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村奋斗记
作者:飘浮的布丁 | 分类:古言 | 字数:59.9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一十五章 拿到请帖
沙发的靠背在原有色彩和凹凸图案基础上,又增加了些微的用金线勾勒的边框,使得沙发变得华贵异常,也希望客人们在购买沙发的时候,提出来同样的要求,到时候她也有底气涨价。
当初那个小厮告诉她,王老夫人的生辰在十一月中旬,也就是还有半个月的时间。
田青安想着进了库房,沙发没大的问题了,无非是后期需要再加工。
轮椅,搁在前世,除了一个海绵软垫之外,没有其他多余的了,但这里不一样,这是古代,这里的人可比现代人将就多了。
除了软垫,是不是还得再后背那里增加一个腰垫?
嗯,就这么办,先让人做了,回头卖的时候可以分几种,有腰垫没腰垫,有坐垫没坐垫,有的穷人家可以买个光的,自己回去做。
除了这些,沙发和轮椅她都不打算再增加了,沙发目前加起来有三百个,轮椅有二百个,一共五百个,其他的等拿到订单再说。
接下来作坊的主要任务是给村子里做家具,还是之前的订单,按照先后顺序慢慢来吧。
她现在虽然没把剩余的三十多个人纳入作坊员工范围内,但因为他们的帮助,给梁子他们发工资的时候,也会捎带这些人一份。
没过几天,到了十一月十号,这天村子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位坐着马车来的客人,在一番询问之后,被带到了田青安家。
得知消息的田青安脱下了外面的工作装,换上衣服回了家,见到了这位从京城而来的客人。
有些眼熟,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对面青年男子主动介绍道:“我叫杨建,我家大人是礼部尚书王落成!”
田青安猛然想了起来,这是跟着王落成的另一个仆人。
还有一个是跟她说生辰时间的。
“你好。”田青安笑着道,“快坐吧,是王大人让你来的吗?”
“对,这是我们老夫人的生辰的请帖!”杨建递过来一张烫金帖子。
帖子的表面上是一层金粉,至少也有三克。
大手笔呀!
“我知道了,那一天我会去的,你让王大人放心,惊喜不变!”田青安笑着道。
“我会把你的话转达给我家大人,如果没有其他事儿了,我先走了。”
“能多的等一会儿吗,我给王大人带点儿东西。”田青安去外头拿了几块儿火锅底料,这是她一次性做的多的。
“这是什么?”看着牛皮纸包里红色的块儿状东西,杨建问道。
“火锅底料,这个要是放到房子里会融化的,最好放在外面冻着,吃的时候先烧一锅开水,两斤水就够了,然后放入这个,再次烧开,就可以涮锅子了,这个味道浓烈,不用加蘸料,除了羊肉之外,叶子蔬菜、豆腐,萝卜,血块儿,莲藕,丸子都可以,味道非常好,可以让你们王大人试试。”
“我会原话转达的。”
送走杨建,田青安开始准备生辰要带去的沙发。
除了一个给王老夫人的,剩下的每一款都要挑一种颜色运到店铺里,如果计划顺利的话,接下来的沙发一定会成为京城的爆款!
还有五天的时间,至少要运过去五款,哎,她家太小了,不然还可以多几款。
还得提前出发,现在河道全都冻上了,不能走水路了,雇马车太贵了,只能用牛车,四辆牛车够是够了,就是速度慢的很,至少得一天才能到京城,这还是一路顺畅的情况下,如果路上出点儿啥事儿,可能得两天时间。
所以,至少得提前两天,也就是说他们还有三天的准备时间。
那款加了白色狐狸皮,花了她五百两银子的沙发就是生辰那天要送的,别的选择的时候,要三款选择那种亮眼的,让人一眼看过去就喜欢的,剩下两款选择色调沉稳的,还得是那种特意加高了的,这是针对长期坐在办公桌前大人们的。
不知道能不能拉到六部和各个衙门的单子,如果这些坐办公室的统一换成沙发,就算不换成沙发,在办公室里摆上一溜长款的沙发,大家累了过去坐着休息也是不错的。
但是怎么说服那些大人……不对!
田青安摇摇头,不用于之前的月饼,真正能做决定的不是那些尚书大人,而是皇城里的那个人!
如果他同意更换,那还是有一定概率选中她的沙发的。
所以,回头用不用跟王大人合计一下,让他进个言,给老大人们改善下腰椎?
不,王大人不行,要找得找太医院的人!
让太医院的太医推荐给皇城里的那位,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别看龙椅叫着好听,坐着也不舒服,别看她没见过,也知道梗屁股。
打个响指,田青安确定了接下来的路线,分两条,一条就是王大人这边,一条是太医院。
接触太医院那边的理由她都找好了,老爹的手腕,对,顺便去问问那个有机会治好老爹手腕的太医找回来没!
田青安抬起头,点着五个沙发,“这个,这个,这两个,还有最角落那一个,全都给我搬出来!”
不能等过几天走了,明天就走,她有很多事儿要做呢。
“搬到哪儿?”梁子问道。
“搬到山下,我家的空房子里……等等,不能这么搬,盖上,之前让缝了牛皮纸的布呢?用那个包上,包严实了!一丝缝隙也别露,中途不要往地上放,一口气给我抬到我家去。”
加上当礼物送出去的,一共六个单人沙发。
……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田青安征集了村里的三辆牛车,一辆牛车可以放两个单人沙发,还能剩下一小半位置供人坐着。
这次去了七个人,田青安,老爹,老娘,村长叔,梁子,田元宵以及非要跟去的豌豆。
具体情况不知道,所以没去那么多人。
路上,他们决定走官道,这样危险性大大降低,就是路上比较绕,现在出发,到京城都得天黑了,而且路上不能单独一分钟。
老娘和村长婶子已经提前给他们七个人准备好了干粮,村子该交代的也交代好了。
不管男女,脸上全部裹的严严实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