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如
作者:和春光 | 分类:古言 | 字数:28.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0章 喜宴(1)
一圈下来,元如也终于把酒给敬完了。
“诶?怎么不喝了?”
看着一旁说话已经有些大舌头的许云,元如让杜蘅扶着她先回清瑞院休息了。
就在这时,元如见爹爹朝自己走来。
“元如,你的那些同僚已经陆陆续续地来了两三桌,我瞧着怕是还有人要来。”
元如哼道:“不过是看陛下来过,她们这会儿便迫不及待地来表达‘善意’了。”
元如既是皇族,又是武将,自诩清高的文臣们自然很少与她来往。
常与王府走动的也就是赵王府和东平王府,还有其余几家国公府,这些都是母亲的知交好友,她们都是把元如当晚辈看的。
之前发请柬时,这些文臣们一个个都推说家里有事,如今倒好,全都一齐上门来贺喜。
“爹爹不必在意她们,反正都是些不重要的人,让她们坐下吃一顿就是了。”
正说着,元如就看到木兰快步朝自己走来。
“殿下,郭家人来了。”
听到郭家,元如眉头一皱,自己可没给郭家发请柬。
顾中听到木兰的话,面上闪过了一丝厌恶,郭家人也真是够了,害了妻主,如今竟然还能心安理得地来赴元如的喜宴。
元如开口问道:“来的是谁?”
“是右丞相。”
居然是郭芳亲自来了?
元如有些诧异,与爹爹对视一眼之后,元如便对木兰说道:“那本王便亲自去迎一迎这位贵客吧。”
到了门口,元如果然看到了郭芳及其长女郭清。
在这个时代,官做得好的大都长得不错,郭芳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已经年过四十的她看上去依旧是风度翩翩,笑容可亲。
若是不知道母亲的死因,元如倒真想不到她会是个如此心狠手辣之人,果然老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元如走到郭芳面前,朝她拱了拱手。
“郭丞相亲自前来,敝府真是蓬荜生辉啊!”
郭芳笑着扶了扶元如的手臂道:“楚王殿下不必客气,是我来得晚了,也不知里面还有没有我的位置呢。”
“郭丞相这是说的哪里话!您是贵客,也是稀客,既然来了,又怎么会没有位置坐呢,快快请进吧。”
“哦!”
元如看了看站在郭芳后面的郭清,做出一副懊恼的样子。
“瞧我,竟把大小姐给冷落了,大小姐也请进吧。”
郭清自然是笑着还礼,嘴里还说着不必客气之类的话,其言行举止与郭芳至少有五分相似。
走进宴厅,元如便将郭芳带到了坐着官员的那几桌,那些官员见到郭芳,自然是忙不迭地起身向她问好。
“诸位不必客气,今日楚王大婚,咱们都是来祝贺她的,就不必讲这些虚礼了。”
众人又是一阵附和,直夸郭芳彬彬有礼,是众臣楷模云云。
元如懒得看他们相互吹捧,寻了个借口就要离开。
“楚王殿下留步。”
听见郭芳叫住自己,元如转身看向她,一脸疑惑。
“我今日来此,一是为了贺殿下新婚之喜,二则是为了替郭芝向你赔个礼。”
要赔礼你怎么不叫上她本人?现在这样,分明是一点诚意都没有吧?
元如心中吐槽,脸上的笑容却一直都是挂着的。
“丞相客气了,郭大人为礼直言,想来她也不会觉得自己有错。”
“她不敬殿下便是大错特错!她这是读书太多,意气过重,还请殿下不要与她计较。”
呵呵,反正她跟你是一家人,最后都跑不了。
“郭丞相言重了,此事本王早就忘了,不必再提。”
客气过后,元如终于离开了。
看着元如回来,顾中问到:“怎么这么久?”
元如摇头道:“无事,被留下说了几句话而已。”
放眼望去,厅中文臣与勋贵之间泾渭分明。两边的人各自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从始至终,双方都未曾有过一言半语。
宴会过半,又有一位大人物来到——若说母亲是武将中的传说,那这位便是文臣中的传说。
夏松,生于太祖后期,先帝时曾在多个郡县为官,官至丞相,如今正是百官第一人。
这位传奇人物的人生履历十分辉煌——当初太祖皇帝起事时,她的祖母夏安便作为军师一直在太祖身边,为其出谋划策,曾多次起到过重要作用。
太祖皇帝登基之后,这位军师便悄然隐退,直到先帝登基之后,夏松的名声才开始传扬出来,先帝爱惜她的才华,准备将她留在身边做近臣。
本是一件人人称羡的好事,谁知夏松却拒绝了。
她表示自己不应一步登天,自请去华朝最偏远、最贫穷的周郡江城做县令,还说若是做不出一番成绩绝不升官。
先帝十分欣赏夏松,便准了她的请求。
夏松去到周郡以后,亲自下田,发展农业。还从川郡引入了许多技艺高超的绣郎,在当地开设教授刺绣的学堂。
当时有一位农夫在学会了这门手艺之后,在衣服上绣了当地的玉苹花,夏松的郎君见过之后惊呼绝美。
后来当地的绣娘就专门在衣服上绣当地的花草,这些衣服瞬间风靡了整个华朝。
所有的郎君和公子都很喜欢这些衣服,后来人们就将绣有周郡花草的刺绣称为“花绣”,周郡从此摇身一变,成为赋税大郡。
先帝见夏松政绩如此辉煌,欲召她回朝升其为大司农(丞相下一级),夏松依旧表示自己资历不足以身居高位。
直到夏松后来又在越郡、昆郡、川郡、宁郡四郡各做了两年太守之后,才回到了京城做起了大司易(主要管经济),一直到先帝病危,她才接任丞相一职。
今上继位之初,她就提出丞相权利过大,应分左右。以左为尊,以右为辅,彼此为镜。
皇帝同意了她的提议,遂为左丞相。
她和母亲是茶馆说书人口中的文武双杰,百姓提起她没有不称赞的,同僚提起她也没有不尊敬的。
听父亲说自己出生的时候她曾经差人来送过一块砚台,与其他人的一起,后来有一次夏府设宴,爹爹也还了礼。
从那以后,两家便鲜有来往,没想到今日她居然会亲自来贺,元如实在是很惊讶。
毕竟这些年来夏松深居简出,鲜少交际。
虽然心中犹疑,但元如走向大门的脚步却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