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在幸福的起点重生

作者:磨磨刀儿 | 分类: | 字数:93.7万

第30章 过年

书名:在幸福的起点重生 作者:磨磨刀儿 字数:4753 更新时间:2025-02-24 05:58:17

苏秋月倒没有觉得表哥一定要上学,现在甚至未来几十年都讲究行行出状元。

只要表哥喜欢学,慢慢的就能钻研了,也是学进去的一种啊。

“表哥,我写的字是我爹教我的,新月写的字是仿照字帖写的。

你要是喜欢,过了年你就抽时间到我家来,我教你,很好学的。”苏秋月答应了下来。

“真,真的?我能跟着你学?太谢谢你了表妹。

不过,我在家还得帮我爹干活儿,我……”许辉特别高兴表妹答应教他了。

可是想到自己还得学木匠活儿,就有点不好意思了。

人家老师愿意教,他还没时间好好学,怕表妹不高兴。

“我知道,表哥你在这方面可是很有灵性的,我就是教你入门,剩下的还得你自己钻研。

再说了,入了门你在家随时随地就能练习了。

以后八成我都赶不上你呢。”苏秋月笑道。

被她这么一说表哥突然就不那么不好意思了,还有些向往了。

两个人走到身体热乎了,许辉就赶紧骑车驮着秋月往家赶了。

到了家苏秋月真的冻透了,年前没事儿她真是不能出门了,再把自己冻坏了。

苏秋月在家为过年做准备,今年家里家外发生了很多事儿,外人都知道她掏光家底儿了。

所以还是得收敛点儿。

棉袄棉裤是新做的,新衣服新裤子就算了。

姐妹两个就多做点好吃的就行了。

过年前两天,姐妹俩为了应个景,用院子里的雪堆了个大葫芦。就是姐妹俩一人一个雪球,谁滚得大谁的放下面,就图个乐儿。

大葫芦下面又堆了几个小葫芦。

苏秋月学着后世的样子,拿着没烧完的木炭做眼睛,用红纸剪了个嘴巴。

看着不伦不类还挺好玩儿的。

苏新月高兴的不行,她也给小葫芦做了眼睛。

还去找许华、许灵、和许宽来看。

几个小孩乐的嘎嘎的,还找了小石子排一行做嘴巴。

弄得小人不像小人儿,苏秋月倒是想起来像幽灵小鬼儿。

几个小孩儿也不管,葫芦做不够,还堆了别的看不出模样的东西,照样做眼睛鼻子嘴。

大黄也跟着他们后头又蹦又跳的乱叫。

过年这天,早上起来苏秋月就开始准备年夜饭。

肉馅是之前就剁好的,放在盆里化上,白菜从菜窖里拿出来准备。

炕桌擦干净摆上个小笸箩,里面放上瓜子、花生、松子儿、榛子。

姐妹两个也没事儿干,就躺在暖和的炕上看小人书。

今天过年不学习,就是一个休闲。

收音机放在炕桌上,里面是庆祝新年的广播节目。

“汪!”大黄突然站起来对着门外叫了一声。

苏秋月赶紧起来,趿拉着鞋就去门外看。

就看见大门外孙艳秋正伸着脖子往里面看呢。

她赶紧过去开门,关好大门才快速跑屋里去。

“唉呀妈呀,你看看你们姐俩过着日子。

哎呀,这才叫日子。羡慕啊。”孙艳秋也没客气,脱了鞋就上了炕,躺在炕头上感叹。

“大过年的你不在知青院,咋上这来了?”苏秋月问。

“知青院可没有你家舒服,没有过年的感觉。烦死人了。”孙艳秋说。

苏秋月也能理解,一到年根儿底下,知青们背井离乡的肯定是特别的想家。

这些知青不管来的时间长的还是时间短的,都忍不住在这个时候思念故土吧。

“嫌烦就在这儿待着吧,反正我家炕大,能放下你。”苏秋月说。

“就知道你这有地方我才来的。晚上再回去吃年夜饭。”孙艳秋说,知青们都约好了,大家一起凑了点面和肉,吃一顿饺子。

“那感情好,我还省了。”苏秋月说。

“想得美,我现在就把你家的东西都吃光。”孙艳秋和她抬杠,说完就狠狠的抓了一把瓜子,坐起来趴桌子像老鼠似的快速的磕起来。

这模样一下就把姐妹两个逗笑了。

三个人说说笑笑的,下午还睡了一小觉。

天黑前孙艳秋就回知青院去了。

苏秋月和妹妹开始为晚上的饭做准备,苏秋月和好面醒了一会儿,然后把饺子馅儿拌好,就把饺子包好,放在外面冻上。

提前准备的鸡肉炒一炒,放点粉条一起炖上。

苏秋月提前准备好的嫩白菜芯儿切成丝,空间里倒是有新鲜的黄瓜,她不敢拿出来,就把土豆切成丝焯熟后过凉水和白菜丝一起拌成凉菜。

还炖了个肉末冻豆腐,还有之前准备的猪头肉,卤好的内脏都切了一点,然后把大蒜拍成泥倒上一点酱油蘸着吃。

弄了的摆满了炕桌,姐妹俩也没多讲究,饿了就吃点儿。

“姐!姐!外面发紫了!”苏新月去外面看到别人家有火光,赶紧进屋告诉苏秋月。

“赶紧,我们也快点弄。”苏秋月放下手里的柴火,赶紧去里面抱出来之前就准备好的芝麻杆,还有细竹条。

在院子里找个地方架起来,然后点着。

第30章 过年

发紫是一种祈福,本来应该是对祖先或者是神仙,现在不让说,就是种习俗,讨个好意头。

预祝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驱邪避凶,平平安安的意思。

姐妹两个依偎在一起,看着眼前熊熊燃烧的灰堆,听着芝麻杆和竹条噼里啪啦的响声,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哦!哦!过年啦!过年啦!”新月高兴的拉着姐姐庆祝。

“过年啦!”

远远的就听见许华在院子里的喊声,姐妹俩听着也跟着乐呵呵的。

一直等到火堆燃尽了,才往家里跑。

进了屋锅里的水也开了,苏秋月赶紧下饺子。

然后洗干净锅又烧了热水。

姐妹两个高高兴兴的吃了年夜饭。收拾好桌子,用锅里的水从头到脚洗了一遍。

就这么一忙活也差不多十二点了。

等时间到了十二点,姐妹两个赶紧把屋里的灯吹灭了。

检查了门窗和外面的情况,苏秋月借着柜子遮掩掏出来三个巴掌大的牌位。

摆在柜盖上,碗里放上饺子摆在牌位前。

两个人跪在地上,虔诚的磕了三个响头。

“爷爷、爹、妈。过年了,这是我和新月包的饺子,肉馅的特别好吃。

我和妹妹吃的好,穿的好。买了房子,这是我们的新家。

我考上了卫生员,还在学家传的接生手艺。

以后不用下地干活儿,还能好好的养活妹妹。

你们放心,不用惦记我们,我们一定会把日子过好的。”苏秋月冲着牌位小声的说。

“爷爷、爹、妈。我会乖乖听姐姐的话,和姐姐一起好好过日子。

我们过年吃的可好了。有鸡、有菜、还有猪头肉呢。

我上学了,同学非常好,交了新朋友。

许华表姐还有表弟表妹也特别的好。

我,我就是,我就是想你们了。”新月也小声的说了两声。

大过年的不能哭,她们这样也不敢被别人知道。说完就赶紧把牌位收起来了。

然后收拾好就躺下了,心里很踏实进入梦乡也很快。

第二天也没有睡懒觉,起来去表舅家拜年。

然后领着妹妹又去知青院。

大黄现在比半大狗子还大,正是顽皮的时候,新月得一直跟着它,要不然就要捣乱。

看她实在是无聊,就让她带着大黄回家去了。

“昨天你们守夜了吗?”孙艳秋问。

“守了啊,不过家里没有长辈,我俩累了就睡了。”苏秋月说。

“我们也守了,不过后来都弄得心情不好。

我今年就下乡满三年了,明年我就能回家过年了。”孙艳秋说。

知青院里的知青很多都可以回家了,有的是离得太远,有的来当知青时候不是很愉悦,反正好几个都可以回家的都没有回去。

新知青是想家回不去,这一守夜就成了思乡会,说着自己的苦闷。

都赶上故事会了。

“我也没有谁能出去拜年的,正好你来了,我去你家拜个年好了。”孙艳秋拉着苏秋月就往回走。

“干啥啊?”苏秋月路上问孙艳秋,怎么说的好好的就拉着要走啊?

“昨天听太多人间疾苦了,需要去你家看看小人书缓解缓解。

你没看见那个宋小娟要粘上来了?”孙艳秋说。

“啊?我还真没注意,咋地,这段时间沾上你了?”苏秋月问。

“哪里是这段时间啊,很长一段时间了。

自从我上次住你家后就开始了,不明显但是见缝插针的往我跟前凑。

烦人。”

孙艳秋烦死了,想自己待一会儿都不行,还得应付她。

“得亏她和我不住一个屋,要不然我连睡觉都睡不消停。”

孙艳秋是真的烦啊。

“妈呀,不惦记我改成惦记你了?”苏秋月表示同情。

“啥惦记我啊,这是迂回战术,曲线救国懂不懂?”孙艳秋拐了一下她说。

“这是从你那下不了手,从我这下手了。

我就是不明白她怎么就盯上你了呢?看上你的房子?是个人都知道是你的,也不能变成她的呀?

真是闹不明白。”苏艳秋也想分析分析,但是实在是没有头绪。

苏秋月也不懂,上辈子盯上她,是她好骗好利用,还有个大秘密被她发现了。

这辈子都很少有交集了,她还不遗余力的想往她身边靠,这是为什么?

“没准她是你上辈子敌人,这辈子就莫名其妙的就对你有所图。”孙艳秋最后随意的说了一句。

苏秋月一挑眉,没准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不过现在都还都算不上个事儿,还不需要她为了宋小娟费心思。

初五,十四大队大食堂又要放电影了,这次去的人可多了,过年都在猫冬,附近的大队都会去。

这次电影放五天,所以每个大队安排人看电影,得分批去。

知青们都安排在了一天,苏新月不愿意去,想和许华她们一起,所以初七苏秋月背了个挎包就到知青院儿找孙艳秋和她一起走。

“我带了好吃的。”苏秋月和孙艳秋说。

“带的啥?别拿太多了,要不然渴了没水喝。”孙艳秋可是有经验。

“没事儿,十四大队的卫生员我认识,到时候要杯水喝还是可以的。”苏秋月挑着下巴说。

“呦呦呦,你看看,还得是有人好办事儿啊。

这才当卫生员几天啊?看把你能耐的。”孙艳秋酸她。

“能耐没有多少,扎针的技术还得练练,要不要我拿你练练手?!”苏秋月对着孙艳秋比划着。

“妈呀,扎针你还没练好?!那我可不敢找你看病了,别人扎一针,你不得给我扎三针练手啊?

唉呀妈呀,那可老吓人了。”孙艳秋瞪着眼睛说。

“再说!再说我现在就扎!”苏秋月看她说话声音都大了,张着手就要抓她,吓得孙艳秋“哎呀”一声就往前跑,一边跑一边回头逗苏秋月。

苏秋月一边追一边作势要打,两人这么疯闹着到了十四大队的时候,竟然没觉得累。

赶紧找个位置放下板凳坐好,苏秋月先去找十四大队的卫生员要水,水杯她自己带了。

回来的时候来了人就多了,找同乡的,找同学什么的,反正都在和相熟的人聊天。

“苏秋月?!”

苏秋月刚坐好就听见有人叫她的名字,赶紧转头四处寻找。

就看见右后方过来一个穿着深蓝色上衣,黑裤子,扎着两条过肩麻花辫的女知青向她走过来。

“你是?”苏秋月还真不认识她,连眼熟都算不上。

“我是白燕儿!咱俩同班同学你都忘了?!”

女孩倒是很开朗健谈,对于苏秋月的遗忘她倒是不怎么在乎。

苏秋月在班级里本来年纪就小,她们都是九岁十岁才上学,苏秋月六岁就上学了,还特别内向,她小学和她是隔壁班的,到了初中又是同班,她俩都没怎么说过话。

“哦,你好你好。你现在在哪个大队啊?”

其实人家说了苏秋月也没有想起来,这么一想她上学的时候真是没有什么朋友。

白燕儿是个爱说的,说了她们学校、班级、老师、还有别的同学。

苏秋月也确定了她真的是她的同学。

白燕儿在十一大队,和她一起下乡的有她的堂哥和表姐,所以她日子过的还挺舒坦的。

十一大队靠着江边,所以那里大部分地都种水稻。

“那我能不能去你那买大米啊?”苏秋月问。

“能啊,不过现在不敢买,你要是想要大米你和我说,我和我们大队长家的闺女关系可好了,她妈是我们大队的妇女主任。

想倒腾点大米还是挺方便的。”白燕儿小声的说。

他们私底下也买过了,要不然不够吃啊。但是大多是买粗粮啥的,大米也有,比较少。

“那你们那卖水稻苗吗?”苏秋月问。

“不知道,你买那个干啥?”白燕儿问。

“我就是问问,我们大队也有河,为啥不能种水稻啊?种了水稻我们不就能分大米吃了嘛。”苏秋月赶紧一副热血青年的样子说。

“这个我可不明白,也不是哪都能种吧?

我回去帮你问问。到时候我告诉你。”白燕儿说。

“你能有时间吗?”苏秋月想着知青下地干活儿啥的哪有时间乱跑啊。

“有时间,和你们大队也不算远,反正现在没事儿,当串门了。”白燕儿不在意的说。

两个人交换了地址,聊了一会儿白燕儿就去找别的熟悉的人聊天去了。

苏秋月轻轻的摇摇头,真是个爱热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