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着满级物资穿回过去了
作者:安小龟 | 分类:其他 | 字数:28.3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十八章 隐患2
看着手上包扎好的伤口,许可人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劲,想了下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她现在有点飘,不适合脑力劳动,还是睡一觉让自己冷静一下再说!
乱七八糟想了一通也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太累,倒在床上一会就睡着了!
这一觉睡得舒坦,许可人看看外面,太阳很大,有些不清楚今夕是何年,把空间里的手表拿出来一看,许可人蹭一下坐起身。
也不管已经凌乱了的头发,心中懊恼自己怎么一下睡的这么死,马上都十二点了,张远肯定饿坏了!
走到厨房,现在也没时间炒菜了,许可人想了想,就直接煮几个红薯和鸡蛋算了,这个最省事方便!
这边,别人都已经吃好午饭在田间地头休息了,许可人的身影还是没看见。
张远面色看似平静,其实心里已经翻江倒海,也不知媳妇是不是还在生他的气,连饭都不送了。
张远心中苦笑,看样子许可人一时半会消不了气,下午得饿着肚子干活了!
拿起水壶喝了一口,丝丝甘甜的味道让张远略显烦躁的心慢慢平静下来,虽然今天没饭吃,可能喝到媳妇给他准备的爱心糖水也能甜到心里去!
也许是张远脸上笑容太过猥琐,有人看不过眼上来给他添堵来了!
“远哥我来找你了!”张爱国从远处小跑过来,见他正闭着眼,一脸惬意的在晒太阳,心中羡慕的不得了。
手中一个黑面窝窝头被他抛来抛去,看他堂哥这么惬意,张爱国就一阵羡慕,看着自己手上又糙又硬的窝窝头,脸上又是愤愤之色!
“怎么,又挨欺负了?”张远眯着眼,眼角余光看到他手中的窝窝头,心中了然。
想必他那两个好堂哥又犯大伯家打秋风去了。
“哎,什么事都瞒不了远哥,”轻叹口气,张爱国对着张远大吐苦水。
张家大伯一共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是双胞胎,比张爱国大十岁,早几年分了出去。
从此和张家大伯来往就少了,这两年眼见着张家大伯他们日子稍微好一些,就又眼巴巴凑了上来。
今天又像前几次一样,看到张爱国他们的午饭馒头里面掺杂了面粉,比他们的要好,就厚着脸皮拿着黑面窝窝头牵着儿子到张家大伯和大伯母面前卖惨。
虽说儿女不孝,可毕竟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而且就看在两个面黄肌瘦的孙子面上,最后还是没忍心,让他们用黑面馍馍换走了好几个细粮馒头。
“你说我爹娘他们是不是傻,人家一抹两滴眼泪就妥协,怎么就没想着这么多年他们逢年过节可曾孝敬过一块肉!”
张爱国对自己这双耳根子软的父母已经不抱希望,这么多年,每次都不忍心,把东西换出去后又来后悔,早干嘛去了!
“好了,那毕竟是大伯他们的儿子,俗话说得好,一家人,打断骨头该连着筋呢,这一点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张远耐心劝导几句。
“那远哥你又为何与二叔他们断绝关系!”张爱国一脸狐疑,听他说的也蛮有道理,可做出来的事又让人感到费解。
张远眸光远眺,心中思绪万千,最终也只化为一句,“我的事情,和你不一样,不能混为一谈!”
他的父母是开明的,虽说做事有时不够心狠,却也是个心疼孩子的人,对张爱国的疼爱,比起他两个双胞胎哥哥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他也只有羡慕的份!
“算了和你说也说不明白,我还是啃我的窝窝头吧!”
张爱国一件脸苦大仇深,看着手中窝窝头的目光像是在看杀父仇人,肚子饿的咕咕叫,口中却在回味之前吃到的那个白面馒头,香喷喷,散发着鸡蛋的香味。
嗯不对,哪来的鸡蛋香,张爱国耸了耸鼻子,四处寻找香味的来源。
东西没找到,却看见许可人挎着个竹篮走过来了,张爱国死死盯着许可人手上的竹篮,双眸泛起晶晶亮的光。
许可人什么话都没说,只看了一眼已经站起身的张远,把竹篮放在两人面前,转身就走。
张远一脸好笑看着某个小女人落荒而逃的背影,小妮子也太害羞了吧!
“哎三……”还没叫出口,人就已经走了很远了!张爱国愣了愣,有些摸不着头脑。
转而看向已经把竹篮上面盖着的纱布掀开的张远。
“怎么回事,你们俩吵架了呀?是不是,是不是!”
张远拿红薯的动作一顿,似笑非笑了张爱国一眼,眸中隐隐释放着危险的信号,握了握拳头。
“怎么,想挨揍!”
“呵呵,开玩笑,远哥你可别当真,我们还是看一下三嫂给你送的午饭吧。”张爱国惯是会看人脸色,见张远脸色不对,他自己后背发寒,连忙手起八卦的眼神,岔开话题。
许可人因中午时间太急,就蒸了十根红薯和五个鸡蛋,她自己留了一根红薯和一个鸡蛋,其余的全都拿给了张远。
张爱国见到篮子里那几个鸡蛋,眼睛就再也移不开了,口中唾液分泌旺盛,随后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张远。
“远哥”!声音那叫一个嗲,张爱国这是为了一个鸡蛋,豁出去了,连脸都不要。
其实这也怪不得他,谁让鸡蛋在这时候也是个稀罕货呢,村子里每家每户,两个人口可以喂一只鸡,四舍五入,三个人口还是只能喂一只,而一家要是有五个人的话就能喂三只鸡。
除了两斤以下的小鸡可以多喂一些防止半路夭折之外,其余必须遵守两人一只鸡的规定。
而好巧不巧,张爱国家有三个人,只能喂一只鸡,一只老母每天最多下一个鸡蛋,杨桂花又怎么舍得拿来吃,每天都盯着鸡屁股指望它下蛋换盐。
现在的农村人都把鸡屁股比喻成银行,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在只有工分换钱的农村,村民们想买点什么东西,大多数都是拿鸡蛋去供销社换。
很少有人掏钱买,这也是杨桂花一向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