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宋帆影
作者:正邱 | 分类:历史 | 字数:103.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二十章 论持久战
“今天我们开这个大会,第二届的中兴大会,主题是要确定今后的方向,规划好如何继续的让我们的中兴社越来越强大,如何让我们的中兴军从胜利走向胜利。我先简单讲两句,抛砖引玉。
一个是当前的战争形势,这当然是中心议题,过去的一年多时间,我们的军队有了长足的发展,总体是好的,但也有不少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认识的问题。
最近,中原红巾义军的大好形势让不少人心态有些膨胀,打了几场胜仗,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甚至觉得全面反攻的时机已经到了,觉得我们不需要再深耕厚植,不需要这么辛苦的做准备工作,就应该像红巾军的弟兄们那样,大大的爆发,席卷天下而去,一鼓作气的把鞑子朝廷拉下马,取而代之!
但我想敬告各位同仁、各位兄弟,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是冒险的,是不可持续的,甚至是一次『性』的。为什么说是一次『性』的,因为裹挟百姓的方式固然可以迅速的壮大队伍,顺利的时候几乎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但若不顺利的时候呢,也会以惊人的速度失败,迅速的回到原点,甚至迅速的灭亡。几个月前山东红巾的挫折,江淮特派员邢四、吴光的败死,还有最近扬州的失败,无不证明了这点。且看过去这两年,宋军不也是发起了多次反攻,在浙东、在江西、在两淮,但哪一次不是旋起旋灭,起的快,败的更快。
前车之鉴,我中兴社不可重蹈覆辙。稳扎稳打,波浪式前进的策略绝不能轻易改变。
红巾义军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为了配合主力军队的行动而发起的,这里面有一个主次的问题。我们仍旧要坚持正军为主,材勇为辅,坚持三级兵制毫不动摇。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否定红巾义军所取得的成绩,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支持红巾义军的行动,并且支持的力度还要加大。不过红巾义军的斗争形式是时候有所改变了,斗争的形式固然还是要灵活,仍旧要持续的与鞑子打运动战。但一直做流寇也是不可行的,那是无根的浮萍,太脆弱了。请姚、瞿、周、陆等诸位兄弟,要重视打好基础。百姓就是我们的基础,做流寇是没有基础的。席卷地方,裹挟一空,表面上壮大自己的同时,实质上也挖空了自己的基础。要知道,我们的目标,将来是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要让所有的老百姓安居乐业,裹挟的方式对民生破坏很大,恰恰与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所以,要改变。改变的方向和路径就是要建立大片的、稳固的根据地,在山区、在海岛、在水网密布的有利地形,打牢基础,筑好防线,一寸寸的蚕食敌人于运动战中消耗敌人,又以坚实的防线抵御敌人的反扑。过去山东和海州的做法就很好,但是规模要扩大,数量还要多些。等到主力大军发动全面的北伐、全面的反攻,我们的一个个根据地转而就能成为一个个前沿大阵,为主力大军的胜利提供坚强的支撑。
过去,我们高估了敌人的实力,认为鞑子无法战胜,对战争的前景感到悲观。但现在,随着一场场胜利,很多人又低估了敌人的实力,认为鼓动起一些不经训练的义军就可以打败鞑子,对战争的前景过于乐观。
盲目乐观与盲目的悲观危害一样大,都会让人看不清形势,误导我们的行动。我们还是要实事求是的看待这场战争的前景。
首先一点,必须明确,要相信我们必然会赢得这场战争,而敌人必然会失败。因为蒙古人少而我汉人多,因为蒙古人残暴不仁而我们抗凶除暴,因为蒙古人代表野蛮与落后,而我们代表文明与先进。所以,我们必然会胜利,要坚信!
其次一点,要明白这场战争是一场持久战。胜利并不会凭空掉下来,这个过程将是充满痛苦的,需要巨大的牺牲。我们的战士们英勇无畏,可以藐视敌人,但也要正视一个事实,当前蒙元的势力大,而中兴社的势力小,蒙元的兵力多,而中兴军的兵力少。虽然我们在壮大,小的可以变大,弱的可以变强。而敌人在衰退,大的将要变小,强的也要变弱。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漫长痛苦的过程,因为我们在走上坡路,必然是吃力的。
再有一点,下一步我们的作战方向问题……”
十月初,第二届中兴大会在泉州召开,根据时间,一年一次的大会本来早在几个月前就该召开了,由于战局的变化,尤其是直沽的战事影响,这个大会一直延后到十月。除了四个独立师师长要统领红巾作战脱不开身派了代表参会,其余各地主要行政官和军队师、旅以上将领基本到齐。
张镝在开幕会上“简单说两句”,说了一个多时辰,基本都是即兴发言,不需要稿子。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将中兴社军政各方面做了条分缕析,定了几个基调。
军事上主要强调了两点,一是中原红巾义军的斗争策略问题,另一个是主力部队下一步的战略方向问题。
红巾军发展的很快,号称百万大军,但不重视构筑根基,流寇风气太重,存在较大的隐患,张镝点出了这个问题,明确要求四位主将应该调整策略。对此,张镝提出了“根据地”的概念,充分运用天时地利的优势,尤其是争取老百姓的支持,一步一个脚印,一尺一寸的耕耘发展。
至于主力部队的进取方向,初步制定了“割据八闽”,“打通浙闽赣”的战略。
福建这个地方,山地多、平原少,道路崎岖,外敌不容易进攻,同时也不利于向外进取,却适合割据,唐末以来,王审知、留从效、陈洪进之辈代有人出。
不过,割据福建的政权却从未能征伐中原,取得更大的成绩,盖因土地人民财富都不足以与中原抗衡,外加交通不便的限制。
不过中兴社有海洋的便利,有海外领土为根基,钱粮不受限制,交通更不成问题,割据福建,就不仅仅是割据了。
请支持的老铁们加我们的交流群,柒柒伍柒贰壹叁陆叁,,故宋帆影书友群@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