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娱乐圈从入职游戏公司开始
作者:苍凉一世 | 分类:古言 | 字数:69.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50章 院线
坐在飞机靠窗的位置上,徐来看着窗外的流云,目光有些空洞。
身旁的曾姐注意到了他的不对劲,拍了拍他的胳膊:“你想什么呢?”
徐来没有回头,仍然看着白云,说道:“我在想,凭什么。”
“嗯?”
“不,没什么。”
徐来摇了摇头,没有向曾姐解释他的这句话。
昨天晚上,听了樱花国男演员北原仓介的那番话后,他心里不由自主地冒出了一个问题:凭什么。
他凭什么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例如,各种高级技能,各种优质作品等等。
就因为他过了那么多年的苦日子?
可是,像他一样,过了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苦日子的,大有人在。
他们为什么不能获得这样的待遇?
原本,拿到了史密斯奖之后,徐来的心态是有一点点飘的。
但现在,伴随着这一思考,他的心态又一次落地了。
他获奖,不是因为他本人有多么多么优秀,只是因为他有一个金手指,仅此而已。
这让他收起了自己因为获奖而产生的所有自满。
他知道,“凭什么”这个问题,自己在短期之内,甚至在整个人生当中,都无法找到答案。
他能做的,只有让自己变得更配得上现有的荣誉。
想到这,他收起了所有念头,转身看向一旁的曾姐,问她:“曾姐,我之前拜托你帮忙找的院线的资料,你搞定了吗?”
“早就搞定了。看你这段时间忙,就暂时没发给你。”
曾姐笑着说道。
辛龙是专攻电影这方面的,绝大部分的院线资料根本不需要她刻意去找,就有现成的。
如果不是徐来连一些小院线都不愿意放过,她在徐来提出要资料的时候,当场就能把资料发过去。
“在你手机上吗?在的话现在发给我吧。”
“好。”
曾姐点了点头。
他们乘坐的这架飞机,头等舱是可以使用WiFi的,只需要在飞机起飞之前先扫一个码就可以了。
使用飞机的WiFi,曾姐将文档发送给了徐来。
小院线是曾姐和小绿负责的,徐来没有去看。
他先是翻看起了规模最大的那几条院线的消息。
“……盛兴院线,华国最大的院线,手下影院共七百三十三家,其中六百九十九家国内影院,三十四家境外影院……盛行集团董事长,苏东……”
…………
徐来在飞机上和曾姐商量了半天,才最终敲定要见的第一个院线——
华娱院线。
这是华国的第三大院线,和辛龙曾经有过多次亲密合作,应该是徐来最容易拿到优厚待遇的大院线了。
先去和华娱谈,最有机会拿下开门红。
飞机落地后,徐来正好收到辛导的电话,辛导向他传来喜讯,《爆裂鼓手》,通过审核了。
徐来马上让曾姐给华娱打了个电话,和负责人约好时间,回酒店睡了一觉,次日早上起床,洗漱完毕,吃完早餐,便来到了约定好的咖啡厅。
徐来有些感慨。
在他的印象里,他的好几次合作,都是在咖啡厅中谈好的。
华娱派来的负责人姓谷,名叫谷然。
两人见面之后,先是闲聊了两句,随后便正式进入主题。
“徐导,我们先聊聊影片的大致情况吧。你那部电影的名字叫《爆裂鼓手》,对吧?看名字,应该是一部和音乐有关的电影?”
“是的。”
“主要的基调是什么呢?奋斗?励志?还是?”
“励志。”
“影片长度大概是多长?”
“一百零七分钟。”
“过审了吗?”
“过了。”
“电影里的主要演员都有谁?电影的卖点是什么?目标人群是什么?有什么宣传计划?……”
“……”
徐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回答。
半个多小时后,对方才终于问完了所有的问题,开口邀请徐来去公司坐一坐,让徐来在公司放映电影给相关负责人看看,然后才接着聊排片问题。
徐来眉头一皱。
电影成片,怎么可能这样拿出来放?
但很快,他的眉头又松开了。
他想起来自己曾经跟曾姐大致了解过谈排片的流程。
曾姐告诉他,有些院线在商量排片之前,会要求片方提供一些电影的片段来了解电影的大致制作水平。
想必对方想要看的,应该就是片段。
可不巧的是,徐来来得匆忙,又是第一次,没有提前准备好。
他犹豫了一阵,让谷然稍等一下,走出咖啡厅,给后期团队打了个电话,让他们把几个比较能够体现制作水平的镜头片段发过来。
随后,回到咖啡厅里,跟着谷然坐车来到了华娱的总部。
这时,他要的片段已经发送到了他的手机当中,他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引,自行将手机连接到电视机上,播放起了那几个片段。
播放的时候,他表面上是在和几位负责人一起观看片段,可实际上,他观察的却是那几位负责人的表情和反应。
第250章 院线
他想从中看出他们对《爆裂鼓手》的看法。
可惜,那几位的表情控制得非常好,从中看不出半点信息。
片段播放完毕,几位负责人站起身来,跟徐来说他们需要先开个短会讨论一下。
徐来点了点头,表示没有关系。
接着,便是一段时间的等待。
在等待的过程中,他的手机响了两次,来电的号码他并不认识,还以为是什么骚扰电话,没有接听。
终于,几位负责人开完了短会,回来告诉徐来,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如果电影是在国庆档上映的话,会给百分之十五到三十的排片。
具体给多少排片,会根据同期的其他影片的情况浮动。
如果在元旦档——或说跨年档——上映,则会给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五的排片。
如果在春节档上映,那就不好说了,得看到时候的电影阵容。
而且,这个拍片的比例并不是定下来了就不会改变的。
如果电影到时候的上座率、票房好看,那他们后续会酌情多给一些排片。
但是,相反,上座率和票房都不咋样的话,电影的排片也会酌情分出一部分给其他影片。
在来之前,徐来看过相关资料,知道国产电影目前为止同期排片率最高也就是百分之四十。
华娱愿意给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以及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五的排片,已经挺不错了。
但他还是尝试着讨价还价了一波。
只不过,没有成功。
接下来,便是确定影片的上映时间。
徐来考虑了一下。
《爆裂鼓手》属于音乐剧情片。
而国庆档最吃香的,应该是战争、爱国题材的电影——这或许就是华娱在国庆档给的排片相对偏低的原因。
既然电影在国庆档不那么吃香,能够拿下的初始排片也相对低一些,那还不如选择跨年档或者春节档。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选择跨年档,还是春节档呢?
这两个档期都挺不错的。
相比较而言,春节档的总体票房,会比跨年档更高。
但与此同时,它的竞争强度,也比后者高上许多。
在跨年档上映,徐来最少最少都能拿下百分之二十的排片——但他觉得不会那么低,在华娱院线,少说也能拿到百分之二十五往上。
而如果在春节档上映,那就不好说了。
万一出现两部巨无霸电影,那他的排片说不定会缩水到百分之十,甚至个位数。
还有,春节档,卖得比较好的,一般都是那种合家欢类型的电影,喜剧,或者是一些老少咸宜的大制作。
《爆裂鼓手》,并不属于它们之中的任何一种。
虽然他觉得《楚门的世界》有可能也会选择跨年档上映,但是,如果非要在春节档和跨年档做出一个选择的话,他还是认为跨年档比较合适。
没必要为了躲避《楚门的世界》,硬选一个相对不那么合适的档期。
他还没有怂到这种程度。
当然了,电影在跨年档上映的这个决定,并不是徐来现场一拍脑门子就做出来的。
他先前和曾姐、辛导商量过。
他们也觉得电影在跨年档上映比较合适。
只不过,他们并没有要求徐来一定要选择跨年档什么的。
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徐来手上。
而徐来现在,做出了决定。
“跨年档。”
他将电影上映的档期告诉了几位负责人,负责人们对视了一眼,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接着,便是签合作,以及各种客套话了,不再赘述。
拿下华娱的合同后,徐来立马又将目光投向了华国的第二大院线,华影数字院线。
但他并没有想好自己到底要不要那么早就去找华影。
因为,从曾姐发给他的那份资料中可以看出,华影和启明,走得很近。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那种近,双方甚至还互相持有对方的股票。
现在他和启明有矛盾,他觉得,华影大概率是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看的。
如果说,他在华娱这里拿下了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五的排片,那他在华影那里,说不定只能拿到百分之十。
到时候,启明再从中作梗,将徐来只拿到了百分之十排片的消息传播出去,让其他院线知道了,一些本想多给《爆裂鼓手》一些排片的院线说不定就会有所迟疑,甚至改变主意。
“先不管它吧。”
“那,去试试盛兴?”
“可是我听说盛兴给《楚门的世界》投了不少钱。如果《楚门的世界》真的有心在跨年档上映,我的《爆裂鼓手》多半也拿不到太高的排片。”
一阵纠结后,徐来还是退而求其次,决定先去和规模排名第四的,以及第四名往后的那些华国一流院线商量排片。
等把它们的合同拿下了,再去啃盛兴和华影这两块硬骨头。
…………
通过曾姐的安排,徐来和第四名的院线的负责人联系上了,他们在电话里谈了半个小时,简单交流了一下电影的大致情况。
随后,便约好第二天到院线总部详谈合作事宜。
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晚上。
徐来回到酒店,吃了一顿小绿带来的低碳水营养餐。
不仅是今天晚上。
从今天起,为了保证他的身材不走样,他以后所有的中餐、晚餐,都将会是这种低碳水营养餐。
虽然小绿说,这种营养餐成本不低,但在徐来看来,它只能用四个字形容——寡淡无味。
一想到自己以后的中餐晚餐都只能吃这种东西,他就有点难受。
但转念一想,受这个罪,也是为了赚钱,他又感觉舒服一点了,嘴里的水煮鸡胸肉也没那么寡淡了。
吃完晚饭,他又接到了一通电话。
看号码,似乎正是今天给他打过两次电话,但他都以为是骚扰电话,没有接听的那个号码。
白天连打了两遍,现在又打一遍……
似乎,不像是骚扰电话。
骚扰电话应该不会那么坚持。
说不定,真的是某人有事情找他。
可问题是,会是谁呢?
有他电话的人,基本上都有他的腾信。
如果真的是认识的人有事情找他,打电话联系不上,为什么不发腾信?
徐来一脸疑惑地接通了电话。
…………
华国文化出版社。
今年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各大出版社的效益越来越糟糕,它们手底下编辑的工资待遇也随之下滑了许多。
这就导致了很多新编辑进入出版社没多久,就满脑子提桶跑路。
华国文化出版社也是这样。
龚韭,是华国文化的编辑,做这行三年了。
三年,说长不长,但在华国文化这里,他已经算得上是一位老编辑了。
只不过,他这位老编辑工作了那么多年,至今为止,都还没有做出过一本令自己或者出版社满意的书。
他做的那些书,无论是质量还是销量,都较为堪忧。
他甚至觉得,如果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半年,他说不定就会被出版社“优化”掉。
对于他的很多同事而言,被出版社主动“优化”,是一件好事。
至少能拿一笔补贴。
但他并不这么想。
他是真心喜欢文学的,是真的想要做出一些好书来的。
他不想带着遗憾离开出版社。
然而,一本好书,可遇不可求。
他目前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去做一本好卖的书。
用那本书稳住自己在出版社里的地位,然后再慢慢寻找他想要的好书。
但“好卖的书”也并不比“好书”容易寻找。
直到半个月前,他和一位刚跳槽到某杂志社工作的编辑朋友吃饭的时候,从对方口中,获得了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