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明朝
作者:万里高歌 | 分类:历史 | 字数:91.3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十七章 宋献策
“宋康年,你几时又变成了算命先生了?”刘莱臣朝着那算命的叫道。那算命先生早就看到了朱友建一行,等刘莱臣这么一说话,他也不再顾忌,举着旗子直接走了过来。
只见那宋康年一边向这边走来,一边捻着胡子笑呵呵的说道:“我又比不了你刘仲和,不愁吃穿,听说你近来还找到了一位大靠山,更加的衣食无忧了。我要不找点事情干,难道还等着饿死不成?”
话音刚落,刘莱臣就变了脸色,低声呵斥道:“休得胡言乱语!”说完,转身对朱友建躬身道:“殿下,这宋康年向来口无遮拦,说话随心所欲,但他并无恶意,还请殿下不要见怪。”
能跟刘莱臣做朋友的人,必然也是有两把刷子的人,朱友建又怎么会责怪?更何况他此刻也对这个宋康年十分的好奇。朱友建摆了摆手,笑道:“无妨,既然是先生的朋友,小王也自当认识认识。先生,不知可否为小王介绍一下你这位好友?”
刘莱臣王四周一看,近前正好有一家茶楼,便道:“还请殿下移驾茶楼,在下再为殿下细说。”朱友建点了点头:“嗯,也好!”于是便将马匹交给身后的卫士,自己和黄得功先行进了茶楼。刘莱臣看了看那宋康年:“好了,别一脸笑嘻嘻的,快随我进来拜见信王殿下!”
宋康年就在刘莱臣的带领下走进了茶楼,向坐在雅间内的朱友建见礼。“殿下,在下先为殿下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好友,名叫宋献策,草字康年,归德永城人。曾经与在下一起拜师求学过,故而我们算是老相识了。”
朱友建听了,表面上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但心里边却已经是波涛汹涌,翻起了巨浪。宋献策啊,这可是李闯的头号军师啊,正是在他的辅佐下,李闯才能够打进北京城,坐上了龙椅。若非后来李闯不听宋献策和李岩的建议,满清即使能够打进山海关,但能否在中原站稳脚步还要打个问号呢!
虽然说自己现在已经有了刘莱臣,但谁会介意身边的智囊更多?更何况是宋献策这个在明清之际颇负盛名的谋士。不行,不管宋献策是为什么出现在这里,自己都必须想办法把他给留下来,绝对不能让他再投入李闯的麾下。虽然说等自己登基后还不知道会不会再出现李闯了,但自己也绝不能将这么个人才给放跑了!电光石火间,朱友建心中就已经作好了决定。
正思虑间,那边刘莱臣已经对宋献策道:“康年,还不赶快来拜见信王殿下!”宋献策早就在言语间猜测到了朱友建的身份,此时刘莱臣这么一说,他自然是赶快拜倒在地,口中高呼着:“草民宋献策拜见信王殿下!”
朱友建自然要表现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急忙起身走到宋献策面前,附身将他扶起来:“宋先生快快请起,在小王这里,不需多礼。”说完,又朝刘莱臣看了看:“先生,快请与宋先生一起入座。”
几人坐定后,朱友建问道:“听我家先生的话,宋先生乃是永城人,不知怎会来到许州?”宋献策微微一笑,答道:“回殿下,草民这些年云游四方,居无定所,此次来到许州,也是不久前的事情。”
刘莱臣喝了一口茶,呵呵一笑:“好你个宋康年,在殿下面前还不说实话,看来我得请殿下治你一个欺瞒之罪!”
宋献策急忙叫道:“仲和,你我相交莫逆,可不许这样拆我的台啊!”
刘莱臣看了看朱友建,才接着道:“那你还不赶快从实讲来!”
宋献策嘿嘿一笑:“其实我是听说仲和你跟随了殿下,有了安身之处。而我这天天在外漂泊,说好听的叫游历四方,说不入流点,那不是跟乞讨差不多。我也想能够跟你一样,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听到这里,朱友建不禁点了点头,除了那种没有抱负,得过且过的人,谁会不想着让自己过得好一些?尤其像刘莱臣、宋献策这种足智多谋之人,他们更希望的是能够有一个施展抱负的平台,但他们缺的只是一个能够发现他们的伯乐。
“年后我恰好到了济南,听闻了信王殿下赈灾的事情,济南百姓家家传颂殿下的功德,有的甚至还悄悄给殿下立了长生牌位。”宋献策缓缓地说道。
朱友建和刘莱臣对视一眼,朱友建顿时只觉得很可能会有麻烦上身了,这立长生牌位的事情可大可小,但若是被魏忠贤知道了,只怕又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纠缠。但自己却又不能责怪那些百姓,毕竟他们也是出于好意,百姓们又怎么会想到这些会给信王殿下带来麻烦呢?
正当两人在忧虑之际,只听宋献策接着说道:“我还听闻到殿下身边有一位姓刘的先生,一口的江浙口音,原本我也没想到会是你刘仲和。但后来在茶楼闲坐时却听人说起殿下身边的这位刘先生名叫刘莱臣。之后我又多方打听,才确定那就是仲和你。既然你已经做了殿下的幕僚,我自然要帮一把,便将这其中利害讲给那些百姓,请他们将殿下的长生牌位给撤掉了。”
这句话一出,朱友建和刘莱臣顿时一颗心都放回了肚中。朱友建端起茶杯,对宋献策道:“宋先生,此等大恩,小王没齿不忘,在这就以茶代酒,小王敬先生一杯。”
宋献策也急忙端起杯子:“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还请殿下不必放在心上。”
“宋康年,这事对你来说确实是举手之劳,但你可知道你此番为殿下消去了多大的一个麻烦。”刘莱臣看着宋献策,缓缓地说道。
“此次若不是你,只怕等麻烦找上门,殿下还会被蒙在鼓里呢!到时再仓促应对,只怕还不知道会再起什么波澜呢,这件事要记你一功。不过想来你不会是为这点事来的,说吧,此番你目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