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念岭表经年
作者:狐不胡 | 分类:古言 | 字数:59.6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一十一章 昔论
“青城自知有因才有着果,若是大人日后有什么是要青城相助的,大人只说便是。青城若能帮的都会帮。将大人拉入这一团污泥之中,是青城的不是。”她俯身盈盈而拜,却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拉到无限之远的境地。
他愣愣的站在原地。
这一局是他们两个人彼此设下的局。
他用这个局来试探她到底更在意谁,而她用这个局来使他重新做回昔年的那个他。
只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他们谁都输了个彻底。
……
雪青城独自坐在空旷至极的大殿内,四周空无一人。
眼前没有人影,心中却有一个玄衣墨发的青年人。是当年他未曾离去时的样子。
见过了三年后已经更加成熟的他,可是若是想起时,依旧是藏在回忆里的那个他的样子。
她其实什么都知道。
就像是一个人分裂成两个人一样,现在他就是这个样子。
若是当初在他刚刚失去记忆时就能将人找回来,现在的他应该还是他;可是中间到底差了整整三年。
这三年间足以在造就一个和他完全不同的人。
其实便是这样子过下去也没什么不好。他还是他,其实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她心高气傲,除了他以外,再也不会有另一个人能入得她心。
便是那个不太一样的他自己,也只是能入眼。仅仅只是能入眼。
少年祭司会站在青翠的林中,清浅着声音对她说,这里是涑北神宫的禁地,旁人是来不了的;其实那只是他在骗着她好玩儿。
少年还会说她走过的那九千九百九十九到阶梯是最虔诚信徒的象征,这句话许是真的,可是她这个最虔诚的信徒偏偏让更不可亵渎的那九十九阶白玉阶染上了消磨不去的鲜血,还是祭司左膀右臂的鲜血。
世上哪里有这样儿的信徒啊?可见其实他还是在骗她的。
少年还令人把晦暝殿门口封上了不许她出去,偏偏装出一副样子令她觉得是他不对、对他产生愧疚。
那些都是他在骗她,可是现在细想,那些过往,如今都化成了一点一滴的暖意。、
曾听闻有诗说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谁知道写这句诗句的人是什么心态啊,他怎么就能说是少年不识呢。”她当时娇憨的问,将书卷不悦的丢出去,看着那上头的一句诗冷哼:“这才是不知其意。”
少年将书从今捡回来,弹弹书上的灰尘,依旧放回她面前:“不愿看就不愿看嘛,何必拿书撒气?”
又在她身边坐下,指着那句话问她:“这句话惹了你这么大的气性,到底有什么不悦,你说给我听上一听?”
少女葱白指尖儿戳着那句诗,满脸不忿:“你看看它上面都是写的什么啊,他怎么就知道少年不知道什么是愁呢,这岂不是强词夺理?”
少年漫不经心:“我倒是觉得他说的没什么错处儿,你瞧瞧,少年人哪里有什么事儿是能郑重说愁的?”
“少年人自然有少年人的愁,”雪青城冷笑:“这句话其实只是当时觉得少年人什么都没有经历过,看不起那些愁楚罢了。其实有谁识不知道的呢。”
“哦?”少年祭司似乎好奇的很,兴致勃勃的问道:“长宁可有什么愁的?”
少女撇撇嘴,顿时萎靡下来了:“还不都是你?我在这里好歹也呆了整整三个月了,从前总认为自己还是懂得很多的,如今却事事被你压制,怎么高兴的起来?愁啊,愁。”
少女故作烦愁的样子惹笑了少年。少女顿时一个眼刀子飞过去:“你笑什么?”凶巴巴的样子。
“我笑你本来就不知道什么是愁,倒是和我讨论起这一句来了。”少年说道:“在我眼中,你这般也不是什么好愁的事儿,若是真的觉得比不过,自己在努力便是,有什么好拿来愁的?”
少女莹白如玉的脸上就泛起一股怒意来:“要不怎么说这句话断章取义了?老年人说少年热不知愁不过是因为他见识过更多愁的地方,所以才如此说法罢了。只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谁又能说少年人的愁就不是愁了?”
少年觉得有趣:“你竟然这样以为?”
公主理所当然的点头:“个人与个人不同。都说‘何不食肉糜’的那位帝王是个傻子,不知人间疾苦,可是本来不就如是吗。说他不知人间疾苦,其实不过是觉得他连最基本的事情都不知道,只是谁又能说站在其他地方那些知人间疾苦的人能比得过他呢。
“因人而异,有类无教。既然任何人都是不同的,又如何能说少年就不识愁滋味了?不过是在那些已然沧桑的人眼中,少年的那点儿愁他觉得不是什么事儿罢了。可是对于经历少些的人来说,未必比不上他的愁。”
祭司的眼睛越来越亮,直至最后亮的像是太阳:“你怎么会如此想?这样好的想法却是谁教你的?”他保证这种说法不是出自他的口。
公主奇怪的看了他一眼,理所当然的说道:“这还用人教吗?世间事不就是这样的吗?”
“事情的程度取决于经历过得事情的总程度。即使再在其他人眼中毫不起眼的事,或许却是某个人的软肋。长宁,你倒是真的聪明。”即使笑言,“倒是我小看你了。”
这样的想法其实很少能让出身最顶层的那些人听到,他们大抵不会这样想。
但是事实上,这却是最真实的事情。钧若也很少会这样想。上位者大多觉得不和自己想法的人或事都不是好的,只是他身边的少女竟然不会这样以为。
她在对一句诗自己理解的时候,说出了更为重要的话:谁说自己看不惯的,就一定在旁人杨总也不是好的呢?
“总有人将旁人视若珍宝的东西弃之如敝屣,其实本来就没有什么对错。”少年叹息一般的说道。
国之大事,其实也是如此,历史本身毫无对错可言,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站在后人的角度上,反正都是自己的祖先,又能说谁是对的谁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