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没有被发现是玩家
作者:际舟 | 分类:悬疑 | 字数:45.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章 结界
快接近中午了,太阳也变得毒辣起来。
祁霁牵着他的马,手中拿着一本从集市上刚买来的一本《汉书》。
如今最盛行的书,无非就是《搜神记》,最有名气的史书,便是《汉书》,集市的书摊上,成捆成捆地放着。
只是这两本书,包括如今也比较有名的《世说新语》,张秀才好像从未看过。
在桃园村里,公认的学识最渊博,也最爱读书的人,就是张秀才。
但是看他爱书的神色不像假的,对学生的爱护也都出自真心。
此人虽自命清高,但性格耿直,不屑于撒谎,更不擅长伪装。
而且村中的所有人几乎都很敬重他,村中的大户人家都把孩子送到私塾念书。也从未有人觉得张秀才的学识有假。
昨日时樾和沈确去私塾上课,说这位张秀才对于《论语》颇有研究,谈起诸子百家更是滔滔不绝。
这个副本的时空尚不可知,但如今看来,似乎和华国的历史有些交汇,可以看作是某个平行时空发生的故事。
他们昨晚与祁霁交换的消息,也与此相关。
快到放学的时候,沈确注意到张秀才的桌上放着三本书。
分别是《汉书》、《搜神记》和《世说新语》,张秀才今天一天,讲课的时候,都忍不住眼睛瞟向这三本书。
时樾听过这三本书,但具体细节不了解。沈确倒是略懂一些。
在他们心中,张秀才才是祁霁,自然是把张秀才所注意的一切,当做是祁霁要给他们的线索。
尤其是时樾,他非常笃定地认为,跟张秀才攀谈一番,就一定能得到线索。
沈确却一直持旁观态度,他算是看明白了,上一个副本中,时樾根本就没认出来祁霁,所以他也不相信在这个副本中,时樾能一眼认出来祁霁。
他更愿意相信,眼前这个张秀才,是祁霁推出来的一块挡箭牌。
只是多聊聊总归没错,张秀才能出现在他们两个人面前,其中一定有祁霁的手笔。
果然,借着这几本书的名义,跟张秀才攀谈起来,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不对。
张秀才一边看着《汉书》一边抱怨着。
“那个小李,果然是个胸无点墨的商人,我都同他说了,我要一本史书,他却给了我这么一本书,这上面的事讲得一板一眼,我却从未听过。他怕是拿了本故事书给我。明日我定要同他算账。”
两人大为震惊,这夫子,怎么连《汉书》都没有听过。还说它是故事书。
细聊之下才发现,张秀才所掌握的历史,到秦末就结束了。
市面上能卖出这三本书,说明时间与秦朝末期,至少已经相差五六百年。
就算这副本是架空时空,与现实中的华国历史不一样。但按照张秀才所说,再加上这三本书的内容,历史几乎相差无几。所以时间上,与五六百年应该也相差不多。
所以他们二人给祁霁的消息是:他们怀疑这个地方真的是桃花源,这里的人与世隔绝,可能已经几百年没有出去过了。
祁霁当时就否定了他们的说法,并且表示,自己就可以出去,而且每三天出去一次。张秀才的那几本书,就是自己出去买的。
但说着说着,他心中有些没来由的心虚。
整个村子里只有他一个杂货铺,生意也非常好。按照一般的定律来说,某个类型的铺子生意很好,周边就会开上同样类型的铺子。
但是这里的现实不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李记杂货铺的生意很好。却也仅限于知道而已,没有人想过再开一家杂货铺。
明明集市离桃园村不远,采购一趟东西连半天都不需要。
为什么看起来生意如此好做的杂货铺,没有人想过再开一家呢。
是不是因为,没有人能从这个村子里出去。
村口的馄饨包子铺, 是村子与外界的唯一连接口,但是外人路过这里的时候,只能看到这家早餐店,看不见村口的石碑,也看不见通向村子的小路,更看不见村中的景象。
在他们的眼里,这个早餐店,建在一片阴森森的桃树林旁边。 这片桃树林一年四季毫无生机,不开花不长叶不结果,永远一片死寂。
那为什么李牧可以出去?
他突然想起了李牧的身世,他是早年间,被上一任老村长在村口捡到的孩子,父母亲人不详。
老村长并没有多交代任何事情就去世了,祁霁所掌握的信息也有限。
难道说,因为李牧本身不是村子里的人,所以他可以自由进出这个村庄吗?
既然有了这个猜想,那不妨试验一下这个村子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傍晚,等到两个人从私塾回来,祁霁就带着他们来到了村口。
三人走到了村口的石碑前,祁霁跨出一步,往外面的路上走去。
却见到身边的两人好像撞到了什么东西。
两人站起身,伸手摸索着,好像摸到了一面看不见的墙壁。
“顺着你们能摸到的边界,我们一起看看,村子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就这样,祁霁站在外边缘,两人站在那边缘,三人一起摸索着前进。祁霁在路上捡了一根树枝,顺着他们摸索出来的路线,在地上画着边缘的位置。
一直到天黑,月亮升起,缓缓移至半空。三人也没有把村子的一圈绕完。
但已经走出了小半圈,可以看见小半圈的形状。
是个非常规整的圆弧。如果把整个圆弧按照现有的弧度一直画下去,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圆。
这么看起来,这里好像有一个看不见的玻璃罩子,将整个村庄罩住。
外面的人看不见里面,里面的人也出不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结界。
而这个结界的正中心,就对应着村子的正中心位置。
那株百年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