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江山
作者:一景之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961.3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227章 一条难得的生路
杨峥虽说有些才名,但终究不是走科举的路子,名声最有,但就待遇而论,与林大状元的名头就差得太多了,此人“生而颖异,及学,目十行下,时人皆称神童”。年幼丧母,事继母以至孝,家庭生活贫困,但贫不移志,坚持刻苦读书,据林震自述:“夜则读书于室,昼则樵于山,倦而息影林樾下,出携卷腰底,读之声朗朗出树间。”经多年苦读,他学问渊博,文章超群。
永乐十八年,林震参加乡试,考中第六名举人。对此,胸怀大志的林震并不满足,再历十年刻苦学习。明宣德五年林震进京会考,获第十五名进士。据传林震参加殿试时,宣德皇帝出《月中丹桂第一枝》题。林震才思敏捷,即赋:“骑鲸直上九天台,亲见嫦娥将桂栽;幸得广寒宫未闭,待臣连月抱归来。”皇帝闻之大喜,御笔圈定林震为新科状元,大魁天下。此科第二名榜眼为建安(今建瓯市)龚锜,第三名探花为莆田林文。福建省囊括榜首前三名,闽中一科三鼎甲,至今传为佳话。
林震状元及第后,即授翰林院修撰兼国史编修,在京城除去杨峥之外才名最甚的状元郎。
仗着状元郎的身份,林震是有些看不起无功名的杨峥的,碍于内阁的面子,才受了这份差遣,对于这位胸中无点墨的杨巡抚可是一脸的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宗藩的问题是朝廷一等一的大事,多少才学之事都不能解决,一个靠着运气的江南巡抚,能做到这一步,带着这份疑惑,他与杨峥见了面。
初次见面时,他见杨峥虽贵为二品巡抚,却毫无官架子,对他的印象改变了不少,说明来意后,两人便细细交谈了起来,期初还没什么感觉,可随着交谈的深入,他发现这位读书不多,又没有功名在身的杨大人却有不少独特的想法,这些想法看起来有些杂乱无章,但细细想来也不是没有道理,而且看问题的关键,总能一言中的,或能道出其中厉害,原本看似毫无结果的问题,到了他哪儿只不过是轻描淡写的给解决了,往往还给人的感觉,原来这事儿竟这么简单的感觉,经过这么一番交谈,林状元郎立即收了怠慢之心,神色变得恭敬了不少,在一番说辞后,才抛出了藩王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他抱的希望并不大,一来,这个问题太大,历史久远,自汉代有藩王,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汉代采用推恩令,其具体法子是,令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者,则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原来施行的是郡县制,制推恩令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做的改进,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有其长子继承改为由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这法子看着是解决了藩王问题,实则不然,藩王的权势只是减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以至于后来的当权者多不采用,本朝采用削藩,最终酿成了靖难之役,有这个榜样在前,对于藩王的问题朝廷从来都是十分看重,而群臣明知道藩王的问题日益严重,却因找不到合适的法子,一直引而不提,以至于大明开国六十年,藩王的人数膨胀了数倍,消耗朝廷的粮食,赋税竟有三分之一之多,更可怕的是,随着天下承平,这个数字还会不限制的增长,朝廷根本养不起,如今的局面虽不至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可也严重威胁到了朝廷的利益,这次宁王图谋苏州事件,无疑是一个借口,一个合适的机会,若能顺利解决这件压制在朝廷身上的毒瘤,无疑是大功一件。
可想得是好,却苦于寻不得好的解决法子,林震在腹内虽有些想法,但多半也是前人雅慧,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迟迟没有表露,所以此番前来,对于这个问题也看得极重,有先前的那一番交谈后,心头的盼望便多了几分,旁敲侧击的说出了自己此番的来意。
对于这个问题,杨峥虽没多关注,但早些年从前世影视剧上看到的那个《宗藩条例》却记得清清楚楚,有了这个法宝,自是有条不紊,说了几句自以为豪的话儿,如先是义正言辞的揭露了恩养藩王开支巨大,国家难堪重负的严峻现实。更指出先前朝廷的各色规矩,都是小打小闹修补,如果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要出台一部根本法令,作为后世遵循的准则。即“以垂万世不易之规”。
经过先前的交谈,林状元对杨大人可谓充满了期待,再听到这样一番豪言壮语,自是满心欢喜,不断的催促杨峥快些说。摆足了架子的杨大人好生得意了一番,这才慢条斯理的搬出了蓄谋已久的《宗藩条例》。
林状元起先一听什么条例,还以为又是什么规矩,顿感有些失望,可听杨峥一条条的说下来,其中严格限制藩王们的妻妾人数,娶老婆都要礼部审核。藩王子弟赐爵,更要有资格审查,对藩王的开支进行财政核算,削减大笔无用开支,更减少原定的固定工资数额,立宗学、准宗人科举入仕,自食其力时,眼前顿时亮了,虽说他听到的还不是完全的想法,但就眼前的这几条就足以区别与往日的那些陈旧的建议,如第一条严格控制藩王,藩王的名额少了,少的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开支减少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再说藩王们从袭爵,赐田到日常开支,都有了严格的监管,这又是一笔,几笔下来可就不少,想到了这些,接下来的话儿,自是听得极其认真,杨峥也没保留的打算,将整个《宗藩条例》全都说了,虽说还存在不少的缺点,但自问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法宝,足够应付朝廷这场争论的局面。
林状元细细体会之下,对这个条例也十分看重,带着满意的答案返回了京城,只是这一番交谈给林状元的影响太过深刻,以至于林状元念念不忘,回到京城后对远在苏州城的杨大人多有赞扬,林状元在京城常闭门读书,以诗史自娱。加上为人持身谦恭礼让,待人接物从无疾言遽色,非因公事不至郡邑之庭。林震居家之时,广藩(广东布政)曾两次聘请他赴粤主持乡试。林震慧眼识人,选拔了不少优秀人才,受到士林的赞誉,这一番赞扬,自是大大提高了杨大人的名声与威望,以至于京城称其为无冕状元郎,对于这个称呼远在江南的杨大人自是一无所知了。
又一个月后,《大明士林报》则以头版的刊登了有皇帝亲自斟酌修改,经过内阁刊发的《宗藩条例》,条例比起杨峥所言,有所完善,同时也有所保留,如比如严格审查,发现冒名请赏的一律严办。此外还加强教育,给藩王们办学校,教育他们要为国分忧,勤俭节约。另外还有“均人役”,就是改革以往的免税政策,令藩王分摊部分国家税赋。这几样政策,确实也省了不少钱,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与杨峥提出最有效的法子,“定子女”,内容是把藩王们的后代们,特别是旁支庶出的后代,尽可能编入民籍,允许他们参与士农工商活动,从此自食其力。如果照此实行,藩王资格门槛提升,增长幅度必然大为减少。但宣宗皇帝思考半天,还是决定“从容审处”,毕竟牵涉十几万藩王的利益,不是小事,而且这些人说到底也是tai祖子孙,自己的亲人,太过无情终究是下不去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皇帝还是有所保留,最终确定的《宗藩条例》有六大条例,一是诸宗喻礼犯法必得亲王填压之,乞令韩世孙自行铃制,如有不遵约束者轻则戒饬重则参究;二是宗室冒禁出城事机可虑,宜时时查治,以杜衅端。闻先韩王常出郊田猎以致宗人相慕效之,世孙亦当改弦易輙为宗人模范;三是革爵花生庶人封号不登玉牒名姓不入版图,漫难稽考真赝莫分,宜令长史司分列支派明立;四是册令有司便于钤束一闲宅之,设制仿高墙,若复恣其出入何以示法,宜令本府选委中官旗校严加防范;五是禄粮积欠数多,乞将本省应角□羊银量留处补;六是关支之际,止令长史领银送府自行分给,不得纵诸宗出入府县凌逼有司。得旨允行。消息一出,自是引起各地藩王的不满,纷纷上奏对文官破口大骂,说此举是借皇帝诛杀皇室宗藩,非但如此,但凡是藩王都拿着朱元璋祖训出来呐喊,藩王人数不少,加上肆意位置,一时规模可不小,眼看这局面,从苏州返回的林震当即上了一份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