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信帝国
作者:老井古柳 | 分类:都市 | 字数:306.4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22章 四个要点
高铁在技术引进、消化和创新上的成功,姜新圩当然知道的不是很多,他思考的所谓经验不过是上辈子从网上看来的。我们不写小说,我们只是网络文字搬运工。-※%顶※%点※%,自从高铁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喜爱,特别是高铁走出国内成为国家的一张高科技名片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它,更多的人在思考它为什么会成功,人们最喜欢拿高铁跟汽车制造业进行比较,肤浅的人往往大骂几句负责主管汽车技术引进的家伙,赞一下负责引进高铁技术的人,但也有不少人士仔细探讨过高铁成功的原因,并发表在各种刊物和网站上。
姜新圩上辈子看这类文章看的不少。那时候看更多的是看热闹,基本上介于肤浅人和高深人士之间,偶尔也与朋友议论一下。不过,他从来没有拿它作为课题真正研究过,毕竟他上辈子只是一个企业的技术高管,极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科研。
这一辈子自从开始了独立创业,随着飞讯技术公司一步步壮大,他思考问题的立场和方法都与上辈子不同,看问题也更全面。现在的他虽然对上辈子高铁成功的经验记得不是很多,但结合目前国内制造业的现状和飞讯技术公司与外商打交道的经验,姜新圩在短短的时间内还是就汽车制造业的技术引进产生了不少想法。
他对郑梓桐说道:“郑司长,我认为汽车制造业的技术引进应该把握几个要点。第一,集中市场资源打歼灭战。第二,不见兔子不撒鹰。第三,以我为主,一视同仁。第四,目光长远。不要急于追求马上产生大的经济效益。”
他说出这四点都是基于高铁成功经验做出的。当时铁道部将所有高铁订单全部抓在手里,铁道部于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后,很快启动了“时速200公里的铁路动车组项目”对外招标采购200列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
这无疑是一块大蛋糕,仅仅机车组就价值五百亿人民币以上,让外商垂涎欲滴。当然,最吸引他们的还是我国今后的市场。按照当时宣布的铁路提速规划,那就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将建设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7000公里。
这个数字在后来不觉得怎么样,但当时可是一个让外商不敢置信的数字,要知道日本忙乎了好多年也只建了300多公里的高铁,全世界高铁营业里程加起来也只有六千多公里。可我国一下子就建七千公里,超过了全世界当时的总和,将来肯定还要增加,而且当时发达国家铁路市场已接近饱和。
于是。在大单诱惑下,全世界高铁企业呼啦呼啦全跑过来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我国有关部门手里,从而打下了“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基础。不但在价格上可以打压这些狡猾的厂商,还能在技术转让上提出自己的要求。
正因为有了这个良好的基础——各个高铁企业眼睛瞪得圆圆的,都想获得一杯羹,铁道部在招标时就趁机提出了“过分”要求:铁道部只允许国内的机车车辆厂家参与竞标!但前提是这些厂家必需有国外先进、成熟的电力动车组技术做为后盾!
也就是说,你外国佬要参与招标?可以。但你必须与国内企业一起参加,而且是以国内企业为主体。你们只能以技术支持的形式。而且在发包时,招标组还规定,参与招标的企业必须承诺,只有第一列机车是从国外原装进口,第二列、第三列必须是外国的零部件、部件在国内组装,而其余的机车必须逐步加大国产化率。如果国产化率达不到要求。对不起,铁道部不付款也不再采购。
也就是外国的技术如果没有被国内企业消化、吸收,铁道部没有见到“兔子”,订单和货款这只“鹰”就不撒出去,你们都是白忙。
郑梓桐想不到姜新圩一下说出了四个要点。如果是别人说,他也许会笑笑,然后置之不理,可是眼前的人是姜新圩,他可就不敢随意敷衍。一时间他也记不下姜新圩所说的全部,只好拿记得的问道:“姜新圩,以我为主,一视同仁是啥意思?”
姜新圩解释道:“以我为主就是不要受外国舆论和国内某些专家学者的某些文章和观点所左右,不要看了他们的文章就以为现在要追求市场经济,就要按所谓的经济规律办事,就以为一定要在引进技术的开始就在国内进行竞争,一下就在国内开办十几家甚至几十家汽车制造厂。以为制造汽车的工厂一多,相互之间就会进行竞争,我国的汽车质量就会上去。
这只有傻子才会这么想。在我国企业没有全面掌握技术,甚至连主要技术都没有掌握的情况下进行竞争,其竞争的主体根本就不是我们的企业,而是老外,因为我们企业生产的汽车基本上是拿外国的零部件组装而成的,当市场在竞争的时候,我们的企业最多就是看看热闹,根本无法促进我们企业的技术进步。”
接着,姜新圩停顿了一下,慢慢地说道:
当我们的制造企业在技术上根本不占主导地位,而市场又遭遇竞争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关心的不是技术的竞争,不是关心自己掌握的技术是否进步了,更多的是关心在与外国人的合作中能得到多少分红。只有分红多,他们才高兴。至于技术是否进步,反而一点都不关心,也没有多少资格去关心。
相反,正因为看重那些按股份多少而进行的分红,我们的企业领导包括我们的企业职工最希望的就是多生产汽车,多销售汽车。他们常常思考的是怎么才能销售更多汽车,怎么推出更多数量的汽车。
在我国当前的汽车市场,外国车、合资车,其质量往往高过国产车,销售情况一向不错,可以说汽车的销售量几乎只与生产量有关,基本上是生产多少销售多少,这样一来,企业自然就拼命生产,拼命向老外要零配件、部件进行组装,根本不会自己开发、自己设计,更别说创建自己的品牌,因为用国外的零部件组装机车最保险、生产列车的速度也最快、回笼资金又多又快,何乐而不为?为什么傻乎乎地去开发去冒险?
一旦中央部委同意了外商与国内的厂家合作,决定汽车合作厂最终落地的是各省市有关部门。这些省份的领导们或者为了自己的政绩,或者为了当地的税收,也或者为了自己辖区里的工人有较高的收入,他们都会使出全身解数,争取外商把合资合作厂落在自己的辖区内,市场竞争还没有开始,各省市之间的竞争倒是先开始了。
只不过这种竞争不是竞争技术,而是竞争如何让自己辖区内的政策更优惠一些,如何让外商更愿意落在自己的辖区内,因此各省市的高官们争相在土地、税收方面提供优惠,争相给外商更多的宽松条件,根本不敢向外商提有关关键技术的转让事宜。老外们自然大喜过望,于是,能不转让的技术坚决不转让,要求转让的技术或者拖延或者留一手,或者拿一些过时的技术来应付。
反正地方政府只要他们有汽车销售,只有有税收,只要工厂的工人有收入就行,他们当然就不会将技术交底了。
……
听了姜新圩一番认真的解说,郑梓桐也终于明白之前与外商进行技术合作是多么地一厢情愿,自己之前一直自豪的汽车合作事业风风火火原来存在如此多的失误,或许真如姜新圩所言,这种合作到头来还真的一无所有,甚至出现将国内汽车企业全部掐死,国内汽车市场被国外的汽车所霸主。
如果姜新圩知道他心里所想的,一定会冷笑着告诉他:“不是或许,是必然。上辈子不就出现了活生生的例子吗?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有几个人还知道什么国产汽车品牌?有几个品牌也是可怜兮兮地被国人看不起,只能靠低价销售苦苦煎熬,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郑梓桐问道:“姜总,你的意思是我们首先应该把所有汽车合作的事情全部整合起来?不让下面各省市插手?”
姜新圩摇了摇头,说道:“我没有研究你们的引进政策。如果我想的不错,你们已经把权力下放了,合作企业都是由各省市决定,现在你就是想收上来也收不上来吧?其次,现在已经有好几家企业已经与外商合作,相关合作协议已经签订,你们贸然再提出额外的条件,他们外商未必会同意修改合同,当地政府也未必会支持你们的指令。到头来,我担心你们虎头蛇尾,面对现实无可奈何。”
郑梓桐苦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我们现在就是想按你刚才所说的四点去做,也难以执行下去。权力放下去容易,收上来难。更何况我们与外商还签订了合同,这可不容我们出尔反尔。如果几年前能够得到你这些意见就好了。……,姜总,有没有其他办法来弥补?”
姜新圩思索了一会,说道:“也不是没有。……,另起炉灶……,对,另起炉灶!”
(感谢赫赫威龙的打赏,感谢wy1954、幽兰之手、eide_cq、*西瓜藤*、河马象、不眠的熊、jzddy_1、samfmbj、飘渺之星、s孤独的温柔z、破碎的心no1等等书友的月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