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上烟雨
作者:梁唐晚歌 | 分类:武侠 | 字数:103.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六十四章 惊破霓裳羽衣曲
皇帝说话,自然是云雾缭绕,如隔面纱,可是杨国忠侍奉天子多年,如何不知李隆基所言何意,仅片刻,便在脑海中钩织起了一个惊天大秘密,这个秘密,恐怕朝中无人知晓,而他趁叛军之乱,困扰了陛下许多时日。
一百多年前贞观年间,陈国公侯君集参与李承乾太子谋反一事被杀,本该株连全族,太宗皇帝念及玄武门君集的功劳,以及凌烟阁上那副画像,一时心软,为他留下了一些香火,便是他的妻,子,一些家眷奴婢,以及侯君集幼弟侯君炎,将他们流放至岭南道,给了一条生路。一百多年过去,世人乃至当今陛下都以为,侯君炎早已死了,可却没有想到,他竟然活到了今日,并趁着安禄山造反,趁机作乱江南。
侯氏一族,流放岭南,后来隐姓埋名,历代天子都是知道的,一直以为他们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在广州相夫教子,只是经商从业罢了,于是仅仅勒令每六十年向长安送去一位嫡长子,作为质子,便不再计较了,却是不知,侯君炎对李唐的怨恨从未放下过,数十年励精图治,招兵买马,等的就是这一刻。
“陛下,这么说,江南道的银税粮食,都被反贼截断了,便是陛下秘密派去接手江南道的好几位将军,亦被他杀了,所带兵马,或降了,或散了。”杨国忠眉头不停跳动,边说边思索对策。
“整个江南,还有岭南。”
这便尤为麻烦了,杨国忠试探问道:“可是,朔方军在河北大显身手啊,已经将史思明逼得走投无路了,河北失地大多收复,郭子仪已经可以抽出兵力,南征洛阳了,最多三个月,安禄山便要顶不住河北,潼关两侧攻势,自取灭亡了,安禄山死了,区区江南五万叛军,何足挂齿呢?”
杨国忠所言,李隆基如何不知,若是关中粮食能续三个月,李隆基便是节衣缩食,也要助郭子仪平叛,可三个月后,郭子仪万一攻不下洛阳,关中也要饿殍遍野,混乱不堪了。
“朕和这狗贼下棋一般,博弈了几个月,若是朕手中有无穷棋子,关中粮草与银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朕又怎会惧他,任他将江南搅得天翻地覆,终有一日,朕也要生擒活剥了他。”
这样说的话,这局棋,便是陛下已经撑不下去了,杨国忠闻言低头,心中已掀起惊涛骇浪,自己随口一说而已,难道,关中粮食连三个月都撑不住了吗?
整个江南被封锁,军饷,粮草拿不出来,仅靠关中,陇右,蜀地,汉中,的确很难供给粮食,给潼关,长安的大量人口补给,杨国忠心有戚戚焉,此刻当真是千钧一发,岌岌可危。
杨国忠退下,半个月后,江南道完全被侯君炎封锁了,便是李隆基有意封锁消息,四方大臣也嗅到了眉目,朝中流言四起,隐隐压制不住。
“真要将剑南道的关山险峻割让给那狗贼么?不可能,若是割让了,朕的江山也便完了。”
“一个月,一个月郭子仪能剿灭叛军,收复洛阳么?”
勤政楼内,李隆基屏退了所有大臣,徒留杨国忠一人与他分忧。
“不可能…”杨国忠见到英明神武的皇帝,曾经诛韦后,还李氏,创开元盛世,万国来朝的一代明君,此刻遇到无解困境,也是变得慌乱无度了。“他们孤军奋战,仅用半年,扫荡河北,已是极其不易了。”
“还有哪里可以调兵,朕要御驾亲征,挥师南下,荡平贼寇。”李隆基怒而拍碎一块玉佩,嗓音沙哑道。
“陛下保重龙体。”杨国忠叹息,这般情形几乎从来不会出现在他的脸上,从地痞无赖,官至司徒,这么多年,也未想过,大唐会有即将覆灭的一天。
“陛下,陇右,河西大军尽在潼关,除了剑南道一点保命底子外,已经没什么地方可以调兵了,为今之计,恐怕只有勒令哥舒翰出城迎战,他们足有二十万朝廷精锐,料想应该不会怕安禄山的叛军才是。”杨国忠心头狂跳,他与哥舒翰交情并不好,自从安禄山以讨伐他为名起兵后,他便害怕这些节度使拥兵自重,威胁皇帝铲除他,故而一直想要找借口除掉哥舒翰,如今借口终于来了,只是意味变了,他也想要哥舒翰打胜仗,而不是要他死。
“哥舒翰?”李隆基沉思许久,如今长安命运系于剑刃上,翻来覆去手心都是汗,究竟如何抉择,才能转危为安,他也不知道,望着自己长坐多年的龙椅长叹一声,说道:“左右都是殊死一搏,粮没了,我能叫关中百姓吃人么?罢了,勒令哥舒翰出城迎战罢。”
“还有郭子仪大军,二处齐头并进,共保大唐无恙。”杨国忠上谏道,李隆基挥挥手,让他这个宰相拟召,让他出去,天子想要独自安静片刻。
几日之后,杨国忠赶赴兴庆宫内,面带焦急,惶恐不安,“陛下,陛下,哥舒翰不从,郭子仪也上书,说不可出潼关,要一直固守,直到朔方军荡平范阳为止。”
杨国忠一席话,几乎将哥舒翰与郭子仪置于不忠之地,若是平时,皇帝极有可能解除二人兵权,收回长安,将其斩杀,不过此刻多了江南道隐患,李隆基也不得不用二人为剑。
第一百六十四章 惊破霓裳羽衣曲
“尽皆心怀叵测之徒。”李隆基来回踱步,幽幽长叹,此刻已是惊弓之鸟,内心难以平静。便是立于堂下的杨国忠亦是两腿发软,额头冒汗,实是平日里作恶太多,蒙蔽圣听,而今天下大乱之际,满朝文武已然压制不住,将他视作祸害,欲除之而后快。
那兵马副元帅哥舒翰拥兵二十万,若是派人偷偷回长安,劫持他将他杀了该怎么办。这几个月来,眼见平日里对他唯命是从的诸多官员开始显露恶念,杨国忠便夜不能寐。如今应当是一个一石二鸟之计,勒令哥舒翰迎战,他若不从,下场便和高仙芝一样,他若从了,与安禄山两败俱伤,自己上谏一言,亦可解除他的兵权。
至于哥舒翰身负重病,老眼昏花,他能大败安禄山,权倾朝野,却也不太可能,潼关二十万精锐,落得大败,应该也是不至于,只要二者两败俱伤,郭子仪南下,安禄山兵败,江南之围可解,自己岌岌可危的局势也可缓和。
于是杨国忠怀着“报国”之心上谏:“陛下,安禄山虽坐拥二十万大军,看似浩荡,实则危难,他东依武牢关,要阻挡北部朔方,东南睢阳,南面颍川多处大军,乃是分身乏术,江南那狗贼看似稳如泰山,拥兵威胁圣上,实则鼠目寸光,错失了最好良机,如今我们假意与之周旋,秘令哥舒翰火速出城,直逼洛阳,洛阳比之潼关难守得多,若是一举攻破,则天下危难可去矣。”
杨国忠看似上谏了一言“万全之策”,有一石二鸟之计,李隆基皱眉深思,暂时觉得可行,安禄山坐拥洛阳,背靠渭谷尚且不惧,潼关二十万大军为何又要惧他,况且便是那江南反贼军不过五万,及时北上,救援贼军,颍川襄阳的兵力也可阻拦反贼些许时日。只要快马加鞭,收复洛阳,则可解关中之急。
“那你去办。”
于是杨国忠领命,怀着三分复杂,七分松懈之心,去中书省写制诰了,料想此次击中兵力,围攻洛阳,应是能还天下一份安定了,自己也可继续在长安享受荣华富贵了,可是任杨国忠与李隆基思虑一月,也没有想到,哥舒翰领着河西,陇右十数万精兵,会遭安禄山一举扫荡。
天宝十五年六月,守护关中半年之久的天险潼关被安禄山大军攻破,潼关二十万守军死伤溃败,逃亡者仅剩八千。叛军占领潼关,一代河西名将哥舒翰本想纠集人马,收复城池,却被其下属捆绑,投降安禄山。
消息传到长安城,不知长安百姓作何感受,总之应是人头攒动,天地变色,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立刻派人加强长安城防,抵御不久到来的叛军,而兴庆宫内,一片死寂,除了长明灯的烛火劈啪作响,掖庭女官敲更声荡漾,便是鸦雀无声,听不到多少声响。
“二十万…八千…”
李隆基瘫坐龙椅之上,以手紧捏眉心,不断摇头,语气颤颤悠悠,飘忽不定。只是台下跪着的杨国忠低头颤抖,失魂落魄,那勒令哥舒翰出城迎敌的诏书是他这个宰相署的名,任谁也要以为是他出的馊主意,长安城内百万人怕是想要生啖其肉。
河西,陇右精锐时常与吐蕃作战,哥舒翰更是号称百战百胜,令吐蕃赞普望关兴叹,此河西第一名将,率领数十万边陲精兵,混杂鱼兵,足有二十万,便是战败,亦可退守潼关才对,怎会这般一溃千里。杨国忠感觉天旋地转,瘫坐在地,久不能语,瞬间苍老了数十岁,如同眼前之人一般,成了风烛残年的老头。
“河西,陇右…朕太过急躁,朕或许不该杀高仙芝,朕或许该将她请来。”李隆基以手掩面,没有流泪,只是手上皱纹横生,不复年华。
勤政楼外,宰相韦见素率领文武百官扣门,呼唤声震动楼阙,吓得杨国忠一激灵,而今自己谏言失败,为天下不齿,势必不得好死,唯一能救他的只有杨玉环和眼前之人,圣上龙体无恙,他才可以多活一日。
“陛下,事已至此,不应沉湎悲伤,应当速作打算啊,如今潼关被破,长安禁军兵少羸弱,又无险可守,西都危矣,不可久留,贼军猖狂,朝廷只能退避三舍啊。”
见到杨国忠情绪激昂,十分慷慨的模样,李隆基疲惫问道:“你的意思是,弃长安?”
“正是,潼关距长安不过百里,关中又无险峻,此时形势所迫,不得不弃。”
“那去哪里?”
杨国忠快速思量,心绪急转,想到自己乃是剑南道节度使,数年前胡搅蛮缠,在益州士族内搅合到了些许威望,入了益州的话,可保自己平安,于是上谏道:“而今天地茫茫,却四处危难,唯有益州险固,可保平安,且天府之国,土地富庶…”
“那便去成都罢。”
杨国忠总算松了一口气,只要护着天子左右,他便还有命可逃。况且如今形势危急,自己不失为朝廷立了大功一件。李隆基吩咐他退下,命韦见素等人进殿,要商议即刻西逃,入蜀避难之事,毕竟安禄山二十万渔阳叛军悬于梁上,不知何时便会斩下,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提心吊胆的杨国忠正要出门时,身后复又传来李隆基声音。
“等等,那个右补阙方忆,是反贼质子,将他杀了,尸体与安禄山长子一起,挂在西市城头,让天下人看着。”
杨国忠点头,这该死的侯君炎,密谋了一百年忍到此时造反,将他的黄粱美梦一棍子搅醒,确实该杀。
“微臣遵命,微臣这就去办。”
哥舒翰大军于灵宝一地大败,潼关失守,天下震动,江湖为之风波不定,百姓为之哀嚎遍野。
此时远在江南道岳州府,坐镇巴陵城的侯君炎收到消息,不禁大喜过望,手持军报,乘坐龙椅,攀上巴陵城头,背靠洞庭湖水,遥望北天,那十几里外的荆州大地,几百里外的襄樊大地,令他心驰神往。
“恭喜叔祖,此招避而不战,截断银粮,逼得关中守军出战,潼关失守,大唐必定要亡。”便是一向优柔寡断,胸无大志的方杜此刻也有些激动,若是真能不费代价,坐拥大好江山,他们侯氏后辈亦可摆脱身处险境的困惑,得以安家立业。
洞庭湖的水波澜起伏,一波一波推送江风,推到巴陵城上,吹散六月炎热,令人心情舒畅,北边荆州大地的天空何其晴朗明媚,仿佛大好河山唾手可得,就在眼前,侯君炎深吸一口北郡吹来的清风,枯槁的面容浮现潮红,仿若年轻了十岁,仿佛这一缕清风混杂了关中的珠光宝气,不远万里吹到贫瘠的江南来,请他登上九五至尊之位,为他俯首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