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华集
作者:姬子梦 | 分类:历史 | 字数:46.2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88章 诏对(上)
姬长卿起身,这才发现坐在主位上的人,正是那日在小摊边遇到的那位神秘贵公子。
虽然心中吃惊,但还是表露出来。
赵祯见姬长卿没有表现吃惊的神情,心中虽然暗暗失望,但还是开口问道:“今日由姬卿讲授,不知卿何以教朕?”
姬长卿微微皱眉:“微臣才疏学浅,本不该由微臣为陛下讲学,然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臣才学尚不如大学士,治国理政亦不如诸公,唯有易数可供陛下取舍,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赵祯闻言不仅想起了,那日与姬长卿相遇时的场景,点头称道:“善!”
“昔孔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又曰:‘《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有仁〔存〕者而义行之耳。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史巫之筮,乡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
韦编三绝而手不释卷。而后为《易》注彖辞、象辞、十翼,是以奠定后世儒之学基。
学《易》,首要便知道何为《易》?”
赵祯沉思少许,便答道:“易者,义理也。”
姬长卿摇了摇头,缓缓道:“易,源于上古,伏羲氏画八卦,经神农氏、有熊氏至于先祖,文王拘羑里演易,做卦辞;周公做爻辞,传至孔子,其大道极高明而中庸,广大悉备,包罗万象。
易中,有人道、天道、地道、君道、臣道等等。
若以易道为法则,可知往察来,知天、知地、知人、知事、知为、知性、知命、知生死存亡,趋利避害,人无大错。
易道的盛行当在殷商末世,周德兴盛之时,行于文王与武王朝。
是以卦辞、爻辞中,皆有警戒畏惧之意,又教育人道,应居安思危,知进退之机,防患未然,如此人能平安,化险为夷。
安逸懈怠,沉迷享乐,必遭倾覆。
故知明行贤者,应学易道,遵易道之规律,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臣民合其心。
进退修业,顺应时势,进退居安,知命而为。”
赵祯起身,整理着装,对着一起陪同经筳众臣说道:“善,大善,先生讲真好啊!”
姬长卿起身朝赵祯行了一礼,表示不敢,等赵祯回座,方才又道:“易经中有诸多地方晦涩难懂,陛下若有不解之处,微臣愿尽力解答。”
一旁身穿红服的留须韩琦闻言,连忙出身朝姬长卿拱手一礼,问道:“侍讲所讲之易经,在下心中确有不解之处,何为易?何为经?还望侍讲赐教。”
姬长卿看着韩琦,他与韩琦也曾有过几面之缘,只是前几次见得匆忙,他并未与韩琦好好交谈过,如今韩琦在官家赵祯面前突然发问,这虽然出人意外,但姬长卿并不是不能回答。
姬长卿点点头,对韩琦解释道:“易,即天地万物之体象,经,即常道常理;易经即为天地万物之常道。
圣人作易,幽赞神明之德而筮法,观阴阳四季进退而立卦,发挥阴柔之性而生爻,以奇偶之数象征天地阴阳,遵循天道和顺于道德而形成义理,穷尽事物的本性,以知晓天命。
上古之时,伏羲氏为天下共主,为教化百姓,掌握农时,促进生产,仰观天地,俯察地理,观鸟兽纹理,与地域之适与,取万物之象,近取法象与人。凤鸟至,河图出,圣人则之,始作八卦,以此通天地之德,类比万物之性。
圣人作易,是为了顺应天万物的性命法则,以阴阳立天道,刚柔立地道,仁义立人道,兼并天地人三才。”
姬长卿的经筳讲了近半个时辰,期间韩琦、曾公亮、富弼等人争先恐后的相互提问。
好在姬长卿这十年来,一直都在苦研易学,无论是谁提问,他都能回答上一二。
等经筳进行至结尾,赵祯对着身旁的亲信宦官吩咐道:“来人,为丹文先生奉茶!”
姬长卿、韩琦一众臣子们都知道,接下来才是官家赵祯的最终目的。
等宦官奉上茶水,赵祯这才正声问道:“今日朕闻先生讲学,真是收获颇多啊!昔日范卿曾言,丹文先生是有真才实学的,多次向朕举荐先生,朕今日才知先生的才学真是令人钦佩啊!”
姬长卿连忙行礼,称不敢。
赵祯摆手道:“先生不必过谦,范卿曾对朕说过,先生的才学见识是世上绝无仅有的,早在数年来前,先生就与范卿言,西北边患之事,只是当时并未引起重视,如今党项贼子果然起兵,自封国号,践踏礼法,实在狂悖,朕悔之晚矣,如之奈何?”
姬长卿行礼参拜请罪:“陛下,臣有罪!”
本来赵祯是打算听听姬长卿对西夏人看法和建议,可奈何姬长卿不按套路出牌,自主请罪,着实让他有惊讶。
“卿何罪之有?”
“启禀陛下,臣昔日年少无知,不知朝廷威严,私下议论朝政,此臣之罪也,请陛下降罪!”
赵祯闻言,很是大度的摆手道:“原来是此事啊!爱卿放心,我朝未有因言获罪之人,无论爱卿说了什么,断不会因此获罪。”
其实赵祯、姬长卿看似一番君臣相宜,二人皆是通过刚刚举动,试探了对方底细。
姬长卿知道赵祯想听他最真实的想法,无论形势的好坏,哪怕是结论多么不好,他都想知道。
“臣谢过陛下,陛下方才既然问起西北边事,臣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万死以报陛下之隆恩。
只是在此之前,臣要与陛下讲清楚,造成今日西北边患之祸,还请陛下耐住心思,且免去臣的大不敬、妄言之罪。”
“准!卿但说无妨,朕还不至于听不得真话。”
“造成今日西北边祸,党项人叛乱自立的,还要从党项人的来历说起,话说早在汉朝时,羌人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
此时的党项族过着不知稼穑、草木记岁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逐渐形成了着名的党项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
前唐时,经过两次内迁,党项逐渐集中到西北一带,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
前唐朝廷多在党项民族聚集地设立羁縻州进行管理,有功的党项部落酋长被任命为州刺史或其它官职。
自唐末黄巢起义时,唐王传檄全国勤王,党项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前唐僖宗赐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后被封为夏国公,赐姓李。至此,党项拓跋氏集团有了领地,辖境包括夏、银、绥(今绥德)、宥、静等五州之地,握有兵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