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滇云归音

作者:杨柳溪 | 分类:其他 | 字数:40.9万

第163章 一起住

书名:滇云归音 作者:杨柳溪 字数:1900 更新时间:2025-01-21 02:11:43

云绣在北京求学七年,人生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北京度过了,这里仿若她的第二故乡。

平日里总觉得对北京没有归属感,要离开了,倒生出几分惆怅来。

“以前没来北京的时候,老听人说北京早餐吃炒肝,还以为就是爆炒猪肝,心想,一大早吃什么炒猪肝。”云绣牵着越言辛的手,迎着清晨的阳光沿北京大街走着,“后来来了北京,偶尔吃过一次炒肝,才知道炒肝跟炒猪肝不一样的,竟觉得不错,慢慢的,早餐也喜欢吃炒肝了。”

云绣毕业离校,越言辛特地来接她,行李都已经寄出去,宿舍也退了,两人定了下午飞昆明的机票,黄昏时分,云绣便真正离开这座生活了近七年的地方。

云绣知道,越言辛总是迁就她的时间,总是在属于她每一次重要时刻,放下手里的一切来陪着她。

这几年来,一直都如此。

节日、生日、假期……甚至只要她闲下来,他总会来。或是早就安排好的,或是临时决定的,只要她愿意,他便会来。

云绣清楚得很,越言辛的工作更忙碌,可他总是会想尽办法挤出时间来,或是熬夜加班把后面的工作提前做了,或是带着工作来找她。

他不是太闲,他只是不想她辛苦奔波啊。

这场近四年的异地恋甚至异国恋,不辞辛苦奔赴而来的人,一直都是越言辛。

“那今天去吃炒肝好不好?”越言辛笑问,之前云绣带他去吃过一次,那个味道倒也特别。

云绣摇头:“不吃了,越吃越不舍得。”昆明可吃不到炒肝。

越言辛轻轻地笑,问她,那早餐想吃什么。

云绣抬手指了一个方向:“去吃包子好了,你早餐不是最喜欢吃包子?”

越言辛笑,握紧了她的手:“好,吃包子。”

一份包子上桌,再来两碗豆腐脑、几个油饼,早餐也就够了。

这一家的包子皮薄馅多,牛肉的香,猪肉的嫩。

越言辛搅动碗里的咸豆腐脑,忽而问云绣:“绣绣,上班后你还住你舅舅家里吗?”

云绣摇头:“不了,学校安排了教师公寓,我搬过去住。”

越言辛又说道:“你一个人住,我不放心。”

“有什么不放心的。”云绣开始啃包子,“公寓条件还行,就在昆南大学旁边,位置好,也安全。”

“我的意思是,”越言辛眸光微热,“你要不要和我一起住?”

“……”云绣微怔,片刻后脸颊烫起来,“你、你……我再想想。”

越言辛笑起来:“我只是说,住在一起,可没有说要做什么。你是不是想歪了?”

云绣:“……”

她脸色更红了,低下头去,一口便将包子吃了,吞吞吐吐:“我、我没想歪。”

“没想歪?”越言辛咬着她不放,“你曲解我的意思,还敢说没想歪。”

云绣:“……”

“不逗你了。”越言辛忍着笑,将一个包子夹到云绣碗里,“实验民族志的事情,什么时候开始?”

云绣想了想,说道:“八月初下田野,我负责合水村的部分,先去确认记录员,等十月再下一次田野去看情况做调整。”

越言辛问她:“你不是要上通识课?”

越言辛记得的,入职后云绣有课程任务,她新学期最少要教两门通识课。

“嗯,要上。”云绣说道,“国庆下田野,调两周的课,时间正好。这些事到时候等课表出来,再做具体安排。”

上次高瑜将云绣纳入实验民族志的项目里后,夏骥与云绣有过几次邮件来往,确认了这件事。

“这次昆南大学的新实验民族志项目,确定了10个调查地,我们要在这些调查地请当地人来做记录员,对他们自己村每天发生的事情进行观察与记录,就相当于村民自己写自己村落的日志。”

“这些记录员在开始观察记录之前,会有对应的民族学者对他们进行指导,告诉他们该怎么观察、怎么记录,之后就看记录员的发挥了。”

“最后,由我们将这些记录日志搜集整理成民族志。由本地人站在本文化的视角上,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村寨社会进行描述与讲述,这是民族学的本土化尝试。”

这个项目与云绣的想法相契合,那便是要探讨西方的民族学理论如何实现本土化应用。

云绣与越言辛解释这些,倒也不怕越言辛不懂。越言辛虽不是民族学出身,但他从前追求云绣的时候,为了与她多些共同话题,听了不少民族学的课,也看了不少书。近年来为了卓越集团的怒江项目,又捡起这些东西来,与当地的文化局、民族学领域的专家有过不少交流。

越言辛掌握的某些信息,只怕比云绣还多。

越言辛听着云绣讲完,算了算时间,说道:“好,到时候我送你。现在还有一个多月,好好调整、休息。”

云绣心里一颤,这样一来,她在昆明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除去入职办理、搬家和其他一些琐事,能与越言辛腻歪时间也不知还有多少。

还有那好不容易能休息的国庆假期,也不能陪着越言辛了。

云绣略略思考,抬起头来:“越言辛,我们住一起吧。”

那一刻云绣分明看到了越言辛脸上绽开喜悦之色,可很快他却冷静下来,笑道:“别着急答应,慢慢想,我不急。绣绣,我不急的。”