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海狂徒之涅盘
作者:修仙狂徒 | 分类:现言 | 字数:118.8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5章 夕阳无限好
1
听陶金这么一喊叫,西野和笑笑急忙跑了过来:“不就是个烧香拜佛的小空间吗,有什么奇怪的?”
“这石碑上的文字有行草,和那些比较,可不一般。”陶金使劲往石板上方看,“老同学,这上面还提到了梁武帝萧衍呢。”
“哦,那我得看看。”西野偏着头,伸长脖颈钻进了石窠,果然有一块石碑,长约80公分、宽约50公分,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文字,都是繁体字,这个难不倒西野。
他足足研读了五分钟,直到头昏眼花,才撤了出来:“这座庙宇的最早历史至少又向前推移了1000年,很有研究价值。”
笑笑也忍不住好奇,如西野一般探头进石臼察看了一番,很快她否定了西野的观点:“这是残碑,如果断章取义,草率做出结论,是对神灵的亵渎和不敬。我个人认为此碑的年代当在明朝末年,而不是你说的南梁。”
“是吗?”西野绕到了石墩的两侧,将埋在土里的一块石碑翻了过来,可惜上面全是青苔,字迹模糊不清。他在地上捡了一些干草,轻轻拂去了上面的泥土。笑笑见地上有块丢弃了的红绸子,抓起来使劲地在石碑上来回搓擦起来。
“你干啥呢?”西野及时阻止了笑笑,摊开手,“去给我取点水来……”
“荒山野岭的,哪里有水啊?”笑笑嘀咕着。
“有的。有寺庙的地方必有水源。”西野左右张望了几下,指了指右边,“你看——,那里有个石缸,有水呢!”
笑笑循着西野所指方向走了过去,一股清凉的山泉水从竹子管道流了出来,汇集在那个长有水藻的大石缸里,水流小不大不小。石缸里还有十多只小虾米在那里游来游去,悠闲自在呢!
笑笑从石缸的一干树丫上取下竹筒(带把的),放在水中清洗了好多遍 ,才放心在水管下方接起泉水来,不一会就接盛满了水。
气温太高了,笑笑喉咙早已干燥得冒烟,仰头就喝光了竹筒里的泉水,浑身顿觉清凉,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这水是城市里的那自来水没得比的,甘甜可口,无任何污染和杂质,被佛教信徒誉为神泉。他们每次来此朝拜,都要用竹筒或者水袋装一些回去,据说可以消灾延寿。
笑笑将红绸子在石缸里浸泡来一会,又盛满了一竹筒泉水,然后回到了石碑前。西野接过水,泼洒在碑面上,用红绸子轻轻地除着尘土,而笑笑继续打水……
好不容易才将石碑上的杂质清理干净了,西野在石碑边蹲了半天,摇摇头:“这碑志是民国初年的捐献功德碑,没有多少历史价值。”
折腾了半天,也没有一点新发现。西野很是失望,他在石庙周围转了几圈,见庙顶上面有两尊白玉石墩,思索了一会,然后走上石缸边上的一块木板,攀上了庙宇的顶部(上面有一平台)。
“这石头四周有浮雕,要不要上来看看啊?”西野站在平台上问陶金和笑笑。
陶金也顺着木板跳了上去,在平台上观察看殿内的物品。
“我不上来了。”笑笑退了几步,踩到了一个小土丘上,差一点跌到了,回头一看,土丘边『露』出了一块白玉条石,“咦,这里还有一块石碑呢!”
西野一个飞身就跳了下来,正好落在那碑前面,他俯身一看,见了碑头有几个字:清继明功!
“呵呵,清明,不就是清朝和明朝吗?明朝的功劳,清朝继承……陶金,你看看庙内有没有锄头?”
“好的。”陶金在平台仔细看了一会,终于发现了一把锈迹斑斑的锄头和一把铲子,他双手抓着平台边缘的一根石柱,攀缘下去了。
“西野,注意啊,我扔锄头出来了——”陶金将石头抛出了石头墙外,可能是用力过猛,锄头重重地砸在了庙门口的石墩突起上,“咔嚓——”锄头把立时断为两截。
西野踩在石窠上,取下了锄头,还好,半截的锄头还能够用。西野双手握着锄头,在土丘上刨挖了起来,二十分钟尘封已久的石碑重见天日。
也许埋在泥土里年代太久了,碑志到处都附着泥土和苔藓,又得清洗,真麻烦。
“要不我们将它搬到石缸那里,清洗就容易多了。”西野一个人抬起来石碑的一头。
“嗯,好主意!”笑笑也出手了,她和陶金抬起了另一头……
2
三人慢慢地将石碑放在了大石缸边上,自然负责去泥除污的工作就交给笑笑了。
清洗可是个细致活儿,累得笑笑满头大汗,总算清理完了。
“西野,为了一块石碑,忙碌了大半天,我值得吗?”笑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
“古人给我们留下这么珍贵的资料,值得啊!”西野一字一字研读起来——
廿一史曰:舍施最多岂不论梁武者也,阴骘浩大,无比称其司马迁公采切。夫庵者……粤楚名山之首,夫金紫山也,系昆仑发迹,由岱岳之遗峰『荡』。上迢迢不远千里,两来黔峰,乃……霄汉,下泽郡都左连粤西,右及南湖巫山,如北辰拱泗水,似盘龙之旋。山明水秀……
“老同学,都是些之乎者也,可以解释一下吗?” 陶金听不懂西野说的话。
“我不光是解说,还要结合这所有的碑志,简单论证一下呢。”西野在石缸上盘坐了下来,如一尊石佛,抑扬顿挫讲解起来——
自南朝梁武帝以来,佛教兴盛,空前绝后,全国各地广修寺庙,僧侣数量激增。地处湖广边界的楚粤名山之首——金紫山,为两地的佛教活动中心。
就目前发现为数不多的碑志来看,《清继明功》提及的灵山梵刹当为现存文字记载最早的寺庙。因*初期该石庙(顺治年间重修)被夷平,明思宗以前关于佛教大事的各种石碑均下落不明,无从得知灵山梵刹从南齐至明末的历史变迁详情。
崇祯七年(1634),灵山本地人潘应斗中举后,衣锦还乡(崇祯年间新科进士,授三省巡按四品以上,相当与中纪检委副书记),主持修土木结构的寺庙灵山梵刹,香火再次兴旺,持续了十余年之久。
明亡后,湖南、广西为南明势力范围,反清武装与清军争夺激烈,都梁城曾一度作为桂王朱由榔的都城。灵山梵刹地处湖广要道,居高临下,是南明军队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基地,与二宝顶的两省三地烽火台遥相呼应。
南明军在武冈州败退、向广西撤退之时,寺庙作为反清的军事据点之一,断后的明军奋起反抗,必然遭受了战火的洗礼,寺庙毁损严重。兵荒马『乱』,生灵涂炭,没有了朝廷供给,信徒锐减,僧侣逃亡,寺庙难以为继。
自此,寺庙规模大大缩水,殿内桷榱腐烂,墙墉倾颓开裂,岌岌可危。灵山梵刹主持无处栖身,只好搭建圆形草屋,坚守此地,是为拔云庵。
清军完全占据了湖南,社会秩序,逐渐安定下来。为了收买人心,安抚明朝遗民,信封佛教的顺治帝出银三两,买断粮租,从周围大量的良田划拨给寺庙收租,供养僧侣,宣扬佛教的因果轮回等教义,以示皇恩浩『荡』。
“三两银子很多吗?”笑笑问。
“不多。” 西野根据物价可比『性』,推算起来:
三两银子买断粮租......清初的银子一两可以买一担米,按照现在大米普通价格2.5元计算,大概相当于250元,三两银子至多就是750元。
募捐者有十千文的,1000文大概就是2000-2500元的样子。十千文相当于-元,这些信徒捐的钱比顺治帝的二三十倍!
不过皇帝下旨到地方,州府国库是要出资的。周边的良田都归寺庙收取赋税,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顺治帝之后,拔云庵于乾隆二十七年、五十七年两次重修,民国初年最后一次大修,足见灵山梵刹古代在湖广佛教间、民间的地位不一般。
“原来这些石碑后面还隐藏着这么多的秘密,今天我算是大开眼界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是呀,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攀比。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比如我们几个。 你认为快乐的,就去寻找。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依心而行,无憾今生。”
西野站在灵山古庙前,望着那西边漫天的彩霞和正徐徐落下的夕阳,寻思道:看不透、舍不得、输不起、放不下,该是何等的苦痛。再难也要坚持,再好也要淡泊,再差也要自信,再多也要节省,再冷也要热情,或许这就是参悟佛理的最高境界吧!
“我们该回去了,晚了就下不了山了。”陶金催促着。
“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我想再待一会。”西野有点不舍,他想观看夕阳落下的全过程。
“你想在这山里『露』宿吗?没吃没喝的,还不得饿死!”笑笑推推搡搡西野好几次,他才跟着笑笑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