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华集
作者:姬子梦 | 分类:历史 | 字数:46.2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1章 明道元年
《西北边患疏》虽然被递上中枢了,可中书门下的吕夷简却认为,这只是范希文和蜀中文人的一面之词而已,再者顾及北边契丹国主新丧,此时不宜大动干戈。
但姬长卿却不认为,此时应该趁党项人、契丹都自顾不暇,应该出兵收回西域、控制河西走廊。
范希文无法左右朝中宰相枢臣的想法,姬长卿也没有上书朝廷的权力。
朝中就此事,展开了议论,甚至引得御史弹劾吕夷简勾结党项,卖国求荣。
‘党争’又再一次出现在北宋的朝廷,最终刘娥出面,对双方都作出了惩罚,各自发俸一年,这才将此事压了下来。
春季,蔚蓝的天空中点缀朵朵白云,阳光明媚,城内城外一派悠闲,明媚的春日暖阳中,一条条道路,一所所庭院间落下点点树荫,鸟儿飞在河床上的画舫间,古老的城市里行人来去,酒楼茶肆当中响着艺人、妓子的弹唱声调,清茶的香气与好友们汇聚交谈的声音混在一起,化为点缀这季节图卷的一部分。
梓州城近年来,因为日益繁茂的商贾往来,已经隐隐有比肩成都府的趋势。
城中的热闹与位于郊外的桃园无关,桃园中院子里有烹煮的茶香,桃树的落荫,飘落凋零的花瓣,落在棋盘上的黑白棋子又是明明暗暗地渲染得斑驳,也是在这样的庭院间,少年的声音在响着。
“……孟子有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圣人所言,固是至理,然而自古以来,一时多助者,却未必为得道失道者、寡助者,亦往往自视为得道之人,究竟何谓大道……孔子有云,乡愿,德之贼也,由此句可知……”
少年身材不高,面容看来还显得稚气,年纪大概是十五六岁的样子,只是一身素色长衫,头上纶巾潇洒,看起来倒是如同成熟的小大人一般。
实际上此时一般人家的少年在十五岁时未有太多世面可见,总还是闭门读书,准备科举,又或是十满口文辞,指点江山,相携狎妓的,那也是寻常的。
陈忱已经是一个仪态翩翩的少年。
陈忱已经是姬长卿的学生,少年在十三四岁长得最快,以往都姬长卿见到他时,还是活泼的孩子模样,只在最近这一二年间,倒是显得成熟起来。
当然,十五岁的少年,再成熟也有限,但主要是心中有了些想法,不再如往日一般玩闹度日,便也自觉“长大”起来,他样貌本就清秀,这时候一身小书生的模样,倒也显得有几分书卷气。
这时候他站在那儿说话,一边说,一边想着,组织言辞,自然是为了回答院落中长辈的问题。
树荫之中,明思老道与姬长卿正下完一局棋,随口问了几句,他便针对“儒道之辩”做了一番论述。
院落一旁,也有一名两岁贪玩好奇的孩子,他正是姬书麟,一旁看着的是李吟梅,跟她的婢女丝丝,和李吟梅的陪嫁过来的刘嬷嬷。
“儒道之辩”起源于春秋战国,道家强调物性,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通过探索外物,取道之恒常,以补足自我。
儒家强调人性,追求治国齐家,明心见性,通过探索自我,发掘能动性,以改造外物。
道家之道,在于遗世独立,效法自然,观四季兴替,觉风云变幻,以天心渡人心。
儒家之理,在于经世而治,洗练红尘,受人间烟火,承匹夫之责,以人心定天心。
儒道之别,在于立足点与作用点的颠倒,犹如太极阴阳鱼间的互相追逐循环。
儒道之同,在于人心占据着绝对的地位,最终求于人心的圆融,始终充满着人情味。
这涉及到儒者与道者的信仰,谈及信仰,东西方也有本质的差别,神话代表了外物的伟力与未知,是人心弱小时探索外物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故道家更注重神话,儒家则倾向于子不语怪力乱神。西方国家同样发展出神话体系,但更多是神明牧养人类的情节,但东方更多是人与神对抗,由人成神的故事,因为道家思想决定外物最终是要补足于人心的,但西方思想中人心与外物间缺乏这种内在的联系。
及此,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混沌期产生的神人思想,第二阶段是物质文明日渐丰富,解决生存需求的世界观形成期,该阶段主要关注物质文明,第三阶段由物质文明跨越精神文明,开始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儒道实质是第三阶段的产物,更适合在物质文明丰富的盛世中绽放,华夏历史中恰恰缺少了第二阶段的支撑,面对西方侵略才没有反抗之力,其精神文明也如同空中楼阁。
明思老道落子,截杀姬长卿的黑子大龙,姬长卿起子防守反击。
这个辩题是明思老道提起的,用来考究陈忱学问的,只是没有想到姬长卿这么护短,竟然接过话题,从老子、孔子,庄子、荀孟谈起。
一个曰“道法自然”,一个回“天行有常”,一来一回之中,着实让陈忱、王冲、李吟梅几人听得高深莫测。
下到中盘,二人端起茶盏,喝了茶,开始正是论道。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国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埶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愍、宋献是也。故人主天下之利埶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将道也。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絜国以呼礼义,而无以害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夫治国如道,寻阴阳,察天道,知变化,故国昌而不害民。”
“道者乃万物之理,然君王守道而不行兵法、刑德,虽国得知,然势守弱待毙,犹如蒙目寻路。”
二人的辩论,终于在一个时辰后停下来下来。
……
明思老道笑道:“你们的老师,别的不说,每次与他论道,他总是会气死老道。老道几十年的养气道行,差一点就被他破了。”
“你父亲既是长卿的好友,你又在他这里求学,学业可还跟得上?”
“回老仙长,跟得上,只是一些问题还不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