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心事有谁知
作者:还在轮下 | 分类: | 字数:62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十五回:秦桧揣知高宗意 罢黜忠臣固权位
绍兴八年(1138年)六月中旬,金使福州管内观察使、太原府少尹、河东北路制置都总管乌陵阿思谋以及太常少卿、骑都尉石庆充来到了宋廷准备进行和谈。由于金人没有诚意,宋帝赵构、秦桧、赵鼎等人却愿意继续和谈,结果得到了王庶等一众大臣的激烈反对,和谈就这样继续在商议之中。
由于金左副元帅完颜昌和秦桧很早以前就有约定,加之金国内部斗争不断,他们的一些开国元老、大将军们贪图享受,不再愿意征战沙场。因此到了七月中旬,金左副元帅完颜昌就去朝于京师(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商议把废齐刘豫管理的旧地归还给宋廷,金主完颜亶(dǎn)诏命群臣商议。这时东京留守完颜宗隽来到朝廷,他的意见与完颜昌相同,太傅完颜宗干等人虽然坚决反对,但也无可奈何。完颜宗隽说:“我以土地给与宋人,宋人必定对我们感恩戴德。”
完颜宗干的弟弟完颜宗宪反对他说:“我们俘虏了宋人父子兄弟,这些恩怨并非一天了。若果再给他们资以土地,是帮助仇敌啊,谈得上什么恩德呢!还是不要给他们为好。”
完颜昌的弟弟完颜勖也以为不可,后来退朝之后,完颜昌责备完颜勖说:“其他人都有顺从我的,你怎么还有异议呢?”
完颜勖说:“如果为了国家利益,我怎么敢有私情呢!”但是当时太师完颜宗磐的地位在完颜宗干之上,完颜昌及和完颜宗隽附和他,因此就竟然决定下来,把原来被伪齐刘豫占领的一些土地交还给宋廷。
七月下旬,金使乌陵阿思谋就在王伦的陪同下北还而去交涉和谈具体事宜去了。
秦桧看到和议即将达成,更加醉心于权力争夺,以便建立致于天下太平的功劳,获得宋帝赵构的信任。因此,他不断怂恿其他爪牙弹劾、排挤朝廷主战派大臣。
这时机会终于来临了。赵鼎因为皇上建立太子的事情,卷入了另外一场政治斗争。
宋帝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在苗刘兵变之后离奇死去了,就没有了嫡系后裔。在大臣范宗尹的建议下,宋帝赵构决定在其他宗亲后代中寻找人做太子。但是宋太宗系的后人,在靖康之变后被金国几乎一网打尽了。因此他只得再从宋太祖一脉系的后代中寻找人选。
朝廷由绍兴回到临安后,就派遣管理宫廷宗族事务的赵令畴负责访求宗室子弟,从太祖子孙中比宋帝赵构低一辈的“伯”字辈中挑选出十名七岁以下的男童。再经过一番审查,最后仅剩下两人供宋帝赵构定夺。
这两个男童,其中一个是秀水县丞赵子偁的儿子赵伯琮(1127年生,后改为昚),另外一个是秉义郎赵子彦的儿子赵伯玖(1130年出生,后改为璩)。
宋帝赵构当初很喜欢活泼可爱、胖乎乎的赵伯玖,不太喜欢沉默寡言的赵伯琮,就决定留下赵伯玖,把赵伯琮遣送回家,并赏赐给他三百两银子。
后来宋帝赵构觉得这是挑选太子,不能过于随意,就决定再仔细观察一下,于是又把他们都留下来进行考察。
有一天,宋帝赵构正在给这两个小男孩训话,两个小男孩都恭敬地站立在面前认真倾听。正在这时,忽有一只猫从两人脚下经过,赵伯琮没有动,赵伯玖由于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就用脚把猫踢开了。宋帝赵构见状,皱着眉头说道:“此猫偶然经过这里,为何无故踢它?这个小孩如此轻狂,将来怎能担当社稷重任!”于是最终决定留下赵伯琮,并派人带他去后宫见张婕妤(张贤妃)、吴才人(宪圣慈烈皇后)和元懿太子之母潘贤妃。当时他们三个人正环坐在一起聊天,看见赵伯琮进来,潘贤妃因为丧子不久,不禁触起隐痛,于是掉过头去,惨然不乐。张婕妤则笑着向赵伯琮招手,赵伯琮便扑入她的怀抱。于是,高宗就令张婕妤负责抚养赵伯琮,而由宋帝赵构的吴贵妃抚养赵伯玖。后来,赵伯琮改名赵瑗,并挂贵州防御使之虚职。由于赵伯琮比赵伯玖年长三岁,因此在绍兴五年六月,先把他封为建国公,升保庆军节度使。
与此同时,宋帝赵构命令赵鼎负责在宫中建造资善堂,供赵伯琮读书之用,由宗正少卿范冲和起居郎朱震负责他的启蒙教学,而把年龄较小的赵伯玖单独留下居住在皇宫之中。
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才准备把赵伯玖拜为节度使,封为吴国公,让朝廷大臣们聚集在朝堂进行讨论商议一下。
枢密副使王庶首先发表意见,他大声说:“并后匹嫡,此不可行。”因为《左传》中就说:“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意思是说,两个皇后并列,嫡子跟庶子不分,这个国家就会出现两个朝廷,两个政权,这是产生动乱的根本原因。王庶的意思是只能从这两个小孩里面选取一个人重点培养,怎么能同时重点培养两个人呢!因此王庶就极力反对这件事。
赵鼎征求秦桧的意见,秦桧老奸巨猾,没有表态。秦桧反问赵鼎是什么意见,赵鼎说:“自从我上一次被罢免宰相职务时,许多人就以我以前曾经参与讨论立储问题弹劾我,因此我今天应当避嫌一下。”
第七十五回:秦桧揣知高宗意 罢黜忠臣固权位
于是两人约定一起当面奏请皇上,当着众人的面拿起御笔再写任命文书。结果到了皇帝面前,秦桧又是一句话也不说。
赵鼎说:“今天建国公赵伯琮已经早早封过了,虽然没有正式说他就是太子,但天下之人都知道陛下有儿子了。今日如果要封赵伯玖为吴国公,礼数不得不与赵伯琮有所区别。”紧接着,参知政事刘大中、王庶等人也上奏说,反对将赵伯玖封为吴国公。
宋帝赵构就把御笔停下,等候大家再商量。
第二天,老奸巨猾的秦桧又单独留下,探究宋帝赵构的意见,发现皇上还是希望把赵伯玖继续封为吴国公。
秦桧知道赵鼎在这次封王事件上有违宋帝赵构的意思,皇上很不满意,于是就趁机排挤他,同时又提拔萧振为侍御史。这个萧振本来是赵鼎最早所荐引而进入内阁的,只是干一些具体事务,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这时,秦桧把他大力提拔,让他来到侍御史岗位,权力大增,信心满满,因此对秦桧非常感激。
这时秦桧朋党侍御史萧振等人,屡次以风言风语等浮言迫使赵鼎自行离去,但是赵鼎也受三十六娘的蛊惑,迷恋权位不肯离去。赵鼎的门客敕令所删定官方畴就以书劝戒他说:“见几而作,《大易》格言;当断不断,古人深戒。”意思是说,君子见机而作,因为《周易》中已经反复说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赵鼎这才以有病请求离开朝廷。殿中侍御史张戒上疏请求挽留一下赵鼎,最不行的话,把他安置在经筵讲学也可以。但是秦桧和宋帝赵构不允许,因为赵鼎对屈己议和持有反对意见。
为了报答秦桧的知遇之恩,萧振一到达新的职务岗位,就按照秦桧的授意,疯狂弹劾秦桧不喜欢的大臣。但是,由于赵鼎是他的入门师傅,他碍于情面,不好直接弹劾,就先弹劾赵鼎的好朋友、参知政事刘大中,秦桧上报朝廷,赶紧把刘大中罢免了。
赵鼎听说这件事情后,就对别人说:“萧振的意图不在刘大中,他的矛头对准的是我啊。”
萧振听说之后,也对别人说:“赵丞相真是没有眼色,不知进退,看看现在的形势,他是聪明人的话就应当主动辞职了!”
赵鼎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也授意殿中侍御史张戒弹劾秦桧的同党、给事中勾涛,勾涛于是给宋帝赵构申诉说:“张戒之所以弹劾微臣,那是赵鼎授意他去做的。赵鼎联结台谏和将领攻击其他大臣的行为,就是典型的拉帮结派,搞朋党政治啊!”
宋帝赵构听说之后,更加怀疑赵鼎了。
赵鼎看到朝臣群起攻击他,于是就引疾求免,并且上奏说:“刘大中坚持正论,公正不阿,被秦桧的朋党所嫉妒。臣议论观点经常与刘大中相同,今天刘大中被弹劾离去了,臣怎么可能留下呢?”
于是在绍兴八年冬十月,朝廷就顺势把特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兼枢密使赵鼎罢免,出为检校少傅、奉国节度使、两浙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绍兴府。
赵鼎前来朝廷辞别,从容上奏说:“臣从前一段时间被罢免宰相才不到半年时间,圣上就把臣召还回来了,臣发现现在的情形与当初已经大为不同了。臣今天再次辞职之后,肯定有人会以孝悌之说胁制陛下的。臣认为平常之人,其实没有什么主意,容易被有些事情迷惑。因此一些奸佞谄媚之人就有机可乘了,就可以胡说八道迷惑他们了。陛下圣质英迈,看到天下是非善恶,本来应当议论一定,就不再反复二三了;然而现实却是,有些大臣刚才离开朝廷,当初议定的事情就马上更改了。比如编修史书这件事,本来是出自圣上的意思,并非是群臣所敢建言的,却没有编修完毕就停止了,此甚为可惜。臣私下观察陛下未尝狠心驱逐我,因为既然任命我为宰相,就不会去违反当初的意思,很快又把我免职了。之所以现在又这么做了,只是因为弹劾议论我的人很多,在大臣议论取舍之间,免职我是不得已而为之啊。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朝廷政事,就是宰相们的政事,而非陛下的政事啊。”
赵鼎准备离开时,秦桧上奏请求带着大臣们前去饯行。枢密副使王庶给赵鼎说:“赵公如果出发时,早早给我说一声。”赵鼎生气地说:“我什么时候离去,什么时候留下,都在枢密使一句话,我自己怎么敢做决定呢!”
这时秦桧带领一众执政大臣们前来送行了,赵鼎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对着他们作了一揖,就拂袖而去。自此之后,他与秦桧的矛盾越来越深了。
话说秦桧老谋深算,城府很深。看到赵鼎已经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他就加快了议和的速度。他虽然已经承诺金人,回到宋廷后大力促进和谈,供奉岁币。但是此时抗战派声音很多,宋帝赵构虽然也想和谈,但是秦桧还决定多次核实一下皇上内心的真实想法。
绍兴八年(1138年)十月,宰执大臣觐见完毕退朝之后,秦桧单独留下,悄悄地对宋帝赵构说:“许多臣僚畏首畏尾,多持两端,这些货色不足以与判断大事。若果陛下决心想与金人讲和,希望圣上授予微臣全权处理,不要让其他大臣参与了。”
宋帝赵构说:“在议和这件事情上,朕唯独委任卿一人进行筹划。”
秦桧说:“是战是和,这是关乎朝廷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轻易做出决定。臣也不想让圣上贸然决定,望陛下再多思考几天,我自己也再思考几天,再来禀奏。”
三天之后,秦桧又在大臣们退朝之后单独留下,又问宋帝赵构说:“陛下思考得怎么样了呢?”
宋帝赵构说:“只要能止戈息兵,让民众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就是朕的最大愿望了。我已经思考成熟了,你抓紧时间去与金人和谈吧。”虽然宋帝赵构的议和态度很坚决,但是秦桧还是不放心。
秦桧饱读诗书,对儒家经典更是倒背如流,因此他重点关心的不是议和,而是议和之后宋帝赵桓究竟如何处置。这个尺度非常难以拿捏:既要议和,把太上皇宋帝赵佶的灵柩和韦太后迎接回来,又不能让金人把宋帝赵桓送回来。如果参与议和的人员太多,人多嘴杂,议论纷纭,万一有人提出迎回宋帝赵桓,金人一口答应了,那该怎么办呢!因此,秦桧还是不放心,决定再探究一下宋帝赵构的想法。
又过了三天,秦桧和宋帝赵构说到了议和的事情,宋帝赵构催促秦桧抓紧去安排。秦桧又说:“这件事关乎国体尊严,臣也不想让圣上贸然决定,望陛下再多思考几天,我自己也再思考几天,再来禀奏。”
宋帝赵构就说:“那好吧。”
这样又过了三天,秦桧和以前几次一样,再次询问宋帝赵构关于议和的态度。宋帝赵构非常坚定地说:“议和一事,全权委卿,其他一切人等不得干预。”
秦桧知道宋帝赵构坚决要议和了,这才起草议和文件,并说明其他大臣不得参与议和之事,全权委任他一人进行交涉。
话说徽猷阁直学士王伦与乌陵阿思谋去了金廷,汇报了宋人的和谈条件,与金人谈妥之后,金主又派遣签书宣徽院事萧哲等人为江南诏谕使,在王伦的引导下南来商议具体细节。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