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田舍郎

作者:黑虎村民 | 分类:历史 | 字数:30.7万

第三十五章 旱情

书名:大唐田舍郎 作者:黑虎村民 字数:2513 更新时间:2024-11-25 23:42:41

赵一辰家,赵一安、老七、谷子和中河都围着桌子盯着上面的图纸。

黑虎村族人制作砖坯已经二十天了,只是这一段时间一直没有降雨,眼看旱情将至。赵一辰只好把几人招来一起商讨。

这会赵一辰画了一张水车的简图给几人,好歹也是木匠,看能不能造出来。

水车始于汉朝,只是一开始需要人力驱动,十分不便。而赵一辰画的是后世元明时代的水车。

这种水车由多组齿轮组成,可以“水转翻车“、“牛转翻车“或“驴转翻车“,可以依风土地势交互为用。这样可以使水车的利用更有效益。

水车打东汉三国时代发明以来,一直停滞在人力的运转。直到看见赵一辰的这个草图,几人才发现原来水车可以利用水力和兽力以为驱动,使人力从水车脚踏板上解放。不得了啊,族长就是大才。

同时,族长画的这“高转筒车“,居然可以给地势较陡峻而无法别开水塘的地方提水。

后世低水高送,一般都由水泵完成,可这水车也是可以的。

赵一辰很是喜欢后世兰州水车,经常去当地的黄河公园欣赏水车的吱吱转动。久而久之便对水车的制造工艺上了心,所以这才能够画出水车草图。

兰州水车,据说是后世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

“续里居时,创翻车,倒挽河流,以灌田,致有巧思。船河农民皆仿效焉。“典型的元明工艺。

赵一辰画的这款水车,车高三丈许,由一根长约两丈,口径二尺的车轴支撑着二十四根木辐条,呈放射状向四周展开。

每根辐条的顶端都带着一个刮板和水斗。

刮板刮水,水斗装水。河水冲来,借着水势的运动惯性缓缓转动着辐条,一个个水斗装满了河水被逐级提升上去。临顶,水斗又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渡槽,流到灌溉的农田里。

正所谓: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

“七哥这能不能造出来?”赵一辰看着老七脸色露出喜悦,马上确认到。

老七激动的道:“可以可以,这个水斗斜置真是妙啊,不用人力都可以自己转动。”

赵一辰得到老七的肯定回答,松了一口气道:“七哥,让谷子和中河协助你,另外给你二十个青壮。马上开始水车制作。”

“三哥,你马上让永斌组织族人开始修水渠,做仔细了,这个是以后和老天抢饭吃的家伙。”

夜里

赵一辰一个人坐在葫芦藤下,突如其来的旱灾打乱了他的制砖。白日了他去天地里看了一下,田苗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叶子有些卷曲。

虽然大多数族人还不知道旱情降至,但是他不得不准备。只得让制砖坯的族人们停下来休息几天,为接下来的水利工程养精蓄锐。

不要看黑虎赵家如今虽然看起来兴旺发达,可是一场旱灾足以让族人一夜重返赤贫,虽说不会有人饿死。但绝对会让族人骨子里那根最紧的弦绷起来,毕竟庄稼是他们深入骨髓东西,养再多的猪也无法代替田间庄稼带给他们的安全感。

所以赵一辰这才组织人制造水车,兴建水利,灌溉田地。

夜已经深了,赵一安却怎么也合不住眼——明天一早,就要开始修渠架水车,他计算了许久整个工程至少需要十天时间,他多希望明天一早这天下着雨,不然说不得这旱情再持续一段时间,他怕就算是有水车,祖历河也没得水了。

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象泛滥的苦水一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的经历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

……胡思乱想的赵一辰猛然听见外面什么地方有人说话的声音。

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

他在被窝里轻轻抬起头,支梭起耳朵,可又没听见什么,是不是他产生了错觉?

他正准备把头放到枕头上,却又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这下确切地听见了,似乎就在外面院子里,而且声音很低,就象传说中的神鬼那般絮絮叨叨……

赵一辰悄悄爬起来溜下炕,站在门背后听了一阵——仍然能听见那声音!他于是顺手在地上拿起一把凳子,然后悄悄开了门,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

似哭似泣的声音听着愈发真切了,像那传奇里的女鬼野狐一般哀怨。赵一辰听得仔细,这声响就在自家院子的外面。他捏紧板凳壮着胆,轻轻地打开小院紧闭的柴门。

最近一段时间,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满天繁星,月亮也甚是皎洁。

赵一辰借着月光仔细看,去原来在墙角下两个衣衫褴褛的人,在那里抱在一起哭泣。

“谁?”赵一辰大喊。

“呜呜……”

“再不说话,我就喊人了!”赵一辰威胁到。

……、

赵一辰和一安看着眼前的,两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狼吞虎咽的吃着糜子馍馍。眉头紧皱,沉默不语。

原来这两个姑娘就是在前面赵一辰院子外面哭泣的人。

“砰砰砰……”两个小姑娘吃完后,看着赵一辰他们一言不发,她们局促极了,赶紧跪下来给赵一辰他们磕头。

“儿感谢郎君给我们姐妹吃食。”

赵一辰赶紧手忙脚乱的扶起道:“小娘子不必如此大礼,某承受不起。”

“不知两位小娘子可说一下这是怎么回事?”赵一安见事情差不多了,赶紧说道。

“敢叫丈人知晓,儿原本为陇城县平壤刘氏人家。先考、批经营酒肆,谁料自那四月起就没有下过一滴雨水。时间一久饥荒四起。便一家人一路逃荒。”

说着姐妹俩哭了起来:“谁知,路上耶耶和阿娘一直把吃的留给儿,热了病便去了,儿、儿……便一张席子卷着葬了双亲。后来和逃荒的队伍走丢了,不知不觉便到了这里。”

“呜呜呜……”

听到此女如此说来,赵一辰才心下释然。

要知道此时户籍制度严苛,没有过所,就是所谓的路引,不可能走出一乡之地。像黑虎村卖鱼每次都是需要申请过所的。

要知道凡到各地进行贸易或其他活动的商人等都要持过所,否则便是非法通行,要受到缉拿。申请人万一丢失过所,就要被拘押扣留,查清身份后再酌情处理。无过所者将被视为“私度”,被查获就要治罪。

这过所,就是古代通过水陆关隘时必须出示的交通证明书。

朝廷为保证正常的商业贸易往来,稽查行旅,防止偷漏国税、逃避赋役、拐卖人口以至查清来自境外的破坏活动,实行严格的过所制度。失落过所须审查后才予补发。领到过所者就可以照规定的路线,从西北边疆到东南沿海,迢迢万里,通行无阻。

这陇城县遭了灾荒,府衙叫大家逃荒却是有可能的。赵一辰知道过几年有个和尚就是乘着灾荒逃出长安,去往西天求取真经的。

说起那和尚带着一头猪和一只猴子走位风骚,一路打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