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心事有谁知
作者:还在轮下 | 分类: | 字数:62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十七回:孤军奋战守浚州 火线任命守京城
上回说到,金人在郭药师的带领下,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要攻打到中原腹地了。
惊慌失措的宋廷大臣赶紧商量逃避敌人的办法。皇帝赶紧下诏让四面八方的军队起师勤王,任命皇太子赵桓为开封牧,诏令侍从大臣各具所见,大家共同出主意想办法。
正当朝廷乱作一团、六神无主之际,朝廷权贵们想到了能征善战的西路秦军。可是西路秦军除了种师道是一个称职的将帅而外,比如童贯、刘延庆等等不会治军,导致军纪涣散,虽然西军“个个似龙”,但是却“成军似虫”,战斗力也大打折扣。同时,朝廷以前派遣的监军、统帅大多数是内臣、太监宦官,在军兵中没有威望,起不到领袖作用。现在急需要一个既熟悉西路军情况,又对西路军有号召力的人物。
正在危急时刻,给事中直学士院吴敏就以札子推荐人微位卑的太常少卿李纲。
李纲虽然比高忠义大五岁,但是中举却比高忠义晚了六年。然而,李纲勤奋好学,加之他的父亲李夔曾经官历中奉大夫、太常少卿、集贤殿修撰、知邓州、兼京西南路安抚使、龙图阁待制等许多职务,李纲对官场十分谙熟。因此,他大器晚成,在他父亲各种关系的提携和自己的勤奋履职下,很快就升到了太常少卿的职务(正六品)。
当年吕惠卿任鄜延帅臣时,征调李纲的父亲李夔充任经略安抚司勾当公事,十四岁的李纲随侍也来到了延安。当时西夏军入侵,围城甚急,许多官僚子弟为了获得军功提拔机会,就身着戎装在大白天假装在城墙上巡逻执勤,而敌人来时却撒腿就跑。李纲和高忠义一样,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一心崇敬孟子的大无畏气概,经常“骑绕城上”,奋勇抗敌,表现出了勇敢顽强的气概,在西路秦兵中树立了良好榜样,威信很高。
后来京师开封发生大水,灾情非常严重,冲垮了许多房屋,众多百姓流离失所。可是权贵大臣们依然醉生梦死,没有人关心老百姓的死活。起居郎李纲不顾官微言轻,上奏《论水灾事乞对奏状》,指出大水袭来漂浸民居,权臣、宦官本应竭智效力,捐躯报国救民于灾难之中,然而水灾过去数日,灾民却迟迟得不到救济。他大肆抨击当权者不恤民情的腐败行为。紧接着,李纲又上疏指陈时政,他劝告宋帝赵佶不应一味享乐,而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免当年赋税,赈济灾民,严惩水灾中玩忽职守的官员,把他们以正典刑。这两次上疏击中朝政要害,触痛把持朝政的权臣,李纲很快遭到报复打击。蔡京指责他“所论不当”,将李纲贬到南泉州的沙县(今福建沙县)当一个管理税务的小官(监南剑州沙县税务)。但是李纲的两次上书,引起极大反响。陈瓘对李纲大为赞扬,把他比作唐代名臣狄仁杰,李纲因而名扬天下。
因此,宣和七年(1125年)七月,朝廷赶紧把李纲调回朝中,授太常少卿。
因为李纲曾经在吴敏家,谈论过如今的形势。这时,吴敏赶紧上奏说:“李纲明隽刚正,忠义许国,他自己说有奇计长策,希望圣上召见他。”
李纲面见皇上之后,马上提出御戎五策:即“正己以收人心,听言以收士用,蓄财谷以足军储,审号令以尊国势,施惠泽以弭民怨。”
李纲对比较欣赏他的给事中吴敏说:“现今皇上只知道修道成仙,不问政事。应当赶紧建立储君,以正大位。建立储君的提议,难道是非要让太子当京城的留守吗?金人如此猖獗,现在皇上已经年龄大了,整天只知道修道炼丹祈求长生,对天下苍生什么事情都不管。如果不能把皇位传给太子,就不可能招徕天下豪杰。东宫太子恭俭之德闻于天下,现在就赶紧让他登基以守宗社江山啊。您的职责就是献言建策、献纳论思,为什么不赶紧给皇上说这个事情呢。”
李纲敢于直言,热忱爱国,但是他这个建议犯了朝政大忌。所谓“交浅言深”,再加之染指皇位传承,真是有杀头之罪的危险。如果不是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年代,恐怕他的性命都不保了。
吴敏听到李纲的这个建议,吓得面如土色,汗流浃背,一句话也不敢说。过了好一阵子,吴敏对他说:“你什么也没有说,我什么也没有听见,你赶紧回去吧!”
李纲说道:“我知道我不该说这些。可是现在已经到了关乎朝廷社稷生死存亡的时刻,我怎么还能顾忌自身的安危呢?还是请丈人思考一下。”
吴敏说道:“那么,让皇太子监国可以吗?”
李纲说:“当年唐肃宗在灵武称帝,就是因为他不建号不称帝的话就不足以恢复国家。但是由于他的建号登基理由不是出于唐明皇的主动建议,因此后世经常都有人非议他,很是可惜。当今主上聪明仁恕,如果您的建议万一能得到施行,很快金人就会后悔惹起祸端,撤回兵力。这样天下宗社就会安宁,天下人都受其福报了。”
第十七回:孤军奋战守浚州 火线任命守京城
第二天早上,吴敏赶紧觐见皇上,就把李纲的建议向皇上复述了一遍。
却说李纲没有看错吴敏。吴敏也非常有担当,他在复述李纲原话的同时,并说自己与李纲的意见一致。皇上听到这里,赶紧下旨召李纲上朝商议。
李纲刺臂流血上疏说:“皇太子监国,这是祖上典礼的常态做法。如今大敌入攻,安危存亡在呼吸瞬间,怎么可能按照常礼去做呢?如果仅仅让皇太子守城,名分不正而当大权,怎么号召天下,怎么能成功呢?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而如若把皇位传给皇太子,让他全心全意为陛下守宗社,收拢天下将士人心,以死扞敌,天下可保安宁。”宋帝赵佶看到这份奏章后,最终下决心内禅让位。
宋帝赵佶于是任命吴敏为门下侍郎,辅佐太子。宋帝赵佶为了掩饰他自己的软弱无能,就对蔡攸等大臣说:“我平日性格刚烈,没有想到金人竟然敢这样猖狂!”于是紧紧握住蔡攸的手,气得浑身发抖,气塞填胸,不省人事,坠落到了御床下面。
宫廷内部官员慌作一团,赶紧叫来御医进汤药。宋帝赵佶过了半晌才苏醒,苏醒过来之后,又下诏罪己,涕下无语,嘴里嘟囔着说“休休、休休”(意思是完蛋了、完蛋了),瘫坐在龙椅上叹息不止。
定了定神之后,宋帝赵佶赶紧举起手臂索要纸笔,写圣旨说:“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可呼吴敏来作诏。”吴敏承命草好诏书让他看了,宋帝赵佶在其结尾写说:“依此,甚慰怀。”并下诏让十多个皇子分别住到十几个分散的地方,以防不测。
宋帝赵佶也下罪己之诏以感动人心,词语非常恳切卑下。各地军马看到皇上如此可怜,大多数都赶来援助京都。熙河经略使姚古、秦凤经略使种师道,各以本路兵赶赴集会郑、洛,外援河阳,内卫京城。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宋帝赵佶正式下诏内禅,把这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交给儿子赵桓。皇太子赵桓即位于福宁殿,尊宋帝赵佶为教主道君皇帝。
在抓紧时间禅位的同时,宋廷赶紧派遣通直郎李邺作为使者去金,告诉他们宋帝赵佶将要内禅,希望金人息兵议和。李邺奉使准备出行,朝廷让他带上三万两金子,而朝廷府库中根本就没有这么多。无奈之下,宋帝赵佶就让人把祖宗内帑府库中保留下来的两只每个各五十两重的金瓮也让书艺局销镕为金字牌子交给李邺,让他带给金人。
荒唐的宋帝赵佶认为导致这一切的,是因为他的道法不够,因此准备继续修道炼丹,请来天兵天将。随后,大臣们上道君皇帝尊号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居住在龙德宫,皇后叫做道君太上皇后,居住在撷景西园。太上皇将离开宫殿,去外面居住在龙德宫,宰执率百官送他起居,整个朝廷文武百官恸哭一团,太上皇亦出涕痛哭。真是整个朝廷无一男儿!
把皇位禅让给儿子赵桓之后,宋帝赵佶赶紧出逃南下,让童贯、高俅等人带领士兵扈从。他们刚才离开京城,就听说京城被金人围困了。宋帝赵佶就一路向东南逃跑,一路号召各路军马前来京城勤王。由于一路上到处都能看到军队士兵,盗贼乱匪,各种传言就很多。有人就上奏给宋帝赵桓说,童贯、高俅等人准备“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们准备挟持宋帝赵佶投降金人去。这时,群情激奋的太学生陈东等人上书新朝廷宋帝赵桓,请求诛杀蔡京、蔡攸、童贯、朱勔、高俅、卢宗原等奸贼。
宋帝赵桓刚才继位,经验不足,就准备派遣聂山为发运使,追击杀掉童贯他们。李纲上奏说:“假如聂山果然能成功杀掉童贯他们,也会震惊太上皇,还会引起陛下的担忧。万一不成功,童贯他们这些人,挟带太上皇走向东南,从剑南关一带奔逃到四川去的话,陛下将怎么办呢?莫若不要派聂山去了,而是请求太上皇贬斥驱逐掉童贯等几个人,自可不劳而定啊。”宋帝赵桓就听从了李纲的建议。
为了表示自己要带领百姓安居乐业,宋帝赵桓下诏改元叫做“靖康”。
由于金兵马上就要进攻到京城了,朝廷慌忙派出何灌带领兵士两万人马,同梁方平防守河南浚州的河桥一带。可是这些军士平素又不训练,还有许多人仅仅是挂名空饷,临时补充的京城恶少素无纪律,因此这些军士马匹都不会骑乘,更谈不上在马背上驰骋格斗厮杀了。只见他们有的上马辄以两手捉鞍,不能施放;有的上不去马,勉强扶上去,吓得使劲抱住马脖子,结果马还以为要加速奔驰,有的人竟然吓得大哭起来,金兵远远看见宋军士兵这副模样,哄堂大笑,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真是世界史上非常罕见的景象了。
因此,宋帝赵桓即位没几天,完颜宗望已率军逼近开封近郊。李纲上奏给宋帝赵桓说:“方今中国势弱,君子道消,法度纪纲,荡然无统。陛下履位之初,当上应天心,下顺人欲。攘除外患,使中国之势尊;诛锄内奸,使君子之道长,以副道君皇帝付托之意。”
宋帝赵桓把李纲召到延和殿,对李纲说:“朕当年在东宫为太子时,见到你讨论治理水灾的奏疏,今天还尚能背诵它呢。”
当时朝臣准备让李邺出使金国商议割地求和,李纲上奏说:“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帝赵桓听后非常高兴,当即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同时,朝廷把朱勔等搜刮民财的人放归田里,平息民愤。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大元帅宗弼带领大军进攻汤阴、浚州。内侍梁方平带领韩世忠等人领兵在黄河北岸进行抵抗。由于金人政治清明,朝廷上下团结一致,奖罚分明,士气非常高涨,作战极其勇猛,可以说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要进入宋人的腹地了。
在金人军队战斗力勇猛的同时,一些其它地区投靠金人的部队也非常勇猛。这其中尤其以宋人投靠金人的将军为主。他们深受宋朝廷腐败分子的摧残和打压,因而攻打宋地更是比金人的勇猛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金人到邯郸时,金人大将军完颜宗弼利用郭药师对宋人宋地比较熟悉的优势,派遣郭药师为前驱去攻城略地。宗弼给他一千骑骑兵,郭药师还要求增加些,于是再给了他一千骑骑兵。郭药师带兵疾驰三百里,一夜之间就攻打到了浚州。梁方平赶紧组织兵力进行抵抗。
韩世忠带领的西军秦人小分队勇猛异常,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虽然他们人数较少,只有区区三百多人,但是都身经百战,与西夏、大辽、金国交战多次,这样的场景已经屡见不鲜了。
韩世忠请示梁方平说:“相公带领众军兄弟在后面为支援,我带领西路军作为前锋,先冲击一下宗弼带领的郭药师这些骄兵悍将,给他们一点厉害看看。”
梁方平一听大喜,因为其他各个救援京都的军队人心涣散,各怀鬼胎,动摇观望,意图保存实力进行割据。他正在发愁没有人敢担任前锋呢,没想到韩世忠主动请缨,就赶紧说到:“将军只管猛冲猛打,我带领十几万大军作为后盾,你不要有后顾之忧。”
韩世忠大喜,心想:“以前碰见削平的都是一些不入流的兵马和一些手无寸铁的流寇,今天碰到士气高涨、勇猛善战的金军,一定要大战一场,树立军威。”
韩世忠将他的三百名勇士分为左、中、右三个突击小组。他让一名小校带领左侧小组中间冲阵,以小部分人马引诱金军脱离大部队来追击,到达距离河边大约几里地以后,停下来挑衅他们。然后由韩世忠带领人马直接交锋,如若砍杀对方将领后,敌人阵脚一松动,其他两组人马赶紧冲杀上来。等待宋人大军后援到位,就能一举击败金军。
果然,金人按照惯常思维,认为宋军不堪一击,因此争先恐后冲了过来,其中一队人马遥遥领先,很快就接触到了韩世忠的左军小组。宋军的这个领头小校本身也不是对方的对手,很快败下阵来,带领左小组溃退回来。金人一看,宋军果然如此孱弱,更加来劲,很快就冲到了韩世忠的预埋地段。
韩世忠一手举着盾牌,一手提着宋军着名的兵器“大笔刀”。这种刀看似十分笨重,刀背很厚,使用起来十分吃力,但是对于对付马军十分有效:只要军士能挥舞得动、运用自如,上砍敌人、下砍马腿,而且不需要多次砍击,往往是一刀下去,立见分晓。虽然这种刀枪十分锋利,但是由于很重,故而军人中用的人倒不是很多。
对方为首的一名金军将领身材魁梧,骑着一匹黑色高头大马,背后斜插着弓箭,右手举着一把弯月剔骨大刀,哇呀呀叫着冲了过来。按照他的估计,就凭着他这一声吼,宋军将领应该就投降或者逃跑了。
谁曾想这名宋军竟然安坐在马背上,淡定地看着他。金人大将先是愣了一下神,韩世忠早已跃马扬鞭,冲到了金人将军的跟前。金人将军举起弯月刀照着韩世忠的头就劈了下来。韩世忠在延安时期就曾经驯服了野生狂马,马术相当娴熟,只见他双腿把马腹部一夹,侧身往马右侧一俯身,金人的大刀从他背部就贴身而过,十分惊险。说时迟那时快,韩世忠趁着两匹马交叉而过的时机,翻身一个回马枪,对着对方马屁股就是一刀,对方那匹大马后蹄子一蹶,跌了一个跟头,对方也跌下马来。韩世忠的侧翼两组人马见状,欢呼声振山倒海,一哄而上,早已将敌方将领砍成烂泥。
韩世忠一看机会来临了,就回头招手让援军赶紧过来。他们原本等着梁方平他们的援军赶快上来,一起乘胜追击,结果半个时辰过去了,还没有个踪影。
韩世忠他们看看后面援军没有跟随上来,就迟疑犹豫了一下,这一点早已经被作战经验丰富的金国大将军完颜宗弼和狡猾的郭药师看在眼里。他们哈哈哈大笑起来。
韩世忠不敢贸然孤军深入,于是立住阵脚,稍等援军。郭药师见状立即指挥三千多名金军骑兵风驰电掣般地追击过来。而这时梁方平指挥的援军才刚刚跨过河上岸几百米。他们看到金军犹如黑云压城一般推拥过来,早已经吓得六神无主。结果金军的牛角号一响开始冲锋,宋军支援部队早就丢盔弃甲,撒腿就跑,几千人死于非命。
韩世忠他们一看,也就紧急撤退。可是当他们撤退到河边时,梁方平他们为了阻断金人的追击,慌乱之中把桥梁拆毁、桥缆烧断了。韩世忠的三百人马一看逃无可逃,只能横下一条心,跟他们拼命了。韩世忠大声喝道:“弓弩手全部出列,伏在河岸边准备射击。其他人牵好战马给弓弩手让出位置,随时准备接应弓弩手。”
金人追兵一看,韩世忠他们准备拼死一搏,也停了下来。敌方大将完颜宗弼说道:“兵法上讲,穷寇莫追。他们已经穷途末路,看看他们还往哪里逃。”
好在宋兵的强弩十分强大,远比金人的弓箭威力巨大许多,才稍稍抑制了金军进攻的节奏。
梁方平在河对岸看得真切,就在河对岸也让强弩手准备,掩护韩世忠他们撤退。等待马匹和多数宋兵跳进河里时,韩世忠才带领强弩手一起跳入河中,游向对岸。金兵追到河边,对着河中一阵射箭,又有一部分宋军被射杀。一些士兵和马匹趁机四散逃离了。
梁方平的军队溃败后,何灌的军队也望风溃散,京城开封以外再也没有宋军守军了,开封就成为了一座孤城。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