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甄嬛,贵人又飘了
作者:皮皮海王 | 分类: | 字数:35.9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84章 下江南
前殿,皇上手里拿着请安折子,上面用词恳切。
字里行间透露着来自臣子对于皇上特有的挂念,让人读起来不禁热泪盈眶。
皇上作为这上面的主人公,心中却没有半分波澜。
他也愿意听下面的人说好话,说软话。但不是所有人都值得让佩筠亲自打交道。
“臣等参见皇上,恭请皇上圣安。”
荣保穿着宽大的官袍,颤颤巍巍的跪在皇上面前。
与他同行的还有几位等级较高的地方大员,按照官职高低依次排位。
对于这位登基以来没有南巡过的皇帝,他们的心里也有些吃不准对方的想法,只能是先试探着皇上的动向。
在场官员心里都颇为忐忑,在心里暗自琢磨着相关的证据账本是不是都销毁完毕,还有没有漏网之鱼。
“都起来吧。”
“谢皇上。”
得到皇上应允,他们才从地上站起身来。
不管他们在外面是如何的前呼后拥,行事如何的肆无忌惮,此时他们将周身的官威尽收。
面前这个身着明黄色衣袍的人,手上握着的是生杀大权,握着的是他们九族的生命,哪里有人敢明火执仗的挑衅手握大权的皇帝。
皇上只字未提盐税、以及官场腐败之事,只是常规的问了江南百姓的生活现状,以及水患的治理情况。
荣保虚虚实实的将能说的事情一一告知了皇上,至于不能说的,那就是皇上来这儿的目的了。
“启禀皇上,奴才在江南时常下去考察,民间纺织业初具规模,百姓的生活不说是如何富足,但已经可以吃饱穿暖。
近来水患导致一批百姓流离失所,奴才已经命人广设粥棚,妥善安置受灾的百姓。
待水患减退,就会安排百姓重新回到住所,帮助他们重建。”
荣保字字句句都是在为受灾的百姓着想,可这些话却经不起实地考察,但天子之躯怎可去淤泥之地。
荣保不认为堂堂九五至尊会自降身段去接触那些刁民,但以防万一。
他早在皇上刚刚准备南巡的时候,就派人将难民驱逐出去,不允许他们进来破坏城里的秩序。
皇上听着荣保的表达,这活脱脱是一个心系着百姓、照顾灾民的父母官。
眼底涌动着墨色,转动着手上的扳指。
皇上也没指望能够这么轻松的就让一个稳坐总督十数年的老臣露出马脚。
离开皇上的行宫,回到他们的议事处,其中一个知府有些坐不住,语气有些不稳的问道。
“大人,皇上如今来到咱们江南地界,外面的流民若是被发现,会不会查到咱们这?”
“慌什么,江南多水患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咱们身为朝廷命官,为皇上分忧解难是分内之事。
若是皇上看到那些刁民,岂不是会破坏了带皇后娘娘出来散心的好心情。
皇上在江南待不了多久,这段时间将那些刁民看住了,不要有不长眼的冲撞了圣驾。
否则,你我的项上人头还能不能待在身上,可就不好说了。”
“是是是,大人放心,下官已经安排好了,绝不会让他们冲撞了圣上。”
皇上让人都退下后,将手上的奏折狠狠地摔在了地上,重重的冷哼一声。
“一杯美酒千人血,数碗肥羹万姓膏,都是些尽负皇恩的狗奴才。”
皇上在行宫大发雷霆的事情并没有传出去,御前的人一向嘴紧。
就连皇宫大喇叭小厦子也学会了捏紧自己的嘴巴。
有的时候,就当自己是有一个聋子,是一个瞎子,哪些该听,哪些不该听,心里都要有数。
皇上在正殿里静静地坐了很久,之后又叫人进来交代了一些事,这才算是平复了激荡的心情。
翌日,皇上与佩筠收拾妥当,带着随行的精锐军队,前往临近的杭州。
十余位随行的大臣,侍卫、官兵、宫人……皇帝出游一向声势浩大,现在的规模还是皇上一再下令精简的结果。
若非如此,正常来说,光随行的大臣就会高达三十余位,但皇上认为无需带这么多,弘旭在京城也是需要人手的。
到达杭州之后,皇上带着佩筠登上了观潮楼阅兵,许是知道观潮楼上帝后亲临,参加阅兵的将士一个个气势非凡,目光如炬的盯着前方。
手上的新式武器在光的照耀下,闪过一道道寒芒,让人不由得打个寒颤。
佩筠对此很感兴趣,拉着皇上站在最前方,整个阅兵的过程中,她脸上的笑意就没放下过,自然垂落的手也是激动的握住皇上。
阅兵,也是对军队战斗力的直观体现,皇上也不是铁石心肠,见到此情此景心里也会涌现出万般豪情。
阅兵时,士兵饱满的精气神让皇上十分满意,佩筠则是沉浸在刚才的震撼中,激动不已。
“皇上,我大清的将士,都是个顶个的好儿郎,上了战场也会是好样的。”
佩筠对其赞不绝口,皇后的夸赞不是坏事,自然是允许传播的。
很快,军中的将士就听到了当今皇后娘娘夸赞他们是大清的好儿郎,将来上了战场也是好样的。
第184章 下江南
对于佩筠来说,这只是她有感而发的随口夸赞的一句话。
她会永远记得阅兵时将士们英姿飒爽的模样,不会认识里面的人。
可对于常年待在军营里,日子枯燥艰苦的士兵来说,来自当朝皇后的赞许和认可,足以激励他们浑身充满干劲。
大半夜都能精力十足的起来围着训练场地跑上两个来回。
阅兵之后,皇上又拉着她去看了杭州有名的西湖美景。
将附近的好玩的,好看的东西都看了个遍,买了个遍。
来的时候两手空空,走的时候仍是两手空空,东西都在身后的侍卫手里拿着呢。
拿着新做的两个小糖人,一个是形似佩筠的样子,一个是大致照着皇上的样貌绘制而成。
老人家手一点都不抖,动作行云流水,顷刻间,就将做好的糖人递到了佩筠与皇上二人面前。
佩筠拿着手里的糖人,虽然只是形似,但佩筠还是有些不舍得吃掉这个糖人。
最终决定还是装起来放到盒子里,不然,外面的天气,糖人迟早会化的。
从杭州回来,佩筠心满意足的让宫人将东西都拿到她的小库房。
她亲自带着人去小库房里整理自己与皇上在西湖游玩的时候,有意无意买下来的小玩意。
还有许多种吃食,佩筠挑出了一部分喜欢的,其余的就分给下面的人了。
佩筠所带回来的这些吃食,都经过太医院随行太医的精心研究,确认没有任何问题,皇上才松口允许佩筠品尝。
去杭州游玩也没耽误皇上查案,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帝后同游上的时候。
皇上的人则是借此机会秘密探查江南水患流民之事,以及以荣保为首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证据。
索绰伦荣保是盘踞在江南官场十数年的老油条了。
手底下的关系网错综复杂,若是没有一击毙命的充分证据,皇上不会莽撞的直接与荣保撕破脸。
“皇上,奴才带人在城外的三十公里处的山林里发现了被驱逐出城的灾民。
村子被洪水侵袭,房屋和耕地都被毁了,迫于生计离开。
前一阵子又遇到官兵,将他们驱逐至此,不许其接近城门。”
荣保也想过直接将这些流民悄无声息的处理掉,可水灾导致的流民不在少数。
若是一味地将人都杀掉,事情一样会闹大,而且容易出现叛乱。
如今这样,他还能然让人将流民管控起来,只要皇上离开江南,这些就都不足为惧。
若是镇压的狠了,因此产生暴乱反倒不美。
“你带人找到那些百姓的领头人,将从杭州运来的粮食私底下留给他们,他们都是朕的子民。
让他们先不要轻举妄动,几日后,朕会带皇后踏青,你将军队安排过去,保护好皇后。
闹出动静了,你们就将那些个大臣扣下,后面的等朕吩咐。
朕若是不来南巡,这江南岂不是成了他索绰罗荣保的地盘。
老了,就要认,就要退位让贤。”
“嗻。奴才遵旨。”
这之后此处连着下了两日雨,与紫禁城的瓢泼大雨不同,这里的雨绵柔似雾,屋子里也多了些潮气。
佩筠与皇上这两日待在行宫里没有外出的意向,无聊的佩筠不知从哪将皇上的白玉棋盘拿了出来。
兴致勃勃的拉着皇上一同下棋,皇上每下一步棋,都带着来自帝王的全局意识。
佩筠则是勉强能看个大概,偶尔会看看全局,但也是云里雾里。
但是这些不重要,因为佩筠有必杀技,悔棋。
“你真的要下在此处?确定了,就轮到朕下了。”
皇上右手拾起一枚白棋,看准地方正要下,就被佩筠急急忙忙的声音打断。
“皇上,臣妾刚刚是手抖了,臣妾是想下在这里的……”
皇上看她有些心虚的样子,也没戳穿她,任由她将棋子挪了个位置。
开始的时候佩筠还会找找借口,后来被围住的棋子越来越多,干脆就直接上手捣乱了。
佩筠在那努力了半天,才算是勉强赢了皇上两个棋子,乐呵呵的收拾残局,准备再来一次。
皇上喜欢思考,做事思虑周全,对于佩筠悔棋的包容度也是出奇的高。
对于皇上来说,本就是看她这两日因为天气原因闷在房间里心情低落,才用下棋来转移她的注意力。
至于输赢,并不在皇上考虑的点上。
悔棋是佩筠的老传统了,在下棋之前,皇上就有心理准备。
行宫修建了荷花池,此时正是盛放的时节,荷叶田田,荷花开的正好,一阵阵微风徐过,送来荷花的清香。
佩筠喜欢这样的香味,为此还特意将殿内的熏香暂时停了。
桌上也摆放着插了几支荷花的花瓶,错落有致的点缀着,为屋子增添了一抹生机。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天空中还很给面子的出现了一道彩虹,给人带来好心情。
知道皇上今日要与皇后娘娘去郊外踏青,行宫外荣保等人早早的就来到门外恭敬的等候,站在大门两侧,静待帝后出行。
“臣等给皇上请安,给皇后娘娘请安。”
“起吧,今日朕与皇后去郊外踏青,不必拘礼。”
说着,皇上笑了两声,伸手牵过佩筠,扶着她上了马车。
在场众人算是见识到了皇后在皇上心中的分量,对于当初因为向皇上进献美人,却倒了霉的那两个官员为何会有此结果,心中有了猜测,但还是有些不可置信。
皇上乃天潢贵胄,身边什么样的佳人没有,怎会独守着皇后一个,但事实就在眼前,也容不得他们自欺欺人。
天子出行,身边的侍卫一个个目光如炬,飞出来一只鸟也要确认半天,确定没有危险才会转头观察别的。
还有负责帝后安全的一支军队,在不远处原地待命,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及时赶过来。
佩筠对江南的景色特别满意,就是雨下的不爽快,但也别有一番趣味。
看她那兴致冲冲的样子,皇上就猜到等回去之后,又要写好几封书信记录现在的经历。
说是写给弘旭的,可到现在也只是零星的传回去几封,其余的被桑儿细心的收在一个小箱子里。
“弘旭在京城也不知道有没有想咱们,等事情办完咱们回去看看,也不好把他一个孩子仍在那里,怪可怜的。”
佩筠看着眼前的美景,有些可惜不能带着弘旭一同来亲眼看看,心中有一点想孩子,嘴上也就说了出来。
“这有何难,朕让画师将此情此景着笔画下来,让人连同书信一道送回去。
弘旭年岁渐长,已经是个有主见的小大人了,他自小就是这个性子。
你若是惦念着,咱们就多寻些这一路上的特产,将来带回去给他。”
至于佩筠说弘旭独自留在京城可怜,这话不敢苟同。
既然已经明旨让弘旭监国,那就是在释放皇上心中已经有属意人选的信号。
朝中大臣只要不是蠢笨的,都会知道如何对待弘旭,自然会用心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