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作者:猫疲 | 分类:穿越 | 字数:431.6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卷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颓然8
寒风之中,胶西城外的大路上,
人称李阿果的乡民,抹着汗水眯着眼睛坐在长板骡车的尾座上,用手紧紧扶着小车轱辘的架子,回味着今天的收获。文学迷Ω.
他生活的偏远山村,正是地少坡多的典型穷困贫瘠之地,长期以来都是沦于饥寒而动不动要对外逃荒的地方;自从那些淮军入主当地并且重新建立起各级官府之后,这种局面也终于有所改善和转变了。
因为他所在的地方实在太过穷困,连带像样一些的殷实大户都没有;因此,在新官府的征下,他们只能提供一些实在不值钱的土产山货,然后提供一定比例的青年男子出工服徭,作为具体赋税的折抵。
然而这些青壮年后生在出徭役外之后,自然增长了眼界而主动把来自官府的农官给引回到当地来,因为他的山村被选中,作为了官府对于山地开改造的试点之一。
然后在这些晒得黝黑而手脚满是茧子的农官指导下,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自愿或是被迫动起来,从河沟肩抵肩的收集淤泥来肥田,在地势较缓的山坡上划分区域,再放火烧毁杂树和灌丛,收集草木灰和淤泥一起来改善地力;
又开河挖渠建造水车汲灌,慢慢用强制手段下持之以恒数年光景,将环绕村邑的一片片远近荒山和矮丘,变成了一层层的细碎梯田或是一片片的核桃、枣树、柿子等杂从果林;从而也深入人心的在四里八乡,建立起最基本的村下三官派遣制度。
而在外出工役的机会和见识,让他攒下一小笔本钱和关系,租赁置办了骡子和大车,进而得以讨了个流民中的寡妇,而成为这几年当地成家的第一批人。
现在,推一车果子到城里去叫卖个大半天,最后刨掉车脚钱和用骡车作抵押赊账的本钱,也有大几百蚊的进项;而越是入冬的蔬果就越是价钱卖得好,最后这一次的收获,换成几张轻飘飘的供应票和一把方便收付的白眼铜元,也是沉甸甸的让人心里格外的踏实。
相比之前的光景,城里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依旧有足够的人愿意买他昨天现摘的果子;特别是今天,城里再次布了告捷的露布,吸引了不少人自的聚在街头庆祝;连带让他的生意都比前一次更好,也更早卖完了推来的果子。
他也得以讨了一碗不要钱的粗梗茶水,驻足下来且打听一番这些人群中究竟生了何等事情。这才知道淮地的兵马在南下夷州的平叛当中取得连连大捷;
因此,为了庆祝阶段性的胜利和成果,官府宣布在市面上加大投放和售卖一批粮食和日用之物配额。
其中只要是淮地直接编管下的户口,或是二级以上的身份;就可以拿着户主的身凭,以相当低廉的价格,从各地的供销体系内,买到未脱壳稻米或糜子三百斤,或又是初筛的杂面两百斤、外加黑色板糖五十块,鱼干三十斤,粗布一匹。
除此之外,平价购买这些物资的上限不定,在特定期限内敞开供应直到销售完毕;因此,在街面上也不免掀起了一阵子的抢购狂潮。
于是在这种气氛感染之下,他也不免拿出自己身告纸,跟着人群大包小包的抢购了一批比往常更加实惠的
物件和资用。
结果事后这才现一时头脑热之下,他不但花光了卖果子得来的所有收益和本钱,还把带出来的救急钱也给搭了进去,就连喂骡子的干草钱都已经拿不出来,差点就没法回去了。
最后还是从熟悉的落脚行栈那里,赊了一捆草和几块豆粕饼子,这才把拉车的牲口给喂饱了有力气走回家去。
但是摸着车上的麻布袋子,一想到婆娘的笑脸和期许的眼神,就不由在心中暖融融的。
。。。。。。。。。。。。。。。。。。。
与此同的千里海外,
我正在东宁府的白沙城里,享用夷州本地的菜色。虽然是用被俘的大厨仓促做出来的席面,但还是充满了某种别具风味的匠心和用意。
冬瓜盅子炖的干贝裙边瑶柱“三味鲜”,韭酱和鱼肚做成的酿千丝,金针菜炖老鸭堡,山芋烧猪手、火腿花菇、糟米肉,还有花枝羹、鱼酥羹,乌鱼子羹,作为冷盘的还有椒蒜蛤蜊生和呛醉虾,鱼酱蟹子、。
既有各种羹菜等中原移民渡海带过来的些许古时遗风,也有炙鹿尾、炮山鸡等应时就季的本地特色物产,主要还是以口味清淡,偏向鲜甜的海鲜水产为食材主料。
主食则是当地山珍海味汇聚而成的八仙饭,据说用了十几种的菌类和野味,还有蟹膏虾子鱼白的精华,加鹿骨大汤一起烩制而成的。
正所谓是穷尽食材却又不见多少奢华之相,只觉色香味俱全而已。当然了,这原本一切是专门为那位澄海世子的排场和体面服务的,只可惜还是没能捉到活口。
而有幸坐在我面前,接受同席宴请的则是这次东宁府开城的功之臣。
他叫宋时承,乃是闽地出身的将官,算是风卷旗那边很早就结下的老关系和渊源了。
而事实上,在夷州五府十六州的下辖,除了那些地方上的土团乡兵之外,大概在各处关稍要冲的城寨据点里,还有分别驻留着两万多名驻屯军的军额;不过因为驰废日久的缘故,其中实际的在编还不过三分之一;
而且这三分之一当中,因为本地兵员实在不怎么堪用,兼带想方设法逃避兵役的缘故,这些在编的驻屯兵主要都还是来自海峡对岸,闽地内6的仃、蒲、宁、剑各州,花钱雇来代替应募的军户子弟。
因此两者之间可谓是颇得渊源和互通声气不断的;再加上因为近年闽地大变而大量人口涌入沿海尚未沦陷的几座城池大邑的缘故,这些内6军民的生活尤为艰难,而被我的淮东以各种名义招募和拉走了不少;
这次被提供安置和避难为条件,大量被东海社从闽地被引入到夷州来支援叛乱的,却是当地相对完整编制的闽地部队,大约有六千多人连带武装和家眷一起渡海而来,宋时承就是其中的带队官之一。
正所谓是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在无意间通过战场的俘虏掌握了这个状况,就派出同样籍贯的士兵初步取得联系之后,在关键时候就得以派上用场;事实上劝说他们反戈一击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淮军既掌握有国朝授予整顿和肃清夷州的名分大义,也占据了战场上的上风和大致优势;因此在私下确保了他们的家眷的安全和后续安置的基本条件之后,这些闽兵的上层军官们就十分爽快的答应了作为内应的要求。
只是,为了将那些潜在的反对势力和可能的隐患,给尽量引出来一网打尽的最大效果,并没有要求马上动或是就地反正;他们甚至还是半真半假的和淮军骑兵交锋了数次,表现出某种善战和悍勇作风来,而被那位澄海世子引为倚重的对象。
直到淮军的先头骑兵突入城下,这才群起而响应打开城门而玩了一个瓮中捉鳖。除了那位澄海世子依旧下落不明外,其他的高层和关键人物,连同他们据连起来的辎重物用,几乎都被一网打尽。
作为事后对出力的奖赏,绝大多数闽兵的家眷,都就地留下来安置或是安排北上新罗去屯垦,而这些来自闽地的军官们,则大都拿了一笔不菲的馈赠和财富,带着些许手下各奔前程去了。
只有这位宋时承为的少数人留了下来,以求获得进入淮镇体系内展的机会。因此他们将会和外来藩军,本地宇文氏的新募军一起,成为日后夷州相对权衡格局中的一部分。
当然了,本地的那些诸侯藩家也不可能被彻底消灭干净了,这未免也太过骇人听闻了;
作为益州本地势力当中,最终积极配合淮军的行事,而一直勤于王事忠心为国的典范和样板,还是需要树立几个受益群体出来的作为招牌,或者说是后续维持的一面旗帜。
最终,
盘踞在南部三州十一县中的澄海叛军,已经是纷纷闻风做鸟兽散,除了大半被派出的骑兵和轻装部队被截击包抄与逃亡的道途,剩下的都分作了规模更小的,从我军本来就不怎么严密的平原包围网里,给渗逃出去了而跑进了内6的山地里。
这倒让我有些不好办了,毕竟,我也不能长期驻留下来,和这些逃进中部和岛东南山区的残余,玩定期清剿和捉迷藏式的治安战,毕竟这些叛军当中还是有不少熟悉地方的土族出身,散开藏匿之后却是一时半会也没法讲他们剿杀干净的。
而北面也传来了告警的消息,说是河北境内驻屯军民,来了十万火急的求援信使。要知道,那位岳鹏举自从投入我麾下之后,就一只变现的颇为干练和沉稳的,很难见到他失态和夸大其词的机会。
因此,这次河北境内一定是有重大的事态或是足够的威胁生了。
。。。。。。。。。
河北沧州境内,
李富贵站在墙头上,看着远处不断汇聚而来的大队敌军,不由有些两腿战战而汗湿了后背,只觉得手里握着的铳杆都是滑腻腻的。
然后将眼神投向了这处城寨中职级最高的人,挺胸凹肚站在高处的副将陈渊,虽然对方看起来是文质出身而没有多少战力而言,但是面对敌潮却是一点儿担心和忧虑和情绪都没有,这也不由给了他更多的信心和凭仗。
“一定会有后援的。。”
李富贵信誓旦旦对着周旁,同样脸色白的建生兵们强调道。
“我可还要亲手给大女送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