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我就是传奇
作者:就爱老歌 | 分类:古言 | 字数:30.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三十四章 猴票
大栅栏的四合院中,王峰和尤凤霞正在床上休息。刚结束的战斗让尤凤霞一动也不想动。
王峰抚摸着她柔顺的长发,开口道:
“凤霞,你有认识邮局的人吗?”
“有啊,我隔壁的邻居李姐就在邮局上班。”
尤凤霞翻了个身,扒在王峰的身上,一根手指下意识的在王峰胸前画着圈。王峰听了,大为高兴,有熟人就好办了。
“找邮局的人干嘛呀?”
尤凤霞好奇问道。
“哦,我想买点邮票,你对“猴票”了解多少?”
王峰问道。
“我听李姐说过,一张8分钱呐,一般的邮票只有一、两分钱,听说不好卖。李姐和同事被安排了任务,不得已买了一些,她还嘟囔了好几天呢。”
王峰听了,手上一顿,接着又是惊喜,现在的人都不知道“猴票”的价值,正是入手的好时机啊。想到这,王峰对尤凤霞说:
“明天开始,你就帮我收“猴票”,你去找李姐,把她和同事的都买回来,邮局里的,有多少买多少。”
“那玩意要那么多干嘛?又不当吃不当喝的。”
尤凤霞不解,王峰不禁失笑。
“傻丫头,你知道收藏吗?有道是“乱世黄金,盛世古董”。而现在改开,生活会越来越好,生活富裕了,所有的古玩就会升值。“猴票”也会是特殊的藏品,肯定会升值的。”
王峰可是知道,后世“猴票”涨幅惊人,一张完好无损的能卖到元,整版的更是卖到150万!尤凤霞一听,来了兴趣,从王峰身上起来,完全不顾春光外露。
“峰哥,你是说“猴票”以后会值钱?”
王峰点点头。
“我明天就找李姐,多买点,一定会把这事办好的。”
中国农历是采用干支纪岁法,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是民间用来计算年龄的十二种动物。而其中猴是最为有灵性的一种动物,它代表了聪明,敏捷,智慧,很多人也非常的喜欢猴子,十二生肖中就有带猴子的邮票。为了纪念庚申年,1980年2月15日即农历庚申年正月初一的前一天,发行的邮票。
庚申猴票是邮票史上的“着名邮票”,全套1枚,面值8分。该票背景为红色,邮票原图由黄永玉绘制,采用影写版与雕刻版混合套印方式印刷,bj邮票厂印制。庚申年猴票发行量为500万枚。
用高倍放大镜观察猴票红底色的网纹,其网纹细密而均匀。邮票上的“中国人民邮政”铭文和“庚申年”字样,文字笔画雕刻细腻。邮票图案上的黑色,采用雕刻版油墨印制,墨色厚重、发亮。邮票纸质精细,纸面光洁。
这枚“猴”票是设计和印制完美结合的典范。“猴”票设计者黄永玉是中国着名画家,当时他采用挥洒自如的泼墨法,寥寥数笔便勾画出猴的特征和神韵,邮票上的金猴毛发毕现,质感更强,充盈着灵飘逸的艺术魅力。
第二天,吃完早饭,王峰从挎包里取出块整钱,又拿了一些零钱给尤凤霞。尤凤霞大吃一惊,
“峰哥,用不了那么多…”
“没事,你把钱收好,出去的时候少带点,多的放家里,省得老找我要。”
尤凤霞心里美滋滋的,能得到峰哥的信任,真好。不过峰哥真拿钱不当钱,白了王峰一眼,把钱收好了。王峰摸了摸鼻子,这丫头什么眼神啊,看来还得“教育”啊。
尤凤霞骑着自行车出发了,王峰收拾了一下,也出了门。
回来有一段时间了,也应陪一下这几个女人了。王峰先到了中国银行,用港元兑换了100万人民币,现在的人民币比较坚挺,1港元只能换得8毛3左右的人民币。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王峰化身辛勤的小蜜蜂,何雨水、冉秋叶、于海棠、于莉,每家都呆了两天,各家都留下了10万块钱,没时时陪她们,只能在物质上给她们补尝了。
当王峰回到家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了。在家呆了两天,才开着摩托车,到了大栅栏的院子里。
尤凤霞看倒王峰,有些有怨的看着王峰。
“峰哥,你怎么才来啊,我都等你好几天了。”
王峰看着撅着小嘴的尤凤霞,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嗨,我不是忙嘛!”
伸手捏了捏尤凤霞的小嘴,
“都可以挂个油瓶了!”
尤凤霞白了王峰一眼,狭长的眼晴像个狐狸眼一样,风情万种。
“对了,峰哥,你跟我来。”
尤凤霞突然想起了什么,拉着王峰的手往屋里走。进了屋,尤凤霞献宝一样,
“当…当…当,请看…!”
王峰随着尤凤霞的手势看去,只见桌子上放着一沓整张的红色邮票,拿起一张,没错,正是80版的“猴票”!粗略看去大概有100张,还有一些四联张和单张的。都保存得很好。
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王峰一把抱住尤凤霞,在她脸上狠狠亲了一口。尤凤霞用手抹了一把脸,
“”辛苦了,宝贝。”
尤凤霞心里美滋滋的。
“讨厌,都是口水…”
王峰开心的问道:“怎么会有这么多?”
“那天我去找李姐了,听我说要买猴票,二话不说就卖给我了。她的那些同事知道了都上赶着卖给我。我把她们邮局的库存都抄了。所以就有这么多了。”
“峰哥,我们还收吗?”
尤凤霞问道。王峰沉吟了一下,
“收吧,你可以不出面,让别人收,给别人一点中间费就行。其实不一定是“猴票,什么“大龙票”,“祖国河山一片红”这些都可以收。”
“我在邮局外碰到一个人,外号“瘦猴”,手上也有邮票,到时找他再买点。”
尤凤霞提议道,王峰点点头,
“能收就收点吧,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