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秘事

作者:寰宇散人 | 分类: | 字数:129.6万

第3章 刘备物色背黑锅人选

书名:三国秘事 作者:寰宇散人 字数:2511 更新时间:2025-02-05 01:53:31

刘备又与陈宫寒暄了一阵,便离开了他的府邸。

刘备并没有在陈宫面前表明自己的态度,更没提陈珪让他送信的事。

当然了,陈宫也没有阐述自己的观点。

刘备知道陈宫城府极深,所以也没有刨根问底。

然而通过言语之间,刘备却看出了陈宫的意思。

他是希望吕布不战而降,这样对大部分人是有利的,对陈宫本人也更为有利。

既然如此,再提策反杨奉、韩暹的事,便会让陈宫产生反感,并会插手阻止这件事。

所以刘备本打算说的重点,只好在陈宫面前只字不提。

一时之间,刘备感到甚是茫然无助。

看来没有人能帮他了,只恨自己一时冲动,当初答应了陈珪去送信。

陈宫的话,让刘备越发感到恐惧。

策反杨奉、韩暹这件事,刘备当时想的太简单了。

就算杨奉与韩暹真的能背叛袁术,投靠吕布,全部兵力加起来,也与袁术的兵力相差甚远,根本无法与之对抗。

如果刘备是杨奉的话,也不会干出弃明投暗、自寻死路的事情来。

杨奉、韩暹既然都是大将,又岂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可一旦策反计划失败,吕布就更无心恋战了。

陈宫力主投降,吕布又最听他的话,不战而降几乎势在必行。

曹操秘密交给刘备的任务没完成,倒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

大不了曹操对刘备的印象打几分折扣,但却不会把刘备怎么样。

但如果袁术一旦拿下徐州,对刘备来说,必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袁术有可能会杀了吕布,再换别人担任徐州牧。

也有可能继续让吕布统领徐州,但要对袁术惟命是从。

刘备昔日讨好许昌朝廷,早就与袁术结下了梁子。

袁术控制整个徐州之后,又岂能容得下刘备?

刘备要想活命的话,只能是一旦听说吕布正式投降,就刻不容缓地逃往许昌投奔曹操。

可如此一来,就与刘备的梦想渐行渐远了。

他在徐州忍辱负重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得到徐州和貂蝉。

如果刘备离开了徐州,只怕是这辈子也很难再见到貂蝉了。

曹操攻打徐州不但胜负难料,就连打不打、什么时候打都是未知之数。

刘备越想越不甘心,他不想就这样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他也要试上一试。

现在看来,陈宫是指望不上了,吕布更是别提。

陈珪虽然是跟刘备一伙,希望吕布能早日覆灭,但他却交给了刘备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现在刘备唯一能指望的人,也只有他自己了。

但陈珪写的这封信,刘备却不想自己去送。

他觉得九死一生的事,应该找别人去做。

只要能找出个人来,满足陈珪说的那些条件就行了。

首先,那人要有分量,让杨奉、韩暹能够认可。

其次,那人是刘备信得过的人,对刘备足够忠心。

可别去了之后,没策反成杨奉他们,最后反而还投敌了。

再次,那人要有勇有谋,既能将生死置之度外,又会随机应变、临危不乱。

刘备根据这些条件,开始在脑海之中,对自己身边的人逐一筛选起来。

赵云头脑冷静、处事沉稳,无论武艺,还是带兵,都是天下间数一数二的水平。

但赵云一直没机会在世人面前崭露头角,所以迄今为止,他仍然是个无名之辈。

别说是杨奉、韩暹,就连袁术、吕布都不曾注意到他。

而且此时他因兄长去世而回家奔丧,并不在刘备身边。

所以派赵云去送信的话,显然不合适。

糜竺头脑灵活、思维敏捷,陶谦去世之后,他便死心塌地地追随了刘备。

当年吕布窃取了徐州,俘获了刘备的妻儿。

在刘备人生最低谷的时候,糜竺始终不离不弃。

他不但时常在刘备身边鼓励安慰,还把亲妹妹糜夫人许配给了刘备。

若论忠心,刘备的这个内兄绝对没得说,他身边的这些人无出其右。

论分量的话,糜竺出身于徐州当地的士族大户。

在糜竺出仕之前,是个腰缠万贯、富甲一方的商人,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

但糜竺的名气,只限于徐州本地人知道。

恐怕出了徐州,很少有人听说过他的名字。

内兄对刘备恩重如山,刘备也实在不忍心让他去冒险。

孙乾是经学大师郑玄的门下高足,经恩师举荐而踏入仕途,在徐州担任文职工作。

他胸有沟壑、腹有良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天下士人的眼里,郑玄是泰山北斗级的人物,很少有人能入他的法眼。

所以郑玄举荐的人,绝对是有真才实学的,也足以令文化界的人们刮目相看。

如果派孙乾去送信,凭他的智谋和应变能力,完全可以周旋于两个黄巾匹夫之间。

只是万一有个什么闪失,该如何向郑玄他老人家交代?

今后谁还敢再给刘备当谋士?

谁还会再向刘备输送人才?

还有一点很重要,郑玄与陈珪颇有交情。

如果日后真的深究起来,陈珪一定会跟郑玄实话实说。

本来刘备当面答应了去送信,就因为他贪生怕死,才让孙乾当了替死鬼。

刘备现在身边最缺的就是谋士,就只有孙乾一人。

所以刘备觉得,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派孙乾去送信都不合适。

简雍与刘备是同乡,二人相识多年,亦兄亦友、相得甚欢。

简雍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很少有人能说得过他。

如果杨奉、韩暹能认可简雍,凭他出众的口才,很可能会说服他们。

关键问题是,杨奉、韩暹能不能给他说话的机会。

俗话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当兵的没什么文化,更没什么耐心去听文化人磨叽。

他们一遇到不认识的人,先看是什么来头,再看顺不顺眼。

当兵的从内心当中,是非常排斥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的人的,所以经常管他们叫腐儒。

由此可见,简雍也不是合适的人选。

最后,刘备又想到了关羽和张飞。

这两个人鞍前马后地追随刘备多年,他们食则同器、寝则同席。

虽不是亲兄弟,却比亲兄弟还要亲许多。

刘备早就把他们二人视为了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

之所以在最后才想到他们,是因为刘备实在不愿意自毁羽翼、自断手足。

但现在实在是没别人了,能想到的人全都不合适。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壮士在万般无奈之下,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宁可舍弃自己的手足。

想到这里,刘备狠了狠心,开始琢磨起关羽和张飞来。

张飞忠心耿耿自然没得说。

武艺高强、胆识过人,这些都是他的优点。

但他性烈如火、暴虎冯河,经常打骂兵士。

如果他遇见了杨奉、韩暹那般粗人,只怕是两句话没说上来就大打出手了。

想到张飞平日里一贯的作风,刘备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