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岭南王
作者:五叔在此 | 分类:历史 | 字数:93.8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97章 近况
李世民按照冯戴文提交的配方,让科研院进行实验,把小麦精粉,炒熟之后,加入霜糖,羊奶粉,猪油,扮着块状,需要的时候,用开水冲泡一番,就能够食用,虽说味道不怎么样,有一点古怪,但是让人体力不减。无论是当作军粮,还是食物,都是上佳。
干面条,直接用油炸熟,简易的方便面就出来了,同样开水冲泡,加上盐,就是一道熟食,而且最关键的是易于保存,运输。
做好的食物,至少要比直接运送小麦,更好一些。
经过商议之后,李世民下旨,就在象林郡(林邑)建立方便面作坊,同时加大运送到天竺,换取天竺的粮食,金银。
南海建立了补给点,往来十分方便。
现在的岭南,已经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地方,尤其是交州,广州两地,交州是最大的人口集中地,也是粮食,水果罐头最大生产基地,最大,对多的盐场,也是在这里,还有船厂,虽说蒸汽船出现了,但是木船也一直没有停止制作。
现在由岭南通往南洋,林邑,江南,长安,辽西,倭岛道的船只,有千料大船五百有余,可以说每天都有船只来往。
广州就是由此建立的港口,也是两大霜糖生产基地之一,另外一处就在江南。
而由岭南制作的专用扑鱼大船,已经有一千多艘,现在可以说能够坐船不晕的人,都是船队招募对象,水师水手,运输水手,扑鱼水手,都需要大量招人。
现在每年由辽西渤海湾,岭南,南海捕捞的鱼,已经堪比一个州道的粮食产出,更加丰富了百姓的生活,让现在有了余钱的百姓,还能吃点海味。
岭南人工养殖珍珠,海带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过产量不大,也是作为岭南特色,并未对外公布,这也是因为产量。
产量不高,公布出去百姓还不如种地,数量多了,价格就卖不起来,这是常理,而现在作为岭南特色,稍微贵一点,大家都能接受,而且也是让本地百姓多一份收入。
江南终于彰显出了潜力,三季稻全面铺开,家家户户皆有余粮,水果,蔬菜,有了官府提供的种子,房前屋后都种满了,家禽饲养,尤其是鸡鸭鹅,每一户都有不少。
专业养殖户也由此而生,一个小地主,原本只有几十亩地,几家佃户,现在按照官府要求,把佃户放了,买了十多个俘虏,雇佣了几个大唐百姓,在种了一年三季稻,水果,蔬菜之后,发现粮食太多了,一年产出,交完税之后,还有大量剩余,完全够一大家子吃两三年的,而且明年还会增加,不由得出现幸福的烦恼。
原本还想把多余的粮食卖成钱,但是由于家家丰收,市场上粮食价格下降得多,卖的话感觉心痛。
也许你会说价格低一点,为何就不卖了,官府一直在收购呢,这也是因为百姓都穷怕了,好不容易有了余粮,那里还舍得卖,交完税,多余的都存起来了。
当然也就不会在买,官府虽然在收购,但是价格都是比着市场价格来的,而且检查严格。
至于商人,虽说也在收购,不过现在丰收当然就要压价格,而且现在商人更喜欢收购的是其他值钱的物品,对于粮食这种,价格不高,运送麻烦的东西,已经很少有人收购了,因为现在大唐是完全不允许粮食卖出国内的,比铁器管控还要严格。
于是这个叫朱有财的小地主,灵机一动,开始了大量养殖家禽,在听说了长安有山庄套种养殖,特意花了半年时间,前去学习,回来之后,又雇佣了几个突厥人。
利用江南水乡的优势,引流一条小河,沿着他的土地,有三里路长,全部养上了鱼,种上了莲藕,还养了鸭子,鹅。
经过三年发展,现在有了上万只鸭,数千鹅,每年都还在增加,早已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在他的带领下,附近几个村庄都跟着学习,现如今,朱有财还建立了作坊,把鸭蛋,鹅蛋做成皮蛋,肉做成腌肉,远销南洋,而且现在每个月都有专门外地商人,前来收购鸭毛,鹅毛,这些都是做羽绒服的上佳材料。
现在冬天皇家,勋贵,早已不爱穿棉衣了,羊绒做的内衣,鸭绒做的羽绒服,上等皮毛销制的外套,这才是身份的象征。
羊毛线衣,棉衣都是一般百姓最爱,至于劣质棉衣,那都是给俘虏穿的。
辽西结构就比较单一,港口的渔业,煤矿,铁矿,在加上现在扩散到幽州的农业种子培育基地。
辽西粮种,除非是新品种,是一比二的比例换出去,每年老品种全是一比十,一斤粮种,换十斤精粮,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换到的,几乎都是世家大族的专属,百姓都是使用头一年留下的种子。
经过四年多时间不断的培育,也许是辽西气候酷寒,崔平等人居然弄出了耐寒的冬小麦。就是在头一年入冬前种下,第二年五月底就成熟了。
虽然生长周期变长了,但更多的是利用了冬季时候空余土地,在收获之后,还能在种上一季豆子。
豆子不但不会抢地力,反而有助于土地肥沃,最重要的是冬小麦产量没有减少,味道还要略微好一些,更加的劲道。
在马周上书李世民之后,崔平成了第一个因为农业封侯的人,封号――农侯,可以说单纯一个封号,就能让他名留青史。
大唐占领新城之后,只是加强防御,并未因此进攻高句丽,但还是让高句丽如噎在喉,心头难受,又不敢主动进攻,生怕引起大唐怒火,在次攻打,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大唐占领新城只是报复,所以才一直未曾增兵,只是二三万人守着。
渊太祚最终还是听了乙支文德的建议,让杨万春前去主持辽东城一线防御,而渊盖苏文退守安市城,作为第二道防线,同时也是方便支援前方,联络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