名:港岛家族的诞生 作者:任猪飞 字数:5709 更新时间:2024-11-25 22:17:35

4月初旬。

“林爵士,这是关于七号货柜码头的标书,以及参考标价!”马世民将一份档案袋交给林志超,认真的说道。

七号葵涌货柜码头招标在即,马世民也是为了这事做了很多周密的工作。毕竟如今货柜码头可是香饽饽,窥觊七号葵涌货柜码头的海内外财团不少,一不小心就马失前蹄。

如今,和记黄埔拥有四、六号葵涌货柜码头,一共是6个泊位,其中六号葵涌货柜码头是4个泊位。

而即将招标的七号葵涌货柜码头,是4个泊位的大码头,一旦被和记黄埔中标,便一举奠定和记黄埔在香港货柜码头的绝对霸主地位。

林志超从档案袋拿出投标资料,认真的看了起来。

七号葵涌货柜码头的参考标价是40.9~43.9亿港币(马世民的分析),标书的内容还有中标之后,立即开始填海、建设,预计需要25~28亿港币。

也就是说,整个七号葵涌货柜码头需要投资70亿港币,可谓投注巨大。

而六号葵涌货柜码头,和记黄埔仅投资20亿港币。

当然,两个码头的泊位虽然都是4个,但堆场面积、有无货柜大楼、商业地皮等,这些条件是不一样的;而且,货柜码头越来越繁忙,业务越多,代表越值钱,港府自然希望大家来争抢这个码头,因为港府也缺钱。

“嗯,我觉得还不错,资料放在我这里,我再看看,有什么问题会通知你!”

“没问题这个标价我觉得最高价比较安心,你的意思是?”

“行,43.9亿港币的价格,能稳中标,相信其它财团给不起这个价格。”

林志超爽快的答应标价,是因为七号葵涌货柜码头对和记黄埔非常重要。

如今的和记黄埔,被林志超规划了五大核心业务:地产开发、港口码头、零售、电讯、能源。

重要的是,这五大业务都要延伸至北美、欧洲、亚太区。

今年和记黄埔突破30亿的利润,已经是板上钉钉,虽然才过完第一季度,但林志超已经有了预测。所以,和记黄埔的发展并不缺钱。

接下来,林志超讲道:“英国大东电报局那边,我们迟迟进入不了董事会,看来这个收购又只是赚点小钱,而没有达成合作的可能。”

马世民顿时有些惭愧,和黄的海外扩张,是由他在主导。但如今取得真正‘成功’的,只有收购赫斯基,因为得到了控制权。

而收购赫斯基,确实老板的功劳,并不是和记黄埔管理层的功劳。

而在1985成立的伦敦办事处,陆续收购过培生公司、英国大东电报局,但都没有机会进一步达成合作,所以惟有将手中的股票趁高套现,获得一点利润而已。

马世民说道:“投资大东电报局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也算是表明我们投资电讯的决心。我们现在正在搜寻英国的流动电话业务,准备进行收购,达成我们海外电讯的第一步。”

林志超点点头,电讯业务一般分为海外电话、国/市内电话、流动电话、传呼机。其中海外电话、国/市内电话,又是固定电话业务,一般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国有企业里,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国家安全(海底电缆)等等。

香港的固定电话业务,目前是被英国大东电报局旗下的‘香港电话’独享,但很快就会撕开一个口子,市区固定电话会拿出第二个、第三个牌照。

这个时代的电话费,可是非常昂贵的,特别是香港的一些企业,每个月几十万港币的固话开销,也是很正常不过的。

“好,和记电讯海外发展是势在必得,本地市场太小了!除了英国之外,也可以考虑澳洲的传呼市场,以后再进一步进入流动电话市场。”

“嗯,我们会认真研究的,晚点拿出方案给你!”

和记黄埔的地产业务,除了正在开发的‘黄埔花园’,九十年代还有丽港城、海逸半岛(占股权),以及在日本的地产投资。

和记黄埔的零售业务,屈臣氏、百佳超市两大品牌,早已经走出香港,已经在亚太地区拥有上百家门店。

货柜码头,目前依旧在香港发展;

电讯产业,正在走出香港。

能源产业,港灯、赫斯基都是旗下代表。

至于贸易等业务,已经算不上核心产业。

新世界酒店的一间大包房里,林志超、郑裕桐、李兆基、黄廷芳、郭德胜、李家成六人正在闭门商谈大事,且屏退了所有服务人员。

大家坐在沙发上,表情比较认真,不像是在闲谈,其中郑裕桐最为认真。

原来,是华资大佬们盯上了苟延残喘的置地公司,特别是郑裕桐窥觊置地剩下的几幢优质中环物业,想来个‘赶尽杀绝’。

郑裕桐一向不喜欢收购,但如今快要退休时,却想‘风头一把’,拿下置地公司。当然以郑氏的财力,也不是可以收购置地的,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目前置地手中的物业还有:历山大厦、香港会大厦、(置地广场、告罗士打大厦、大堂及公爵大厦)、太子大厦、太古大厦、皇后大道中9号,这仅仅是中环的物业,还有在铜锣湾拥有世界贸易大厦、怡东商场等,以及拥有半山的地利根德阁豪宅项目等。

仅凭这些,置地目前依旧是地产企业第三名,仅次于长实、九龙仓集团,市值高于新鸿基、恒基等。

重要的是,置地的资产值实际上是远低于市值,净资产值应该在200亿港币左右(前世是300亿以上)。

而且,置地还将牛奶公司、文华酒店分拆出来,还有如此规模,可见置地底蕴可真是厚。

此时的怡和系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1986年,凯瑟克家族请来美国投资银行家包伟士进行集团结构调整:

1986年10月,置地宣布将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牛奶国际分拆上市,稍后,置地又宣布将另一间全资附属公司文华东方分拆上市。

1987年2月,怡和宣布成立一间新上市公司——怡和策略(怡策),由怡策直接控制置地、牛奶国际和文华东方的股权,其中持有置地的股权为26%。置地原持有怡和股权,改由治策持有。

怡置脱钩,维持7年之久的互控关系结束。

怡和怡策互控,怡和持19%的怡策股权,怡策则持26%的怡和。当然,大股东凯瑟克家族亦持有两家企业相当的股权。

怡置系大改组后,怡策替代了怡和的控股功能。这样怡和的外围就有两道防线,最外围一道是置地、牛奶国际、文华东方等公司;第二道是怡和策略。

这样,最里的怡和就成为“城中之城”。

凯瑟克家族巩固了大本营,同时也意味着对置地控制的削弱。置地的两翼(牛奶与文华)自立门户,置地实力大减。

而且置地还是被置于怡和全系的外围,市场人士认为,这是凯瑟克家族有意放盘的信号,怡和将待价而沽,择高者得。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郑裕桐盯上置地这块肥肉,他深知以他自己的实力,无疑是以卵击石;于是,他便拉拢多名华资大亨,更是将林志超这个‘怡和头号杀手’请来坐镇。

在大股灾前,郑裕桐代表新财团和怡和系凯瑟克家族谈判过,郑裕桐出价12港币每股收购怡策手中26%股权,比市价高出5成。

不过西门凯瑟克认为这个价格依旧低于置地的资产净值,所以并没有同意,但却说了一句:“The door is always open(大门总是打开的),The problem lies in the price(问题在于价格)。”

凯瑟克家族,并没有关上大门!

这让郑裕桐觉得希望很大,便更来劲了。

反倒是林志超,是抱着凑热闹的想法,反正不是他在带头,跟着一起喝口汤也不错。

包房里,郑裕桐说道:“如今,六个月期限即将过去,我们该再次发起进攻了!”

为什么中间要停六个月时间,这便是受大股灾的影响:

第一,对大家的信心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根据收购及合并守则规定,提出收购一方的收购价,不能低于收购者在6个月内购入被购公司股票的价值。10月股灾前,华资大户所吸纳的置地股份,部分是超过7元。而股灾爆发后,置地的股价一度跌至3.95元,其后股价随大市回升,至本月(1988.4)也是徘徊于5.5元左右。为避免受收购及合并守则所限,而需要以股灾前的高价收购置地,因此,华资大户等待6个月的限期过去后,才重新发动攻势。

这里面还有一个道理,华资大亨们组成的财团,是想私有化置地,再进行分筋错骨;而没有耐心,大家一起经营置地。所以这样一来,购买怡策手中的26%股权后,后续便是全面收购市场上的置地股票。

所以,价格是越低越好。

众人纷纷点头,郑裕桐接着说道:“我的想法是,直接致函置地公司,我们要在6月6日置地的周年股东大会上,增派两位进入置地作为董事。毕竟,我们目前也拥有9%的置地股权。”

放出消息,是逼怡和一把。

这场收购的关键点,是在于怡策主动出售手中的股权,这样华资大亨们的代价是最低。一旦从市场收购散股,进行公开收购,那么必将像当年环球集团收购九龙仓集团,将股价从13元炒到100元。

大家看向林志超,意思是说,你和置地打过多次交道,最有把握。

当然大家也明白,林志超对收购置地是‘重在参与’,并没有主导。

正因为如此,大家才会乐此不彼,毕竟最后的蛋糕大家都有份。

林志超说道:“那就阿彤、阿基你们进置地董事会,这场收购,你们来做大佬!”

郑裕桐等人心中一喜,毕竟林志超主动让出领头羊位置,说明真的只是‘重在参与’。

几天后。

市场传闻,华资财团已控有相当数额的置地股份,拟致函置地,要求在6月6日的周年股东大会上,增加一项委任新世界主席郑裕彤及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为置地董事的议案的传闻。

消息传出,置地股价立即飚升6.23港元,本月升水10%左右。

怡和总部。

西门凯瑟克、包伟士正在密谋。

“这一次收购,林志超并没有牵头,说明他不是主要发起人,故倒是无需紧张!”西门·凯瑟克认真的分析道。

若是林志超牵头,他心中便会提前有三分胆怯。

毕竟通过当年的事情来分析,林志超将纽壁坚、鲍富达耍得团团转,不管是在竞标交易广场前的烟雾弹(在媒体放出消息值85亿以上),还是设局出售佳宁和置地‘美丽华酒店旧翼’,甚至还有收购港灯时的哄抬股价,想必都有林志超的影子。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那置地负债累累,最后好任由宰割。至于林志超为什么如此笃定置地会负债累累,现在想想再简单不过,一旦‘华英谈香港’,香港不就是未知起来。

包伟士说道:“华资大亨们在试探我们,我们又何尝不是可以敲打他们!”

对于这个投资银行专家,西门·凯瑟克非常倚重,马上说道:“该如何敲打他们?”

包伟士自信的说道:“现在最外面的是置地、文华东方、牛奶国际,其中牛奶国际是零售业,华资大佬们不会看重,因为谁收购了,就是和林志超作对,而林志超本人也放弃收购牛奶国际的想法。排出牛奶国际之后,仅剩下文华东方酒店和置地,有些风险。所以我建议,由文华东方按每股4.15港元的价格,发行10%新股予怡策,使怡策所持的文华东方股权,由略低35%增至41%。”

听完这个看似有些不搭边的建议,西门凯瑟克并没有提出疑问,而是认真思考起来。

过了一会,西门凯瑟克拍案说道:

“妙极!他们懂得利用六个月后收购的好处,我们又何尝不可以这样操作。

第一,虽然怡策触及全面收购线,但六个月时间已过,而这六个月最高的价格,完全可以承受,而且对文华东方酒店的股东毫无诱惑力,所以就算公开全面收购,大家也兴致很淡,最终怡策仅用少量的资金,就强化了对文华东方的控制;

第二,我们用这样一招告诉华资大亨们,文华东方酒店可以这样干,置地也可以这样干。”

置地同样可以发行10%新股,出售给怡策。

一箭双雕!

最后,西门凯瑟克说道:“除此之外,我打算去新社去向内地官方游说一下,他们若想和平接管香港,大可不必将我们英资赶尽杀绝。相信有内地官方的从中说清,也许事情不会走到最后一步。”

包伟士点点头,说道:“有道理!这些华资咄咄逼人,何尝不是现在有内地官方为他们撑腰,他们在七十年代,可没有那么有气势。”

西门凯瑟克说道:“嗯,在七十年代初期,哪怕是林志超,也得对我们英资收起锋芒。那位一上台,林志超第一时间跳出来对英资大肆收购”

他倒是对林志超了解得很透彻,确实是个人物!

难怪后世还对内地进行了投资,赚了不少钱走。西门凯瑟克,比他哥哥和父亲,还是厉害一些的。

4月28日,怡和策略及其所控的文华东方发表联合声明,由文华按每股4.15港元的价格,发行 10%新股予怡策,使怡策所持的文华股权,由略低于35%增至41%。

市场人士认为:怡策认购文华新股,必然超过35%的全面收购触发点。怡策依例提出全面收购建议。但是,由于收购价4.15港元低于文华实际资产净值估价的6港元,所以文华现有股东反应冷淡,这正中怡策下怀——即毋须动用巨额资金,又使怡策所持文华股权超出全面收购触发点,从而强化了怡策对文华的控股力。

怡和此招堪称杀手铜,打乱了华资财团的部署。若华资财团穷追猛打,怡策与所控的置地立即如法炮制,怡策同样不必耗费巨额资金,就能控牢置地。

华资财团召开紧急会议,财团新增了一名成员:华信集团的荣智剑。为防止怡策和置地摊薄他们手中的股份,决定快刀斩乱麻,速战速决。

一周后,历山大厦的怡和总部。

香港股市收市后,郑裕彤与华资巨头林志超、李兆基、荣智健等一道前往怡和总部,与西门凯瑟克等怡和高层晤面。

双方剑拔弩张,华资财团提出以每股8.4港元的价格,购买怡策手中约26%置地股权。

“不可能!”西门立即予以回击:“必须每股12港元,这是 10月股灾前你们愿出的价!你们不能出尔反尔!”

郑裕桐同样回敬道:“按照收购规律,只要收购方出的价高出市价2成多就会生效,何况现在我们的价已高出市价4成。”

西门坚持必须是12港元一股。

林志超夹在中间,心里想说,阿彤啊,你就答应吧,12港币也是能接受的。

可惜,他已经让出主导权,自然不会插手太多。

双方谈判陷入僵局时。

郑裕彤按捺不住,咄咄逼人道:“桌面上谈不拢,那么我们市场上见!我们明天就宣布以8.4元的价全面收购置地股!高于市价4成,置地公众股东必会响应!”

西门凯瑟克说道:“你们可以,我们也可以奉陪!”

双方不欢而散。

华资财团正想从市场全面收购,迎来了新社的劝导。

大家心想,若是从市场收购,怡和未必没有一战之力,就算收购,成本也会高得吓人。

最终,大家偃旗息鼓,算是给内地官方一个面子,毕竟大家都知道以后还要进军内地做生意。

5月初旬,怡和、怡策和置地3家公司宣布停牌。

同日,怡策宣布以每股6.8港元的价格,购入新世界、长实、恒基及中信所持的置地股份,合占置地总发行股数的8.2%。

烽火骤起的置地收购战突然熄灭战火,市场人士大为失望。

怡策增购这8.2%股权,使其所持的置地股权由26%增加到34%,既未触发全面收购,又大大强化了控股能力。

长实集团手中依旧还持有1%的置地股权,打算长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