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上红狸
作者:二两葛根 | 分类:幻言 | 字数:52.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十七章
“第一眼见到他时,小女子便羞红了脸儿。早听说他相貌堂堂,文采非凡,一曲琴声最是撩人。正是“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得知老父宴请客人,他也在被请之列,便急匆匆得打扮了来。薄纱轻晃,他的眼里尽是意气风发,转手顾盼间望向这边,竟是明明灭灭,让我看不分明。耳边一阵琴音似流水潺潺,晃入小女子心间。一曲音无痕,爱恨几人闻。愿为她隐身,此生成空文。“
谭老头捂袖遮面,袖子下发出的声音竟真如那娇滴滴的小女儿一般,听来那文中小女儿害羞的情意也从这字字句句中透出。情窦初开的少女卓文君便活灵活现地跃然于众人脑海。
“这说书的谭老头原来有这般精妙口技!“奕王不由得连连赞叹,拍手称好。而张瑾却注意到这全程中,斜对面那个后来的人却没有丝毫动静。那个人到底是谁呢?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谭老头又忽变青年才俊的司马相如,为求得美人青睐,唱起那曲《凤求凰》。歌声宛转悠扬,满满都是男子为求美人芳心的痴情。
歌声渐落。“司马相如“已唱完了那首《凤求凰》,被撩拨了芳心的“卓文君“又开始上场。谭老头掐了掐嗓,又说道,“一曲落,小女子心里早已是惊诧……”
“卓文君”从内心怀着小女儿般的娇羞忐忑,慢慢到决定挣脱束缚,放下一切,大胆地追逐爱情。谭老头将女子的整个心态变化,和女子的奋不顾身演绎地惟妙惟肖。众人纷纷为卓文君的勇敢而感叹。
醒木一拍,谭老头掐了掐嗓子,又换成了老头的声音,听来像是讲久远回忆般娓娓道来,带着一种特有的古朴沧桑,仿佛已是时过境迁,已是多年以后,回首往事令人甚是叹惋。
谭老头仍在一楼专心致志地讲述着。可那声音在奕王听来却越来越小,只因他身旁站着的张瑾痴痴地望着那谭老头发着呆,嘴里模仿着谭老头的腔调出神地说着,“一曲落,小女子心里早已是惊诧。他琴中求偶之意小女子又何尝不懂。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他是凤,而小女子却是他求的凰。”
谭老头在下面说着,而上面的张瑾不由自主地也跟着一字一句说了起来,那投入的神情就好像她才是那个卓文君似的。
她望着谭老头的目光却像望着很久以前的久远回忆里的人。
奕王顿感惊奇,转过头看着身旁的张瑾,“你也会?”
张瑾这才回过神来,收回了目光,有些无神地看着奕王,好像没有听到方才奕王在说什么。
“瑾儿,你是不是听过这个私奔相如?”
张瑾想了想,然后肯定地点了点头,“对,听过很多遍,也说过很多遍。谭老头一嗓子出来,我就不由自主地顺着说下去了。”
奕王饶有兴趣地又打量着张瑾,“在哪里听的?这可是谭老头的说书啊,一般人可根本没机会听到呀!非得是王族贵胄或者家财万贯,才能进得了这堂的。你别看这下面人群拥挤的,可你仔细看看,这里哪个人不是锦衣华服啊。我倒是想知道,你一个王府里的丫鬟……又是哪种?”
可能奕王就是纳闷,这他府里的丫鬟肯定不是什么王族贵胄,那也肯定不是家财万贯的家里出生的呀?不然也不会来王府里做下人。难不成是曾经的富贵人家,但是后来家中遭贼,或者经营不善,家道中落?不得已才来了王府屈尊降贵做了下人奴婢?
张瑾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回答说,“回王爷的话,奴婢本是出生在钟离国的一个商贾之家的独生女儿,家中殷实,不愁吃穿,可后来因一次事故,父母不幸去世,家道中落,难以维持生计。所以只好变卖了仅剩的家产,来到了虞国投靠远亲。奈何远亲家中拮据,养不起我这个闲人,我也不便一直叨扰着他们。于是就想着出来自谋生计。”
张瑾心里叹道,自食其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对不对?反正就这个出身吧,合情合理的,听到你们耳朵里,你们自己就掂量着办吧。
奕王纳闷,原来如此啊。这她的说法,还正和自己想的一模一样。
“哦……钟离国来的啊?”
“对。”张瑾有些心虚,莫不是奕王发现了什么不对?不行,不行,要淡定。不能这么快就露出马脚来。
“什么时候来的?”
“额……这个……约摸有个把月了吧……”她的模样像极了那么回事儿。
“个把月?”
“对,也就两个月。”张瑾眼观鼻,鼻观心,一本正经地对着一个王爷扯谎,还把瞎话编地顺口极了。
“哦,两个月。”奕王轻轻地敲击着桌子,状似无意地又自言自语道,“听说,朝廷前不久丢了一个钟离国来的和亲公主呢。”
第十七章
张瑾心里猛地一下子揪地紧紧的,低着头,不敢言语。这朝堂秘而不传的事儿,他奕王竟然当着她一个丫鬟的面,随口说了出来。
奕王可能是见张瑾没有说话,就又接着问了句,“你们钟离国的公主,瑾儿,你知道吗?”
“我?”瑾儿抬起头,清澈的琥珀色眸子正落在奕王的眼里。
她笑地有些勉强,“我这一个平民老百姓,哪知道什么王族贵胄啊,而且这钟离国的公主有很多呢,我也不知道王爷说地是哪个公主。”
“就是那个……叫……叫什么落月的,哦,落月公主,钟离月。我想起来了,还和我虞国的一个公主同名呢,都有一个月字。”
虞国的公主?虞月?
张瑾扯着嘴角,“哦,是嘛,这么巧。虽然我平日里不太接触皇权贵族什么的,可这个落月公主嘛……奴婢当然是听过的,都说她生地倾国倾城,气质出尘,像天上的仙女,听说是钟离皇的儿女很多,可最宠爱的还是这个落月公主。”
“哦,这样子啊。”奕王未置可否,不咸不淡地收回了打量的目光,又突然灵光一现,看着张瑾的目光闪闪发亮,好像在酝酿着什么有意思的新鲜玩意儿。
张瑾内心无力哀嚎,喂,王爷,你能不能不要这样盯着我啊,让我心里有点毛毛的。
果不其然,奕王盯着张瑾,在她快要垮掉的时候,终于喜滋滋地开了口,“诶?瑾儿,我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不如待会儿你去堂下接着说一遍怎么样?谭老头的口技好,男女老幼皆可以模仿,可你本就是一个女子,也不用再模仿女子。由你来说私奔相如里的卓文君,不是更好吗?我觉得你来说,肯定别有一番滋味!”
我……我就知道,奕王那小眼神,准儿就没什么好心思,这都什么馊主意。
奕王和张瑾待地久了,也不知不觉得变得跳脱了。想起哪一出就是哪一出。还要叫她陪着他演。
“王爷,我恐怕不行吧。这可是谭说书,天下都有名的。我要是上去了,不是辱没了谭老头的名声了嘛,也给咱们奕王府抹黑了。”
“那你别说你是我奕王府的丫头不就得了?”奕王抱着胳膊,一脸地无所畏惧。
“什么?”张瑾的嘴角直抽抽。
“你吧,就这样,听我说。”奕王伸出手,勾了勾手指,招呼张瑾附耳过来,后者不情不愿地凑到了跟前,一脸生无可恋,真是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谁让我一心就想要钻到奕王府里寻得一个庇护呢。最近听说他们查人查地更严了,城门口的官差拿着画像一个一个地对比搜查,而城中也有不少三三两两的官差在巡逻。虽然已经过了这么些天了,可虞皇好像对这事儿一点也没有松懈。好像找不到她就决不罢休似的。而如今和亲公主失踪一事也只有虞国的朝廷上的人知道,平民老百姓根本不知道,钟离国把和亲公主送出去,就更不知道她的去向了。虞国也没有把和亲公主失踪的事儿告诉钟离国。这件事明里暗里地不知不觉地就瞒了现在。即便是藏匿于奕王府,可这世上终究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和亲公主失踪是大事,这件牵扯两国的大事又能瞒得了多久呢?若她被发现了,虞皇又会怎么处置她?钟离皇又会怎么处置她?这两国之间联系的这个纽带又会如何?
自从来了奕王府,张瑾就没想过要出去,人海茫茫,能碰到见过她并且知道她是所谓的和亲公主的人寥寥无几,应该不容易碰到。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奕王的脑袋瓜子里一下子冒出来无数的画面,此刻他内心欢欣雀跃,就等着那些脑袋里的画面成真。他兴致勃勃地抓着张瑾,凑到她耳边说,“听我说,你就把谭老头的那种墨镜搞来戴上,然后再找到白胡子粘上,假装你是个小老头怎么样?反正你个子也小也瘦,随便打扮打扮也就跟个小老头似的。这样没人认出你是我奕王府的丫鬟就好了。我相信你,一定很有意思的!”
“什么???”我滴妈呀,你是我那平易近人,一本正经的奕王吗?你是假的吧!!!
“我不行,不行的。”张瑾苦着一张脸,连连摆手,力图让奕王看着她的坚决拒绝并且能够理解她。
然而,奕王这新鲜点子一出,不让它试试成效是决不罢休的。
“你去。”奕王皱着眉头,冷眼看着张瑾,给她下了命令。
张瑾的头摇地像拨浪鼓似的,硬着头皮使劲儿拒绝,“不要,不要,我不去。”
“必须得去。”奕王沉下脸来,看着她的眼睛,等着她的肯定回复,大有一种你吃我的,喝我的,拿我的,住我的,你要是不去,我就一直盯着你看,回去我就把你从王府里丢出去,让你露宿街头,穷困潦倒的架势。
张瑾暗恨,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啊!拿人俸禄,忠人之事。我太难了!
张瑾无奈,摸了摸眼角的泪花,甩着袖子,含恨而去。
“喂,你干啥去?”
“我……”她摸了摸眼角的泪花,“我偷他的墨镜和白胡子去!”
奕王看着落荒而逃的张瑾抚膝哈哈大笑,奇思妙想得逞了就是嘚瑟。
认命吧,谁让你进了我王府的大门!
张瑾没想到,如今的她,要这么迁就纵容另外一个人。可那个人是奕王啊,虞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奕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是个好日子,虞皇专门设宴邀请了群臣前来皇宫参加宴席。
满朝文武大臣皆在,赵越七自然是位于上首,就坐在虞皇的旁边,而虞皇的另一边的高座上却没有人坐。
虞皇设宴宴请群臣,可唯独奕王缺席。
传闻虞皇与奕王乃一母同胞,又一同经历过生死,兄弟之情深厚,所以现在奕王没有出席,虞皇也理所当然地没有怪罪,只有唤来小太监说让带着太医去王府看看,是不是奕王身体有恙。
赵越七看着对面那空空如也的座位,冷哼了一声,淡淡地撇过了眼睛。
宴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台上歌舞不断,众人觥筹交错。
虞皇坐在正中的龙椅上,轻轻地托着下巴,看着下首的臣子们。
虞国现如今的皇帝是先皇的第二个儿子,他与第三个儿子也即是奕王乃一母同胞。二人自小一同学习,一同吃住,都很受先皇喜欢。
先皇还在世的时候,每天都要来看看二皇子和三皇子。然而虽则这两人生活习性一样,可两人性格却大不相同。三皇子性情温和,儒雅谦逊,一派书生气,而二皇子性格刚毅,做事果断,处处都流露着年少意气奋发之态。
先皇最终把皇位传给了二皇子,七王之乱中最终也只活下来了二皇子和三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