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科技领航者
作者:大脸猫脸大 | 分类:科幻 | 字数:113.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八十章 硬件的限制
“好了,下一个项目,返回地球。”
唐超指着一排飞船对接口说道。
“耶!终于要开飞船了!”
“我刚才学了很多,看我给你们做一个完美的降落!”
“哈哈,我感觉第一个降落的肯定是我!”
“我不仅要降落,我还要降落一个十环!”
“你就吹吧,我估计我也就降落一个九环。”
看着叽叽喳喳的众人,杜老师严格遵守了唐超的测试流程,做起了辅助。
“好了,听一下我讲解的要点,三人一组一个返回舱……”
而看着众人被安排进返回舱,唐超却是露出了笑意。
「还想安稳降落,甚至是降落一个十环,想得美,这次降落过程就是用来做意外演示的。」
之前的太空体验和地面训练设备体验都是直接穿过一道门,算是直接切场景的那种,这次是让他们体验一把大气层再入的感觉。
毕竟训练了那么多,体验了那么多感觉,总得“真正”的飞一次。
航天员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需要操纵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但航天器中的各种设备是数不胜数的,尤其是早期的航天器操控界面,放眼过去全是按钮。
如果航天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点错误,尤其是驾驶员,很有可能就会机毁人亡。
所以宇航员在驾驶真正的航天设备进入太空之前,必须在地面上的各种模拟设备里进行训练,这样航天员才能熟悉操作的程序,适应不同的环境。
但是说到“不同的环境”,航天器模拟设备和真正的航天器所处环境就是不同的,这里边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甚至不仅仅是鸿沟的问题,还有各种危险随时可能出现,在人类的航天史中,牺牲在模拟舱里的宇航员也不少。
杜康盛之前就用过类似的模拟舱,别看他把操纵流程和按键位置背得滚瓜乱熟,但是真进了轨道穿梭机的驾驶舱,尤其是等轨道穿梭机进了太空之后,那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次进入虚拟空间做体验,他把地面模拟舱和“太空模拟舱”都体验了一把,双方一对比,好家伙,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相对于地面模拟设备“宣传”的为航天员提供运动感觉、视觉、听觉和操纵负荷等各种感觉,使航天员感觉真的在驾驶太空航天器一样,虚拟空间的模拟舱才叫真正的模拟舱。
它直接模拟了全套的,比如模拟飞船的起飞、入轨和姿态如何控制、太空对接、太空维修和出舱等项目,全程都让他这个真宇航员以为是在开真飞船。
训练效果相当“爆炸”。
嗯,众人乘坐的飞船进入大气层之后也爆炸了。
好在爆炸不大,只是导致飞船偏离了降落航线,减速伞也出了问题。
“啊啊啊啊,为什么我的返回舱一直在转圈,我们这是要降落在哪?”
“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要吐了,唔……”
“卧槽,你可别吐!”
“警报,警报,下降速度过快!”
“我们下边是一大片森林,不知道是哪,其他返回舱呢?”
“我这里是大海,我也不知道是哪!”
“白茫茫的一片,应该是雪地!槽!”
“我这里……滋,通讯中断!”
………………
载人航天器在应急返回过程中可能降落到各种复杂的地形、气候等恶劣的生存环境条件下,例如寒区、沙漠、山地、森林、海上等,因此必须对航天员进行这些地区的生存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他们熟悉和掌握这些地区气候变化,地形、海况、动植物的情况,掌握生存的基本要领。
比如在寒区生存要保持机体的热平衡,在原始森林生存要防御猛兽和昆虫的侵袭,在沙漠中生存是保持水盐平衡等等。
由于载人飞船着陆地点较难控制,特别是应急返回时落点的散布较大,这就给航天员的营救造成困难,更别说出现意外完全脱离预定降落区域了。
所以载人飞船上都会装有个人救生物品,供航天员着陆等待营救期间的求救和生存使用。
个人救生物品中有求救联络物品,以便于航天员使用它们尽快与营救人员取得联系,这些物品包括无线电通信和定位装置、信号枪、焰火管、海水染色剂、闪光灯、反光镜、引火物品、哨笛、防寒和遮阳物品等。
飞船返回着陆在寒区或溅入水中时,航天员穿着防寒服或抗浸服等待营救,防止体热在短时间内大量丧失,延长存活时间。
当航天员返回溅入水中时,有漂浮装置,如救生筏或便携式漂浮装置等,以支撑人体浮于水面,等持打捞和营救。
常用的便携式漂浮装置包括二氧化碳气瓶、浮囊、吹气管及其它附件。
当航天员溅入水中时,牵拉充气拉绳,撞针刺穿气瓶封口薄膜,二氧化碳气体充向浮囊内部,浮囊充气膨胀。
当然,也可用嘴通过充气管向浮囊内充气,那情况很酸爽的。
救生食品和饮水及急救药包也是十分重要的个人救生物品,对于着陆到高温地区,保证航天员有一定量的饮用水是十分重要的。
其它个人生存物品还有手枪、驱鲨剂、渔具、滤光镜、指北针、自卫刀、钢丝锯、干燃料、取暖器、防风火柴等。
这些本来都是必须的训练科目,但唐超可不是让他们真来做训练的,这次的主题还是“体验”和“测试”,所以训练什么的不重要,真正的猛士都是直接上!
当然,要在虚拟世界里进行,毕竟现实世界是容易死人的,一个宇航员价值千金,可不能瞎折腾。
让公司高层来体验虚拟世界的真实度,自然不会让他们在虚拟世界里挂掉,所以别看在天上呜呜喳喳的,最终所有的返回舱都“平安”降落到了地上。
并且所有人之间的距离不会超过一公里。
也就是说他们之前看到的那些雪地、森林、大海、沙漠、草原、山地之类的环境,都在一公里之内,这玩意也只能在虚拟世界里完成。
不过哪怕都降落了,这种刺激感也是前所未有了,比蹦极跳伞都刺激。
好在他们距离不远,而且求生设备里又有无线电通信、定位装置和信号枪,很快就把人聚集到了一块。
在互相聚集的时候,他们穿过了各自所在的环境,亲身经历之下,他们也发现了不少“不真实”的证据。
那些证据指明了这里是虚拟世界,不是真实世界,他们更像是穿越进了某个游戏世界里。
建模技术更高级了,世界更偏向真实,但始终受到了硬件的限制。
比如他们踩到草地和沙滩上会感觉脚下发软,但实际上那不是地面给的反馈,而是他们的脚自带的“反馈”。
就目前的电脑技术而言,沙滩上每一粒沙子都是单独个体的场景也能做出来,但是它们之间的物理碰撞要占用大量的计算资源,十万人、百万人可同时在线的数据中心就只能几百、几千人同时在线了。
所以唐超取了个巧,沙地还是那个沙地,你远远看上去,它是颗粒分明的,甚至你还能伸手抓起一把沙子。
可实际上整个沙地都是一体的,并且坚固无比,只有特定地方或跟手脚交互的地方才会采用比较逼真的物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