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作者:三秤金 | 分类:历史 | 字数:29.3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9章 计划
杨广这几天有点失眠,失眠不是因为后宫这几位,而是因为,他那很想大干一场的志向。
来到大隋。
就等于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而且,做的还是天下第一人——孤家寡人,这种特殊的际遇,怎能不让杨广热血沸腾?
男儿生于天地,又怎能不心存大志,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呢?
做事业。
靠什么?
靠的,当然是钱、是粮,更是人才。
想到人才,杨广就有些坐不住、睡不好的感觉,他好想科举之日,快快来临,也好大力选拔一些嫡系人才,虽然说天下尽为王土,可是,杨广却知道,此时的大隋,其实却是一个内有军阀割据,佣兵自重,外有强敌虎视眈眈,意图染指的局面。
人。
凡事虽不可悲观。
亦不可过度乐观。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
……
十数日之后,时光已至农历8月下旬,距离杨广定下的九月之考,只有区区十数日了,这些天,来长安应试的各地考生络绎不绝,说着天南地北的方言,挑剔着长安城中与家乡风味不同的饮食,同时,也让长安刺史张天佑明显感觉到了治安方面的压力。
张天佑严令手下,一定要抓好京城的治安,绝对不可疏忽大意,对前来长安的人,实行严格盘查,辨识身份,做到心中有数。
天子脚下。
皇城古都。
又适逢陛下恩典,独创开科取士这一千古不曾有之的盛举,一切的重视,都不过份。
……
……
而其它一些好消息,也开始渐渐传入京师。
近日来,让杨广最感兴趣的就是——盐。
对。
没错。
就是盐。
杨广深知,自古以来,盐都是国之至宝,百味之祖,与每一家每一户,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他读过的许多史料都记载着,由于古代食盐产业的效率低下,所以,导致除了官盐外,还会有大量的私盐上市,私盐,可是不交税的,而盐税,却又是历朝历代一项极其重要的税收,打仗用的钱财草料,赈灾用的粮米,皇室用度,大臣薪水,等等等等,盐税占的比例可不低。
所以。
杨广也是格外重视盐税。
这一样东西,必须牢牢掌握在国家手里,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所以,杨广早就已经与以户部尚书韦津和户部侍郎沈严为首的户部重要官员们开过数场会议了,重点就是讨论的怎么样解决那些私盐贩子们,将官盐在全大隋境内大力推广,落实好专卖。
户部诸官。
有的说必须用严刑重典打击。
有的说全面落实,颇有难度等等。
这些。
都不是杨广想要的答案。
倒是户部侍郎沈严,他的回答,挺合杨广的心思。
沈严认为,导致私盐泛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官盐的产量太低、太贵,很多穷苦百姓吃不起,所以,才会去买私盐,而那些私盐贩子们之所以冒着杀头的危险去贩私盐,主要就是官盐太贵,贩盐有暴利可图,所以,才会铤而走险,去贩卖私盐。
沈严说除非官盐供应充足,如丰收谷藏烂之于库,如此,就可根绝私盐,并将盐税牢牢掌控在国家手里。
杨广频频点头。
古人。
多智者甚多。
杨广认为,若是按照聪明程度来讲,古人的智商与现代人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他们所知所学没有经过现代人如此多的岁月沉淀与积累罢了。
通过数场会议,杨广与户部官员议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制度。
第一,大力增加官盐产量,除沿海地区以大隋政府为主导,大力上马盐场外,内地,也大力发展盐井产业,按照大隋总人口约5千万,每人每月用盐三两到四两计,杨广要求,各官盐厂,要开足马力生产,争取月产盐一万吨,当然,除了人吃,还要考虑牲畜所用,囤积、物流、出口、备用等因素,所以,杨广定下的目标是,争取大隋朝的盐业,朝着保万吨,冲击两万努力。
第二,切实落实好官盐专卖,这是一项国策,不可动摇,与此同时,大幅降低盐价,压缩私盐贩子们的生存空间,在合理的幅度内,制定盐价,以数量求利润。
第三,在全国各地设盐业专管部门,由户部统一管理,垂直管理,统一盐价,防止售卖过程中层层加码,相关人员以权谋私,做到价格透明,整个大隋境内,统一售价……
杨广翻看着户部侍郎沈严的奏本。
“……自八月初,沿海各地,大力增设盐厂,特别是江宁一带,遍设盐田,晒盐、制盐,产量激增……”
不错。
杨广夸赞一声,这个沈严是个人才,落实与执行能力很强,大隋朝的第一批保皇教教员中,寡人一定亲自发展他为下线。
想到这个教派,杨广笑了笑。
他已经拟好了所有书面材料,只等下一次大隋朝中央级的君臣大会上宣布了,只有一个原则,从此之后,所有大隋朝的官员,若是为官,必须要先加入保皇教,方才派任。
杨广本想用某某党的,想了想,算了,称呼太超前了,不见得是好事,还是像白莲教、神龙教、魔教、日月神教那样,改为保皇教就好了,他的心中,有点洋洋得意。
保皇教。
听上去,它喵的倒颇像某个东欧国家的教派,神秘又高大上。
杨广决定要将这一称呼载入史册,他想对着后世的那些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们,调皮一把,相信,绝对可以让他们目瞪狗呆。
另外。
还有一个好消息。
杨广画图,专门挑选了心灵手巧的木匠制作的风箱,也已经好了,试过之后,众人无不啧啧称奇,叹为观止。
要知道。
同时期的欧州与非州,许多地方,还在费劲巴拉地鼓着腮帮子对着火堆“呼呼呼”呢,高级一点的,无非就是用一些效率低下的风囊、风鼓之类的东西,而杨广,已将风箱从历史上,朝前猛提了若干代了。
没办法。
他想要增加钢铁产量,提高钢铁的纯度,一样是鼓风设备,一样是煤,这两样最重要的东西,都不可或缺。
如今。
风箱已有。
煤,也已列入杨广的开采计划,杨广知道,长安周围不缺煤、天然气。
商洛、潼关有大量的金矿,都在秦岭山脉。
汉中、渭南有很丰富的铁矿。
这些,都是资源,其中,杨广最重视铁、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