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家族的诞生
作者:任猪飞 | 分类:都市 | 字数:279.2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80章 【盯着他搞】
第280章 【盯着他搞】
又是一年的春天(1961)。
林志超刚从海外回来,就发现香港已经进入春天,心情就更好了。
长江实业的办公室里,林志超看着报纸上的新闻,顿时有些好笑。原来,是廖宝珊在不久前,当着传媒自豪的宣布:他的家财已经超过1亿港币!
这也太嚣张了吧!
自己都没有这么嚣张,难道自己的三十亿港币左右的资产,是吃素长大的嘛!
林志超的资产大部分是环球航运、长江工业集团,赚取的外汇,这个才是足够自豪的事情,否则香港哪里有那么多钱给他赚。
当然了,林志超一向对自己的财富进行保密,没有谁知道他有多少资产。
就好比前世的林志超,认为李家成的资产早已经是1500亿美金以上,但媒体只统计出三百多亿美金。
这是因为媒体只统计股市的市值,而实际上,李家成的私有财富已经不知道存了多少,还有公司的净资产是远高于市值。
廖宝珊如此高调的宣布家财过亿,其实也好理解,他是做银行的,需要的就是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样储户才放心将钱存在他的银行;与此同时,这些华资银行纷纷寻求修建靓厦作为银行的总部大厦,这样同样是有利于银行的信誉。
只是廖宝珊没有想到,一场危机已经在酝酿。
眼红他的人不知道多少,他如此高调,殊不知自己压根没有防御能力,别人只要轻轻的一戳,他的商业帝国便会轰然倒塌。
因为廖创兴银行的1亿存款,廖宝珊可能动用了8000万去投资楼市和放贷上。仅在中环德辅道和九龙的两幢商业大厦,就投资不菲。
“老板,锦兴置业的销售已经有些改善,我们要不要将希云街地皮放售两幢楼;虽然不在一个地段,但都是在铜锣湾。”胡兆煦建议道。
铜锣湾希云街一共是七幢商住楼,原来是教会的地盘,总面积15万平方尺。捂在手里已经快十年了,去年十月份才动工。
林志超说道:“一幢一幢的放售,拖了锦兴置业一年时间,我们现在只需正常的竞争即可。希云街的七幢楼,希望可以销售至明年上半年结束。”
一年的时间,锦兴置业资金冻结4000万港币,这已经是很大的损失了;如今再温水煮青蛙一波,一样可以是钝刀子割肉。
不过去年长江置业销售出1600多个住宅单元,比林志超预计的多出三百多个。
所以希云街的不到1500个住宅单元,林志超希望一年半销售完毕。毕竟期间的廖创兴银行挤提,不知道有没有影响。如果有影响,那就那几个月暂停销售。
至于渡船街的那个地盘,地积比非常高,20万平方尺可以修建3000个住宅单元,按照每个单元5万港币计算的话,足足1.6亿的销售额。(PS:真实数据,香港最早的私人屋邨——文华新村)
林志超记得1962年就会颁布降低20%的地积比,正式施行1965年;正因为如此,香港的地产商拼命的在这三年修建高层住宅大厦,毕竟以后就要少20%的楼面,在同等地皮的情况下。
而在那三年时间,银行大量的资金,投入至地产商,导致了1965年的银行挤提大浪潮。
所以,林志超也打算将渡船街的‘德福花园’在今年年底动工,销售可以明年下半年开始,分两年半售罄。
每一步,林志超走得都相当稳健。
由于长江实业的地皮非常廉价,每平方尺的楼面成本,比其它地产商便宜10港币左右;而香港的住宅每平方尺在40~55港币,可见长江实业有多赚钱。
“好,那我先放售一幢楼那今年的地皮购买计划?”胡兆煦询问道。
去年,长江实业仅购得13万平方尺的地皮,如果除掉希云街、渡船街的开发地皮,只剩下120万平方尺不到。
这120万平方尺,也许在1963~1964年还会开发个10万平方尺,那就剩下110万平方尺左右。
林志超说道:“如今地皮已经回升至1957年的巅峰,港九市区的住宅地皮已经达到170港币每平方尺以上。但公司账上的资金还算充足,再加上租金已经大增长,今年可以拿下10万平方尺左右的地皮!”
胡兆煦马上说道:“好,有情况向您汇报!”
存个120万平方尺,已经足够了。
毕竟,1967年后,地皮便宜得很,绝对不会超过100港币每平方尺(港九市区)。
那个时候抄底,更加有利!
此时香港的地产业,受到了限制——经济不够发达,所以每平方尺的楼面很难超过70港币每平方尺(港九市区),一套住宅也就4~7万;就是在1964年的巅峰,估计也就5~8万的样子。
所以,没必要存太多的地皮。
锦兴置业。
张玉良最近心情还算不错,投资4000万港币的大楼盘,终于开始销售好转了;与此同时,每平方尺的单价还涨至50港币每平方尺,算是可以弥补下账面上的损失,至于账面外的损失,那就无可估量了。
毕竟,去年若是回笼资金,说不定已经又投资了新的几个项目。
而且,铜锣湾百德新街这边的地盘,其实可以卖到52~55港币每平方尺;但因为去年长江置业的原因,所以这边价格并没有涨很多,张玉良也不敢去赌。
毕竟再卖不出去,损失会更大。
“总经理,长江置业又开始了!”只见侄子张守义闯进张玉良的办公室,并且急迫的说道。
张玉良顿时有些苦恼,他惹到林志超,最大的损失不是这个楼盘的损失,大概是将自己的三哥和大侄子引入公司,他就总感觉有尾随不掉的麻烦。
“什么事情,慌慌张张的?”张玉良不高兴的说道。
张守义一愣,随即小心的将报纸递给张玉良,说道:“长江置业在希云街那里,又有楼盘出售。我想都在铜锣湾,怕是又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而且我特意去打听过那边长江置业有足足七幢楼,是个大楼盘。”
张玉良也愣住了,连忙看起报纸,发现果然如此。
顿时,他的脸上变幻莫测。
良久,他才无力的说道:“相隔有段距离,他们的价格也不便宜,不打紧!”
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但其实他明白,长江置业的信誉好,怕是会影响到他们的楼盘销售;
当然,也仅仅是影响,张玉良相信今年应该可以销售完的。
“喔,那就好!”
待张守义离开后,张玉良猛拍办公桌,发泄着心中的狂躁。
他不知道林志超何时才会结束对张氏家族的打击,感觉没完没了!
他又痛恨三哥和大侄子在公司碍事,影响自己私吞大部分家财的想法!
周末,林志超的岳父唐仲源、岳母宋巧玲、小舅子唐显千,来到深水湾79号别墅做客;至于林志超还有一个小舅子唐友千,则还在伦敦留学。
客厅里,大人围坐在一起,孩子们则在外面玩他们的。
林志超打趣唐显千道:“女朋友今年暑假回港,你们是打算直接结婚,然后两口子一起去非洲工作么?”
唐显千在林志超面前,虽然是平辈,实际上他对自己的父亲,都没有对林志超的那种足够尊重。
所以听到打趣,他挠挠头的说道:“姐夫觉得呢?”
林志超顿时一噎,说道:“这种事我怎么好掺和!我都不知道你们在伦敦的关系处到那种程度了,能给你建议么?”
他甚至都没有看过女方,只知道也是香港在伦敦的留学生,父母也算是小有家财,否则也送不起国外留学。
唐显千还真就说道:“还没有到谈婚论嫁的那一步,就是确定了恋爱关系。”
唐仲源一愣,说道:“伱不是说只是互有好感嘛!”
宋巧玲顿时打了丈夫一下,意思你干涉那么多干什么。唐仲源顿时没有脾气,他对于儿子有女朋友的事情,倒也是很关心。不过儿子似乎找到靠山,都不给自己说,顿时有些泄气。
林志超笑着说道:“那自然是缓两三年,我和你姐当年的情况,比你紧急得多,也拖了快两年时间。年轻人,事业为重,如果她能理解你,你们能坚持两三年,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唐显千果然立马听进去了,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非洲那边的事情还没有稳定下来,也没有想着马上成家。”
唐仲源、唐显千是轮流去非洲视察工厂、处理人际关系;实际上,目前仅投资2家纺织厂、1家染厂而已,还在试探阶段。
尼日利亚毕竟是‘很大的国家’,恐怕可以开十几家纺织厂、数家染厂等,才算得上真正的‘非洲纺织王’。
唐仲源谈起生意,也暂时忽略儿子的感情事,说道:“去年尼日利亚独立后,我看这半年局势也很稳定,寻思着扩大规模!”
林志超思考了一下,说道:“最好是慢慢扩张,这种国家军方容易政变,我建议你们多和军方打好关系,比如让他们提供保护,给予好处费什么的。总之,现在没人和你们争,可以一年开1~2家工厂,一步步推进。”
他不会建议纺织专业的事情,只是会建议风险控制的问题。
唐仲源果然听进去了,毕竟这个女婿的眼光,是没法不信的。
“有道理,这样确实更稳妥!这两年来,我们在那边已经建立很好的关系网,军方也有人脉;最近,尼日利亚政府方面,就有意鼓励我们追加投资,他们对于我们的工厂是非常欢迎的。”
能不欢迎嘛,几十亿英镑的外汇花不出去,而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如果有外资建设工厂,不仅可以将棉花变成布匹,还可以解决很多工作岗位。
随后,大家都是在交谈事业上的事情!
东方集团目前拥有成衣工人6000名,是香港最大的成衣厂,产品销售南非、尼日利亚、欧美、东南亚;在成衣领域,是第二、第三的总和,年盈利近千万港币。而整个东方集团的年盈利,已经1300~1500万港币,成为香港的大型工业集团。
从这一点来说,纺织附加值最低,成衣次之,塑胶花反而附加值还高些;当然,塑胶、玩具等的附加值,也还不错。
总体来说,纺织附加值低,但是架不住全球市场需求高,所以是香港当仁不让的第一大工业。而目前香港的成衣产业,才正式开始发展,预计要在十年时间,赶上纺织业。
“听说,中环的商业用地已经涨至1300港币每平方尺了!”唐仲源问道。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一点不假!”
唐仲源暗暗咂舌,讲道:“这样一幢大厦,动辄都是三四千万港币的价值,岂不是?”
林志超笑着说道:“岳父莫非是想投资一幢?”
一幢中环大厦,对于一家大型置业公司,都是一个负担。就拿廖宝珊来说,他在中环一共投资了两幢大厦,一幢只有十层高,一幢预计是24层高还在九龙修建了一幢大厦。这些物业就会占据四千万的资金左右,这还是他前两年购买的地皮。
唐仲源虽然也有实力,但估计整个东方集团的净资产,再加他的现金流,也就六七千万港币。
“这倒没有,至少现在没有,我现在更愿意投资实业!”
林志超笑着说道:“岳父很理智,尼日利亚那边做起来,你就是真正的‘非洲王’,成衣、纺织双丰收。”
听到林志超的这种口吻,大家都不奇怪,本来就是女婿在帮助岳父拓展事业。两家人都知道,唐仲源的纺织,一开始是长江拉链扶持起来的;唐仲源的成衣,更是林志超这个女婿送的‘彩礼’;而尼日利亚的事业,也是林志超参谋的。
这些事情,是想遮掩掉,也不可能遮掩掉;更何况在唐仲源本人看来,女婿的商业本领和工业领域成就,完全可以为他的‘师父’——达者为师。
“确实要好好专精这两样产业!当初纺织领域,东方集团一度是前三,后来落后下来,差不多是第五,我一直有在检讨自己。相比之下,炳源堂兄的纺织事业,一马当先,现在已经是第二、第三的总和差不多,估计,资产额都有四五千万了,听他的意思,最近几年还打算上市。”
林志超笑道:“最近几年上市不划算!当然岳父不要去乱说,这是我一家之言,要是说错了,岂不是得罪堂伯。”
唐仲源点点头,心中不禁熄灭了跟随较劲的想法,还说道:“这是自然!”
唐炳源若是在1964年前上市,资金最多可以购买设备、机器,进行更新换代,又能有多大的发展。
自己的岳父若是听自己的,以后就走南丰集团‘陈廷骅’、华夏染厂‘查济民’的路子,成为纺织业转型最成功的商人。
也就是说,他会鼓励唐仲源在1967年在新界收购‘乙种公函换地证书’,顺势慢慢的进入地产业。再在1972年进行上市,筹集资金。
至少,唐仲源的家族,将来不会输给前世的陈廷骅家族,甚至是更胜一倍有余。
毕竟,当年仅凭将许彩英嫁给他,已经是一种恩德;毕竟,出身名门的唐家女儿,岂有做妾,哪怕是平房的道理。
不过如今看来,很少有人再拿这个事情说闲话了。
随着林志超的地位增加,大家也觉得唐仲源选择对了。
月底。
林志超来到汇丰银行总经理桑达士的办公室,总经理只是汇丰银行的实际首脑,但上面还有一个汇丰银行主席;当然,汇丰银行总经理就是下一任董事局主席。
而桑达士预计还有两三年才能真正成为汇丰银行一把手,不过也足够为林志超所用了。早在桑达士只是进出口部的副经理,便已经在汇丰银行算得上高层,毕竟当时已经预定是项目部经理。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进出口部门是重于项目部,因为受到半岛战役的影响;而如今,汇丰银行早将进出口部分成‘进口部’、‘出口部’。
喝上一口茶之后,林志超翘着二郎腿,靠在沙发上,轻松的说道:“寰宇航运今年要订购两艘油船,日本那边说已经能造13万吨的油船,1100万美金一艘。”
寰宇航运,已经拥有4艘5.6万吨油船、6艘10.3万吨油船(其中两艘为在建);债务方面是1200万美金(含造船的尾款),但利息仅6%。
也就是说,汇丰银行愿意为寰宇航运、香港航空提供6%的超低利息,这是比较好的。毕竟银行存款的利息,有的都比这个高不少。
桑达士说道:“贷款方面没问题还是给予6%的低息贷款。”
随后,他话锋一转,说道:“环球航运今年就可以偿还所有贷款。而明年的利润怕是可以达到1300万美金以上,所以我在想,何不订购四艘油船呢?”
一路走来,他见识过林志超的超强眼光,不仅能分析出航运形势,甚至还能抓住航运机会;与此同时,林志超在各国也擅长和政府打好关系。
这样好的条件,汇丰银行如果投资航运,自然是找林志超加深合作了。
林志超稍作思考后,就说道:“今年造船还算便宜,明年怕是就得涨价,当然我相信航运也会走出低谷,新油船行情可以达到20%回报率。所以寰宇负债高一点,也无妨,就打造四艘,不过得两艘10万吨,两艘13万吨,这样配置比较合理。”
20%的回报率,就是五年回本一艘新船;当然有个前提,那就是别出事故,油船的事故还好,日本造船厂会付全责,若是高级海员操作不当,那只有期望保险赔偿足够。
环球航运也出过一次事故,是二手货轮搁浅,不仅要赔偿货主的钱,还损失一艘二手货轮,但运气还算好,保险的资金足够赔偿货主的钱,就是二手货轮,也能赔偿一部分。
总体说来,环球航运的管理非常不错,损失较少。
桑达士笑着说道:“这些你是专业的,我们不干预!”
如今的寰宇航运,拥有4艘5.6万吨、6手10.3万吨的油船,总吨位不到85万吨。再打造四艘,也才130多万吨。
带着汇丰银行发财,第一是加强和英资的联系,毕竟现在还需要英资盟友;第二是加强和汇丰的合作,有利于以后让汇丰银行为他所用;第三是这样可以减少汇丰银行投资其他航运企业,避免汇丰银行扶持新的船王。
毕竟,如果汇丰银行看好航运,而林志超不愿意带他们发财的话,他们可以立马加大对包宇刚的扶持,或者扶持其他船东。
按照林志超的规划,要在1967年前,将寰宇航运的吨位,提高至300万吨。
而环球航运,则需要800万吨;亚洲航运,要上100万吨。
简单的沟通后,林志超便离开桑达士的办公室。如今,他和桑达士的关系已经非常亲密,每年都有黄金送上。毕竟,桑达士也是需要赚钱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