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辑录
作者:你是我的一盘菜 | 分类:历史 | 字数:125.9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揭子兵法(3)
《揭子兵经》下卷·衍部
目略撮言
善用兵者,明天数,辟妄说;广推其役女通文、借传不惜。对敌则蹙、眼、声、挨、混、回。有用至半一影响之中,致机于空、无、阴、静。化于闲忘,不示威能,斯为操纵由己,而底于自如之地也,兵法至是乃极。(注:此段乃作者用其衍部各篇篇名所构成之序文,疑传抄过程中已发生讹误。)
【译文】:
善于用兵的人,能够洞悉所谓天和命的原理,摒除那些虚妄不经的言论;能广泛采用女性的阴柔之气达到柔和的战术,能够千方百计借用各种能借用之力。对付敌人的方法,则有委曲求全、点敌兵眼、以声制敌、拖延时间、蒙混欺骗以及循环使用巧计等等。有的还能意识到战略战术方案只能起部分作用,而需预备一个配套方案,在使敌人计策落空、用兵不着痕迹、运用隐蔽手段、掌握动静机宜等方面下功夫,进而达到闲着不闲、团结官兵舍生忘死的境界,同时又不刻意显示自己的威势和能力,这样的将领真正能将战争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达到挥洒自如的地步。能做到这一步,兵法的运用也就达到极致了。
七十三、天(1)
星浮四游②,原无实应,惟当所居之地,气冲于天,蒸为风雨云雾,及晕芒荡摇③诸气,可相机行变。正应者,惟阴阳。寒暑、晦明之数而已。疾风飒飒④,谨防风角⑤;众星皆动,当有雨湿;云雾四合,恐有伏袭;疾风大雨,隆雷交至,急备强弩。善因者,无事而不乘;善防者,无变而不应,至人合天哉!
【注释】:
①天:这里指天候,气象。
②四游:四面游动。
③荡摇:摇荡。
④飒飒:风声。
⑤风角:指候四方四隅之风以占吉风。于文意不协,疑误。
【译文】:
星星在天空中四处游浮,原本与地上的事物没有相应的关系,只有当它们所对应的地区,水气冲入天空,变成了风雨云雾(而造成星空的隐现变化),同时影响到大气的运动。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变化相机行事。正常的情况只不过是白天黑夜、寒冷酷暑,阴天和晴天的有规律的更替罢了。但在恶劣天气,比如狂风大作,应防避旋风;所有的星星都有变动,这是将要下雨的预兆;浓雾笼罩,要提防敌人的埋伏和袭击;狂风暴雨,雷电交加,要迅速准备强弓硬弩。善于利用有利时机的人,就没有任何事办不成的;善于提早做好防备的人,就没有哪一个突然来临的事件不能应付的,这就是最高明的人与天相结合。
七十四、数(1)
兵家贵②谋,曷可言数?而数亦本无。风扬雨濡,在天只任自然;冻坚潮停,亦是气候偶合。况胜而旋败,败而复胜?胜而君王,败而扑灭,举争将相之能。即未图于人而人倏③助;未倾于敌。而敌忽误;事所未意而机或符,皆以人造数,而非以数域④人。数属人为,天首何处。苟拥节专麾⑤,止尽其在我者而已。若管、郭、袁、李⑥之学,可神而不可恃也。
【注释】:
①数:天数,命运。这里引申为自然之理。
② 贵:重视,崇尚。
③倏:忽然。
④域:疆界,范围。这里引申为束缚,左右。
⑤麾(huì):通“挥”,指挥。
⑥管、郭、袁、李:管,管辂(lù)。三国时魏国的星象学家;郭,郭璞(pǔ)。晋朝人,长于阴阳历算及五行卜筮(shì);袁,袁天纲。唐朝人,精于相术。李,李淳风。唐朝人,精于天文历算占卜之说。
【译文】:
用兵贵在用谋,怎么能说是受天命的支配呢?天命本来是没有的。刮风下雨,只是天气的自然变化;江河结冰和潮水的涨落,也是气候的偶然变化所致。何况胜利后立即失败,失败之后而又转为胜利呢?胜者为君为王,败者灰飞烟灭。这些都取决于双方文臣武将才能的较量。即使并未求助于人而别人已相助,对敌人不占优势,敌人却意外失误,或事先没料到,因机会巧合而取胜,这些都是由人造成了貌似天命的效果,并不是冥冥中有天命在左右人。命运靠人来把握,哪里有什么上天的意志呢?。如果牢牢地掌握了指挥大权,就只管尽力做自己的事。像管辂、郭璞、袁天纲和李淳风等人的关于天数的学说,只能作为神话传说,不可用来指导作战。
七十五、辟(1)
兵家不可妄有所忌,忌则有利不乘;不可妄有所凭,凭则军气不励。必玄女②、力士③之阵不搜,活曜④遁甲⑤之说不事,孤虚⑥风角、日者⑦、灵台之学不究。迅风疾雨,惊雷赫电,幡⑨折马跑⑩,适而不惑。以人事准进退,以时务决军机。人定有不胜天,志一有不动气哉!
【注释】:
①辟:摒除,排除。
②玄女:神女。传说黄帝与耳目蚩尤作战,上天排神女授给黄帝兵符,助他获胜。相传《六任》、《遁甲》等书都出于玄女。
揭子兵法(3)
③力士:官名,主管金鼓旗帜,随行皇帝左右。
④活曜(yào):该词费解。一说“活”为“获”之误。指据日月将沉没时的光芒占卜未来。
⑤遁甲:古代方术之一。其法以十干中的乙、丙、丁为三奇,以戊、己、庚、辛、壬、癸为方仪,分置九宫,以甲统之,视其如临吉凶以为趋避。
⑥孤虚:古代占卜推算历日之法。天干为日,地支为辰,日辰不全为孤虚。占卜时得孤虚,主事不成。
⑦日者:以占候卜筮为业的人。
⑧:灵台:星名,主观云物、察符瑞、候灾变。
⑨ 幡:旗帜。 ⑩跑:原为“跪”,据天蔚书社本改。
【译文】:
兵家不能毫无根据地强调忌讳,否则遇到有利的情况就不能及时加以利用;不可没有根据地强调凭借,否则军队的士气就不振作。一定不要去搜求所谓的“玄女”、“力士”阵法,不要理会 “活曜”、“遁甲”的学说,也不要去研究“孤虚”、“风角”、“日者”、“灵台”等卜卦算命的学问。即使遇到狂风暴雨,迅雷闪电,旗断马惊,也要坚决行动,毫不迟疑。要根据敌我实际情况来决定部队的进退,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军事机宜。如果人坚定了,会有不可战胜的天吗?如果全军众志成城,会有不可震动的气吗?
七十六、妄(1)
读《易》,曰大过②,曰无妄③。圣贤以无妄而免过,兵法以能妄而有功。故善兵者,诡行反施,逆发诈取,天行时干,俗禁时犯,鬼神时假,梦占时托,奇物时致,谣谶④时倡,举措时异,语言时舛⑤;鼓军心,沮敌气,使人莫测。妄固不可为,苟有利于军机,虽妄以行妄,直致无疑可也。
【注释】:
①妄:欺骗,虚妄,荒谬。
②大过:《易》卦名,过甚之意。
③无妄:《易》卦名,真实无伪之意。
④谶(chèn):谶语,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图记的隐语。
⑤舛(chuǎn):错乱,差错。
【译文】:
读《周易》,会读到“大过”、“无妄”等卦。圣贤因为无妄而避免犯错误,兵法因为行妄欺诈而取得成功。因此,善于用兵的人,行为诡诈,措施反常;倒行逆施,以欺骗的手段取胜;有时甚至违反自然法则,触犯习俗和禁忌;有时借助于鬼神、托梦和占卜;时而使用希奇古怪的东西;时而散布谣言和蜚语;举止行动时常怪异,说话时常前后矛盾。鼓舞自己的军心,打击敌人的士气,使敌人捉摸不定。这些虚妄怪诞的方法,本来不应用的,但如果有利于军机,即使是妄上加妄,也没有什么可疑虑的。
七十七、女(1)
男秉刚,女秉柔。古之大将,间有藉于女柔者,文②用以愚敌玩寇,武用则作战驱军,济艰解危,运机应变,皆有利也。男不足,女乃行。
【注释】:
①女:这里指男女秉性加以区别。
②文:柔和。
【译文】:
男人秉性刚强,女人秉性阴柔。古时的大将,有时也借助于女子的阴柔的力量,柔和的特点来愚弄麻痹敌人,作战时用来鼓动全军,排难解危,临机应变,都是很有利的。不过,只是男人力量不足时,才由女人行动。
七十八、文
武固论勇,而大将征讨,时用羽檄①飞文,恒有因一辞而国降军服者。士卒稍知字句,马上诗歌,行间俚语,条约禁令,暇则使之服习,或转相耳传,自闻诏②解义,不害上为君子师、儒者③兵也。
【注释】:
①羽檄(xí):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檄文,古代用征召、声讨的文书。
②诏:告诫,教诲。
③儒者:信奉儒家学说的人,格守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信条。儒者兵,指仁义之师。
【译文】:
作战固然要讲勇敢,但大将在出兵征讨时,经常会用到一些军事文书,常常出现因一篇言辞有力的檄文而使敌国顺服、敌军投降的情况。让士兵略识一些文字,把行军中的队列歌曲、行动俚语、条令法规等,组织他们在空闲时学习,或是让他们相互传告。久而久之,自然能做到接到指示后理解大意,不会误解上级作战意图,这样就是君子之师,仁义之师。
七十九、借
古之言借者,外援四裔,内约与国,乞师以求助耳。惟对垒设谋,彼此互角①,而有借法,借法乃巧。盖②艰于力,则借敌之力,难于诛,则借敌之刀,乏于财,则借敌之财,缺于物,则借敌之物,鲜军将则借敌之军将,不可智谋则借敌之智谋。
何以言之?吾欲为者诱敌役,则敌力借矣;吾欲毙者诡敌歼,则敌刀借矣;抚其所有,则为借敌财;劫其所储,则为借敌物;令彼自斗,则为借敌之军将;翻彼着为我着,因彼计成吾计,则为借敌之智谋。己所难措,假手于人,不必亲行,坐享其利;敌为我资,而不见德③,我驱之役,法令俱泯。甚且以敌借敌,借敌之借,使敌不知而终为我借,使敌既知而不得不为我借,则借法巧也。
揭子兵法(3)
【注释】:
①角:较量。
②盖:句首语气词。
③:德:感激。
【译文】:
古人用兵讲“借”,对外采取向四周邻国求助,对内联合友好盟邦,请他们出兵相助罢了。只是在两军对垒设谋定计,敌我双方相互争斗时,如果会使用借法,这才称得上巧妙。力量不足,就要设法借助敌人的力量;自己难以杀掉的,就借用敌人的兵刃;缺乏金钱,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金钱;缺乏物质,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物质;自己缺乏兵将,就要设法借用敌人兵将;不能运用自己的智谋的时候,就要借用敌人的智谋。
这话怎么说呢?我们想做的事情,诱使敌人去替我们做,敌人的力量就借到了;我消灭的力量,诱骗敌人去歼灭,就等于借刀杀人。控制了敌人占领的地区,就等于借用了敌人的钱财;夺取敌人的储备,就等于借用敌人的物资;设法使敌人内部产生斗争,来削弱其力量,就等于借用了敌人的兵将;把敌人的措施变为有利于我们的措施,利用敌人的计谋来完成我们的计谋,就是借用了敌人的智谋。自己难于做到的事情,可以借助敌人的力量去完成,不必亲自动手,就可坐收其利。敌人被我利用了,却不感激它;驱使敌人为我效劳,却不受任何法令的制约。甚至还可以利用敌人去借用另一敌人的力量,或者在敌人运用借法时将计就计,以达到我们企图,使敌人不知不觉间终于为我所用,即使敌人发觉也不得不被我借用,这才是最巧妙的借法。
八十、传(1)
军行无通法,则分者不能合,远者不能应。彼此莫相喻,败道也。然通而不密,反为敌算。故自金、旌、炮、马、令箭、起火、烽烟,报警急外;两军相遇,当诘暗号;千里而遥,宜用素书,为不成字、无形文、非纸简。传者不知,获者无迹,神乎神乎!或其隔敌绝行,远而莫及,则又相机以为之也。
【注释】:
① 传:这里指通信联络。
【译文】:
军队进行作战而没有通信联络方法,那么分散的部队就不能相互配合,远处的部队就不能相互策应,彼此之间无法互通信息,是导致失败的原因。然而,如果能通信联络,但不能保密,反而会被敌人算计。因此,作战时除了要准备锣鼓、旌旗、信炮、探马、令箭、柴火、烽烟报警等通信联络手段,来预防紧急情况外;两支军队相遇,应当询问识别暗号;和遥远的军队联系,写信适宜用平时规定的密码代号的“素书”,没有成形的文字,没有一定的格式,也不用纸张和竹简,送信的人不知其意,落到敌人手中也不至于泄密,真是神秘啊!如果通信被敌人阻隔,并且距离又十分遥远,有信送不到,那么就要根据情况相机行事。
八十一、对
义必有两,每相对而出。有正即有奇,可取亦可舍,对。古今智能人已筹略时,宜可否战阵利害中,机法生焉,变化神焉,有无穷之用矣!
【译文】:
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它们往往是相对地存在着。有“正”即有“奇”,有可取的就有可舍的,这是对立统一。古往今来,聪明能干的人在运筹用兵方略时,从相宜与不相宜,从布阵的有利与有害两方面中分析情况,就能确定出正确的、变化莫测的战法,有着无穷无尽的用途。
八十二、蹙(1)
谋于心曰计,力可为曰能。从心运者虚,见诸为者实。有能则能计②,即半计而亦可生计;无能则无从计,而善计皆空筹,空筹非计也。计必计所能,不惟攻击能,战守能,即走、降、死亦必要之能。故善兵者,审国势己力,师武财赋,较于敌以立计。英雄善计者而有束手之时,无用武之地,势不足而能不在耳。蹙之者,于势能未展之日,则俯首受制。无计之计,止有一避;无智之智,止有一拙;无能之能,暂用一屈。角而利,爪而距③,不可蹙矣!
【注释】:
① 蹙(cù):窘迫.这里指形势不利时地退避之计.
②计:原无此字,据天蔚书社增。
③距:鸡地附足骨,搏斗时用以击刺对方.
【译文】:
在心里筹划的方案叫做计,有力量将计付诸实施的叫“能”。还在心里谋划的为虚,见诸于行动的为实。有了实施能力就能制定计划,即便是计划不成熟也能使其完善。没有实施能力就无从计议,再好的计划也只能是空筹划,而空筹划并不是真正的计。制定计划必须考虑自己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这不光指攻击能力,作战防守能力,即使是败走、投降、战死等也要有必要的能力。因此,善于用兵的人,要查明本国的力量、军事战备以及经济实力等情况,并与敌人进行比较后再来制定相应的对策。不过,即使是多谋善断的英雄,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也有才华难以施展的情况,这是由于形势不足为和能力丧失的缘故。窘迫的人,他潜在的力量不能施展时,就只有处处受制。无计可施时所想出的办法,就只有躲避这一招;没有智慧所想出的计谋,就只能是笨拙的方法;没有能力所能做的,就只有屈服于人。像有的动物那样,有角并且很锋利,有爪并能对敌击刺,这时就不会再窘迫了。
揭子兵法(3)
八十三、眼
敌必有所恃而动者,此眼也。如人有眼,手足举动斯①便利。是以名将必先观敌眼所在,用抉剔②之法。敌以谋人为眼,则务祛③之;以骁将为眼,则务除之;以亲信为眼,则能疏之;以名义为眼,则能坏之。或拔其基根,或中其要害,或败其密谋,或离其恃交,或撤其凭借,或破其惯利,此兵家点眼法也。点之法,有阴、有阳;有急、有缓。人有眼则明,弈有眼则生。绝其生而丧其明,岂非制敌之要法哉?
【注释】:
① 斯:就。
② 抉剔:挖出,剔除。
③:祛(qū):除去。
【译文】:
敌人行动时一定会有倚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兵眼”。这如同人有了眼睛,手脚的动作才会便利一样。因此,名将在作战时一定先弄清敌人的“兵眼”所在,然后设法加以剔除。如果敌人以谋士为“眼”,就一定要除去他;以骁将为“眼”,就一定要干掉他;以亲信为“眼”,就要疏远他们的关系;以名誉为“眼”,要设法加以诋毁,败坏他们的名气。或者拔掉敌人的根基,或者打击敌人的要害,或者挫败敌人的密谋,或者离间敌人倚仗的外交同盟,或是撤除敌人的依靠,或者破坏敌人一贯的优势,这些是兵家常用的“点眼”之术。“点眼”的方法,有的隐蔽,有的公开;有的急,有的缓。人有眼才能看清一切,棋有眼才能将全局走活。用兵点眼就像下棋时断绝对手的生路,并且把他弄成“瞎子”,难道不是制伏敌人的重要方法吗?
八十四、声(1)
师以义动者,名兵也。惊使数动者,虚喝也。敌夜营,遥诱以火鼓,实迫以金炮,制敌前后,伏兵两路,使敌逃窜而歼之者,啄木画②也。轰轰隐隐,万人咤自云端,名曰天唳③ ;潺潺④泡泡⑤,千军噪营于内,名曰鬼嘒⑥。如潮回,如隺清,震敌上下不知所由,使敌自相击撞,而灭绝之者,落物朔⑧也。
【注释】:
①声:有些版本用作“嘤”(yíng),兽声。此处泛指用声音制敌。
②啄木画:啄木鸟啄击树干的不同部位以捕虫,喻指以声音多方扰敌,进而歼敌。
③唳:鹤叫的声音。
④潺潺:水缓慢流动的声音。
⑤泡泡:急流的声音。
⑥暳(huì):小声。
⑦ “轰轰隐隐”至“隺清”等三十四字底本无,据南京提拔书店1935年陈无闷校补本《兵经》补,“隺”同“鹤”。
⑧朔:北风。
【译文】:
为伸张正义而出动的军队,是师出有名的军队。惊吓敌人,并使之多次调动,这是虚声呼喝的效果。敌人夜晚宿营,在远处以火光和鼓声诱敌人出动,同时以锣声和炮声相逼,扼制敌人的前方和后路,在敌人两翼设下伏兵,使敌人四处逃窜,而之乘机将其歼灭,这就像啄木鸟在树干上敲击捕虫一样;示以轰轰烈烈的声音,像是千万人在云端高吼,这叫“天唳”;示以水流潺潺的声音,像是千军在营内喊叫,这叫“鬼嚖”;示声似汹涌的潮水,又像鹤鸣声声,敌人全军震骇,却不知声音从何而来,使得敌人自相撞击践踏,进而乘机消灭它们,就像凛冽的北风横扫落叶一样。
八十五、挨(1)
天道后起者胜,兵法撄②易不撄难。威急者,索③也;锐犀④者,挫也。敌动我能静,我起乘敌疲。敌挟众而来势不能久,则挨之;其形窘迫急欲决战,则挨之;彼战为利,我战不利,则挨之;时宜守静,先动者危,则挨之;二敌相搏,必有伤败,则挨之;有众而猜,必至自图⑤,则挨之;敌虽智能,中有掣者,则挨之;……天时将伤,地难将陷,锐气将堕,则挨之。挨之,乃起而收之,则力全势遂⑥,事简功多。古之所为⑦宁观,为徐俟⑧,为令彼自发,皆是也。可急则乘,利缓则挨,故兵经有后之义。
【注释】:
①挨:同“捱”,拖延的意思。文中的“挨”与此意相同。
②撄(yīng):触犯,扰乱。这里引申为“攻击”。
③索:尽。
④锐犀:坚固锐利,这里指部队精锐强悍。
⑤自图:自相残杀。图,图谋。
⑥遂:成功。
⑦为:同“谓”,说的意思。
⑧俟(sī):等待。
【译文】:
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是后来者居上;就兵法来说,迎战易打的,不去硬碰难对付的。来势汹汹的敌人,容易耗尽兵力;精锐凶悍的敌人,容易受挫。敌人蠢动的时候我能静以待变,敌人疲惫的时候我就乘机攻击。敌人以优势兵力进犯,但其势不能持久的时候,就拖延一下;敌人形势窘迫,急欲决战,就拖延一下;交战有利于敌人而不对不利于我的时候,就拖延一下;当时的情况宜于沉着应付,谁先动手谁就有危险的时候,就拖延一下;两股敌人相斗,必有一方受损或失败,此时就要拖延一下;敌人虽多但互相猜疑,必定自相残杀,此时,就要拖延一下;敌人将领虽有智谋,有能力,但其内部有掣肘的力量,此时也要拖延一下;即便是在敌人疲惫、我军安逸,敌人危险、我军安全,敌人粮食缺乏、我军给养充足的情况下,也不妨拖延一下。当天气变化将给敌军带来损失,地理条件将使敌军陷入危难,以及敌军士气将要懈怠的时候,也要拖延一下。拖延一下再发兵进攻,就能既保全实力又使战事顺利,用力少而成功大。正像古人说的,“静观”、“慢等”以及“使对手自行暴露弱点”等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适于急进就乘机出兵,利于缓战就设法拖延,因此,兵法有“后发制人”的理论。
揭子兵法(3)
八十六、混(1)
混于虚,则敌不知所击;混于实,则敌不知所避;混于奇正,则敌不知变化;混于军、混于将,则敌不知所识。而且混敌之将以赚军,混敌之军以赚将,混敌之军将以赚城营。同彼旌旗,一彼衣甲,饰彼装束相貌,乘机窜入,发于腹,攻于内,歼彼不歼我,自辨而彼不能辨者,精于混也。
【注释】:
①混:蒙混,混淆。这里指伪装,混水摸鱼。
【译文】:
实中有虚,敌人就不知从哪里攻击;虚中有实,敌人就不知如何躲避;奇正混用,敌人就模不透我的变化;乔扮成敌人的军队或将领,敌人就难以识别。还可以冒充敌人的将领巧取他的军队,冒充敌人的军队骗取其将领,冒充敌人的军队和将领骗取敌人的城池和营寨。打着和敌人一样的旗号,穿上和敌人一样的衣服和铠甲,装束和相貌都打扮成敌人的模样,乘机窜入敌营,然后从敌人纵深处发起进攻,攻击敌人的内部,我能歼敌但敌不能歼我,我自己能相互识别但敌人却辨不出真假,这是做到了精于“混”术。
八十七、回
凡机用于智者一则间,用于愚者二而间,数受欺而不悟者三而间。间三而回①,奇莫测;间二而回,人所度②;间一而回,颠③于法。一出二,二出三,随势变迁,随形变迁;三回二,二回一,随势归复,随形归复。
【注释】:
①回:量词,表示次数。此指重复使用。
②度(duó):揣测。
③ 颠:跌倒。
【译文】:
凡是计谋,对聪明的敌人用一次就要改变;对愚蠢的敌人连续用两次就要改变;对数次受欺骗而不省悟的敌人,用三次也要改变。变化了三次后再重复使用,就会神奇莫测;变化两次后重复使用,敌人就会有所预料;变化一次就重复使用,会因不合战法而失败。由一次到两次,由两次到三次,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由三次到两次,由两次到一次,也要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重复使用。
八十八、半(1)
凡设策建事,计有十,行之仅可得五,其半在敌与凑合之间;行有十,而计止任其五,其半在敌与凑合之间,故善策者多惕。曰:我能谋敌则思敌能谋我者,至②视天下为善谋,则可制天下之谋生。是精谋勇战操其一,敌之抵应操其一,地天机宜操其一,必谛③审。夫彼多而此少,或此多而彼少,能合于三,其势乃全。故当以半而进乎全也。
【注释】:
①半:留有余地。
②至:一说“至”字属上。
③谛:详细,仔细。
【译文】:
凡是制定计策做某件事,计策有十分的把握,行动只能取得五分的成功,另外的一半决定于敌情和战机的巧合;有时行动取得了十分的成功,而计策只占了其中的五分,另外的一半也在于敌情和战机的巧合。因此,善于谋划的人要多加注意影响实现计划的因素。要想到:我能这样谋划,那么敌人可能也有对付我的计策。甚至把天下的人都看作是善于谋划的人,这样,制服天下的谋略就有可能产生了。由此看来,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中,精于谋划、勇敢作战占一份,敌人的对策占一份,天时地利和有利战机占一份。因此必须详细分析各种情况。或者次多彼少,或者次少彼多,三者能结合起来,才有完全的优势。所以,在制定计策时,应当争取获胜的把握由半到全。
八十九、一(1)
行一事而立一法,寓一意而设一机,非精之至也。故用智必沉其一,用法必增其一,用变必转其一,用偏必照其一,任②局必出其一,行之必留其一,尽之必翻其一。盖以用为动,以一为静;以用为正,以一为奇。止于一,余一不可。一不可一余,一不可一尽。二余一则三之,四余一而五之,京秭沟涧③而极正之,此阿祗那由④之,不可无量也。余一也,精之致也。
【注释】:
①一:量词。这里指作战方案的多少。
②任:担当,承担。这里指掌管,掌握。
③京秭沟涧:古代亿以上的数目名。依次递增,“正”为最大。
④阿祗那由:阿僧祗、
那由他,均为梵语的数目名,近于无穷大。
【译文】:
做一件事只准备了一种方法,实现一个企图只布设了一个计谋,者不是最精明的做法。因此,运用智谋一定要暗藏一个,运用兵法一定要增加一个,运用变化一定要再能转为另一种变化,着重一方面时一定要关照到另一方面,掌握局势一定要出于一个总的战略企图,部队采取行动时一定要预留一部分人马,考即使是全力投入也要准备翻转局势的一手。在具体运用上,把实施的计划作为“动”,把准备的一手作为“静”。将采用的打法作为正,把预备的一种战法作为奇。不能局限于只有一种方案,不可没有另一方案预备。如果定一个方案,余一个方案,不可以一为尽。有两个方案余一个方案就是三个,有四个方案余一个就是五个……就可以依次累积,这样就到了无穷大,但实际上真正的作战方案不是无限的。总之,不管敌人有千招万招,我总在任何时候比敌人多一招,这样,用兵的造诣就是最高了。
揭子兵法(3)
九十、无(1)
大凡着于有者,神不能受也。不能受,则遇事不自持,其不蠛 衄②者希矣。故善用兵者,师行如未,计设若否,创奇敌大阵而不动,非强制也。略裕于学,胆经于阵,形见于端,谋图于朔③。
【注释】:
①无:没有 。这里指战略战术让敌方看不出,识不破,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②蠛(miè)衄(nǜ):流血失败。衄,泛指出血。
③朔:原指农历初一。引申为开始。
【译文】:
大凡显露无遗的行动,神明就不能保佑。神明不保佑,遇事就难以控制,很少有不流血失败的。因此,善于用兵的人,军队行动了就像没动,布设了计谋就像没有设置。重创狡诈的敌人、强大的敌阵却像是没采取行动一样,这是强力制敌的缘故。足智多谋在于学习,胆量在战阵中磨炼而成,在敌人行迹刚露端倪之时就识破它,在战事刚开始时就积极策划。
九十一、影(1)
古善用兵者,意欲如此,故为不如此以行其意欲如此,此破军擒将,降城服邑之微法。今则当意欲不如此,故为不如此,使彼反疑为意欲如此,以行其意欲不如此,此破军擒将,降城服邑之微微法。故为者,影也;故为而示意者,影中现影也。两鉴②悬透三千丈哉!
【注释】:
①影:阴影,倒影。这里指反映指挥者实际意图的现象。
②鉴:镜子。
【译文】:
古时善于用兵的人,其意图是这样的,却故意装作不这样做来实现自己的意图。这是击败敌军,活捉敌将,降服敌人城邑的巧妙方法。今天作战则应再加一条,本来不想这样做,还故意装作不这样做,使敌人反而怀疑我真要这样做,因而设法阻挠我,从而达到我不这样做的目的,这也是击败敌军,活捉敌将,降服敌人城邑的更为巧妙的方法。故意作出行动,是假象;故意这样做还显示这样做的意图,是用假象显示假象。明白了这两种机巧,就像高悬着的两面明镜,可以洞悉战场上的一切。
九十二、空(1)
敌之谋计划,而我能空之,则彼智失可擒。虚幕空其袭,虚地空其伐,虚伐空其力,虚诱空其物。或用虚以空之,或用实以空之,虚不能则实诡,幻不赴功;实不能则虚就,事寡奇变。运行于无有之地,转掉于不形之初,杳杳冥冥②,敌本智而无所着其虑,敌未谋而无所生其心。洵③空虚之变化,神也!
【注释】:
①空:即徒劳。指使敌方计划落空。
②杳(yǎo)杳冥冥:深远幽暗的样子。
③洵:诚然,实在。
【译文】:
敌人的作战计划,如果我能使它落空,敌人就会因失算而被打败。使敌人谋划落空的方法有:虚设帐幕使敌人的袭击企图落空,虚设战地使敌人的进攻计划落空,采取佯攻的战术使敌人白费力气,用假象引诱,消耗敌人的财物。或者用虚使敌人的计谋落空,或是用实使敌人的计划落空。如果只能虚不能实,欺骗的手段是不能完全成功的;如果只能实不能虚,临事就会缺少出奇制胜的变化。运筹计谋在敌意料不到的地方,战法变化在尚未露形之前。渺渺茫茫,深远幽暗,即便非常聪明的敌人也无从判断思考对策;如果敌人事先没有预谋,更无法想出对策。这样,运用空虚变化就确实达到了神奇的地步。
九十三、阴
阴者,幻而不测之道。有用阳而人不测其阳,则阳而阴矣;有用阴而人不测其阴,则阴而阴矣。善兵者,或假阳以行阴,或运阴以济阳,总不外于出奇握机,用袭用伏,而人卒受其制,讵①谓阴谋之不可以夺阳神哉!
【注释】:
①讵(jù):难道,哪里。
【译文】:
所谓阴,是指变幻莫测的隐蔽方法。采用公开的行动而敌人不能判断它是公开的,那么阳谋就变成了阴谋;使用了阴谋,而敌人未能识破,那么它就真成了阴谋。善于用兵的人,有的借助公开的行动来掩护隐蔽的行动,有的用隐蔽的手段来帮助实现公开的行动,总不外乎突出奇招,把握战机,使用偷袭和埋伏的手段,使敌人最终为我所制服。难道可以说阴谋一定不如阳谋吗?
九十四、静(1)
我无定谋,彼无败着,则不可动;事虽利而势难行,近少遂②而终必失,则不可动。识未究底,谋未尽合节③,决不可为随数任机之说。当激而不起,诱有不进,必度可动而后动,虽小有挫,不足扰也。妄动躁动,兵家亟戒!
【注释】:
①静:这里喻为军事行动中非动即静。
②遂:成功。
③节:犹适,恰好。
【译文】:
我尚未有确定计谋和致敌失败的行动,就不可急于采取行动;事情虽然有利,但从整个形势大局来说,还难以行动,或是即使暂时取得小胜,但最终必遭失败,就不可贸然行动。对敌我的情况没有透彻的认识,作战没有找到最佳的合适的方案,决不可以听信那些随顺天命、听任机缘的说法。应做到不因敌人的激将而起兵,不因敌人的引诱而跟进,一定要确有把握再行动。这样即使是遇到小的挫折,也不值得忧虑。妄动和急躁,是兵家的大忌。
揭子兵法(3)
九十五、闲(1)
纷纠中,没掂三②设一步,人不解其所谓;宽缓处,不吃紧立一局,似觉属于无庸,厥后凑乎事机收此着之用,则所关惟急。是知兵有闲着,兵无闲着。
【注释】:
①闲:这里引申为与人决战时留下一招,以备救急和不测。 ②没掂三:明代俚语,意为不加考虑、糊涂。
【译文】:
在杂乱的棋局中,不经意地走了一步,别人不能明白其用意所在。在宽闲之处,无关紧要地设一局,让人觉得似乎是无用的安排。其后遇到机会,却能得益于这些招数。那么,这些闲着就关系重大了。由此可知,用兵既有闲着,又没有闲着。
九十六、威
强弱任于形,勇怯生于势,此就行间之变化言也。苦夫善用兵者,运乎天下之所不及觉,制乎天下之所不敢动,战乎天下之所不能守,扼乎天下之所不得冲,奔乎天下之所不可支,离乎天下之所不复聚。威之所慑,未事革兵而先已惧,既事兵革而莫能敌。一时畏其人,千秋服其神。
【译文】:
部队战斗力的强弱取决于实力的大小,勇敢、胆怯决定于所处的战场形势,这是就行军作战中的变化而言。至于善于用兵的人,运用天下人觉察不到的力量;制服天下不敢妄动的对手,攻打天下不能守卫的地方,控制天下不能冲破的险阻,冲击天下不能支撑的敌人,离散天下不能再次聚集的兵力。强大军威的震慑作用,使敌人在他动兵前先已惧怕,动兵后无人能抵挡。当时的人敬畏他的功业,千万年以后人们也会敬佩他用兵如神。
九十七、忘(1)
利害安危,置之度外,固必忘身以致君矣。而不使士心与之俱忘,亦非善就功之将也。然而得其心者,亦自有术:与士卒同衣服,而后忘夫边塞之风霜;与士卒同饮食,而后忘夫马上之饥渴辛苦;与士卒同登履,而后忘夫关隘之险阻;与士卒同起息,而后忘夫征战之劳苦;忧士卒之忧,伤士卒之伤,而后忘夫刀剑镞②戟之瘢痍③。事既习而情与周,故以战斗为安,以死伤为分,以冒刃争先为本务,而不知其蹈危也。两忘者,处险如夷,茹④毒如饴⑤也。
【注释】:
①忘:这里引申为舍生忘死地作战。
②镞(zú):箭头。
③瘢(bān)痍(yí):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痕迹。
④茹:吃。
⑤饴:糖浆。
【译文】:
将领能把个人的安危利害置之度外,一定是舍身忘死报效君主的人。但他如果不能使士卒和自己一样舍身忘死,还算不上是成功的优秀将领。不过,那些能赢得士兵信任和拥戴的将领,也有他们自己的办法:与士兵穿同样厚薄的衣服,就可使他们忘掉边塞风霜之苦;与士兵吃同样的饭菜,就可以使他们忘掉行军中的饥渴、辛苦;与士兵一同登高山走平地,就会使他们忘记关隘的险阻;与士兵一样的作息,就可使他们忘掉征战中的疲劳辛苦;把士兵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士兵的伤痛作为自己的伤痛,就会使他们忘记刀剑镞戟的创伤。既能使士兵技能熟练,又能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士兵就会安心战斗,以死伤为本分,以冒险为应尽职责,而不知自己身陷危险之中。如果将领和士兵都能做到舍身忘死地去战斗,部队就会处于险地也会平安无事,就像把服毒药当成喝糖浆一样。
九十八、由(1)
进止战守由于我,斯有胜道。由我,则我制敌;由敌,则为敌制。制敌者,非惟我所不欲,敌不能强之使动,即敌所不欲,我能致之不得不然也,甚至敌以挑激之术,起我愤愠,能遏而不应,斯真能由我者。
【注释】:
①由:听从。这里指控制行动的主动权。
【译文】:
部队的前进、停止、交战、防守的主动权都在我,就有了取胜的可能。主动权在我,我就能控制敌人;主动权在敌人,就会被敌人控制。控制敌人,并不单指我不愿做的事情,敌人不可能强迫我去做,还包括敌人不愿做的事情,我却能使它不得不做,甚至还包括敌人用挑逗和刺激的方法,企图激起我的怒火,我却遏制冲动,不予理睬,这才是真正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九十九、如(1)
以智服天下,而天下服于智,智故不胜②;以法制天下,而天下制于法,法亦匪③神。法智者,非善之善者也。圣武持④世,克无城,攻无垒,战无阵,刃游于空,依稀乎酿于无争之世,则已矣。渊渊涓涓,铿铿铮铮。
【注释】:
①如:含有顺从、依照、相似等意思。
②不胜:不能胜任。
③匪:非。
④持:控制,主宰。
【译文】:
用智谋征服天下,天下会屈服于智谋,但智谋原本没有这样的能力。用法令去控制天下,天下会受制于法令,但法令也不是万能的神明。法令和智谋,并不是统治天下最好的办法。圣明的军事家主持世道,无城可破,无垒可攻,无阵可战,就像刀刃在虚空中划过,仿佛间渐渐造就一个没有争斗的世界,如此而已。渊渊涓涓,是他的恩泽长流;铿铿铮铮,是盛世的音乐常鸣。
一百、自(1)
性无所不含,狃②于一事而出,久则因任自然。故善兵者,所见无非兵,所设无非略,所治无非行间之变化。是以事变之来,不待安排计较,无非协畅于全经。天自然,故运行;地自然,故未凝③;兵自然,故无有不胜。是以善用兵者,欲其自然而得之于心也。《诗》曰:“左之左之,无不宜之;右之右之,无不有之。”④
【注释】:
①自:顺其自然,应用自如。
②狃(nǐu):习惯,熟习。
③凝:水遇冷而固结。这里意为“凝结”。
④左之左之,无不宜之;右之右之,无不有之:语出《诗经?小雅?裳裳者华》。意为不论文事、武事,都能处置得宜。左,指文事、吉事。右,指武事、凶事。
【译文】:
事物的规律是无所不包含的,会因人们专注于做某事而显现出来,久而久之就能达到按规律行事。因此,善于用兵的人,所见到的无非是军队,所谈的无非是兵法战策,所处理的无非是军事中的各种变化。因此,当发生事变的时候,不等刻意去筹划计谋,运用武经 全经就能协调贯通了。天顺应自身的规律,所以能运行不息;地顺应自身的规律,所以会专一凝重;掌握战争的自身规律,所以没有无法取胜的战局。因此,善于用兵的人,就要潜心摸索、体会军事的内在规律。正如《诗经》所说:“左之左之,无不宜之;右之右之,无不有之。”不论文事武事,都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无所不能。
【《揭子兵经》下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