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宋帆影
作者:正邱 | 分类:历史 | 字数:103.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禅
战退恶龙三十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北伐辉煌大捷,于白沟河大败蒙元倾国之军三十万。虏酋忽必烈退往上都途中身死,二子争位,自相残杀。
祥兴三年冬,大都光复,改名北平。
时隔三百年,我大汗儿郎再次站上了幽云十六州的土地,并且真正将其收复了。
露布飞捷,旬月间传遍了天下。
万民鼎沸,九州欢腾。
北伐大军凯旋班师。
当吴王的大驾行至金陵,征虏大将军胡隶、征虏副将军叶承、左领军卫大将军李奇、右监门卫大将军褚世尧等军中大佬于城外挡住王驾,大将军胡隶忽然取出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吴王张镝的身上。
众将环列驾前,齐声呼道:“天命有易,人心思归,臣等愿奉吴王殿下为皇帝!”
张镝愕然之际,众将校都已齐齐下拜,城内外军民三呼万岁、声振天地。
张镝道:“事关重大,奈何仓猝举行?何况孤曾世受国恩,亦岂可妄自尊大,擅行不义?”
胡隶等人进言道:“天命攸归,人心倾向,殿下若再推让,反至上违天命,下失人心,万望殿下勿辞!”
张镝“无奈”,与众将约法三章,一则整肃军纪,不得以变革之名擅行不法;二则官吏制度一切如故,不得生乱;三则礼遇赵宋宗室故臣,不得欺凌。
众将无不应允,拥着吴王到金陵旧宫殿住下。
不久以后,远在中兴府的礼部尚书袁镛、学士承旨陈复、光禄大夫邵靳等朝中大臣联名上书请吴王殿下“早正大位”。
改朝换代的舆论已经在全天下造就。
过了月余,留守中兴府的侍卫亲军护送着九虚岁的祥兴皇帝到了金陵。
“相父!相父!”
小皇帝到了金陵旧宫城,一见张镝便欢呼着扑进怀里。
张镝亲昵的将小皇帝抱起,就如一个父亲对儿子那样。
“哈哈,重了,也高了!陛下最近可有好好读书做功课?”
“有的!太傅教朕读了《孟子》,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小皇帝有些得意的背诵起来,在相父跟前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
“好,好!陛下勤学,甚好!”张镝微笑着,满意的点点头。
“相父,曹伴伴说,小孩子不能做皇帝,是吗?”宫中的伴读宦官都是张镝的人,显然已向小皇帝传达了某些信息,童言无忌,就这么直接问出了这个敏感的问题。
“哦!陛下以为呢?”张镝微微一愣,牵着小皇帝反问道。
“朕不要做皇帝,相父来做!”
张镝轻抚小皇帝稚嫩的肩膀,沉默不语。
小儿手上得来的赵宋江山,终于还是要在小儿手上失去了。
这是大势,张镝是造就这大势的人,同时他也被这大势推着走。到了此时,即便他不想做皇帝,天下人能答应吗,跟着他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们能答应吗?
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朝中一帮大臣以祥兴皇帝的名义下了禅国之诏,王府内书房的笔杆子们则立刻拟了谦让的表章。如此你来我往,三辞三让,一如历代真真假假的禅让程序。
金陵城郊的三层高台早已筑好,择了祥兴四年的元日吉时举行禅让仪式。
至期,大宋祥兴皇帝在礼官的导引之下最后一次行天子之仪,而后请吴王张镝登坛受禅,坛下集大小官僚两千余员,侍卫亲军及虎贲禁旅三十余万,宋末帝赵昺捧玉玺奉张镝,张镝受之。坛下群臣跪听禅国册书,册曰:
“咨尔吴王!昔者唐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宋室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滋昏,胡元恣逆,宇内颠覆。赖吴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吴王恢文武之大业,昭万世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徵;诞惟亮采,师锡朕命。全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於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君其袛顺大礼,飨万国以肃承天命!”
读册已毕,吴王张镝即受八般大礼,登了帝位。建国号为大明,改祥兴四年为洪武元年。
故宋末帝赵昺被封为瀛国公,封地于南吕宋。
吕宋亦是宋也!
新帝传旨,大赦天下,并开恩科。
普天同庆。
……
泉州城南码头边的一处小茶楼。
茶楼已经关门歇业了许久,这一个北元间谍的秘密据点随着北朝的败亡而自然树倒猢狲散了。
扮作掌柜的王兴全夫妇以及那些明探暗桩都已不见踪影。
只有钱素娘和韩萍儿姐妹俩留下来。
北伐伊始,九拔都的信息就断了,钱素娘抱着一丝希望四处打听北边的战事。
不用打听了,中兴公报已然刊出了江淮一线的结局——蒙元最后的汉人忠臣张弘范,抱病死守庐州八个月之后终于城陷身死。
失魂落魄的钱素娘,最后一次梳妆,又为谁梳妆?
韩萍儿反倒有一点放松或者解脱的感觉。
九拔都死了,姐姐也就没有牵挂,大不了,回头仍旧削发为尼便是。
楼下有人牵马走过,马蹄嘚嘚地敲打在街面的石板路上。
笃笃敲门声起,似乎那牵马的已经到了门前。
“陈哥哥!”
韩萍儿有一点不合时宜的雀跃,在姐姐最难过的时刻,她为自己的那点小心思感到愧疚。
咯吱,门开了。
门外站着一个英武的军人,但并不是她朝思暮想的那个人儿。
那位军人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并且问道:“请问这里可有一位小兰姑娘?”
“奴就是!”
“这是侍卫亲军左卫骁骑旅陈达烈士的光荣状,陈达烈士没有亲人,按照他遗书上的地址,交代给此地的小兰姑娘……”
“烈士……遗书?”
后面的话,韩萍儿已经听不进一个字,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接下那一个小小的木匣,如何回到房内。
匣内除了兵部核发的一份光荣状,一份户部荣军司兑换抚恤银五百两的执照,另外就是一封小信封。
韩萍儿颤抖着打开那信封,里面是陈达仅有一样遗物,一张沾满了褐色血迹的绣帕,那是自己亲手缝制的绣帕啊!
她终于没能止住夺眶而出的泪,抱着床脚压抑着哭声。
一对身世坎坷的姐妹,两个悲伤的人儿,三尺白绫,双双去了……
外头热热闹闹的,都是欢庆着新年和新朝的人们,谁也没能关注到这个被悲伤笼罩的小小角落。
……
洪武元年春,瀛国公赵昺在三千禁军的护送下远渡重洋前往南吕宋就国,自愿跟随的赵宋宗室与旧臣达数千人。
夕阳下,那片片帆影,是远去的故宋……
(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