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高武三国:我大哥是刘备

作者:蠢萌的小妤 | 分类:穿越 | 字数:51.8万

第80章 刘备的疑惑

书名:高武三国:我大哥是刘备 作者:蠢萌的小妤 字数:3170 更新时间:2024-11-25 23:40:30

奏折发往京城洛阳的时候,已经是中平三年三月(186年)。

此时天色渐暖,万物复苏,刘备率领凯旋归来的辽东远征军回到襄平城中休整,耐心等待朝廷回复。

在世人的印象里,距洛阳四千里之外的辽东是偏远之地,鞭长莫及。

但实际上不然。

“辽东偏远”仅仅是指陆路。从辽东往返洛阳,走陆路来回需百余日;但若是走水路,从营口乘船穿越渤海,顺黄河逆流而上,则直线距离仅有一千多里,来回只需二十五天,去时逆流而上,需二十四日;回时顺流而下,只需一日。

这就是走水路和走旱路的区别了。

旱路干涩难行,水路又润又快。

而且,走水路优势不单单是快,还不需经过任何势力的地盘,不需经过关卡,不必担心山匪路霸塞道。

想着这些,刘备转而思索起此次的收获。此次远征不但将高句丽国土纳入了辽东版图,还白得亿万财产和三万精锐士卒。

得此横财,辽东郡的基本盘愈发厚实,势力更加强盛。

这本是好事,但刘备开心之余,脸上忽起忧色。

随着他统治的地盘越来越大,需要的对口人才也越来越多,但麾下却没有多少可用之才。目前辽东四郡一应官职,还有许多空缺。

按理说,他已贵为辽东太守,声名显赫,应该有很多大才来投奔才对。

可真实的情况是,没有!

一个主动前来投奔的名士大才都没有!

即使是那些无家可归,避难辽东的士子大才,也需亲自上门去请好几趟,人家才会不情不愿的答应为之效力。

这一点,一直让刘备疑惑不解。因此一回到襄平城,他就把李风带到议事厅,神色焦虑的望向后者,“四弟,为何没有大才主动来投辽东呢?”

“为兄自认为这个辽东太守做得还算礼贤下士,温良敦厚,为何他们一个都不来投奔我呢?”

“大哥莫急,这个问题我略懂一二,你让我想想…”

突然听到这句话,李风也是一愣。

对啊,大哥都两年没卖草鞋了,怎么天下大才还是看不上他呢?

虽说大汉现阶段不同阶层的群体泾渭分明,互不往来,但刘备现在已是太守,打破了阶级壁垒,不至于还被士人看不起吧?

为了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李风捏着下巴开启头脑风暴,从记忆里搜寻起来。

历史上,曹丕在《典论》中,曾将汉末诸多军阀分为四类;即名豪、大侠、富室、强族。

此四类军阀的倚仗,各不相同。

诸如袁绍、刘表、刘璋等人,主要以“名豪”、“强族”为依托。

与此相对,孙策、刘焉、公孙度等人,对“流寓人士”有着特别的偏爱,而对“名豪”、“强族”则有着天然的憎恶,他们甚至“诛戮名豪强族,威行邻国”。

而公孙瓒、陶谦、以及早期的刘备,主要依托于“富室”与“大侠”。与上述两类诸侯又有不同。

公孙瓒集团的典型特点就是交结豪商。

这种特征不仅出现在公孙瓒身上,刘备身上同样如此。

众所周知,宗法社会下的“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商人的政治地位最低;因此商人阶层通常都会寻求“政治强人”来保护自身利益。

然而,具备“名士”色彩的政治人物,如袁绍、曹操、刘表那一类人,为了维护自身名分,天然会与商人保持距离;只有公孙瓒、刘备这类出身贫寒的人,想要增强势力,就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与商人密切往来。

公孙瓒对“富室”的宠爱,几乎无以复加,他不仅给予富商极高的政治地位,甚至通家联姻,歃血结拜。

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三人,皆与公孙瓒“定兄弟之誓”。

据《英雄记》记载,公孙瓒自号为伯,三人者为仲、叔、季。富皆巨亿,或取其女以配己子。

与公孙瓒至交的刘备,早年的个人气质与统治手段,与公孙瓒高度相似,对商贾也有特别的偏爱。

中山大商苏双、张世平;徐州大豪糜竺、糜芳;均是富甲一方的巨贾。

在宗法专制社会体系中,“财富体量”与“社会地位”并不挂钩。想要在大汉获得一席之地,其家族或“通经(儒教经典)”,或“仕宦”。

简而言之,想要获得政治地位,要么得是“学阀”,要么得是“门阀”。类似糜竺那种“单纯有钱”的商人,严格意义上属于富有的贱民,政治地位极低。

如果糜竺生在河北,无疑会被许攸、袁谭等“贪鄙之徒”吞没家产;如果糜竺生在中原,又有曹洪、刘勋等“豺狼无厌之辈”在磨刀霍霍。

商人阶层的社会地位,与财富多寡无关,与州郡的直属上司有关。如果没有公孙瓒、刘备、陶谦等人的庇佑,糜竺等人的命运,大抵是家破人亡。

于是,商人只有依附公孙瓒和刘备这类寒门军阀自保;反过来,刘备和公孙瓒通过庇护商人,拓展统治基础。

按《后汉书》记载,公孙瓒“母贱”。按《蜀书》记载,刘备“家道败落,织席贩履”。

虽然公孙瓒挂着“家世二千石”的名号,但因为母亲卑贱,而几乎没什么地位;刘备自诩“汉室宗亲”,实际却是冢中枯骨。二人都不得不奋起自强,结交一切可结交的力量,

刘备的公孙瓒的出身,很难获得世家大族的拥戴,因此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求豪商富贾的金援。

同时,有钱而缺乏社会地位的商人,在乱世中无力自保,也正巧需要公孙瓒、刘备这类“寒门军阀”的庇佑,双方遂结成利益共同体。

因此,这四类军阀(名豪、大侠、富室、强族)之中,“名豪”与“强族”属于阳光下的强权,被世家大族所承认;“大侠”与“富室”则属于阴影中的力量,被世人所鄙视。

严格来说,刘备和公孙瓒是同一类人,都对“大侠”和“富户”有着特别的偏爱,他们麾下充斥着武勇之徒与亡命之徒。

公孙瓒奉行“打击豪强”的统治方针,因此他的统治基础,主要由“商贩庸儿”组成。除了商贩之外,公孙瓒手下还有大量能征惯战之士,有田楷、严纲、单经、赵云、田豫、牵招等人,甚至刘备三兄弟也曾效力过公孙瓒。

刘备亦喜好交结侠客,与公孙瓒类似。如关羽、张飞,便属于典型的“侠”。其中关羽还属于外州侠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威名赫赫。

至于河北猛士牵招、田豫等短暂效力过刘备的人,与刘备也有“刎颈之交”;属于典型的大侠,甚至还包括赵云,陈登。

陈登是门阀子弟,但具备了浓郁的豪侠色彩,被名士许汜称作“湖海之士”,可以归入“公族豪侠”一类。亦被刘备深相拉拢。

比较可惜的是,牵招、田豫、陈登等人因为具备了一定的宗族势力,能被“名豪”和“强族”所接受,于是见势不妙,改弦易辙,归属曹魏,不再跟随刘备流浪。

当然,“拉拢大侠”这一行为,并非公孙瓒和刘备独有;曹操、袁绍、袁术、孙策亦有类似行为。

但由于刘备和公孙瓒的出身、名望、学术背景等因素,难以得到“名豪”与“强族”的支持,因此才特别需要倚仗“富室”与“大侠”的力量。

曹丕《典论》中的四类人物,“名豪”与“强族”属于豪门军阀的附庸;而“富室”与“大侠”则成为寒门军阀的倚赖。

这便是此时的政治风气。

在“学阀”与“门阀”垄断地方察举的情况下,寒门子弟很难得到出仕机会;地位卑贱的商人,与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的侠客,天然具备结合的条件。

汉末军阀中,类似刘虞、刘表、袁绍等“公族”或“宗室”建立的政权中,很少能找到“大侠”与“富室”的踪影;他们甚至会放纵手下的“名豪”、“强族”对富户进行掠夺,以收揽人心。

“豪强擅恣”的情况出现在袁绍、刘表、刘焉治下,绝非偶然。

而在公孙瓒、陶谦、刘备等寒门军阀集团中,“大侠”与“富室”的地位则颇高,与士族政权大大不同。

一言蔽之,各个诸侯能招揽到什么样的人才,由他的出身和政治风格决定。

也就是说,刘备想要获得世家大族的认可,首先需要改掉身上的游侠风气,然后沉淀几年气质,养一养名望,就自然会有人来投奔了。

想到这里,李风说道:“大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既有我们几个兄弟,便很难招揽到士族啊…”

刘备一听,瞬间明白了李风的意思。

没错,哥几个是游侠啊,在士人眼里完全就是“一言不合就砍人”的莽夫,异类,人家避都不及,还来投你?

想通了这茬,刘备不再纠结这个问题,大手一挥,

“好!那就不要士族支持,等咱们辽东攒出百万大军,席卷中原,看天下谁敢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