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宋
作者:浊酒当歌 | 分类:历史 | 字数:116.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8章 制置使和副使的矛盾
翌日一早,恭州府还没有逃走的百姓们起床生火、借着晨曦开始煮早饭时,就听到了制置使司衙门里鼓声阵阵,有住得近的,纷纷出门观望,看到来往兵将众多,似乎都在赶赴制置使司衙门。
这就罕见了,虽然制置使司衙门一直很忙,但这么早天刚亮还没到点卯的时候,就击鼓聚将,却是头一回。听说来了新的制置使,莫非新官上任三把火?
衙门大堂里,正襟危坐的陈隆之当然听不到小老百姓们的诧异议论,他面无表情的喝着一杯茶,茶叶很多,泡得很浓。
左右两边,不断有匆匆而来的各方大员进来落座,制置副使彭大雅坐在左首第一位,提刑典狱使袁简之坐在右首第一位,其余将领官员依官衔按品级各自找位置而坐。至于转运使,鉴于四川败坏的局面,朝廷干脆就没有设置了,所有的粮食赋税由制置使司自收自用,便宜行事。
人到得差不多了,陈隆之向左右虚望一下,与两位副手示意之后,站起身来,咳嗽一声。
堂上立刻雅雀无声,所有的人都看着他。
“各位同僚,本官奉皇命,千里赴任,由两淮到四川履职,一路奔波,近日才到此间,还不及与众位一一熟络认识,就一早击鼓聚将,急切仓促。原因无他,责任如山尔!”他双手按在案头上,微微躬着身子,目光如电,扫视着每一个人的脸:“北虏势如猛虎,入我大宋国界如无人之境,杀人放火,屠戮俘掠,而致州府残破,百姓涂炭,实乃我等四川官宦的耻辱。如今官家心忧,担心如处置不力,北虏顺巴蜀进湖广,威慑江南,则社稷危矣,正所谓主忧臣辱,身为镇帅,本官与诸位身负皇恩,如不能拒敌于国门外,实在无颜上对官家朝廷、下对父老百姓!”
这一席话,说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慷慨热血,颇有破釜沉舟的意思,听得座中不少人都是面色一变,暗暗心惊,暗道这位新来的制置使大人,莫不是要做出什么出人意料的举动吧?
果然,陈隆之把桌子一拍,慨然道:“自古有忠臣热血祭轩辕的说法,陈某不才,愿以这七尺肉身,赴于国难,望诸位同僚,以忠君卫国的决心,与陈某一道,共同出力,驱逐北虏,还我川峡四路于大宋,还我百姓于太平,还朗朗乾坤于锦绣河山!”
听着这意思,是要出去跟蒙古人死磕?
怀着不同心态的众多官僚佐将,用复杂的眼神看着红着脸的陈隆之,礼节性啪啪啪的鼓掌附和起来。
“本官这两日不断派出探马游骑,多方侦测,现已探得,北虏酋首都元帅塔海,因天气日渐炎热,暑气渐浓,蒙古人不耐暑热,已经回师利州兴元府一带,撤出了剑门关以北,各地游荡抢掠的,多是一些附庸北虏的蛮夷散兵,几百人一伙,数十人一群,不足为虑,所以本官思虑,何不趁着这大好时机,重整蜀中兵备,招兵买马,建军修械,复我四川军兵雄风。”
“所以,本官首先要把制置使司衙门,重新搬回成都城。”他竖起一根指头,决然道:“只有本官过去了,军民才有主心骨,才能筑立起同仇敌忾、共御北虏的决心!如此,加上诸位同心,士气可恢复,民心可安定,大事可期也!”
满堂皆惊。
有人目瞪口呆,有人面露土色,有人交头接耳,有人欣喜若狂。
总的来说,高兴的人少,畏惧的人多,反对不屑的人更多。
不少人皱着眉头,在心里连连摇头,感叹这位从淮西过来的大人,是不是没跟蒙古人打过交道,竟然想放着川东的险要地形不去据守,反而妄图恢复失地,须知蒙古人跟金人比起来,要凶残百倍。
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坐在左右上首的彭大雅和袁简之的身上,这两人都是在四川呆了好几年的人,了解这边的具体情况,深谙蒙古人不可野战的道理,这时候大家身为下级,不好反对上官似乎已经决定了的方略,只好靠这两位说得起话的大佬了。
彭大雅和袁简之听了陈隆之的话,也是一惊,两人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出了不解。
彭大雅要年轻一些,刚过四十岁,性格直率,当即就站起来,向陈隆之拱手道:“大人高瞻远瞩,为朝廷国运鞠躬尽瘁,思虑深远,我等深感钦佩。大人所言,句句都是为了川峡四路光复,字字在理,下官皆赞同,不过,下官在此间操持数年,与北虏浴血多次,多少有些经验,有些话,请大人斟酌。”
陈隆之看看他,坐了下来,伸手示意:“彭大人请讲。”
彭大雅道:“蒙古人原为大漠野人,自幼在马上长大,吃牛羊肉喝牛羊血,野蛮而不可教化,其性凶悍,其人残忍,几乎人人都是控弦能战之兵,善骑射,耐苦寒,以万户为建制,一人数马,每每出动,呼啸而来,呼啸而去,如风般迅捷。”
他望向堂中坐着的众人,扬声道:“而我朝军兵,步卒占多数,骑兵极少,四川一地更是如此,我们手头残留的兵马,几乎全是步卒。与之对阵,守,守不住,蒙古人骑**准,一根箭就能带走一条命,他们远远的射,我们连边都摸不到;跑,跑不掉,两条腿的人跑不过四条腿的马,而且一退往往就是溃逃。这仗就没法打,所以这些年制置使司并非不敢与之对战,而是确实野战无方,我们的人马,基本上都是折损在野战中的。”
众人纷纷点头,彭大雅虽然也是文官,但四川的文官,这两年多少必须懂点军事了,不然压根就没法干,彭大雅就是其中翘楚,他是在死人堆里学会打仗的,这些经验,全是真正的战场临敌得来的。
袁简之也摸着胡须,连连点头,而陈隆之,却看不出喜恶,只是默然一张脸,仔细聆听。
于是彭大雅继续说道:“故而下官觉得,在没有强大军力保障的前提下,出川东返回成都,并非上策。成都一带都是平原,原有的城池多有破败,蒙古人如果从利州南下,几乎旦夕可至,如无坚城可守,则无险可依,我们胜算渺茫,就算侥幸守住了,也被有骑兵纵横的蒙古人困守城里,毫无意义。”
这就是公然否定陈隆之的决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